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示現種種雜類,自爲衆生。故聖人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它不得。聖成久有大威德,一切品類業,被它聖人轉,天堂地獄無奈何它。
“在明心見性以後,實證了如如聖體,就叫做聖人;如果他們以慈悲心,從如如聖境當中轉入凡間,示現在各類衆生當中,方便結緣,隨緣教化,自然是爲了廣度衆生。”
“因此呀,真正的聖者,既可以順應無爲而得解脫,也可以逆行有爲而利益衆生,並且,都是自在的;任何業力,都無法拘束它。”
“成就聖體的人,時間久了以後,純熟了以後,就會具備大威德的神力;從而,一切各種各樣的業力,都會被聖人自在運轉,無論是天堂,還是地獄,都奈何不了它。”
哎,所謂的“從聖入凡,示現種種雜類”,“聖”就是聖體,也就是如如不動心,人人本有,各各不無,即是咱的自性法身佛。“凡”就是一切衆生,有很多種類,所謂的六道輪回等等。
大自在的聖者,例如觀世音菩薩,等等,一切菩薩摩诃薩們,可以千百億分身,示現數不清的個體,在六道輪回當中修行佛法,其目的,無非是爲了廣度衆生,爲衆生做修行解脫之榜樣。其中,每一個個體,在現象上,都必然遵從于各自的因果業力,這是毫無疑問的;不過,其心性聖體,則了然超越于生死,不隨因果而改變,不會被業力所主宰。
于是,像這樣的千百億分身菩薩,既可以逆著無爲而造作,承受因果,從而示現在生死輪回當中;又可以順著無爲而修行,乃至于最終達成解脫,回歸于如如聖體。無論逆行還是順行,其心性聖體,了然超越于一切因果和業力,不會被拘束。所以,達摩大師說:“故聖人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它不得”。
——其實,各位兄弟姐妹,咱大家,又何嘗不是如此呢。您看,咱過去是逆著無爲而造業,所以,流浪在生死輪回,承受虛妄的因果業力之苦;現在開始,咱發出離心和菩提心,順著無爲而修學佛法,將來,毫無疑問,咱也會明心見性,咱也會達成究竟的解脫呀。而且,無論是過去的逆行,還是今後的順行,咱的心性聖體,也是了然超越于一切因果和業力,不會被拘束的呀。咱的法身也是“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它不得”呀。
所以,凡夫與聖者,衆生與佛陀,並沒有根本的不同。“一切衆生,本來是佛”絕不是方便之說,而是如來的究竟極談。古人雲:“佛即丈夫我亦爾,敢不勉力自修持”,咱大家,也應當如此,見賢思齊,那麼,你我成佛有份呀。
所謂的“聖成久有大威德”,那就是說,在咱大家明心見性,並實證了法身聖體之後,最開始,通常還不具有特殊能力,或者比較少。需要等到純熟了以後,或許是很久以後,各方面的因緣都具備了,咱本有的不可思議之妙能力,廣大無邊的威德神通,才會充分顯現。
——必須要告訴大家,就算您成爲了聖者,您的心性聖體,本來就超越因緣果報;不過,您的神通妙用,是無法超越因緣果報的。爲啥呢?因爲呀,所謂的神通,就是自性的作用;自性不作用則已,一旦發起作用,就是造作,造作必然遵循于因果,已然在因果當中了。所以呀,當成熟的業力現前的時候,神通也往往無濟于事。世尊座下,十大弟子當中,神通第一的大目犍連尊者,臨終,惡業現前,被幾名外道亂刀砍死,就是明證。雖然色身被亂刀砍死,不過,大目犍連尊者之聖體,自然是不受此災難的了;對于尊者來說,連一絲一毫的痛苦也不會有。這,和咱大家就截然不同了。
因此,最初成就聖體的人,就好比,一個小孩子出生了,剛生下來的時候,雖然和大人長得一樣,腦袋、身體和四肢,樣樣不缺,不過,嘿嘿,他可沒啥用處,啥都幹不了;反過來呢,還需要大人來照顧他。聖人也是如此,一個最初轉凡成聖的人,就是一個聖嬰,雖然具備了一部分聖人的智慧,不過,通常還沒有太大度衆生的能力,更不要說不思議神通了。他還需要“長養聖胎”,還需要成長,還需要學習和磨練呀。
——那麼,達摩大師跟咱說這個,啥意思呢?
嘿嘿,就是告訴咱大家,修行,不要著急;先明心見性,再實證法身,然後,從一個小聖人,慢慢地成長爲大菩薩,最終,才可以廣度衆生啊。
到那時,一切衆生的業力,都可以被咱自在運轉;一切六道輪回,無論是天堂,還是地獄,嘿嘿,都奈何不了咱,咱就和大菩薩們一樣,分身千百億,廣度衆生去也。
——還有一點,必須要說,那就是,即使“一切品類業,被它聖人轉”,這個業力的運轉,對于聖者來說,毫無疑問是自在的,同時,也是不可違背因果的。舉個例子吧:本師釋迦牟尼佛,本來壽命是一百歲,世尊以佛眼觀察,發現到了後世,尤其是末法時代的時候,僧人們生活條件非常艱苦。于是,世尊出于大慈悲心,就對于衆生的這個業,進行了自在的運轉,咋轉呢?嘿嘿,世尊自己提前舍壽二十年,八十歲就涅槃了,把這二十年佛陀的福報,運轉給了後世的僧人,這叫做“轉壽爲福”;以此爲因,使得末法時代,出家人的福報大爲增長,不再那麼艱苦了,而且,只要修行,就不會沒有最基本的衣食供養,這就是果。即使是世尊運轉業力,也不曾絲毫違背因果呀。
所以呀,如今,咱出家人的生活不艱苦,甚至,和普通老百姓比起來,還不錯;不過,這都要感念世尊的舍壽布施呀。不是和尚的人呢,您也別嫉妒,嘿嘿,誰讓咱有個好祖宗呢!有因緣,有道心,放得下的,您也來呀,歡迎。
不過,自在地運轉業力,那是以後的事兒,現在呢,咱大家是凡夫,是下面這種情形,達摩大師說道:
凡夫神識昏昧,不同聖人,內外明徹。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後悔無相救處。
“對于一切凡夫來說,他們的神識是昏昧的,不同于聖人,聖人的心識是內外明徹,沒有任何挂礙。”
“因此,如果您尚未明心見性,從而對于自己的心性聖體,是“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它不得”的,對此有懷疑的話,那麼,就千萬不要隨意造作,一旦造下了惡業,就會長期地流浪在生死輪回當中,苦不堪言;到時候,就算是後悔了,也沒有誰能夠解救您呀。”
哎,所謂的“凡夫神識昏昧”,表現在很多方面,比如,第一、一切凡夫,包括咱大家在內,不能夠通達叁世因果,看不到過去和未來,所以,就有可能盲目地放縱自己的貪欲,而造下惡業;第二、一般凡夫,這個世上的多數人,缺少善根的緣故,不具備信仰的智慧,不相信佛陀等等聖者的慈悲教化,只相信利益和感情,只相信錢財,他們,可謂是苦海無邊呀;第叁、學佛的凡夫,咱大家,雖然信佛了,卻往往不具備智慧眼,不懂得如何選擇修行方法,不懂得跟誰學,也不通達法義,道力微薄而降伏不了煩惱,等等,咱這也叫做神識昏昧啊。
——那該咋辦呢?咱大家?
——沒啥,就是老老實實地依據佛經祖論,長期進行念經聞思修,兼修坐禅、持戒、布施、慈悲、忍讓,等等法門,咱的智慧眼,慢慢就會打開了;咱的煩惱,慢慢就會被伏住了;慢慢地,咱就不再昏昧了呀。
——那時,咱才有可能明心見性。
所謂的“若有疑即不作,作即流浪生死,後悔無相救處”,達摩大師指的是有一部分人,並不曾明心見性,更不要說實證如如聖體了;因此,從內心裏來說,他們對于自己的心性聖體是“逆順皆得自在,一切業拘它不得”的,並沒有得到確信,是有懷疑的。
本來,這也很正常,多數學佛人都是如此,還沒達到那個程度嘛。但是,就有一小部分人,他學習了《血脈論》,忽然發現,哎呀,這回好了,想幹啥幹啥吧,沒關系啦!反正我的心,本來就是聖體,本來就超越因緣果報,啥業力都拘束不了它呀。嘿嘿,那咱就盡情地受用這一切因緣吧,咱就盡情地享受美好生活吧,咱就咋高興咋來吧,吃喝玩樂都是佛法呀。
——這些人呀,他是在爲自己找借口,爲自己的無知造業找借口,爲自己的懶惰和貪婪找借口,他們的發展方向,嘿嘿,達摩大師說明白了,輪回無盡,苦海無邊,沒人救得了他們呀。
如今呀,有些學佛人,世間福報比較薄,因此呢,他們就對自己的修行解脫沒信心。反過來,他們總想著通過持咒、念佛、誦經,等等,哎,或者修一個財神法之類的,讓自己先發財,他說呀,等發財了以後,我再修行,再做功德,再護持佛法,一舉叁得,這多好哇!
——嘿嘿,這些呀,其實都是顛倒妄想;而且,是自己在騙自己。他自己內心被貪婪欲望主宰著,爲了發財,爲了某種欲望需求,他來修學佛法,以便呢?嘿嘿,借雞下蛋呀。
就這把戲,連人都蒙不了,更不要說那些有著廣大神通的護法神了,咋會護持他們呢。實際上,一旦他們真發財了,多數情況下,就享受生活去了,不會好好修行的;護持佛法呢,也就是做做面子工作罷了。
假如您是一個真心修行,想要解脫生死輪回的人,在如今時代,貧困,是一種極好的修行助緣。因爲,如今,發財很難,但是,最基本的吃穿,不難解決。如果您肯出家修行的話,嘿嘿,世尊早就給您回向了,只要認真修行,保您有最基本的衣食供養。
往前看,民國時期的廣欽老和尚,就是活生生的例子,他是養子,後來成了孤兒,社會最底層的農村老百姓,沒讀過書,靠著街坊鄰居的接濟勉強長大,然後,就打零工謀生,做的是苦力,也只是勉強填飽肚子而已。太窮啦,根本就沒條件成家。
後來,又隨著同鄉,一起到南洋去打工,做礦工,一直到了二十幾歲,經曆了一次感應,提前預知了一場礦車事故,福至心靈啊,在工友的提醒下,才發心修行,回到福建,在泉州承天寺出家了。他出家了幹啥?嘿嘿,還是勞動,白天勞動,晚上坐禅,因爲自己沒文化,學習不了佛經,他很慚愧,就修苦行,爲大衆服務。很少睡覺,晚上是不倒單,就算偶爾打個瞌睡,也是坐著的。
功夫不負有心人,大約這樣精進了十年以後,廣欽老和尚在一次晚課,隨衆繞佛的時候,忽然得了念佛叁昧,一句佛號,自然在心…
《達摩大師《血脈論》淺讀 之十叁》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