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心經密義闡述▪P3

  ..續本文上一頁不譯義,乃五不翻中之生善不翻,以般若尊重,智慧輕薄,倘強爲譯義,蓋與“智慧”相近,只善與不善之分而已。

  世間法之智慧,由意識所生;出世間法之般若,乃佛所證真如之智慧。故般若之義,實與世間智慧有別。

  大畧言之,般若有五:

  一、實相般若:雲何爲實相?真如之體,離諸虛妄相,故名爲實相。此爲所證之理。

  二、觀照般若:雲何爲觀照。粗思爲覺,細思爲觀。以智慧觀照,能空五蘊。此爲能證之智。

  叁、文字般若:文字方便,說諸法相。故文字般若爲能诠之教。

  四、境界般若:觀澈一切地,皆成佛國。故境界般若,爲理之所依。

  五、眷屬般若:此言六度萬行,一切善業。故眷屬般若,爲智之所屬。

  上來畧說般若竟,尚欲稍明“摩诃”二字。摩诃者,漢言爲“大”。雲何爲大?大乘之法,原有六大。

  一、經大:有八萬四千法源,故稱經大。

  二、利他大:爲不斷利他故,別分之爲四攝——布施,愛語、利行、同事、不唯自利而已,故稱利他大。

  叁、方便大:方便者,最高而善巧之法門也。其于五戒,若爲度衆生且有開遮例,如釋尊殺船主,以救五百入海取寶商人,複能轉殺盜淫,爲戒定慧。故稱萬便大。

  四、智慧大:直接了達真如,澈釋法性,故智慧大。

  五、精進大:六度萬行,皆修行之法,故精進入。

  六、果大:大乘之法,可證斷德(斷煩惱,證涅槃),可證智慧(得智慧,證菩提),故曰果大。

  “摩诃般若者”,猶言大般若,能知摩诃般若,便可證得人我法我二空矣。

  甲二 釋波羅蜜多

  波羅蜜多,亦爲梵語。波羅,義爲“彼岸”;蜜,義爲“到”;多,爲語助之詞,合而言之,爲一“彼岸到了”之義。

  彼岸雲何?般若涅槃是,阿耨多羅叁藐叁菩提是。衆生凡夫,居于此岸,生死輪回,流轉不已,故苦海難渡。倘以光明智慧照斷二障,頓了生死大事,即到彼岸也。

  依此波羅蜜多法門,皆可直超苦海,今但言六波羅蜜與十波羅蜜。

  乙一 六波羅蜜

  六波羅蜜亦名六度,此爲超苦海,到彼岸之六法門。何者爲六?

  一、布施波羅蜜:布施梵言“檀那”。布施度有叁:一爲財施,以財物濟衆利生也。二爲法施,在世間則爲以謀生技術,傳授于人;在出世間則爲說法濟衆生利生也。叁爲無畏施,以善巧方面,使衆生遠離恐怖,無有畏心也。

  二、持戒波羅蜜:持戒梵言“屍羅”。菩薩所持戒度亦有叁:一爲攝律儀戒,諸惡莫作也。二爲攝善法戒,衆善奉行也。叁爲饒益有情戒,利樂衆生也。

  叁、忍辱波羅蜜:忍辱梵言“羼提”。忍辱度亦有叁:一爲耐怨害忍,雖遇怨害,無有瞋心。二爲安受苦忍,對諸苦惱,不生怨怼。叁爲深義不驚忍,谛察諸法深義,具大耐力,不生難心。

  四、精進波羅蜜:精進梵言“毗梨耶”。精進度亦有叁:一爲披甲精進。言行者如外披堅甲,不畏諸煩惱艱難。二爲加行精進。加行者,猶如加修行之意,行者修道資糧具足,即勤修不退。叁爲無厭足精進。不具厭足之心,不安住一地,不我居二乘。

  五、禅定波羅蜜:禅定梵言“禅那”。禅定度亦有叁:一爲安樂住。于禅定中,一心住定平等任持,曰等持。即等持已。複引之使入定境,曰等引。已入正定之境界。得安樂住,曰等至。二爲解疑。此爲得安樂住已,了知不能貪著此覺受,乃安住法性無分別叁摩地,證得空性法爾無念之境,故能究竟無念。

  六、智慧波羅蜜:智慧梵言“般若”。智慧度複分叁:一爲聞所成慧,此慧由聞法而成,如說了解,得最勝慧。二爲思所成慧,此慧由如理想思維而行抉擇。叁爲修所成慧。佛言。“說食不飽”,雖得聞慧、思慧,仍須實修觀證。故密宗最重修持次第,循階漸入。如此依法起修,即爲修所成慧。

  大別而言,布施、持戒、忍辱叁波羅蜜,尚爲世間法,精進、禅定、智慧叁波羅蜜,則爲出世間法。而六波羅蜜中,以般若最爲究竟。論者喻雲:前五波羅蜜如盲如暗。般若如燈如明。

  乙二 十波羅蜜

  華嚴經有十波羅蜜之說。雲何爲十?除上六波羅蜜外尚有四波羅蜜具如下述:

  一、方便波羅蜜之說。此有叁度,一日回向方便,言將一已所作之種種善法,回向廣大菩提。二日拔濟方便,言以種種善巧方便,拔濟衆生苦惱。叁日教化方便,教化衆生,隨其心樂,現種種身說法。

  二、願波羅蜜:佛願如大海,故有二願。一爲度衆生願。以成就一切衆生。二爲求菩提願,供養諸佛,願得成正覺。

  叁、力波羅蜜:具甚深心力,無所雜染。故力波羅蜜,須具思擇力與修習力。

  四、智波羅蜜:此智與般若不同,智雲者,知一切法真實,知一切如來力。且與世間之智慧不同,世間智慧與煩惱俱,爲有漏智,此則無有煩惱,爲無漏智。智度有二,一爲受用法樂智,二爲成熟有情智。

  乙叁 七最勝

  窺基大師雲,行者須具七最勝,始得名波羅蜜多。何謂爲七最勝?

  一、住菩薩種姓:爲菩薩種子,行菩薩行,具菩薩性。

  二、依大菩提心:大菩提雲者,爲自覺、覺他、覺行圓滿之意。

  叁、悲憫有情:此言于一切有情,均具悲心。

  四、具行事業:具行六度,四攝等菩薩所應爲之種種事業。

  五、爲相智所攝:此言不執著于諸相。

  六、回向菩提:此言以種種功德,回向菩提。諸佛功德如大海,無涸盡時,回向及之,其最勝可想。

  七、不爲二障間雜:二障者,一爲煩惱障。此複有六,日貪、瞋、癡、妒、慢、疑。二爲所知障。蔽于所知,不受正法,不作正念思維。阿羅漢能斷煩惱障,唯大菩薩能並斷所知障。

  乙四 叁度

  波羅蜜多,即爲到彼岸義,則“度”義自具。若具體而言,度複有叁:

  一、時度:前五波羅蜜,度前二阿僧祇劫,般若波羅蜜,則度後一阿僧祇劫。

  二、果度:果者,指此六度能得大菩提果而言。

  叁、自信清淨度:能舍有相,取法實相,爲自性清淨度。此即叁輪體空。——雲何叁輪體空?如就布施言,是指能施,所施及施物。叁輪本體皆空,即是無相。蓋以施主爲能施,受施者爲所施,施之財法爲施物,此叁者均以空理視之,即具此度。余五波羅蜜准此。且以有相之布施福德,可受天人福報,無相者爲功德,可由此到彼岸而證菩提。

  甲叁 釋心

  上來釋波羅蜜我竟,今乃稍釋心字。

  佛說衆生心,凡八萬四千,唯簡而言之,心不外兩大類:曰名,曰色。

  心名(精神):此爲非物質之意識。

  心色(物質):佛言內團心者,爲物質之心,亦即生理學之所謂心髒。

  倘將精神之心複加分類,則可大別爲染汙心與清淨心二類:

  名染汙心(凡夫心)

  名清淨心(聖者心)

  凡夫汙染之心,又複有外凡,內凡之別。外凡之心,以意識爲主,故因染汙而有墮落輪回,生死流轉之苦;內凡之心,以阿賴耶識(第八識)爲主,故雖脫生死輪回,仍未究竟。

  聖者清淨之心,以知法界性爲主,了知一切法真空妙有,故能證菩提而成佛。

  此經之所謂心,自指聖者清淨之心而言。故與般若波羅蜜多相應也。

  然則何謂真空妙有?此名中道義。一如黃檗禅師所雲:“見一切法即見一切心。一切法本空,心即不無。不無即有,有亦不有,名爲真空妙有。”

  中觀論偈雲:“因緣所生法,我說即是空,亦名爲假名,亦即中道義。”便是說這個真空妙有。

  甲四 釋經

  對于如上經題,只今尚有一個“經”字未釋。按經一字,梵言“修多羅”。漢文具言,應稱“契經”,以經義上契佛理。下契衆機也。

  經爲佛所說法,倘詳而言之,有十二部經、五時、八教等之分別。

  乙一 十二部經

  今先釋十二部經。雲何十二?

  一、修多羅:譯言法本。依文體言,約如散文、長行。今所講之心經,即屬此類。

  二、只夜:譯言重頌。爲長行之後,複加頌偈。頌可押韻,亦可不押韻。

  叁、和伽羅那:譯言授記。如授記何人于何時、何地成佛。

  四、伽陀:譯言孤起。依文體言,此爲全篇頌體。

  五、優陀那:譯言無問自說。佛法本來非請不說,然亦有例外者,如彌陀經即非經弟子所問,而由佛自說。

  六、尼陀那:譯言因緣。此言一事之始末因緣。

  七、阿波陀那:釋言譬喻。此以設喻爲主,寓法于喻中。

  八、伊帝目多伽:譯言本事。此言佛一生一世之曆史。

  九、阇陀伽:譯言本生。此言佛各生各世之曆史。

  十、毗佛畧:譯言方廣。經義廣大,各方均及。

  十一、阿浮陀達摩:譯言未曾有。以經中妙義,得未曾有,故名。

  十二、優波提舍:譯言論議。經以論議爲主。

  此十二部經,以文字性質立名者叁:法本、重頌、孤起等是。從事實立名者八:授記,無問自說,因緣,譬喻,本事,本生,未曾有,論議等是。名從所表者一,方廣是。衆經雖多,要皆不出此十二部範圍也。

  乙二 五時說法

  經分十二部,是據性質分類,倘以佛說諸經之各別時期分別,則可別爲五。

  一、華嚴時:初說華嚴二十一日,是爲圓頓教,使聞法者得窺佛法全貌。其說爲一權一實(遷就世間法之說爲“權”,佛法真谛爲“實”)。故論者比之爲如日照高山——日之初出,高山先得光照也。或比之如牛乳。

  二、鹿野苑時:說阿含經一十二年,其說全權無實。蓋爲適應世間法計,故論者比之爲日照幽谷,以其能深入世間也。或比之爲乳酪。

  叁、方等時:說方等經八年,其說叁權一實。雖破斥小乘,以爲導引之始,故論者比之爲日方食。或比之爲生酥。

  四、般若時:說般若經二十二年,其說二權一實。因此際大乘根器已熟,故佛說般若,已正說圓頓,故論者比之爲如日方中,或比之爲熟酥。

  五、法華涅槃時:說法華經八年,說涅槃經一晝夜。其說他純實無權,純圓獨妙,故論者比之如日當午,或比之爲醍醐。

  乙叁 諸經八教

  倘就諸經所說之教義言,則可分八種,謂之八教。大別之,爲“化法四教”與“化儀四教”…

《心經密義闡述》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 继续阅读 ▪ 毗盧七支坐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