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一十叁節課▪P2

  ..續本文上一頁把握了要點。

  對一個學佛的人而言,不說修行,就是聞思,前後也有很多不同。聞思以後,很多道友生起了正信,這種正信是智慧,所以不易退轉。但沒有聞思之前,人會比較感性,信心是有,不過有點沖動,見一個上師就磕頭,“啪啪啪”,一直磕到流血爲止。但兩天一過,態度就急轉直下。這樣不好,不莊嚴。

  因此,一定要長期聞思、長期修行,聞思修不脫離,這樣才會有真實的利益。

  ◎ 歸納精華要義而修

  從前,阿底峽尊者住在尼塘時,祥納穹敦巴、炯敦巴、哈倉敦巴叁位格西,請尊者講述正量的宗派——因明。

  作爲印度東西方最著名的班智達,尊者當然通達因明,但是他說:“無論外道、內道,都有許多宗派,但其中的道理,全部是以分別念串連起來的,學這麼多分別念沒有多大必要。”

  因明辯論,本來是智者的行爲,但從修行的角度來看,詞句上分別多了,甚至從小到老一直辯論,也沒有什麼意義。以前就有學者指出:“某某縣幾座寺院的格西們,聚會辯論數日,而與此同時,無數生命也正在寺院外的屠宰場上遭殺戮,但無人製止,爲什麼?”這的確是個尖銳的問題。佛教中有“慈悲”的教義,但太注重分別詞句的人,可能把這些就忽略了。

  當然,我不是說學因明沒有意義。因明是斷除邪見的利器,比如《釋量論》,學了以後,直接就能對佛陀、佛法生起正信。所以,學因明是很重要的。但尊者不這樣說,其側重點是在修行,並非反對因明——聽任何上師講法都一樣,懂得他的密意很重要。

  因此尊者說:“人生轉瞬即逝,如今是歸納精華要義的時候。”

  祥納穹敦巴問:“那麼,該如何歸納精華要義呢?”

  尊者歸納了四點,教誨說:

  “一、對等同虛空界的一切衆生,修慈悲、菩提心;

  二、爲了他們而勤奮努力,積集二種資糧;

  叁、將由此所産生的一切善根,回向所有衆生,願與一切有情同獲圓滿菩提;

  四、在作上述修行的同時,了知這一切的自性爲空,顯現之相如夢如幻。”

  這就是竅訣!阿底峽尊者是大人物,如果當時我們去拜見,除了求加持以外,請求賜予竅訣的話,也就是這四點。這四點就是精華要義。

  作爲年輕人,學些因明、中觀,斷除增益是有必要的。但對大多數人而言,作好平時的念誦,修好加行,再行持一些善法,然後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我想,就這樣度過一生,是很有意義的。

  尤其是,在所有善法當中,聽法是非常大的善根。聽法時,前後有念誦,中間是專注聽聞,最後是回向,所以一堂課下來,當天就有意義了。就我個人而言,沒課那天是輕松一點,但總有“空過”的感覺。有課就很充實,講一堂課,再念一遍《普賢行願品》,就覺著今天是有意義的,活著也是有意義的。

  因此,我們一定要歸納精華要義,並依之修行。否則,表面上了解、懂得、知曉得再多,也起不到什麼作用。

  ◎ 一墊上如何修法

  昔日,阿底峽尊者來藏地時,迎接他的是大譯師仁親桑波[3]。大譯師的譯作頗豐,在藏地也很有威望。當時見到阿底峽尊者時,大譯師已是85歲,須發皆白,而阿底峽尊者是61歲。大譯師的印度語很流利,所以讓阿底峽尊者一見如故,特別歡喜,陌生感也消失了。

  來到大譯師的寺院以後,阿底峽尊者問他:“您對諸如此類的正法,了知得如何?”之後,尊者對顯宗、密宗裏的種種法門逐一詢問,結果譯師似乎無所不知,一一對答如流。

  尊者十分喜悅地稱贊道:“極爲稀有!在藏地有像您這樣的智者,我都不需要來了。”尊者感到意外,是因爲請他的人是哭著哀求的:“現在藏地沒有人懂佛法了,只有您去才能拯救佛教啊!”但現在他發現,眼前竟然有這麼一位了不起的智者。

  尊者接著問道:“那麼,在一墊上,該如何修行這一切法呢?”

  譯師回答說:“應當遵照各個宗派所說來修持吧。”譯師有個叁層殿,上午,他去小乘殿修小乘法;中午,他到大乘顯宗殿修大乘法;下午,他去最上面的密乘殿修密法。

  阿底峽尊者察看了他的修行環境以後,悲傷地說道:“譯師您錯了,看來我還是有必要來藏地。”

  現在很多人也是這樣,修這個、修那個,剛念了一百遍文殊心咒,“噢,觀音菩薩還等著我,念觀音心咒吧”;念完觀音心咒,“噢,金剛薩埵會不會生氣?修金剛薩埵吧”;修完金剛薩埵,“噢,還有釋迦牟尼佛”……就這樣,不會將顯密所有本尊觀爲一體來修。

  甚至有些大德也是這樣,雖然精通佛教的知見,但在修行時,還是對本尊有自相的執著,“我是不是得罪了某某本尊,還沒來得及供他呢”。其實,這是把本尊視爲凡夫,有這個過失。還有就是,一般人往往將各派教理分開理解,不懂得融入一體,更不懂得依竅訣而修。

  當時,也正是看到這種情況吧,尊者才說有必要來。譯師問:“那麼,應該怎樣進行修持呢?”

  尊者指點說:“應當將一切法,歸納爲一個要訣來修持。”

  比如修本尊儀軌,就在這個儀軌當中,出離心、菩提心、無二慧,這些全都可以一起修,不用分開。這是非常關鍵的!就上師瑜伽來說,在這一個修法中,其實已攝集了所有本尊的根本修法。在噶當派就有這樣的竅訣:不必單獨修降伏儀軌,只要你祈禱上師,保持對上師的信心,八萬四千魔衆便無計可施。我們知道,每個魔都有自己的“命咒”,而這些咒的要害,在你觀想上師或對上師生信心的狀態中,都被攝住了。攝住以後,魔衆是無法動搖的。

  所以,一個對上師有堅定信心的人,千萬魔衆也無法作害。這就是竅訣!不懂竅訣的人,修什麼法都很難。

  ◎ 有了竅訣還必須實修

  可見,修法一定要有竅訣。在了知上師所傳授的竅訣以後,總結出實修的要點,這樣便可以修行了。

  當然,隨後就應該實修,否則也無濟于事。如米拉日巴尊者說過:“一個饑餓的人,僅僅聽到食物還不夠,必須要食用。同樣,僅僅了知正法沒有利益,必須要進行實修。”

  《月燈叁昧經》亦雲:“我今爲汝無量說,汝于此法若不行,如人雖持良妙藥,于自身病不能治。”佛陀說,我已經爲你們再再宣講了這些道理,但是,如果你們不修的話,也無法解脫。就像一個人雖然手持良藥,但不服用的話,也治不好自己的病一樣。

  因此,僅僅聽了法、僅僅思維了法是不夠的,一定要修。修和不修完全兩回事。比如菩提心,理論上誰都聽過,也都會講,但修過的人很不一樣,他不僅相續調柔,而且會去幫助衆生。沒修過的人,說得再漂亮也行持不了,行持的話,遇到一點點違緣就退了。

  所以,一定要實修。

  ◎ 修行好壞的標志

  那麼,修行好壞的標志是什麼呢?

  我們知道,修行的目的,就是要對治煩惱和我執,因此米拉日巴尊者說:“世人常言“飲食好與否,觀其面色方知曉”,同樣,佛法懂與否、修行好與否,看他是否已經對治了我執與煩惱,便可知曉。”

  世間人喜歡看氣色,如果是紅光滿面,大家都會覺得他肯定吃得不錯;如果臉色不好,聽法時眼睛都睜不開,那肯定吃得不好——你們有些人臉色太好了,是不是在悄悄吃肉?(衆笑)

  前段時間,學院成立了一個“素食學會”,在喇嘛這邊提倡吃素。聽說學會很龐大,二十多人。二十多人一起,挨家挨戶地問:“你吃不吃素?”“你到底吃不吃素?”……

  有個人說:“你們的行爲很感人,我很佩服,也不得不吃素,不然不好意思。但你們這個“運動”,還是非常可怕的。”(衆笑)

  不過,最近喇嘛吃葷的確實少了,這樣就好。我不是經常對你們強調嘛,你們是來藏地學法的,不要來學“吃肉”的。對藏地的大德,我也呼籲過,希望他們去漢地弘法時,還是應該鼓勵素食精神。

  11月25號是“國際素食日”,之前我就跟他們說:“素食學會要成立的話,那天的緣起就很好。”我希望他們的“運動”越來越轟轟烈烈。不過,我們“金剛降魔洲”不需要這種“運動”,大家一直吃素,都很配合。其實,吃素確實很好,從大家的臉色上也看得出來。(衆笑)

  回到尊者的教言上來。尊者說,修行好不好,要看他是否能對治我執和煩惱。這就是修行好壞的標志!就像看臉色一樣,臉色不好,那吃得就不好。同樣,我執重、煩惱重的人,修行肯定不好。這是裝不了的,就算你能跟“本尊”像人與人一樣交談,那也肯定不是本尊。

  ◎ 法與非法的界限

  博朵瓦格西曾經請問仲敦巴格西:“法與非法之界限是什麼?”

  仲敦巴告訴他說:

  “對治煩惱則爲法,不治煩惱爲非法。”能對治煩惱的,就是正法;不能對治煩惱的,就是非法。

  “不隨世間則爲法,隨順世間爲非法。”如果每天扶親滅敵,跟世間人一起搞經濟,這樣隨順他們,肯定是非法;如果不隨順這些,自己認認真真地修行,則是正法。

  “符合經論則爲法,不符經論爲非法。”如果所作所爲,都符合叁藏十二部的教義,這是正法;而如果不符合,那說得再好聽,也是非法。

  “結果爲善是正法,結果爲惡即非法。”如果事情的結果對衆生有利,這是正法;反之,則是非法。

  ◎ 叁種見修行同一暖相

  ● 叁種見

  阿阇黎吉公說過:“誠信因果不虛,是下根者的正見;證悟內外諸法現空、覺空雙運,是中根者的正見;證悟所見、能見、所證智慧叁者無二無別,即是上根者的正見。”

  在見解方面,根據根基,有上中下叁種:

  下根者:誠信因果不虛,也承許前世後世存在。一般來講,這是人天或小乘行人必須具有的見解,但遺憾的是,不說世間人,甚至一些佛教徒對此也是心存疑惑。

  中根者:證悟一切諸法都是現空無二。

  上根者:遠離一切執…

《大圓滿前行廣釋 第一百一十叁節課》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