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發現自己的錯誤,這就是開悟;改正自己的錯誤,這就是成就。發現了所有的錯誤,這就是徹悟;改正了所有的錯誤,這就是圓滿。
2、因貪嗔癡而産生的一言一行,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一切都是惡。在不貪、不嗔恨、不愚癡的狀態下,一言一行,包括每一個起心動念,一切都是善。
3、多看自己的缺點,才能改正自己的錯誤;多看別人的優點,才能學到別人的功德。
4、你把自己放在最高處時,實際上你在最低處;你把自己放在最低處時,實際上你在最高處。
5、我們學佛修行的過程就是忏悔的過程,直至我們圓滿、成佛那天才不要忏悔,之前一直都要忏悔。
6、我們都不願意感受痛苦,但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痛苦的因;我們都想得到快樂,但是我們所做的一切都不是快樂的因。我們所想與所作所爲都是背道而馳的,這就叫顛倒。
7、觀想不是著相。不執著于空,也不執著于相,這才叫不著相。相不是障礙,執著才是障礙。
8、念佛一定能管用,一定能往生,但是我們嘴裏念的是佛,心裏念的是魔,都是私心雜念。這樣“念佛”實際上就是念魔,表面上修行,實際上在造業。
9、讓衆生高興,這就是善事;讓父母高興,這就是孝順。
10、精進不是一種刻意、一種勉強,而是內心裏的一種歡喜、一種迫切,渴望能學、能修、能得到,每時每刻都不會忘掉。
11、沒有希求正法的心,就沒有意樂圓滿;沒有意樂圓滿,我們就不能修持正法;不能修持正法,就不能解脫,不能成佛。
12、我們是修大乘佛法的,要饒益衆生,但是首先要饒益自己身邊的,與自己最有緣分的衆生。
13、很多人學佛精進不起來,根本的原因就是出離心沒有修好。四外加行是修出離心的方法,把四外加行修好了,相續中才能産生真正的出離心。
14、我們現在所遭受到的所有的痛苦與煩惱,都來自于對輪回的貪念,對世間瑣事的貪著。
15、無論什麼時候都敢面對、敢承擔,這叫出離心,是一種勇敢的心。會面對、會承擔,這叫菩提心,是一種智慧。
16、修行的過程就是修正自己的過程,並不是修正別人的過程。
17、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不可能不抓緊。你不抓緊時間,學佛修行的事情一拖再拖,這就說明了你沒有希求正法的心,你沒有意樂圓滿。
18、福報是修來的,不是求來的。想修福報,要具足布施、持戒、忍辱叁個條件,如果做不到,不可能得到福報,相反只能減少原有的。
19、儀軌是方法,通過這種方法才能發心、發願。我們做任何事情都要有方法,如果方法不正確,做什麼都不會成功。
20、心清淨了,一切都清淨;心自在了,一切都自在。
21、心一動就造業了。不管善業惡業都是造業,造業了就要感受果報,就有因果了。有因果就有戲論,有戲論就有輪回。
22、受戒是爲了讓你增加功德,不是佛要求你什麼,不是讓你受苦受累。受戒了就有功德,有功德了就有福報,有福報了就有智慧。
23、要認真,但是不能執著;要放下,但是不能放棄。不認真是罪過,不執著是解脫。
24、什麼是真空妙有?要認真,這是妙有;不執著,這是真空。要放下,這是真空;不放棄,這是妙有。
25、我執也是一種貪,貪著于自己。
26、真正的佛法就是把握住自己的心,別讓心那麼散亂。心散亂了活得就辛苦。
27、一切功德的來源是信心和慈悲心,一切修法的基礎也是信心和慈悲心。念念不忘上師叁寶,才有堅定不移的信心;念念不忘父母衆生,才有真正的慈悲心。
28、人的一生就是一場戲,但是演戲的時候你要認真,不能糊塗,不能當真。
29、能放下一切衆生,這叫智慧;不放棄一個衆生,這叫慈悲。
30、學佛就是學做人,學佛的慈悲,學佛的智慧。
31、福報、智慧是每個衆生本來具足的,修福報、修智慧就是讓它顯現出來。你去認識自己,相信自己,承認自己是佛,這叫顯現。
32、你僅僅放生了,這不叫行善。從內心裏做一個決定,從今以後全力以赴地愛護一切衆生的生命,這個決心才是行善。
33、不是將不清淨的東西觀爲清淨,將不圓滿的東西觀爲圓滿,而是本來就是那麼清淨,本來就是那麼圓滿。你認識到了這個道理,並且證得了這個道理,這叫開悟、證悟。
34、阿彌陀佛是真心想接我們的,關鍵是我們是不是真心想去?如果真心想去,你肯定時時刻刻都發這個願,到臨終的時候也不會忘。
35、回向的對境是無量的,回向的功德也是無量的,這是使功德得以圓滿的一種善巧方便。爲自己、爲某某衆生回向,你得到的功德就小,因爲你的對境小、心量小。
36、你能解脫,這是上師叁寶的一種期望;你能利益衆生,這是上師叁寶更大的期望。你爲了這些去愛護身體和生命,這實際上是愛護諸佛菩薩的事業,愛護父母衆生的利益,並不是爲自己。
37、看見佛菩薩了、看見光了,有各種好的征相和夢境,這也是好事,但是這不等于解脫,也不等于成就。任何時候都不起煩惱、沒有痛苦的時候才是解脫、才是成就。
38、火點燃了,灰自然就有。你只要去做利益衆生的事情,世間的福報自然而然就來。
39、有智慧的人,爲自己的時候去爲衆生,卻使自己得到解脫;沒有智慧的人,爲自己的時候就是爲自己,卻什麼也得不到。
40、有善知識的指點,依照他的要求去做,這叫會學;有正確的方法,按照正確的方法去修,這叫會修。
41、你最執著的東西對你的傷害最大。你對哪件事、哪個人、哪句話執著心最強,它對你的傷害就最大,人就是這麼被傷害的。
42、根本不知道什麼是佛、什麼叫往生、什麼是西方極樂世界,還念佛求往生,這就叫迷信。信,要先明理,明理才能深信,才能有堅定不移的信心。
43、修行不在表面,而在心上,每個起心動念都在修行。真正有修行,誰也障礙不了你。
44、我們一定要學佛修行,但是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失去衆生,不能失去自己的責任和義務。該做的一定要做好,該盡的義務一定要盡到。
45、從心裏做決定,“我要給予一切衆生安樂”,這是慈心;“我要拔除一切衆生的痛苦”,這是悲心。對每一個衆生都能發出這樣的心,才是無量的慈悲心。
46、我們不執著于快樂,也不去追求快樂的時候,快樂自然而然就來了。我們不想逃避痛苦的時候,痛苦自然而然就遠離了。佛法的奧妙也正在這裏。
47、魔,分心魔和外魔,外魔是心魔的顯現,心魔才是真正的魔。
48、我們完全爲衆生的時候,才能斷除我執和我愛,才能降伏貪嗔癡慢疑這些煩惱。降伏了這些煩惱,才能不造業;不造業了,才能不受惡果。
49、我們研究佛法、修持佛法,就是爲了增強對上師叁寶的信心,對自己的信心,對一切法的真相和真理的信心。修行的過程就是增加信心的過程。
50、自己的功德、福慧圓滿了,沒有絲毫的自私自利心,那個時候我們可以才觀察別人,修正別人,之前我們沒有資格。
51、不管是富貴還是貧窮,你覺得自己活得累、活得痛苦,這就是命不好。始終無法使自己滿意,始終達不到自己的目的,這就是運氣不好。
52、很多人都把佛當神,把佛法當神話,當做承辦世間瑣事的工具,向佛求這個、求那個。你有所求,就沒有佛法。
53、認真是一種緣起的作用,是完全的解脫;執著是輪回的因,完全是痛苦的。不執著了才有認真。
54、對輪回、對世間法沒有絲毫的貪戀,這叫放下;認真地承擔起自己的責任和義務,這叫不放棄。
55、對自己要有信心,信心不是傲慢。信心是對自己的認知,是一種正知正見,是對自己的法喜充滿。傲慢是一種無明愚癡,是一種邪知邪見,完全是煩惱。
56、智慧是在人和事中磨練出來的,我們遇到一次違緣,能增長一種智慧;遇到一次障礙,能提高一個層次。
57、觀察自己的毛病,改變自己的毛病,這才是改變命運。你的毛病越少,命運越好;你的毛病越多,命運越不好。
58、如果你有我執我愛、自私自利,你怎麼想也想不到周全和完美,怎麼做也做不到圓滿和究竟。
59、隨喜是善心、是正念,它對治了嫉妒、嗔恨心等煩惱,這是最大的善根,最殊勝的正念。好比一滴水雖然微不足道,但是它一旦融入大海中,就擁有了大海的力量。
60、我執我愛、自私自利、貪嗔癡慢疑是心魔,真正的魔。
61、不盡責任、不盡義務,這是罪過。真正能盡到責任、盡到義務,這是修行,這是功德。
62、只有放下一切才能得到一切。不放下,什麼也得不到。
63、斷習氣、斷煩惱也要有一定的過程,別著急,著急也是一種障礙。
64、佛法是圓融一切,你真正能圓融一切的時候,你才有佛法。佛法是容納一切,你真正能容納一切的時候,你才有佛法。
65、你的發心動機是惡,你所做的一切都是惡,別人怎麼贊歎你都沒有用。你的發心動機是善,你所做的一切都是善,別人怎麼誹謗你也沒有事。在上師叁寶面前,在因果面前,自己是清白的。
66、你最執著的,就是對你傷害最大的,也是最能考驗你的。他傷害你的時候,你如果不動心,能放下他,你才過關。
67、佛也演戲,凡夫也演戲,但是佛不執著、不糊塗,佛知道自己正在演戲,所以沒有煩惱與痛苦。凡夫就迷在這裏,因爲他不知道自己正在演戲,都當真了,于是就煩惱、痛苦。
68、心的變化,是最高超的魔術師的表演,看起來那麼神奇奧妙,任誰也辨認不出來。當我們真正明白了,才知道其實沒有什麼複雜的,都是它變的。
69、心裏沒有障礙,就沒有外魔的幹擾和危害,主要是我們的心不清淨,心態不平衡。
70、看不見自己的缺點和毛病,只能看見別人的缺點和毛病,這就是傲慢心。這…
《2008 達真堪布法語 365條》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