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三、念佛胜易▪P5

  ..续本文上一页六字名号是往生券,拿到都往生。

  21. 「发无不中」之文

  如人习射,以地为的,

  发无不中。(续编下.涵江三江口仙庆寺净业社缘起民二十年)

  这个比喻,说明念佛往生,千稳万当,没有一点闪失,非常好。

  好像一个人练习射箭,如果要达到百步穿杨的这种水平──在一百步之外,有一片杨树叶,一箭放过去,偏一点左也不行,偏右也不行;高了也不行,低了也不行;力量不够还不行。好!你不偏左、不偏右,不偏高、不偏低,力量也刚好;但是吹了一阵风来,「呼」,你还是偏掉了,还不能打准。射箭如果要有这个功夫,就不容易了。

  但是,现在射箭,不是要你百步穿杨,是让你只要能射到大地,你就算是合格了,达到标准了。你说谁射不准呢?

  「以地为的」:以大地作为我们的目标。

  「发无不中」:你只要一放箭,肯定射到大地上面。

  大地,就代表阿弥陀佛的愿力、极乐国土;箭就代表我们本人;我们信愿念佛,愿生西方,就好像把我们这只箭发出去了。你只要有信愿,念佛,想往生西方,你这个箭肯定会落到阿弥陀佛极乐宝地上面,没有不中的。

  其它法门就像百步穿杨一样,你要苦修勤练,有很多的条件要求,不一定射得中。

  22. 「一照俱了」之文

  通途如画山水,必一笔一画而渐成。

  特别如照山水,虽数十重蓊蔚峰峦,一照俱了。(增广下.近代往生传序)

  锦石岩这个地方风景很美,下面锦江如带,对面有象山,有茶壶山,还有鲤鱼跳龙门,山山水水,丹霞地貌,来到这个地方,灵感就来了,画架一支起来,要画。

  通途法门像画山水。画山水,你必须要一笔一划画出来,而且要会画。不会画的人,画的一塌糊涂。

  特别法门呢?

  你看看,这个比喻多好!我们净土法门,念「南无阿弥陀佛」,就是特别法门,像什么呢?就像你拿一面镜子,「一照俱了」。

  你拿一面镜子,对面的山水,根本不用画,镜子一照,全部都有了,一丝一毫都不能少。你画的可能还少点什么,「哎,那边有人在那里划船,你怎么没画?」镜子一照,里面游船还动,都有。前重后重、前山后山、多少峰、多少树、多少水、多少人物、多少飞鸟,都一点不含糊。哪一个不会照呢?三岁小孩拿来一照,俱了。就是在一照之间,所有的山水都摄在镜子当中。

  快不快速?

  (「快。」)

   圆不圆满?

  (「圆满。」)

  顿不顿超?

  (「顿超。」)

  容不容易?

  (「容易。」)

  殊胜不殊胜?

  (「殊胜。」大众鼓掌)

  你看,要画的话,怎么办?你要当画家,首先要考一个艺术学校,你爸爸妈妈培养你,最起码花个十万、八万,你还要有艺术天赋,找到好老师。考大学了,还要找后门考个好学校。还要去练画笔,练出来了,还要买画架、买颜料,慢慢画,画出来还没有镜子照得清楚。

  通途法门就是你学这个咒、学那个咒,你都是在那里一笔一笔地画。而且你要会画,不会画的话,就把它画走样了。你念这个咒,你学那个法门,你要会学,不会学,你学都白学。

  我们特别法门不一样,我们信愿称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六个字,就把所有佛地的功德(像数十重山水一样),都摄在六个字里边,「哗」都收进来了。佛果功德——「以果地觉,为因地心,因该果海,果彻因源。」又是这十六个字,都到我们的心中,一照俱了,多快!多简单!多干脆!多殊胜!这个还有次第吗?

  (「没有。」)

  什么叫次第?就是一笔一画,一步一个台阶,慢慢修行,修到什么程度,证到什么果位,这个叫「次第法门」。一般的法门就有次第,净土法门没有次第。

  像用镜子照山水,再远再近,一照,全部都有了,当下同时在当中。没有说先照前面的,再过五秒钟才照到后面的,再过几秒钟照旁边的──没有。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所有的功德当下融入我们心中。这一句名号,通通把它们收进来了。这句名号就是光明大宝镜。

  以后我们一照镜子就想到:念佛特别法门,如镜子照山水,一照俱了。

  23. 「易行功高」之文

  余门学道,似蚁子上于高山。

  念佛往生,如风帆扬于顺水。(增广上.与徐福贤女士书)

  除了念佛法门以外,其它法门你要修学成道,像一个小蚂蚁,牠想上到高山的顶上,那就不敢想象有多么困难了!因为这个小蚂蚁眼光很短,牠也不认识什么高山,牠遇到一块小石头,这么高,牠就以为到山顶了,使劲爬,「哎,我到了!我到山顶上了!」其实是块小石头。牠都不知道哪里是山顶;路上有瀑布,有泉流,就把牠挡住了。蚂蚁要爬到山顶上去,牠要经过多少转哪、绕啊、弯哪,几乎是不可能的。

  我们念佛往生,像:

  「风帆扬于顺水」:满帆张起来,又顺水、又顺风,边看着风景,心里一片明朗、安详、轻松愉快,到了目的地了。

  李白有一首诗说:

  朝发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朝辞白帝彩云间」:早晨朝霞初起的时候,我从白帝城坐船就出发了。

  「千里江陵一日还」:到江陵一千里这么远,一日就到了。

  「两岸猿声啼不住」:路过三峡的时候,两边有猴子在叫。猴子叫的声音还在耳边回响的时候。

  「轻舟已过万重山」:这一片轻舟,顺风顺水,千重万重山都已经过了。

  念佛法门就是如此,比这个还要殊胜、简单。娑婆世界的烦恼嘈杂之声还没有止,哎,我已经到极乐世界了——「轻舟已过万重山」,什么下岗的山、发财的山、吵嘴的山;人世间的坷坷坎坎,这个都是人间的风景,这个当然是不好了,但是我们念佛,就自然而然地轻风顺水就淌过去了,到极乐世界你可以忆苦思甜。

  净土法门:

  下手易而成功高,

  用力少而得效速。(增广上.与徐福贤女士书)

  下手很容易,只要有嘴巴,就会念佛。只要能深信,只要能发愿,只要能念佛,你看下手容易不容易!

  参禅、打坐、诵经、拜忏、持戒……都不容易,念佛法门最容易了。你不要动半步,坐在你家里边,将军一样,稳坐中军帐,「南无阿弥陀佛!」你念出来了,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来摄取你。

  下手容易,成功极高,万修万人去,万人往生,万人成佛,有这么高的果位。

  用力非常少,得效非常速。就像刚才讲的,镜子一举起来,万重山水都在这里边。我们只要动动我们的嘴巴,几乎不用力量,多到一生,少到十念一念,决定往生西方,用力少而得效神速!

  24. 「顿超十地」之文

  莫讶一称超十地,

  须知六字括三乘。(续编卷下.楹联)

  净土法门,你念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当下功德超越十地菩萨。听起来实在让人讶异,但事实就是如此,所以说「莫讶」。

  因为这一声「南无阿弥陀佛」,是阿弥陀佛的果地功德,这里边包括了声闻、缘觉和菩萨,所有的功德都包含在内,所以叫「一声超十地」。

  十地菩萨还没有成佛,功德再殊胜,还没有圆满。而这六字名号的功德,是阿弥陀佛果地的功德,已经圆满了。如果以十地菩萨跟我们凡夫比,那我们简直不能比了。但是,十地菩萨跟六字名号相比,还是位差一等。所以,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位超十地,不是以我们的功夫,是因为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本身就具足这样的功德。

  一声功德超十地,怎么我们还是这么一个凡夫相?功德有体、有用,我们念佛得到了六字名号的功德本体,但是在此娑婆世界作用还没有发挥出来,「用」要到极乐净土才兑现的。一到极乐,就入佛境界,同佛受用,无量神通智慧,自然开发。好像一个穷人,突然得到银行大笔遗产,但是钱还没有取出来用,看上去还跟原先一样穷,等他把钱取出来花的时候,人家就知道他富贵自在了。

  念佛人,现在一声超十地,往生净土就成佛。

  25. 「往生同佛」之文

  既得往生,则入佛境界,同佛受用,

  凡情圣见,二皆不生。(增广下.傅大士传录序)

  一得往生,则烦恼恶业,彻底消灭。

  功德智慧,究竟现前。(增广上.与徐福贤女士书)

  在这个世界,一称名号能超十地功德;到了极乐世界,就能跟阿弥陀佛平等了,就能成佛了,叫「往生同佛」。这么殊胜!

  「入佛境界」:你一往生极乐世界,就入到佛的境界了。你看《阿弥陀经》里讲,极乐世界的树也能讲法,鸟也能讲法。《观经》里说,极乐世界光明也说法,水流也说法,音乐也说法。为什么?因为这些鸟,是阿弥陀佛变化所作;这些树也是佛心慈悲所流露出来的,是无漏功德所流现。所以,整个极乐世界,完全是阿弥陀佛的境界,鸟也是,树也是,风也是,光也是,水也是,音乐也是。你进了极乐世界,等于掉到阿弥陀佛的身体里边,阿弥陀佛的极乐世界「依正一体,身土不二」,阿弥陀佛的佛身跟阿弥陀佛的国土是一体的。你不要认为说「哎,那个是阿弥陀佛,这个地方黄金宝地不是阿弥陀佛」──错了!黄金宝地当下就是阿弥陀佛的无漏功德,所以叫「金刚宝地」;这一棵树,也是阿弥陀佛的无漏功德所形成,都是阿弥陀佛,你就掉到阿弥陀佛怀里去了,叫「入佛境界」。

  「同佛受用」:阿弥陀佛有无量光明,你也有;阿弥陀佛有无量寿命,你也有;阿弥陀佛有无量神通,你也有;阿弥陀佛有无量誓愿,你也有;阿弥陀佛度无量众生,你也能度,这叫「同佛受用」,跟阿弥陀佛一样。不过,不能叫做佛,我们还是叫做菩萨、叫阿罗汉、叫天人。因为叫佛,名称只有阿弥陀佛一位,我们往生去的,还是弟子位,不能说自己就是佛了。但是,受用、功德跟阿弥陀佛平等,因为「入佛境界,同佛受用」。就如同刚才所讲的,一滴水丢到大海里面,就跟大海一样的深、一样的广,不分彼此了。道理如此。

  「凡情圣见,二皆不生」:既没有凡夫的情执,也没有圣人的见解,没有凡圣等一切差别,真正…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三、念佛胜易》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