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法鼓全集導讀---課後報告(顔美惠)▪P4

  ..續本文上一頁明心見性爲宗旨[53]

  

  〈行由品〉

  「菩提自性,本來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

  「取自本心般若之性」、

  「無上菩提,須得言下識自本心,見自本性,不生不滅。念念自見,萬法無滯,…若如是見,即是無上菩提之自性也」、

  「惠能言下大悟:一切萬法,不離自性」

  

  〈機緣品〉「一念心開,是爲開佛知見」、「念念自見,萬法無滯」

  

  〈般若品〉

  「菩提般若之智,世人本自有之,只緣心迷,不能自悟,須假大善知識,示導見性。」

  「(世人)不識自性般若」、「心體無滯,即是般若」、「一切般若智,皆從自性而生」

  「不悟即佛是衆生,一念悟時,衆生是佛。故知萬法盡在自心,何不從自心中,頓見真如本性。」

  「我于忍和尚處,一聞言下便悟,頓見真如本性」

  

  〈疑問品〉

  「念念無滯,常見本性」、「心是地,性是王,王居心地上。性在王在,性去王去。」、「自性迷,即衆生,自性覺,即是佛。」

  

  〈定慧品〉

  「迷人漸修,誤人頓契。自識本心,自見本性。」、「于念念中,不思前境」、「于諸法上,念念不住」、「心不染曰無念,于自念上,常離諸境,不于境上生心。」、「自性本無一法可得」

  

  ii. 明心見性是相信一切諸法,同一真性,一切衆生,皆具佛性。當你的心不受任何環境的影響而産生情緒、分別、執著時,自然而然就跟菩提道相應。

  II. 明心見性的說明與方法

  

  說明[54]

  

  方法---出自六祖壇經[55]

  

  明心

  

  明的是清淨的心

  

  〈忏悔品〉修五分法身:

  i. 修戒(無非):自心中,無非、無惡、無嫉妒、無貪瞋、無劫害。

  ii. 修定(無亂):睹諸善惡境相,自心不亂。

  iii. 修慧(無癡):常以智慧觀照自性,不造諸惡,修衆善法,自心無礙,心不執著。

  iv. 修解脫:自心無所攀緣,不思善不思惡。

  v. 修解脫知見:自心亦不沈守空寂,並須廣學多聞,識字本心,達諸佛理,

  和光接物,無我無人,直至菩提,真性不易。

  

  〈忏悔品〉修無相忏悔:

  從前所有愚迷、憍狂、嫉妒等罪,悉皆忏悔。

  

  見性

  

  見的是不動的性

  

  〈坐禅品〉

  「不見人之是非善惡過患,即是自性不動」、「對于一切善惡境界,心念不起名爲坐,內見自性不動名爲禅。」、「外離相即禅,內不亂即定。」、「于念念中,自見清淨本性。自修自行,自成佛道。」

  

  〈般若品〉

  「各自觀心,自見本性。若自不悟,須覓大善知識,解最上乘法,直示正路。」、「令得見性」、「若識自性,一悟即至佛地。」、「智惠觀照,內外明徹,識自本心,若識本心,即本解脫。」、「唯傳見性法,出世破邪宗。」、「菩提本自性,起心即是妄。」

  

  III. 排除明心見性的障礙---文獻出自六祖壇經〈忏悔品〉[56]

  「于外著境,被妄念浮雲蓋覆自性,不得明朗,若遇善知識,開真正法,自除迷妄,內外明徹,于自性中,萬法皆現,見性之人,亦複如是。」

  「心中衆生,所謂邪迷心、诳妄心、不善心、嫉妒心、惡毒心,如是等心,盡是衆生。」

  「除真除妄,即見佛性」

  「內調心性,外敬他人,是自皈依也。」

  以忏悔、觀心、求開示,反複地交替進行,便能排除明心見性的障礙了。

  8. 開悟成佛

  I.何謂開悟[57]

  

  梵文

  

  說明

  

  開悟

  

  「覺」

  (佛爲「大覺」)

  

  能夠清楚地了解到一切都是幻起幻滅的,並且已經從煩惱中覺醒,那就是開悟的人。

  實際上,開悟就是成佛,成佛即是開悟。

  

  II.頓悟與開悟[58]開悟有漸悟及頓悟兩種

  「漸」:是經過聲聞、緣覺的小乘階段,由小乘而大乘,一個階段一個階段的修行,

  最後是以大乘的菩薩身份成佛。

  「頓」:「大乘根機的人開悟,必定是頓悟,但在禅宗有大悟、小悟[59]」。

  

  說明

  

  宗門通說出處

  

  頓悟

  

  i.不經過小乘的階段而直接來修大乘的菩薩

  

  《大般涅槃經》「若約直往頓機,大部由小,所設唯是菩薩乘教,故名爲頓;回小向大,是爲漸悟。」

  

  ii.突然間妄念斷除,而悟入心無所得的禅宗祖師

  

  大珠慧海《頓悟入道要門論》卷上「雲何爲頓悟?,答:頓者,頓除妄念;悟者,悟無所得。」、「頓悟者不離此生即得解脫」、「修頓悟者,不離此身,即超叁界」、「頓除妄念,永絕人我,畢竟空寂」

  

  iii.不舍漸修的頓悟法門,也可說是綜合頓漸大小而彙入頓較大乘的頓悟法門

  

  《緣覺經》「是經名爲頓教大乘,頓機衆生從此開悟,亦漸攝修一切群品。」

  

  III.開悟一詞的出典[60]

  

《法鼓全集導讀---課後報告(顔美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