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心经密义阐述▪P3

  ..续本文上一页不译义,乃五不翻中之生善不翻,以般若尊重,智慧轻薄,倘强为译义,盖与“智慧”相近,只善与不善之分而已。

  世间法之智慧,由意识所生;出世间法之般若,乃佛所证真如之智慧。故般若之义,实与世间智慧有别。

  大畧言之,般若有五:

  一、实相般若:云何为实相?真如之体,离诸虚妄相,故名为实相。此为所证之理。

  二、观照般若:云何为观照。粗思为觉,细思为观。以智慧观照,能空五蕴。此为能证之智。

  三、文字般若:文字方便,说诸法相。故文字般若为能诠之教。

  四、境界般若:观澈一切地,皆成佛国。故境界般若,为理之所依。

  五、眷属般若:此言六度万行,一切善业。故眷属般若,为智之所属。

  上来畧说般若竟,尚欲稍明“摩诃”二字。摩诃者,汉言为“大”。云何为大?大乘之法,原有六大。

  一、经大:有八万四千法源,故称经大。

  二、利他大:为不断利他故,别分之为四摄——布施,爱语、利行、同事、不唯自利而已,故称利他大。

  三、方便大:方便者,最高而善巧之法门也。其于五戒,若为度众生且有开遮例,如释尊杀船主,以救五百入海取宝商人,复能转杀盗淫,为戒定慧。故称万便大。

  四、智慧大:直接了达真如,澈释法性,故智慧大。

  五、精进大:六度万行,皆修行之法,故精进入。

  六、果大:大乘之法,可证断德(断烦恼,证涅槃),可证智慧(得智慧,证菩提),故曰果大。

  “摩诃般若者”,犹言大般若,能知摩诃般若,便可证得人我法我二空矣。

  甲二 释波罗蜜多

  波罗蜜多,亦为梵语。波罗,义为“彼岸”;蜜,义为“到”;多,为语助之词,合而言之,为一“彼岸到了”之义。

  彼岸云何?般若涅槃是,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众生凡夫,居于此岸,生死轮回,流转不已,故苦海难渡。倘以光明智慧照断二障,顿了生死大事,即到彼岸也。

  依此波罗蜜多法门,皆可直超苦海,今但言六波罗蜜与十波罗蜜。

  乙一 六波罗蜜

  六波罗蜜亦名六度,此为超苦海,到彼岸之六法门。何者为六?

  一、布施波罗蜜:布施梵言“檀那”。布施度有三:一为财施,以财物济众利生也。二为法施,在世间则为以谋生技术,传授于人;在出世间则为说法济众生利生也。三为无畏施,以善巧方面,使众生远离恐怖,无有畏心也。

  二、持戒波罗蜜:持戒梵言“尸罗”。菩萨所持戒度亦有三:一为摄律仪戒,诸恶莫作也。二为摄善法戒,众善奉行也。三为饶益有情戒,利乐众生也。

  三、忍辱波罗蜜:忍辱梵言“羼提”。忍辱度亦有三:一为耐怨害忍,虽遇怨害,无有瞋心。二为安受苦忍,对诸苦恼,不生怨怼。三为深义不惊忍,谛察诸法深义,具大耐力,不生难心。

  四、精进波罗蜜:精进梵言“毗梨耶”。精进度亦有三:一为披甲精进。言行者如外披坚甲,不畏诸烦恼艰难。二为加行精进。加行者,犹如加修行之意,行者修道资粮具足,即勤修不退。三为无厌足精进。不具厌足之心,不安住一地,不我居二乘。

  五、禅定波罗蜜:禅定梵言“禅那”。禅定度亦有三:一为安乐住。于禅定中,一心住定平等任持,曰等持。即等持已。复引之使入定境,曰等引。已入正定之境界。得安乐住,曰等至。二为解疑。此为得安乐住已,了知不能贪著此觉受,乃安住法性无分别三摩地,证得空性法尔无念之境,故能究竟无念。

  六、智慧波罗蜜:智慧梵言“般若”。智慧度复分三:一为闻所成慧,此慧由闻法而成,如说了解,得最胜慧。二为思所成慧,此慧由如理想思维而行抉择。三为修所成慧。佛言。“说食不饱”,虽得闻慧、思慧,仍须实修观证。故密宗最重修持次第,循阶渐入。如此依法起修,即为修所成慧。

  大别而言,布施、持戒、忍辱三波罗蜜,尚为世间法,精进、禅定、智慧三波罗蜜,则为出世间法。而六波罗蜜中,以般若最为究竟。论者喻云:前五波罗蜜如盲如暗。般若如灯如明。

  乙二 十波罗蜜

  华严经有十波罗蜜之说。云何为十?除上六波罗蜜外尚有四波罗蜜具如下述:

  一、方便波罗蜜之说。此有三度,一日回向方便,言将一已所作之种种善法,回向广大菩提。二日拔济方便,言以种种善巧方便,拔济众生苦恼。三日教化方便,教化众生,随其心乐,现种种身说法。

  二、愿波罗蜜:佛愿如大海,故有二愿。一为度众生愿。以成就一切众生。二为求菩提愿,供养诸佛,愿得成正觉。

  三、力波罗蜜:具甚深心力,无所杂染。故力波罗蜜,须具思择力与修习力。

  四、智波罗蜜:此智与般若不同,智云者,知一切法真实,知一切如来力。且与世间之智慧不同,世间智慧与烦恼俱,为有漏智,此则无有烦恼,为无漏智。智度有二,一为受用法乐智,二为成熟有情智。

  乙三 七最胜

  窥基大师云,行者须具七最胜,始得名波罗蜜多。何谓为七最胜?

  一、住菩萨种姓:为菩萨种子,行菩萨行,具菩萨性。

  二、依大菩提心:大菩提云者,为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意。

  三、悲悯有情:此言于一切有情,均具悲心。

  四、具行事业:具行六度,四摄等菩萨所应为之种种事业。

  五、为相智所摄:此言不执著于诸相。

  六、回向菩提:此言以种种功德,回向菩提。诸佛功德如大海,无涸尽时,回向及之,其最胜可想。

  七、不为二障间杂:二障者,一为烦恼障。此复有六,日贪、瞋、痴、妒、慢、疑。二为所知障。蔽于所知,不受正法,不作正念思维。阿罗汉能断烦恼障,唯大菩萨能并断所知障。

  乙四 三度

  波罗蜜多,即为到彼岸义,则“度”义自具。若具体而言,度复有三:

  一、时度:前五波罗蜜,度前二阿僧祇劫,般若波罗蜜,则度后一阿僧祇劫。

  二、果度:果者,指此六度能得大菩提果而言。

  三、自信清净度:能舍有相,取法实相,为自性清净度。此即三轮体空。——云何三轮体空?如就布施言,是指能施,所施及施物。三轮本体皆空,即是无相。盖以施主为能施,受施者为所施,施之财法为施物,此三者均以空理视之,即具此度。余五波罗蜜准此。且以有相之布施福德,可受天人福报,无相者为功德,可由此到彼岸而证菩提。

  甲三 释心

  上来释波罗蜜我竟,今乃稍释心字。

  佛说众生心,凡八万四千,唯简而言之,心不外两大类:曰名,曰色。

  心名(精神):此为非物质之意识。

  心色(物质):佛言内团心者,为物质之心,亦即生理学之所谓心脏。

  倘将精神之心复加分类,则可大别为染污心与清净心二类:

  名染污心(凡夫心)

  名清净心(圣者心)

  凡夫污染之心,又复有外凡,内凡之别。外凡之心,以意识为主,故因染污而有堕落轮回,生死流转之苦;内凡之心,以阿赖耶识(第八识)为主,故虽脱生死轮回,仍未究竟。

  圣者清净之心,以知法界性为主,了知一切法真空妙有,故能证菩提而成佛。

  此经之所谓心,自指圣者清净之心而言。故与般若波罗蜜多相应也。

  然则何谓真空妙有?此名中道义。一如黄檗禅师所云:“见一切法即见一切心。一切法本空,心即不无。不无即有,有亦不有,名为真空妙有。”

  中观论偈云:“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名为假名,亦即中道义。”便是说这个真空妙有。

  甲四 释经

  对于如上经题,只今尚有一个“经”字未释。按经一字,梵言“修多罗”。汉文具言,应称“契经”,以经义上契佛理。下契众机也。

  经为佛所说法,倘详而言之,有十二部经、五时、八教等之分别。

  乙一 十二部经

  今先释十二部经。云何十二?

  一、修多罗:译言法本。依文体言,约如散文、长行。今所讲之心经,即属此类。

  二、只夜:译言重颂。为长行之后,复加颂偈。颂可押韵,亦可不押韵。

  三、和伽罗那:译言授记。如授记何人于何时、何地成佛。

  四、伽陀:译言孤起。依文体言,此为全篇颂体。

  五、优陀那:译言无问自说。佛法本来非请不说,然亦有例外者,如弥陀经即非经弟子所问,而由佛自说。

  六、尼陀那:译言因缘。此言一事之始末因缘。

  七、阿波陀那:释言譬喻。此以设喻为主,寓法于喻中。

  八、伊帝目多伽:译言本事。此言佛一生一世之历史。

  九、阇陀伽:译言本生。此言佛各生各世之历史。

  十、毗佛畧:译言方广。经义广大,各方均及。

  十一、阿浮陀达摩:译言未曾有。以经中妙义,得未曾有,故名。

  十二、优波提舍:译言论议。经以论议为主。

  此十二部经,以文字性质立名者三:法本、重颂、孤起等是。从事实立名者八:授记,无问自说,因缘,譬喻,本事,本生,未曾有,论议等是。名从所表者一,方广是。众经虽多,要皆不出此十二部范围也。

  乙二 五时说法

  经分十二部,是据性质分类,倘以佛说诸经之各别时期分别,则可别为五。

  一、华严时:初说华严二十一日,是为圆顿教,使闻法者得窥佛法全貌。其说为一权一实(迁就世间法之说为“权”,佛法真谛为“实”)。故论者比之为如日照高山——日之初出,高山先得光照也。或比之如牛乳。

  二、鹿野苑时:说阿含经一十二年,其说全权无实。盖为适应世间法计,故论者比之为日照幽谷,以其能深入世间也。或比之为乳酪。

  三、方等时:说方等经八年,其说三权一实。虽破斥小乘,以为导引之始,故论者比之为日方食。或比之为生酥。

  四、般若时:说般若经二十二年,其说二权一实。因此际大乘根器已熟,故佛说般若,已正说圆顿,故论者比之为如日方中,或比之为熟酥。

  五、法华涅槃时:说法华经八年,说涅槃经一昼夜。其说他纯实无权,纯圆独妙,故论者比之如日当午,或比之为醍醐。

  乙三 诸经八教

  倘就诸经所说之教义言,则可分八种,谓之八教。大别之,为“化法四教”与“化仪四教”…

《心经密义阐述》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 继续阅读 ▪ 毗卢七支坐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