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懷業時語略釋•日月星▪P3

  ..續本文上一頁義及祖師大德應機建立不同宗派的密意,更不明白各宗大德幻化遊舞般辯駁破立的目的,這樣一來在凡夫分別妄心的驅使下,勢必演成是此非彼、立自謗他的混亂局面,佛所懸記的末世鬥诤堅固惡相也就隨此共業日益滋長起來。有多少人尚不知道,就是憑借這種顛倒邪慧的無知妄評、狹隘偏袒的感情用事,使得佛教內部宗派對立、勢同水火,而原本圓融無違的佛法變得分崩離析,佛弟子間亦分黨分派形同散沙,他們意氣用事地以貪心護持自宗的上師、法門、道友,同時以嗔恨、嫉妒心毀謗打擊他宗的上師、法門、道友,如此惡相若不及時遮止,不消多時,佛法就會被我們自己毀滅,無量衆生都將因此墮入深不見底的輪回深淵。不忍現見佛法的毀滅、衆生的沈淪,上師在此苦切勸導,授予我們療治謗法惡病的良藥,若能如法服用必能消除惡病。以下陳述此藥服用的方法。

  1、首先應當具有辨別是法非法、了不了義的抉擇智慧,這樣才能不盲從受騙、隨聲附和、無知興謗。

  往往外道的經典所用的詞語、說法與內道經論非常相似,但如仔細觀察便會發現兩者的意義與宗旨迥然有別。“諸惡莫作,衆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相反,凡是鼓吹殺盜淫妄等導人棄善從惡,教人放縱貪嗔癡叁毒的必定都是非法。再者,能以四法印 印定的才是正法,否則均爲外道。就名言諸法來說,外道顛倒妄執其爲常、樂、我、淨,而內道則開示無常、痛苦、無我、不淨的真谛,二者完全相反。進一步,佛法空性的勝義谛理更非外道所能夢見。因爲在勝義方面,小乘開示人我空性,大乘從空性而言則開示人法二空、遠離一切戲論,從顯現而言則開示法身常樂我淨離言絕思的大無爲法。所以在佛法的究竟義中雖說空不墮斷見,雖說有不落常見。爲了對治衆生的顛倒實執,宣說諸行無常、諸法無我、一切皆爲痛苦不淨,而相應聖谛涅槃時則宣說真空妙有雙融、不墮諸邊。其目的是以名言之理使衆生認識到有漏輪回的過患,觀無常痛苦無我不淨,從而可厭離叁有;以勝義之理使衆生了知自性空,由證人空得小乘涅槃,及證法空遠離二障,得大涅槃。所以佛陀教言完全符合二谛本性,相反,外道被邪分別染汙,其見解非常即斷,與諸法本性相違,故應判爲非法。因此欲判斷某宗某派的法門是否爲正法,必須以四法印的正印來印持。

  盡管佛法在傳播的過程中,由于地域、語言、根性的不同,爲了隨順衆生,會有語言表達、修行方法的差異,但只要法的內涵與佛法的宗旨一致,就應平等承認爲清淨佛法。今日地球上存在的南、北、藏傳佛教,雖然形式各異,傳承各不相同,但都是釋迦牟尼佛所傳的佛法,因此彼此之間不必排斥毀謗。

  再者,以佛法而言,由于衆生的根機千差萬別,所以相應衆生根機建立的法門也就各不相同。佛在世時曾叁轉*輪,佛滅度後教分大小顯密,僅小乘也有十八部教,大乘顯宗唯識、中觀,一一門中又開多門,此外金剛乘亦有事部、行部、瑜伽部、無上瑜伽部四部之別,如是法門無量各立其說。面對這些,倘若弘法之士無有善加抉擇的智慧,則很難避免謗舍正法的罪業。所以當務之急,一方面要正確認識到一切法門或暫時或究竟均爲引導衆生趨入解脫的清淨佛法,應當平等恭敬皈依。另一方面,一一法門自有其見修行果,差別宛然,不可混濫,所以須明辨法門的了不了義。而欲辨了不了義,切不可隨心武斷、信口雌黃,凡有所言應有依據,或依佛所授記的聖者龍樹、無著二大菩薩的判定而信受,或具慧之士以四依而辨別。否則,毫無根據地隨心妄說必將種下毀壞佛法、損害自他的惡因。自宗甯瑪巴可依全知麥彭仁波切及沃巴活佛總結的觀點來判斷了不了義,即主要抉擇世俗之法均爲不了義,主要抉擇勝義之法均爲了義;凡與究竟基道果相合的見、修、果均爲了義,反之則非了義。如是抉擇後得知,初轉四谛*輪爲不了義,二轉般若*輪爲了義,叁轉*輪中抉擇唯識的部分爲不了義,抉擇如來藏光明的部分爲了義。而在密宗,則將般若與如來藏同時圓滿抉擇,而且由事部、行部、瑜伽部、瑪哈約嘎、阿努約嘎、阿底約嘎,越往上見解也越趨于究竟,如是一切見中大圓滿見乃諸見之頂,故是了義中的了義。因此佛弟子們應以教理作衡量,切勿固執己見,如此才能了知佛法中邊皆甜的涵義。《大集經》雲:“五部雖別,不妨諸佛法界涅槃。”誠哉斯言!

  2、了知謗法舍法的過患

  在這個世界最珍貴的莫過于佛法。昔日世尊因地爲求一偈,不惜越過刀山火海,舍棄頭目腦髓;常啼菩薩賣身出血只爲求得般若法門;善財童子百城煙水不辭辛勞參叩百一十位善知識;二祖慧可爲得安心大法毅然斷臂……諸佛菩薩如是舍身敬法,其原因何在呢?因爲佛法是一切世出世間安樂的唯一源泉,下至人天善趣的世間安樂,上至聲緣菩薩佛陀的出世解脫,其中無一不由修持佛法而産生。對于此安樂之源的正法,如以妄心肆意毀謗,則會造下極爲深重的罪業。

  依經論所示,毀謗正法者與叁世諸佛、菩薩、聲聞、獨覺、空行、護法爲敵,挑壞無量衆生的正法眼目,使其蒙受極大損害,故而罪業彌天,甚于毀壞南贍部洲一切佛塔及殺害殑伽沙數阿羅漢。勿論真實謗法即相似謗法亦罪超五無間業。又毀謗正法者舍棄叁世如來平等覺智、一切種智,亦是謗法謗僧,失壞皈依戒、菩薩根本戒、叁昧耶根本戒。謗法者自壞其身亦壞他身,自飲毒藥亦令他飲,自無信心令他無信。謗法者佛尚不願聽聞其名,何況以眼視之?見聞信敬禮拜恭敬聽其教訓悉皆遭大衰損。

  從上種種分析,可知謗法業障之重,相續如染謗法罪,今生如何修行也無法生起暖相,縱現神異實爲魔所加持,雖求往生實難得生,此生命終必墮無間地獄,受極大醜陋之身,無數劫中受大苦惱,此間劫盡,轉于他方地獄,他方劫盡複轉他方,如是輾轉,無有盡期。從無間獄出複經十七地獄,長劫受苦,罪盡之後多劫轉爲旁生,旁生中出轉生爲人,爲人生于貧窮下賤,生無眼目,或一眼、無舌、無耳、無手,出生于無有叁寶的邊地,以等流果縱遇佛法又會起謗。縱入佛門然由往昔業障,心不入道懈怠放逸,心中恒時煩惱,與法極難相應。縱然勤修,難生功德。《大智度論》雲:“毀呰般若波羅蜜,則爲破十方諸佛一切智,一切智破故則爲破佛寶,破佛寶故破法寶,破法寶故破僧寶,破叁寶故破世間正見,破世間正見故則爲破四念處,乃至破一切種智法,破一切種智法故,則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罪,得無量無邊阿僧祇罪已,則受無量無邊阿僧祇憂苦。”《大方廣總持經》雲:“若有衆生于佛所說,言非佛說,言非佛說即謗法僧,而此謗者當墮惡道,受地獄苦。”上經又雲:“阿逸多 !汝可觀此謗法之人,成就如是極大罪業,難可出離。”又雲:“若有愚人謗妙法,即是謗佛,亦名謗僧。”《入大乘論》雲:“毀謗大乘法,決定趣惡道,此人受業報,實智之所說。生墮地獄中,大火熾燃身,焚燒甚苦痛,業報罪信爾。熾燃大鐵犁,具滿五百數,而耕其舌上,遍碎身苦惱。若從地獄出,複受諸惡報,諸根常缺漏,永不聞法音。設使得聞者,複生于謗法,以謗法因緣,還墮于地獄。”

  3、以正知正念防止謗法罪業的産生

  如是謗法所感地獄苦報及其余報至極慘重,信因果者誰願造之?然而欲不受此果,必先滅其因,而欲滅因又依于了知業因之相。若連謗法的業相都不認識,如何能勵力遮止謗業的産生呢?末法時代,由于廢棄經論的聞思,多少人造下毀謗重業,猶不覺悟,可憐整日服毒,命在旦夕,尚不自知!因此爲方便有緣者遠離謗法之罪,以下依據佛經論典宣說謗法的業相。

  《遍攝一切研磨經》雲:“曼殊師利!若于如來所說聖語,于其一類起善妙想,于其一類起惡劣想,是爲謗法。”佛法依理固有了不了義的差別,而依作用,則無論了不了義都是應機所施的妙藥,對于當機者而言,如能相應修習,必可療治無明業病。以此而觀,應知一大藏教同爲諸佛如來大悲利生的顯現,如果對此妄分賢劣進而取一舍一,則已造下謗法的罪業。《地藏十輪經》中說:若對聲聞法有信心而毀謗緣覺乘法及阻止他人修持皆造謗法罪。《大方廣總持經》雲:“佛言:彌勒!如汝所說,我從成道乃至涅槃,于其中間所言所說,皆悉真實,無有虛妄。若有愚人不解如來方便所說,而作是言:是法如是是法不如是。毀謗正法及佛菩薩,我說是輩趣向地獄。”又雲:“若有衆生作如是言:佛爲聲聞所說經典,諸菩薩等不應學,不應聽受,此非正法,此非正道,辟支佛法亦不應學。複作是言:諸菩薩等所修行法,聲聞之人亦不應學,不應聽受,辟支佛法,亦複如是。複作是言:諸菩薩等所有言說,聲聞辟支佛不應聽受。”宗喀巴大師雲:“一切佛言或實或權,皆是開示成佛方便。有未解是義者,妄執一類爲成佛方便,及執他類爲成佛障礙,遂判好惡、應理非理及大小乘,謂其菩薩須于是學,此不須學,執爲應舍,遂成謗法。”米拉日巴大師雲:“佛法豈有好壞別,執著宗派即謗法,是爲斬斷解脫根。”永嘉大師雲:“欲得不造無間罪,莫謗如來正*輪。”

  由以上教證,可知謗法的業相極其細微,心如稍有偏袒即易造下,如同行于獨木橋上身體稍偏便會墮入河中。而要遮止謗法的罪業,必須恒時不離正知正念防護叁門,欲使正念堅固,應努力聞思生起諸教無違的定解,方能從根本上破除非理的分別取舍,又應反複憶念謗法的過患生起恐懼心,以此防護心口的放逸。另一方面,無始以來深植于相續中的謗法習氣非常深厚,爲了淨除業習,應當勵力忏悔,而要防止習氣的現行,則時時不能離開正知的觀照,在叁門之中尤其要謹防口業。《大方便佛報恩經》雲:“一切衆生,禍從口出,夫口舌者,毀身之斧,滅身之禍……人生世間,禍從口出,當護于口,甚于猛火。猛火熾燃,能燒一世,惡口熾燃,燒無數世。猛火熾燃,燒世間財,惡口熾燃,燒聖七…

《懷業時語略釋•日月星》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