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回顧與前瞻

  回顧與前瞻

  

  劉銳之

  

  金剛乘學會于民國四十二年(西元一九五叁年)七月七日,假座宇宙會所,會議成立,迩來叁十五周年矣。及今香港會址設于北角英皇道,而臺灣地區廣闊,分設四個學會:臺北設于南京東路,臺中設于甯夏東一街,高雄設于覺民路,臺南設于武聖路。各會會員:香港約一百余人,臺灣四會約合計五百余人。自五十二年冬始將西藏密宗靜坐法普傳而後,在香港已是四十六屆,從學者達萬人;臺灣四個會所及嘉義舉辦,不下叁十余屆,從學者亦達一萬余人。彼等多數欲知本會會史,甚至本人簡史,值此叁十五周年紀念,約略及之:

  

   一 不堪回首

  

  銳之廣東省東莞縣員山鄉人,民國叁年出生,父少弼先生,從師習刑名錢谷(前清之政治專門學),爲名幕府(約等于負實際職務、責任之高級顧問;主管尊之爲上賓,稱之爲老夫子。)先後受廣西撫臺、廣東製臺、廣東總督、巡按使、省長等之聘請入數幕凡數十年。常以「前清不服官,民國不入黨」自勵,廉潔逾于常人,即僚屬年節禮物,亦拒不受,清風兩袖,悠外自得。好寫作,著述豐富,有「一盧存稿」印行,贈送親友;稿分甲乙兩集,甲集爲詩古文辭,乙集爲官文書。暮年僑居杳港,親友送子弟來,從習國文專修,皆豪富者,編有丙寅字課、庚午字課以傳授之,來學者頗衆,爲適應港例故,兄、姊、及余均爲助教,如是者有年矣,「九一八」日寇侵略而後,抗戰歌曲盛行,時值少年,勢血騰沸,每聽松花江等曲,涕淚縱橫。跽父母前請准回國參戰,不許,因以國亡將必家破,請之再叁,乃許,遂返國依父執,共赴國難。李漢魂將軍臺兒莊大破日軍後,升任第叁十五集團總司令部,使允同中校秘書。代軍法處處長;將軍旋調任廣東省主席,兼全省保安司令,派余充該部軍隊簡任叁階主任秘書(同上校職同少將銜 .勝利後主席去職,因亦告辭。旋爲行政院善後救濟總署廣東分署淩道揚署長,聘允簡任專員,負責新聞職務:後以競選廣州市參議員,部署剛竣,山河變色。只身逃港,以窘窮故,父母妻子,留滯鄉間,于是不敢再用「其鈍」原名,改以銳之別字行矣,往事真不堪回首,如是將四十年。

  

   二 學佛因緣

  

  父以崇奉儒學、祇祀祖先,其余但不許。但余出世九日,以急驚風死而複生;從此樨齡多病,母乃秘密寄養于觀世音;十二歲隨母聽寶靜法師開示八大人覺經,有經典派贈,取而置衣襟內,「見父未爲所覺;夕睡,以電筒掩映在床上讀之,每晚以爲常,及今思之,當年蓋莫名其經義也,好之而已。十八歲時嫡母年逾六十,忽患孔癌;生母則患肺痨已第叁期,兩者均爲絕症矣。群醫朿手。堂上之門生蔡淵茗,夙奉瑜伽密宗;時有趙士觐兄,修得相應,爲人修法加持,惡疾立愈,疊奏奇效,蔡代乞爲兩母修法,趙以必須家人同修,余發願,請命于父許之,如是而受灌頂,修法、放生,不舍精進;翌年生母嫡先後棄養,無常迅速,定業不可轉移,世俗勝義二谛,所知無多,法海淵深,發願深入,決盡形壽以學之,學佛因綠,如是雲爾。

  

   叁 編事諸師

  

   所陳皆學會未成立之前塵影事,故刪節之。

  

   四 組會緣起

  

  佛法最重緣起,本學會之組織,瞬已叁十五年,及今回顧,當年絕無組設學會之構想,更無作爲人師之意念;如是緣起非一,以組學會而論;可分爲遠因、及近緣;略分述之:

  

  (一) 遠因 退居香港不久,有李世華君,約至其辦公室,爲之宣說般若心經,每星期二次至叁次,將及一月,敬謹奉上數百元以爲酬,婉卻之;則曰:君之比我較爲多之佛學,已經不斷給我;而我之比君較爲多之鈔票,敬以奉君,奈何不受?余曰不然,我之導君至清淨法界,君乃長我貪欲,陷我于地獄,是烏乎可!李經營建築業,邀爲巡視工程,以非所學即。曰不然,我亦非學建築工程者,假如君自營居室,亦必親身巡視,余以事忙,故請君代,如易以他人,又恐協同作弊,今祇薄具夫馬費,便從事工程者,不敢偷工減料,助我良多也;乃許之。

  

  (二) 近緣 及既承事 吐登利嘛師聞受咕噜咕叻佛母法,既圓滿已。 師以法緣日開,衣履鹹集,鈴鼓聲喧,每爲不肖員弩所幹擾;乃思成立會所,免此煩惱。余供奔走,既決籌備設立「真如藏密院」,力促肩負秘書之責,乃以無力擔負懇辭。初以深受 頁噶師恩,亟擬親近。爲吐登師所聞,乃坦承未受高法灌頂,如會所成立,實欲迎請頁師莅港,傳授四灌。遂長跽發願,願供驅策,粉身碎骨,在叫不辭。及將開幕。盛宴諸山大德;即請供奉 貢師法相以加持,吐師聽侍者之言以否決:既開幕已,秘書亦爲侍者所當,遂悄然引退。

  

  然而迎請 項師駕臨之願,反更熾燃。初世華請皈依余,峻卻之,介紹皈依吐師,開幕時更以巨金奉獻。時以迎 師之願末償,常鞅鞅不樂,世華知其然,乃以自行組會爲請。商討會名:以西藏謂顯教爲因乘,爲般若乘;密宗爲果乘、爲金剛乘。佛教有學術與宗教之兩部分,研求教理,應本活到老學到老之精神,遂定名爲「金剛乘學會」。彼更撥出否港堅道五十六號祖居之樓下一層爲會址,指定傭工一人爲會役,並偕至警察局辦理登記手續,是時學會已正式成立矣。若舉行會議,及正式注冊爲有限公司,皆後話也。並確定立會宗旨爲:「不捐外界資財,不受善信供養」。此本爲吾師黎乙真法師創立居士林所定,蓋遵仿之而決定,直至現在仍固守不渝:以君子固窮而自勵焉,

  

   五 羅致諸賢

  

   會既成立,主理會務者爲李世華、高大添、李福衡、謝卓如諸居士及余;以既求學術,人才自形不敷,乃極力羅致諸賢,使陣容充實,有足述者。羅時憲碩士:廣州中山大學佛學系碩士、香港法相學會會長,當今唯識宗學派宗師、香港大學及中文大學佛學講師、著述弘富。

  

  馮公夏居士:香港大學學士,中文英文佛學演講著述頗多,香港佛教聯合會副會長。近年僑居加拿大國之溫哥華,爲當地佛教會長。韋達碩士:香港大學英文系碩士、譯述有成唯識論印行。

  

  羅致已,于是共同選舉爲永遠董事,勷助良多。迨于五十一年四月向香港華民政務司署注冊以有限公司立案,第一屆董事除前者外分列如下:

  

  李世華居士:童年皈佛,多財善賈,作大檀施,而尤致力于佛教學術文化。

  

  高大添居士:以母親念佛往生,境界良好,早年修持精進,曾有放下之心。

  

  謝卓如居士:廣東人經商上海,長袖善舞;承事諸位喇嘛謹誠,特于寶喇嘛前,修習拙火,畏寒全退,隆冬猶祇單衣,迎請吐登師位港,供養多年。

  

  黃庚世居士:世代經商,事佛精進,爲榮增堪布座下之同學。

  

   六 受遙灌頂

  

  屈映光文六先生,爲 諾那上師時同學,相隔萬裏,未有觌面,及其違難香港,說法度生,亦無緣趨聽。

  

  殆後奉召返臺,以印刷佛法書籍,函來征求校對,常以師兄弟相稱。四十四年複函示舉行大圓滿心中心灌頂,並授遙灌;因念前于貢師曾受遙灌,爲使學會同人得受法益,遂領導同受遙灌,嗣此乃師事文公。四十五年秋後奉谕函,代班禅國師遙授時輪金剛四灌,亦得恭受,並集巨資印行藏漢文字法要。五十叁年秋叁度遙傳采達大威德金剛四灌,法喜充滿。

  

   七 大手印法會

  

  學會成立之旨,爲迎請貢噶上師駕臨,乃噩耗傳來,驚聞示寂;追思會上,沈痛非常。旋聞 貢師所傳大手印弟子張澄基博士,由美國返臺灣,四十五年十月道過香港,請其暫駐,宣說大手印多會,爲不可多得之法會。並假座東蓮覺苑作通俗演講多會,聽衆數千人次,盛況空前。翌年澄基由臺返美經港小住,續作演講,江妙吉祥女士,爲譯作廣州語,兩者皆蓮花舌燦,備受歡迎;爲印行佛學四講,乃本會印書之始。澄基並發起編纂佛經選要,本會同人多響應之。

  

   八 佛經選要

  

  關于佛經選要之緣起、過程、障礙等,備見本刊第一十七期不贅。發起之初,澄基親聘羅時憲兄爲主任編纂,邢肅芝(碧松法師)、江妙吉祥居士,及余爲編纂,謝卓如、張沙鷗、勞健泉居士爲書記,皆以象征式之夫馬費作爲報酬,以叁年爲期,以本會二樓(世華祖居)爲辦事地址,經常費用,由世華與吳昆生居士分負之(租金免付,工役水電均由世華供應)。不久,外間妒者紛起,俨成巨波,本會少數同人,受其影響,昆生首先退出、經費遂生問題,世華獨力支持,全始全終,安然渡過,而仍有少數極力反對,以未得全票贊成,認爲不應由會主辦,爲完成選務故,乃別組「佛經選要編纂委員會」辦理之,及選事完成,分函諸山大德及諸大居士贊助,卻得全部回響,會中以前之反對者寂然,故印行時,仍屬本會。乃今雖對此書,多未表滿意,但憶澄基發起時,認爲此類佛教聖經之作,祇求其有,不必責備求全,使後之人繼起而改善之,則我輩創始者之初衷也。此書自五十年印行而後,轉瞬已二十五年,後繼尚末見有人?迄今仍不斷以祈者。

  

   九 選派求法

  

  四十八年以 貢師既已涅槃,瞻依失所,得張澄基博士之鼓舞,李世華會長之檀施,選派前往印度之噶林邦,向甯瑪巴法王 敦珠甯波車求法,承賜金剛薩埵灌頂,由瓶灌、密灌、智灌、名詞灌,四灌圓滿,閉關修習,請示儀軌,複請示導引法,師以從未傳授,特鑒專誠,且因其過去生中之願力,及彼此之因綠,加以得悟謙憎爲之度诏,故如瓶水瀉,盡量博授,如是凡五閱月,編成大幻化網導引法一書出版。此續藏名「那也東初」,依四灌教授譯成漢文者,以前未曾有也。師更賜給無上密乘教傳派金剛薩睡靜岔大幻化網本續灌頂傳承,靜忿摧壞岩出近傳承,極近傳承,于漢人中,得此傳承,…

《回顧與前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