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left">《無量壽經》說:聲聞、菩薩的光明,遇到阿彌陀佛的光明,就沒有了,消失了。
經文說:
譬如劫水,彌滿世界,
其中萬物,沈沒不現,
滉瀁浩汗,唯見大水。
劫末起大洪水,高山、低山全部都淹沒了,除了大水,什麼都看不見了。
彼佛光明,亦複如是。
阿彌陀佛的光明也是這樣的。
聲聞、菩薩,一切光明,悉皆隱蔽,
唯見佛光,明耀顯赫。
聲聞就是指阿羅漢。阿羅漢的光也好,菩薩的光也好,遇見阿彌陀佛的光怎麼樣呢?
「悉皆隱蔽」:都被阿彌陀佛的光蓋住了,沒有了,看不到了。
聖人要入淨土法門,也不靠他的戒定慧。不靠他的戒定慧,不是說讓他去破戒、讓他去散亂、讓他沒有智慧,不是這個意思。他有戒定慧,就以他戒定慧的身份來念南無阿彌陀佛,而真信切願;不是靠他戒定慧往生西方極樂世界,而是靠阿彌陀佛的願力、名號去往生。所以叫做「揀去自力」,不用你戒定慧的力量。
就好像我們坐船過海一樣,你是一個遊水冠軍,你要坐船——揀去自力,不用你下水遊,你會遊這個力量不用了,排不上用場!因爲船的力量更大。並不是說世界冠軍就成了一個不會遊水的旱鴨子了,不是的。你還是會遊水,不過你坐在船上,用不上了。
像善導大師,他有禅定叁昧,有戒定慧,可是他往生極樂世界,也不是靠這些,也擺不上用場,他還是靠南無阿彌陀佛。龍樹菩薩、普賢王菩薩,都是靠阿彌陀佛願力去往生的。
我們凡夫更不用說,我們戒定慧什麼都沒有,但是我們同樣可以靠阿彌陀佛願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這個法門特別、殊勝。這裏兩句話說:
「行極平常」:如果看他的行持,非常簡單,平平常常,從早到晚,從晚到早,就是念一句「南無阿彌陀佛」,沒有什麼玄妙的,也沒有什麼好像了不起的地方,「你就是念一句佛嘛!」對了。
益極殊勝
「益極殊勝」:但是,他所得到的利益卻是非常的超越,叫「益極殊勝」。
這六句話,第一句冠總,後面五句是對第一句「淨土法門」的說明贊歎。
除了淨土念佛法門以外的法門,就不能叫做「其大無外」,爲什麼呢?像我們這樣的凡夫,修不來戒定慧,你就遺漏在戒定慧的法門之外了。但是,淨土法門沒有哪個遺漏的。
如果按照自力通途法門修行,就不能做到「全事即理」,只有豁破無明的菩薩才能做到「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可是淨土法門不一樣,通通可以做到。
各位了解這些,心裏面就感到歡喜,我們所修行的雖然看上去很平常,但是我們得到的利益很殊勝。
不要去選哪一個法門呢?看上去修行很勇猛、很精進、很了不起、很卓越,但如果不是那個根機,得到的利益很淺薄。
就像投資做生意一樣,簡簡單單花一點點小錢,賺大大的錢,這個生意願意做;絞盡腦汁盤算,投資很多,結果還賺不到錢,誰願意做這個投資買賣呢?
實在的人能夠老實念佛
如果你一開始不了解淨土法門,現在從別的法門轉向淨土法門,這是進步了;你學了淨土法門,念佛,退下去學別的法門,找感覺去了,這就退了。
哪一種人能夠念佛?實在的人。追求花哨的人,追求玄妙的人,可能不容易老實念佛,他心裏不安份,老是念這句佛,他覺得沒味道。他不懂得「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極平常,益極殊勝」,他是在追求表面的。他想在這個世間成爲一個大修行人給別人看,那麼,這個淨土法門不合他的口味。不過就是念佛,沒什麼看的。
「你看我會咒、我會坐、還會誦、會唱,會這個、會那個,都會很多……」,就是不會念佛──完了!
什麼都不會,就會念佛,你就什麼都會;什麼都會,就是不會念佛,等于什麼都不會。大家要明白,大家這個地方要警惕!
以果地覺 爲因地心
好,我們再往下面學習:
「良由」:「良由」就是正是因爲。爲什麼行持這麼平常、利益這麼殊勝呢?
「以果地覺,爲因地心」:這兩句話真的是其味無窮。
這個要解釋。佛教講「覺」,「佛」就是「覺」的意思。凡夫迷而不覺,阿羅漢是「自覺」;菩薩「自覺、覺他」;佛呢?「自覺、覺他、覺行圓滿」。阿羅漢、菩薩是「因地覺」,而阿彌陀佛的覺悟是果地的覺悟。果地的覺悟,就不是一般因地覺悟能夠比的了。阿彌陀佛的覺悟就好像太陽光一樣,阿羅漢的覺悟像星光,菩薩的覺悟像月光,那跟太陽光是沒法比的。
「因地心」:沒有成佛之前都是在因地。我們現在想往生、想發心修行、想解脫生死輪回、想成佛,這個心叫做因地心。有因才有果。
因地的心有兩種:一種就是通途法門的,就是自己發菩提心,修戒定慧,以自己的菩提心作爲我們的因地發心。這個難了!菩提心不好發!
第二個是特別法門,以「南無阿彌陀佛」六字名號作爲我們的因地心,作爲我們的信願心。淨土法門,因地心就是「信願」。
我們相信極樂世界、相信阿彌陀佛、相信念佛往生西方、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我們有這樣的心,這樣的心是我們自己能夠産生的嗎?不是。這個心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
信願心就是清淨心,能讓我們決定往生
這個信願心就是清淨心,最寶貴的心,就是佛心。爲什麼呢?它是阿彌陀佛果地的覺悟所做成的,所以叫「果地覺爲因地心」。阿彌陀佛如果沒有成佛,請問我們各位,你有信心嗎?
(「沒有。」)
祂都沒有成佛,你哪裏有信心啊?如果沒有極樂世界,你願意往生極樂世界嗎?都沒有極樂世界,你往生哪裏呢?是祂成了佛了,有了極樂世界了,而且把祂成佛的功德送到我們心裏邊,說:「這個給你,請你往生。」我們接受了,才成爲我們的信願心。所以,這個心很可貴,這個是佛心啊!不要在我們信願心之外再去找清淨心,那是丟掉西瓜去找芝麻。這麼寶貴的佛的果地覺所構成的因地心,你都覺得不寶貴,還要再去找清淨心,你大錯特錯!即使深入禅定,心得清淨,還在叁界之內;而這個信願心能讓我們往生成佛。
「師父,這個信願心不是我自己的嗎?怎麼是佛給我的?怎麼是阿彌陀佛的果地覺?」
你看印光大師講「以果地覺,爲因地心」,是說我們這一個心,當下就是阿彌陀佛的無上正等正覺,所以各位,你怎麼不往生?你怎麼不成佛?肯定往生,肯定成佛!
餓人得食喻:六字名號做成信心
比喻有一個人,餓了叁天叁夜,一口水也沒有喝,一粒飯也沒有吃,餓得簡直都要死了。這個時候,來了一個朋友,說:「老王啊!你要鼓足信心,活下去啊。」這個老王餓得要死了,你跟他喊這麼多,他有信心嗎?鼓鼓信心,然後吞一口口水下去,還是餓得要死。
不用講那麼多的話,你只要拿一個熱地瓜出來,給他吃到肚子裏去,吃得飽飽的、暖暖的,他是不是就有信心了?
(「是。」)
對呀!他有活下去的信心,這個信心是什麼做成的?是地瓜做的。他不是自己能夠有信心的,熱地瓜做成了他的信心。
我們願意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叫你自己說「某某人哪!你要相信,你要相信,你一定能往生!」「我相信,我相信,我一定能往生!」然後早上起來一抓頭:「哎呀,完了!我昨天講大妄語了,我怎麼敢講我能往生?」因爲你沒有吃到熱地瓜嘛!你當然講的話就沒有底氣。
我們今天在座這麼多蓮友,有的人講話就有底氣:「師父,南無阿彌陀佛,我今生決定往生!」爲什麼?「南無阿彌陀佛」嘛,「果地覺爲因地心」嘛!
有的蓮友還沒有底氣:「師父,你看我能往生嗎?」後面那個字拖得很長,一聽就知道沒有底氣。爲什麼?他不明了。
就像剛才講的,這個餓漢,餓得要死了,他的信心從哪裏來?從熱地瓜。熱地瓜吃到肚子裏邊,就是他的信心了,就可以不死了。
我們的信心從哪裏來?從這一句名號。阿彌陀佛已經成佛了;祂不成佛,我們沒得念;祂成佛了,我們才有得念;阿彌陀佛成佛了,說明祂當初的誓願都…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一、特別法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