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尤智表)▪P5

  ..續本文上一頁,方法不同罷了。

  淨土宗扣是現在通行的念佛法門,從外表看來,好像是帶著迷信的,可是細細考究,卻正合著色空色,依他緣起之理。阿彌陀佛猶如磁,念佛衆生如鐵,鐵遇磁則被吸而往生極樂。鐵是因緣,磁是增上緣;念佛的心是因緣,佛的頤力是增上緣。磁的力量,是從鐵分子依次序排列而生,念佛到一心不亂的時候,即是將心念依次排列,當然也能發生吸引力,被佛吸往極樂世界。鐵成磁,鐵量無增減,衆生成佛,佛性亦無增減。又極樂世界不離一心,是阿彌陀佛與念佛衆生共同心力所造,與上文所言觀念可變物質之理相合。故以科學之理可以證淨土之不謬。

  佛教修心之法,爲數無量,任從一法,都可明心見性,譬如算學問題,可用許多方法解答之,方法雖異,而所得的答案則一。如明此理,則對于禅淨律密,自不生優劣高下之想,一一皆是佛教作心理實驗的方法。作者純從科學客觀的立場,去把這幾種方法,考查其合理與否,並不參雜任何主觀。惜作者尚未用此方法親自實驗,故個中詳情,未能奉告,而由此實驗所得的效果,既未親身體驗,未便臆說,故只能根據各種佛典所載的事實,略述于下,以供參考。

  七、佛教的實驗效果

  依佛教的理論來講,人人皆具佛性(亦名真如),皆有無限妙用,只因衆生爲煩惱所障,不能顯現。若能解脫煩惱,則一切通達無阻,便得六種神通:天眼通、天耳通、神足通、他心通、宿命通、漏盡通,例如:我們的眼睛只能看數十裏的距離,所能見的光波,只限于紅色至紫色,絮以外紅以內的光線,及波長較長的無線電波,我們都無法看到。若是有天眼通的則不受此種限製了。而且看的時候,也不一定用眼,任用一根皆可。例如:楞嚴經載阿那律陀雙目失明,後成羅漢,觀閻浮提,如觀掌中庵摩羅果。即是說他看地球奸像看手裏的一個水果一樣。又如觀世音菩薩能觀十方衆生音聲,救其苦難,這就是天耳通。阿彌陀經謂「彼國衆生,常以清旦,各以衣械;盛衆妙華,供養他方十萬億佛,即以食時,還到本國,飯食經行。」這就是神足通。菩薩能知六道衆生各各心念,明了無遺,是名他心通。能知自身一世二世叁世乃至百千萬世宿命,及所作之事,亦能知六道衆生各各宿命及所作之事,是名宿命通。斷貪瞋等惑,不受叁界生死,是名漏盡通。這六種神通,除漏盡迩外,並不是學佛者所求的目標。譬如製造工業,目的在製造甲但同時則有副産品乙附帶出産。神通等于副産品,如能斷惑證真,則此神通自然而有。神通有大有小,全視所除的惑障程度而定。我在高僧傳上看到很多有神通的高僧,我既有理由相信神通之可能,當然相信這種記載之並非虛構。即耶回等教經典所載各種奇迹我也認爲可信。

  佛教的實驗目標,在明心見性,認識宇宙人生的真相,解脫生死煩惱種種束縛,獲得絕對的自由,真正平等的地位,享受不與苦對待的快樂,不特要自己如此,而且要世界上所有人類和動物都能如此。佛教徒對這個目標的祈求,可以四宏誓頤表明之:「衆生無邊誓頤度,煩惱無盡誓原斷,法門無量誓頤學,佛道無上誓頤成。」佛教的宗旨,既這樣的純正偉大,所用的方法,又如此的合理而嚴密,我相信由此獲得的效果,一定與這目標相符。科學的目的僅在獲得物質的真理,使人們能利用它來增加享受。但單從這條路走,只能擴張人類的物欲,因爲人我的界限未泯,心物的對待未融,故結果非但不能獲得人與人及人與物之間的真正的自由平等,反而引起人與人及人與物之間的矛盾對立。例如:原子彈的發明,在一方面果已收到消滅侵略暴力的效果,但另一方面則又引起了各強國的猜忌。所以單就目標之圓滿廣大而論,佛教是超乎科學的。

  八、研究佛經的結論

  我研究佛經的動機,純粹爲了「求知」,並不如若幹人之因受了嚴重的刺激,爲求得精神上的安慰而信佛的。我並不是說這種信佛的動機不對,但受刺激後的神經,不免失去平衡,因而對佛教的各部門,反不能獲得客觀的觀察。我是學科學的,我對于科學的精神和科學的方法,是信仰很堅的。要是我見到佛教的理論與科學矛盾的時候,我是甯舍彼而就此的。我的研究佛經,是純粹科學的探討工作,預備把這探討的結果,真誠坦白的貢獻于我科學家之前。我研究佛經的目的,已在第(一)節裹說明,所以我特就這叁點作結論如左:

  (甲)佛教對于物與物、心與心、心與物的種種關系,都有精辟的理論,科學的研究對象,只限于物輿物的關系,我專就這一個關系,把佛教與科學比較,覺得現代的科學正在用實例證實佛教的理論。只可惜科學對于後兩種關系,還沒有進行研究,所以無從對照。但用因明學的比量的方法來推測,也可以知道後二者的理論是不會錯誤的。例如:佛說物物皆是依他緣起,能生之因必爲所生之果,所生之果必爲能生之因,因與果平等,然則佛說心佛衆生叁無差別,正與上面的平等主義相符,蓋物與物既屬平等,則心與心自亦應平等,又佛說能見之心是八識見分,所見之物是八識相分,能所皆八識所變,則非但說心物平等,更說心物直是一家,與前說亦屬一貫,遮無自語相違之過失。故我斷定佛教的理論是極端健全的,與現代科學是一致的。

  (乙)佛教的修行方法,上文已略有論述。在家居士除受叁皈五戒外,看教參禅學密念佛,任從機宜,既不妨害他的學問事業,亦不浪費時間金錢,而且于學問事業有極大的幫助。五戒中之盜淫(單指邪淫)妄酒四戒,本屬世間公認的美德,惟殺戒中之持齋,在普通人看來,也許以爲與現代的生活環境不合。但素食的習慣,不特是佛家的主張,就是不信佛的歐美人士,也同樣提倡的。其理由在保養仁慈恻隱之心,同時亦可保持個人的健康,絕不是出于迷信的動機。如能依照佛法中的教誡處世,正是現代新生活的模範。

  (丙)佛的定義是「自覺覺他,覺行圓滿」,故佛即是人格的最高標准。到了佛的地位,就獲得了無條件的自由。世間的自由是以人我爲界限的,是受法律的限製的,而佛則不然,因爲佛與佛及佛與衆生,都無人我的界限,如燈光之不相妨礙,又因佛是大覺的,既無貪瞋煩惱以及種種邪見惡業,故不須受法律之限製。再到了佛的地位,心與物已成一體,心能轉物,不爲物轉,昕以他的物質的享受是無限製的,他非但不被物質所限,連時空等觀念,也是隨心而變,不受他的束縛,不似我們不能留住一秒鍾的時間,亦不能預知未來的事變。現代交通發達,縮地有術,然太空中無量星球,安能于半日間,遊曆周篇,如極樂國土之衆生,佛教指示了這個最高標准,縱然不能達到,已是對人生有無上的價值。何況佛教所講的五戒十善,均屬切實易行,我國所有不識字的民衆,雖國家未嘗教育,然無形中已熏染了佛教的精神,大多數人信仰死後不滅,隨善惡業而升沈六道,對于因果報應之說,愚夫愚婦皆深信不疑,故佛教在無形中已幫助著政府對一般民衆,做著存善去惡的道德訓練。其對于國家社會的利益,絕不在各級學校及各種訓練機關之下。我國民族性之所以愛好和平,我可以武斷的說,是受了佛教的影響,絕不是學校教育的力量。現在略受學校教育的,往往指佛教爲迷信,把中國固有的美德,毀棄殆盡,這是最可痛心的。而一輩受過高等教育的,又往往爲知見所障,誤認佛教爲宗教,爲非科學,遂不層一讀佛經,以致這無價的文化,湮沒不彰。作者忝居科學學者之列,既以科學方法發現此寶藏,故純以忠實客觀的文字,貢獻于我國學術界之前。

  

《一個科學者研究佛經的報告(尤智表)》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