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二
下面,對于達摩大師,爲什麼不允許大家在禅修境界當中,禮拜佛菩薩的形象,有人提出了疑問:
問曰:因何不得禮佛菩薩等?
他問道:“爲什麼不可以禮拜,在禅修當中出現的那些佛菩薩們呢?”
問題很清楚,咱看達摩大師的解答:
答曰:天魔波旬、阿修羅示現神通,皆作得菩薩相貌;種種變化,是外道,總不是佛。佛是自心,莫錯禮拜。
大師回答說:“因爲呀,天魔波旬,以及阿修羅等等,它們顯現神通的時候,都能夠化作佛菩薩的樣子;不過,那只是它們的種種神通變化而已,它們本身是外道,終究不是佛呀。”
“佛,就是自己的本來心,千萬不要錯誤地去禮拜那些外道鬼神。”
哎,這位“魔王波旬”,它是欲界第六重天,大自在天的一位天王,可以說,它是欲界的主宰者,因此,它不願意任何人超越它,超出它的統轄範圍,每當有人禅修,即將出離生死輪回的時候,它就會前來擾亂,要麼,用欲望來吸引,要麼,用恐怖景象來恐嚇。
佛陀在菩提樹下降魔成道,嘿嘿,降伏的就是這位老兄。它的神通很廣大,可以變化出任何形相,包括佛陀的形相在內。
還有“阿修羅”,在這裏,達摩大師指的是天道的阿修羅王,是《楞嚴經》當中,所說的四種阿修羅之一,最厲害的那種。它具有極大的神力,可以和大梵天王、帝釋天王,以及四大天王爭權。阿修羅王最喜歡喝酒,可是,業力所招感,它就是釀不出酒來,爲此,它時常會發脾氣。
阿修羅男衆很醜,女衆卻很美,甚至于,阿修羅王的一個女兒,因爲長得太美了,勝過了天女,于是,被帝釋天王迎娶爲妃子。所以呀,這天上和人世間一樣,關系都是錯綜複雜的。帝釋天王是佛教的大護法神,可是它的老丈人,卻是擾亂修行人的阿修羅王,而且,它們之間不時還會發生戰爭。其中,決定一切現象成敗的呢?是能力和福報;能力和福報從哪兒來的呢?嘿嘿,業力,自己的業力造作啊。
和魔王波旬一樣,阿修羅王也可以變化出多種形相,包括佛菩薩的形相在內。由于它前世曾經也是修行人,喜歡爭強好勝,沒能夠悟道解脫而已,所以,一旦有人禅修,深入禅定以後,哎,它就湊熱鬧來了。同時也是因爲,按照《楞嚴經》所說,嘿嘿,一旦咱大家深入叁摩地,自然會與一切菩薩、羅漢聖者之心地相通而清澈無比,于是,連虛空(是由心的癡頑所顯現的,並非永恒)也開始消融;接著,魔王和阿修羅王等等鬼神們的宮殿,卻會莫名其妙地搖動崩塌,因爲,那些都建立在虛空裏面嘛。您說,它們咋會不著急呢!所以,《楞嚴經》第九卷雲:
“是故鬼神,及諸天魔,魍魉、妖精,于叁昧時,佥(都的意思)來惱汝。”
哎,世尊說得很清楚,一旦咱深入叁昧,這些妖魔鬼怪們都來了。其中,最具有蠱惑性的呢,就是呀,它們會變作佛菩薩的樣子,來迷惑咱大家;一旦咱相信,並且禮拜它們的話,就很容易被它們所攝受。哎,這時呢,咱忽然發現,在“佛菩薩”的加持下,咱自己一下子不得了了,得道了,忽然有了不可思議的神通妙用,咱的師父呢?嘿嘿,就是濟公活佛,或者是觀音老母,等等,反正不是佛,就是菩薩。其實呢?唉,都是鬼呀。
——像這樣得到的神通,不是神通,是“鬼通”,啥意思?嘿嘿,鬼神加持得來的通呀。如今那些所謂有神通的人,絕大多數,百分之九十以上,或許會更多,都屬于這種“鬼通”,不是自己修出來的,也不是宿世善根,而是鬼神師父們的加持。
問題是,這些鬼神在加持您,使您具有某種能力的同時,也就把您收歸了門下,成爲它的弟子,奉行它的旨意。要不然,嘿嘿,它就會收拾您,給您點兒顔色看看,看看你小子老實不老實。于是,您本來是個修行人,是要向往自由解脫的,結果呢?哎,修成了一個傀儡,還要隨著鬼神師父的指揮去造業,無非是到處給人治病,看看因果,炫耀那點兒與衆不同的能力,等等,以此呢,來博取名聲和好處。豈知道,將來的業報,那真是,怎一個苦字了得呀。
因此,達摩大師反複強調,不讓咱大家禮拜那些,禅修當中出現的佛菩薩形象,因爲,那些,“總不是佛”。而真正的佛呢?就是咱的本來心,遠非形象可及。咱大家,可一定要記住,千萬不要認假作真,“莫錯禮拜”啊。
下面,達摩大師繼續把真正的佛,展示給咱大家:
佛是西國語,此土雲覺性。覺者靈覺,應機接物,揚眉瞬目,運手動足,皆是自己靈覺之性。性即是心,心即是佛,佛即是道,道即是禅。禅之一字,非凡聖所測。
“佛陀,本來是西方印度的語言,在這個國度,叫做覺性。”
“所謂的覺,就是指靈覺,人們在生活當中,應對著各種機緣,而待人接物,乃至于擡擡眉毛、眨眨眼睛,運動一下手和腳,等等,都是自己的靈覺之性在活動。”
“這個覺性,就是人們的心,或者說本來心;而這個心,也就是佛;佛呢,也就是道;道呢,也就是禅。”
“禅,這個字呀,不是任何凡夫,也不是任何聖者,所能夠測度的。”
哎,達摩大師本是印度人,他最清楚佛陀這個詞,在梵文當中的原義,大師直接告訴咱:西方印度語言的佛陀,就是咱本土所說的覺性。
那麼,覺性又在哪裏呢?它又是啥東西呢?呵呵,就是咱的靈明之心呀。哎,人人都有,個個不無,不過,它就是沒有形相,不可以用眼睛看到,也不可以用耳朵聽到,甚至,沒辦法用思維心去觀察到啊。
但是,咱生活當中所有的一切言行舉止,一切作爲,一切思想,一切見聞覺知,等等,不可能是虛空在做這些吧?所以呢,都是咱的覺性在無形當中的運作。因此,所有的這一切,當即就是咱的覺性本身呀。
這個覺性,真是不可思議,您找它,嘿嘿,遍尋叁千大千世界,終究不可得;您不找它,一切處處,一切時時,一切物,一切心,試問,哪個不是它呢?
所以呀,它就是佛性,它就是本來心,它就是佛心,它也就是衆生心。只不過,不迷惑的人,咱就方便地把他叫做佛陀;迷惑的人呢,嘿嘿,比如咱大家,暫時就名爲衆生。雖然名爲衆生,咱可要明白,並沒有一個確定的東西,真是衆生;衆生之內涵,同樣不可思議啊。所以,《金剛經》雲:“須菩提,衆生衆生者,如來說非衆生,是名衆生。”
若不見性,咋知道《金剛經》之奧妙呢!若能夠持念《金剛經》,咋會不見性呢?早晚的事啊。若見性,這個人就是佛;佛之運用,乃至于穿衣吃飯,屙屎拉尿,無非是道;道之所诠,即名爲禅。
禅這個字呀,不想不明白,想了更糊塗。所以達摩大師說它“非凡聖所測”,爲啥呢?嘿嘿,您一測,那不就是思維造作嘛!甭管您聖人還是凡夫,哎,您哪,已經落入了無明窟窿裏了,咋能夠明白禅呢。
——那該咋辦?各位兄弟姐妹,咱該咋明白禅呢?
嘿嘿,禅不需要明白,因爲,它就是咱本來的那個明白,就是咱那個能夠明白一切的妙能力呀。您不要胡思亂想,不要攀緣造作,不要貪婪追求,也不要拒絕害怕,因爲,您的心本來就包容一切。然後,在此基礎上,您該幹啥幹啥。哎,這時候,該幹啥,就幹啥的那個東西,它很明白,它和它的一切運用,都是禅。
——禅,就是見性之後,本性的自在,與妙用的自在。對于明心見性之人來說,禅,雖不可得,而無處不在。對于那些貪圖享受的人來說呢?嘿嘿,禅呀,就是一個遙不可及而虛無缥缈的傳奇。
哎,現實生活當中,有些雅人們追求高品位的生活享受,追求高品位的好茶,偶爾呢,也拉來個和尚,拽上倆大師,高朋滿座七、八人,品佳茗,論禅道,美其名曰“茶禅一味”。嘿嘿,不過,他們太低估自己的水平了,依我看呀,他們早已超越了“禅”這個俗不可耐的名字,而到達了一個嶄新的高度,那就是本人,永遠將只能夠仰望的“茶饞一味”的不可思議境界。
關于禅,關于本性,達摩大師繼續開導咱大家:
又雲:見本性爲禅,若不見本性,即非禅也。假使說得千經萬論,若不見本性,只是凡夫,非是佛法。至道幽深,不可話會,典教憑何所及。但見本性,一字不識亦得。
“還可以這樣說:見本性就是禅,如果不見本性,就不是禅了。”
“即使有人能夠講說千經萬論,如果不見本性的話,他也只是凡夫;他所說的,不是佛法。”
“最上乘的究竟之道,是無比精…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二》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