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叁、念佛勝易▪P6

  ..續本文上一頁平等。究竟說起來,這二句只有成佛才能達到,菩薩還能見到上面有聖——即是佛,所以他要成佛。成佛了再也不見聖,同時也不見凡,見一切凡夫本來都是佛,一切處當下是淨土。這等于是說往生就成佛。

  「一得往生」:一旦往生,有「必定」、「立即」二種意思。

  「則煩惱惡業,徹底消滅;功德智慧,究竟現前」:說「徹底」、說「究竟」,都是佛的地步。十地菩薩還有最後一品無明煩惱未破,只有佛才是「徹底消滅」。凡夫本性功德,與佛平等,但是凡夫在迷,功德智慧,沒有現前,得不到受用。阿羅漢功德智慧已經現前,但還很小;菩薩功德智慧現前了很多,但是也沒有究竟。所謂「究竟」,就是成佛了,性地中所具有的功德智慧徹底開發出來,現前大用,沒有遺漏。煩惱惡業既然徹底消滅,功德智慧也就究竟現前,說的是一回事,也就是成佛了,不過一個正說,一個反顯罷了。

  26. 「成佛度生」之文

  于此法門,

  極生信願,專精修行,

  則無盡煩惱,不難頓斷;

  無量法門,自然證入。

  其圓成無上佛道,度脫無邊衆生,

  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增廣卷四.淨土問答並序)

  你對于念佛往生法門:

  「極生信願」:你沒有疑惑心,一絲一毫都不懷疑。

  「專精修行」:我就念「南無阿彌陀佛」,專,還要再專,不雜。「精」就是不雜,「專」也是不雜。

  「衆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這叫菩薩「四弘誓願」。這「四弘誓願」,我們讀一讀還可以,要和我們的心相應,不容易!

  「衆生無邊誓願度」;打死一只蚊子。

  「煩惱無盡誓願斷」;「別理我,我在念咒,你不要打擾我!」起了煩惱。

  「法門無量誓願學」;一個沒學通。

  「佛道無上誓願成」;還是做凡夫。

  如果是淨土念佛法門,決定可以往生西方。到西方:

  「無盡煩惱,不難頓斷」:當下無盡煩惱就消除了──「煩惱無盡誓願斷」,就斷了。

  「無量法門,自然證入」:到極樂世界,無量無邊妙法門,你自然而然就證入了,不是說「我還在那裏死摳文字」,到極樂世界不用學文字,不用去讀書,無量妙義自然而然都在我們心中顯現,自然有證、有入。

  「圓成無上佛道,度脫無邊衆生」:像什麼呢?又是剛才的比喻:

  「若操左券,而取故物矣」:同樣道理,這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裏邊,就有四樣東西叫「故物」,哪四樣?

  持名往生四兌現

  第一個,你拿著六字名號來了,那就把「煩惱無盡誓願斷」給你了,你煩惱無盡,當下「不難頓斷」。第一個先兌現,煩惱沒有了,「嘩」消失了。

  第二個,有哪一件物品呢?「法門無量,自然證入」。你能念六字名號,到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保證兌現第二個給你,你無量妙法門自然證入了。

  第叁個兌現的,這六字名號裏面有無上佛道,「圓成無上佛道」,當下讓你圓滿成佛。

  第四個兌現的,成佛之後馬上到十方世界度化衆生。

  所謂「若操左券,而取故物」。故物——原先就存在那裏的,本來就是爲你預備的東西。如果到了極樂世界,阿彌陀佛不給你成佛,你就問祂要:「阿彌陀佛,我左券都拿來了,爲什麼我的東西不給我?」──不可能的!祂都兌現給你,立即兌現,全面兌現,毫不拖欠。

  看下面這一段:

  果能信願真切,一心念佛。

  至臨命終時,決定蒙佛接引,往生彼國。

  既得往生,則俯謝凡質,高預聖流。

  見佛聞法,證無生忍。

  神通智慧,不可思議。

  然後乘本願輪,回入娑婆,

  種種方便,度脫衆生。

  如觀世音菩薩,應以何身得度者,即現何身而爲說法。

  普令一切衆生,同出生死,同成佛道。

  方可圓證自己本具之妙真如心,

  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薩四弘誓願,

  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

  及普賢菩薩十大願王也已。(增廣上.與心願居士書)

  什麼叫「俯謝凡質」呢?「俯」就是往底下;「謝」就是扔掉;「凡質」就是我們的肉體凡胎。你要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這個肉體凡胎就像脫了一件衣服一樣,「啪」就扔掉了,多潇灑!多自在!你要燒也好,給螞蟻啃也行,無所謂。

  當下怎麼樣呢?

  「高預聖流」:我們到了極樂世界,「虛無之身,無極之體」,所謂「諸上善人,俱會一處」,我們扔掉這個身體,像脫了一件舊衣服一樣。但是,我們如果不念佛往生,脫了人的衣服,還要穿上豬的衣服;脫了豬的衣服,又要穿上牛的衣服,總在輪回。現在不一樣,蓮花化生,「高預聖流」。

  乘阿彌陀佛的本願,阿彌陀佛發願是來回票:

  第一,「去程票」。第十八願說:「你念我名號,到西方極樂世界來。」

  第二,還有第二十二願——「回程票」,說:「你到我極樂世界成佛之後,再回娑婆世界度衆生,我都有願力加持你。」

  如同觀世音菩薩一樣。觀世音菩薩是古佛示現,我們也是古佛示現。你應以何身得度,我就現何身爲你說法。

  大家在這裏都很羨慕觀世音菩薩,真羨慕,到極樂世界,你回來,就一樣。

  回來後還是弘揚淨土念佛法門,用六字名號的網,法網、佛網、光明網,把衆生拉到極樂世界。希望不要有一個漏網的。

  我們本來有一顆「妙真如心」,跟佛一樣,是無量光、無量壽,但是我們在這裏只是講講,只有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才可以圓證自己本具的妙真如心。「圓證」就是圓滿證悟,菩薩只是分證,沒有圓證,圓證就是成佛。

  「方可究竟契合乎菩薩四弘誓願」:我們在這裏發四弘誓願,是可以鼓勵自己,提醒自己。如果你真的要究竟契合四弘誓願,要先念佛到極樂世界。

  把發願當作兒戲

  「與阿彌陀佛四十八願」:也有人說:「你不發菩提心、不發四弘誓願,怎麼能往生?你沒有像阿彌陀佛一樣發四十八大願,你怎麼能往生?你沒有像普賢菩薩一樣發十大願王,你怎麼能往生?」

  我們凡夫怎麼能夠發得起十大願王?怎麼能夠發得起四十八大願?四十八大願是法藏比丘經過五劫思惟而發的,你五天思惟都沒有;人家是法藏比丘,菩薩的身份,五劫思惟,「超發無上殊勝之願」,說:

  我建超誓願,

  必成無上道。

  十方諸佛菩薩的誓願都沒有超過法藏比丘的誓願,不是說你也能發。阿彌陀佛說:「我發四十八願要救你;你讓我來救就好了。」

  就像造船的科學家和工程師,他發願造一艘船,船造好了,就讓你上這個船,可以渡你到彼岸;不是讓你再來發願造船,你哪來得及呢?你也沒有那個智慧啊!

  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已經建好了六字名號大願船,喊你上船就可以了;你能上船,你就可以到彼岸。你到了彼岸,四弘誓願、四十八願、十大願王都有了。

  還有人講:「阿彌陀佛發四十八願,我發四十九願,超過一願。」

  還有人說:「你發四十九願,我發五十願,超過你!」

  把發願當作兒戲,就以爲講數字越多越好──不是那麼簡單的事情。法藏比丘發四十八大願,天雨妙華,大地六種震動,空中有聲贊言:「決定必成無上正覺!」你發四十九願,誰來給你證明啊?大地震動了嗎?罪惡生死之凡夫,所言所行總要與我們的身份相應,不能妄允聖位大菩薩口氣,以凡濫聖,自招罪過。

  27. 「歸宗結頂」之文

  淨土法門,

  乃一切諸法歸宗結頂之法。(增廣下.濟南淨居寺重興碑記)

  織帽喻:歸宗結頂

  「歸宗結頂」:一聽就很殊勝。到頂點了,如泰山之頂,其它細壤都在下面。千法萬法,都歸到這個地方來,都以這裏爲歸宗、以這裏爲結頂。好像織帽子,鈎線鈎到最後要結一個頂,所有的線都收在這裏。所有的法門,都歸結在淨土法門,在這裏歸宗結頂。別的法門,是支線;淨土法門,是結頂。學淨土念佛,所有支線法門,就通通包括在內了。

  念佛往生一法,

  乃一切衆生速出生死之第一要道,

  實一切諸佛疾成正覺之最上法門。(增廣上.與某居士書 代了余師作)

  「一切衆生速出生死」:生死大苦,要快點出去。不是說「我一輩子不行,兩輩子;兩輩子不行,叁輩子……」那個就不叫「速出生死」了。我們今生今世一定要離開生死輪回,那麼,只有這一個法門是「第一要道」,最重要的一條道路,再沒有第二條道路了。

  諸佛成佛之前,都是菩薩,要快速成佛,祂最後都要經過這個法門。像普賢菩薩一樣,已經是等覺菩薩,祂爲什麼要到極樂世界?因爲到那裏成佛快——「疾成正覺」。要快速成正覺的最上法門,就是淨土念佛法門,再也沒有超過的了。

  淨土一法,

  乃十方叁世一切諸佛,

  上成佛道,下化衆生,

  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也。(續編上.覆濟善大師書)

  這話講得很徹底、很幹脆!

  什麼叫「成始」呢?從祂自己開始修行到成佛,叫「成始」;什麼叫「成終」呢?祂成佛之後,再來度衆生,都離不開這一個法門──「成始成終之總持法門」。這個總持法門你把握住了,所有的法門都在這裏邊了。就如同剛才講的「歸宗結頂」,這個帽子頂你抓住了,每一根線都在這裏邊;不會抓了東線漏了西線,抓了西線就漏掉東線。抓住這個頂,全部都有了,所有一切法門都在這之內。

  大矣哉!淨土法門之爲教也。

  是心作佛,是心是佛,

  直指人心者,猶當遜其奇特。

  即念念佛,即念成佛,

  曆劫修證者,益宜挹其高風。

  普被上中下根,統攝律教禅宗。

  如時雨之潤物,如大海之納川。

  偏圓頓漸一切法,無不從此法界流;

  大小權實一切行,無不還歸此法界。

  不斷惑業,得預補處;

  即此一生,圓滿菩提。

  九界衆生離是門,上不能圓成佛道;

  十方諸佛舍此法,下不能普利群萌。

  是以:

  《華嚴》海衆,盡遵十大願王;

  《法華》一稱,悉證諸法實相。

  最勝方便之行,馬鳴示于《起信》;

  易行疾至之道,龍樹闡于《婆沙》。

  釋迦後身之智者,

  說《十疑論》而專志西方;

  彌陀示現之永明,

  著《四料簡》而終身念佛…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叁、念佛勝易》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