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有體驗;我哭出來了,我笑出來了,我歡喜了,通通都不要管它,只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靠定這句名號,像靠准了一座大山一樣穩當。
所以,這個是「即凡心而佛心」。
就好像我們所講的一枚錢幣的正反兩面,這六字名號就是溝通娑婆世界和極樂世界的。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其實跟極樂世界就已經是一紙另面了。我們還在娑婆世界,是凡夫。所以,我們那一邊還是有分別、有貪瞋癡。但是沒關系!我們已經在六字名號這一邊了,這口氣一旦不來,「呼」就到了另一邊來了,這一面是無量光明的,就可以往生成佛了;只是現在暫時在這一邊,還沒有往生成佛。
「我怎麼不知道阿彌陀佛六字名號有這麼大功德?我怎麼不清楚?」你還是凡夫,你哪能測度到呢?
經典裏有個比喻:以凡夫的心想去測量佛的智慧,就好像拿一把尺子要去量虛空一樣。你拿尺子量虛空怎麼量?「一尺、五尺、一百尺……」,沒辦法量。
你拿尺子量桌子可以,「四尺五寸」,好像感覺很實在,這個是有形有相的,因爲我們的心都是生滅的,有爲造作的,所以我們所思惟到的東西,能感受到的,都是有爲、造作、生滅的東西。
阿彌陀佛的名號是無爲、不生不滅,你怎麼能找到感覺?除非你已經悟得不生不滅了。沒關系!你只要念,到達極樂世界,當下豁破無明,「哎呀!原來感覺在這裏呀!」
感覺不在娑婆世界,娑婆世界的感覺都不真實。一旦到達極樂世界,當下豁破無明,證得無生法忍,「原來如此」,禮佛一拜得無生。
17. 「成佛有余」之文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
只要念得熟,成佛尚有余裕,
不學密法,又有何憾?(叁編下.覆周群铮居士書)
我經常回憶這段文,也經常講這段文。
這是因爲在大師的時代,很多人對淨土法門的不了解,覺得密宗很殊勝,就去學密。有的弟子就寫信問大師,大師就回答他說:
「一句南無阿彌陀佛,只要念得熟」:什麼叫念得熟呢?就是具有真信切願,一向專念,遇事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南無阿彌陀佛……」,人家罵我了,「南無阿彌陀佛」;人家打我了,「南無阿彌陀佛」;人家說「你是神經病」,「南無阿彌陀佛」……
(大衆鼓掌。)
這個就是一句佛號念得熟,到哪兒去都是「南無阿彌陀佛」。
「一句佛號念得熟,成佛有余」:什麼叫成佛有余呢?不僅保你成佛,還能保與你有緣的人都能成佛。
爲什麼?因爲你念佛能到西方成佛,你成了佛可以度衆生,能度一大串,不是一個兩個。
前面也講了,「未成佛前,仗以自修;已成佛後,賴以度世」,不僅保你成佛,還保你回來度衆生。「成佛有余」,你看,講得多實在、多懇切,你還有什麼不滿足的?
「不學密法,又有何憾」:你沒有學這個咒、那個咒,你又有什麼遺憾呢?沒有遺憾。
不會讀《金剛經》,有何遺憾?不會《楞嚴咒》,有何遺憾?十萬個大頭還沒磕完,有何遺憾?四大名山沒朝遍,有何遺憾?
如果你這些都做完了:四大名山朝遍了,十萬大頭也磕過了,《金剛經》也會背了,什麼咒都會了,千佛萬佛都拜完了,就是「南無阿彌陀佛」沒有念熟,你遺憾就大了,對不對?
學這麼多,如果沒有斷惑證真,你還要去六道輪回,這個遺憾就大了。到閻羅王那個地方去,哭都哭不出來了。花了那麼大的力氣,在世界上賺了一個虛假好名聲——「老修行」,沒有得到實際的果報,太遺憾了!
18. 「念佛足矣」之文
吾人欲了生死,實不在多,
只一「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足矣!
縱饒讀盡大藏,
亦不過爲成就此事而已。(增廣卷一.與某居士書 代了余師作)
這段文也非常好!
你就是把大藏經讀遍了,也是爲了成就這件事——了生脫死。大藏經裏面一個字你不認識,你能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滿足了、夠了,你就可以往生成佛了。
一句佛號,
包括一大藏教,
罄無不盡。(增廣卷一.覆永嘉某居士書一)
一代時教,
皆念佛法門之腳注。(增廣上.與悟開師書)
釋迦牟尼佛講了這麼多經典,都是爲了說明這句六字名號,都是讓我們能夠老實念佛,歸入淨土。
所以,我們就守我們凡夫的本份。比如說走路,只要能到達目的地就可以。你經過千山萬水那樣的辛苦,也是到達目的地;我往飛機上一坐,閉著眼睛,一個小時到達了,我也到達目的地。只取我能到達目的地就可以了,至于說有沒有經過千山萬水,那何必呢?
自力修行,就是經過千山萬水,過關斬將,降伏魔障,斷惑證真,辛辛苦苦,好不容易到了——經過「二萬五千裏長征」到達了。
我們做不到,我們稱念「南無阿彌陀佛」,我們也到達這個地方。只要我們能離開危險的叁界六道,我們就心滿意足了。
19. 「不在只在」之文
往生不在識字不識字,
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
有信願,決定往生;
無信願,決不得往生。(續編上.覆智樂居士書)
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能往生不能往生,不在你識不識字。只在哪裏呢?只在你有沒有信願。你有信願,念佛必定往生;你沒有信願,你功夫再好、再深,你學問再大,讀了再多的經典,你再會打坐入定,你都不能往生。
大家有沒有聽明白?
所以,我們來稱念這句「南無阿彌陀佛」,應該從哪裏下手啊?急急講求信願,具足信願。
能往生不能往生,只在一件事:有信願無信願。你有信願,決定往生;你沒有信願,決定不能往生,跟其它都沒有關系。
這也是總的一句話,大家要觸類旁通。雖然這裏只舉了一件事說「不在識字不識字」,既然後面說「只在有信願無信願」,那就說明除了有信願無信願,所有一切都不在範圍之內。是不是這個道理?
不在你有智慧、無智慧;不在你功夫深、功夫淺;不在你是出家人、還是在家人;不在你有禅定、沒禅定;不在你會誦咒、不會誦咒;不在你會五堂功課、不會五堂功課,這些通通都不在之內。只在一件事——「有信願者,決定往生」。
「我就相信阿彌陀佛能救得了我這麼一個醜八怪,我就願意讓祂救,我就念祂的名號。」你決定往生。
如果沒有信願,你能讀再多的經,修再深的功夫、再大的功德、再多的法門,你都不能往生。
蕅益大師講:
若無信願,
縱將名號持至風吹不入,雨打不濕,
如銀牆鐵壁相似,
亦無得生之理。
「他念佛功夫好啊!念得風都吹不進、雨都打不濕,像銅牆鐵壁一樣,你看那個功夫了得!」但是如果沒有信願,也不能往生!
如果有信願,你再怎樣的心散亂、不清淨、沒有智慧、不會誦大乘經典,通通往生。所以,往生只在有信願與無信願。
信願很容易,就怕你不信、不願。
也有人說:「阿彌陀佛我信不來啊!」你怎麼信不來?你相信就信了嘛,你不想相信就信不來。告訴你這是一只杯,你相信就相信;你不相信,我也不能幫你的忙,有什麼辦法?「你說是一只杯,我就不相信是一只杯!」那我拿你沒有辦法;告訴你說「念名號能往生!」你相信就相信,你不相信,我也沒有辦法,觀世音菩薩也拿你沒有辦法,諸佛菩薩拿你沒有辦法。
說西方十萬億國土有世界叫極樂世界,你相信就相信了。你說:「我不相信,望遠鏡沒有望到。」那也沒有辦法。
佛法很奇妙!爲什麼呢?叁世因果、六道輪回,除非是阿羅漢,誰也沒有見過。你能相信就相信,你不能相信,就沒有辦法,所謂「佛法大海,唯信能入」。除此之外,沒有別的辦法。
說我們衆生都有佛性,你能相信就相信,你不相信就不相信。螞蟻也有佛性,你也沒有證到佛性啊!我們都能相信身上有佛性,怎麼就不能相信念佛就往生呢?這是我們自心發生了障礙!
願意往生,就能往生;你不願意往生,佛也拿你沒有辦法!
20. 「萬修萬去」之文
只要能深信,
只要能發願,
只要能念佛,
無論何人,都可以往生去的,
故曰:萬修萬人去。(叁編卷四.世界佛教居士林開示法語)
此乃千穩萬當、
萬不漏一之特別法門也。(增廣卷叁.傅大士傳錄序)
多幹脆!多簡單!沒有別的要求,叁個只要:「只要能深信,只要能發願,只要能念佛,無論何人,中國人、外國人、男人、女人、平常活的人、臨死的人;修行好、修行差,出家、在家,有智慧、無智慧,通通往生西方淨土。所以說:「萬修萬人去」!
如果真的知道、真的相信念佛法門,「萬修萬人去」、「千穩萬當」、「萬不漏一」,還有誰不認真老實念佛呢?
六字名號往生券
但持阿彌陀佛萬德洪名,
則往生一事,如操左券。(叁編下.南京素食同緣社開示法語丙寅七月)
你能孤單單、專一持念南無阿彌陀佛萬德洪名,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如操左券」。什麼叫左券呢?比如說我們到火車站去寄存物品,一張整券分成左右兩部分,同樣的號碼,比如都是十八號,右邊一券就綁在行李上面,左邊的就交給你保管。等你拿左券來的時候,工作人員和右券一對,都是十八號,好,這個物品就交給你了。
阿彌陀佛把祂的正覺六字名號發給我們的時候,同時也已經把我們的往生備存好在那裏了。第十八願說:「若不生者,不取正覺」。阿彌陀佛的正覺,和我們的往生,是同時成就好在那裏的。我們念「南無阿彌陀佛」,就像拿著寄存物品的左券一樣,阿彌陀佛一看,就要給我們兌現了,「你拿了我六字名號,是我給你的,好!那我就把往生給你。」
所以,很穩當,萬無一失,沒有一個遺漏的!
如果你懂得這個道理,就是到火車站去寄存行李,也有佛法!寄存行李,辦公人員可能還會搞錯,阿彌陀佛絕對不會搞錯的,你拿六字名號來,就給你往生,給你成佛!
你修持別的功德,比如說誦經、持戒等,往生能不能如操左券?不能,因爲那都是你自己修的功德,不是阿彌陀佛發給十方衆生的往生券。…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叁、念佛勝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