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P4

  ..续本文上一页家一听到这样的话,就担心了、害怕了──不必!

  

如果我们懂得净土是特别法门,我们心里边就很踏实,「对对对!你讲的是不错!不过你讲的是按照通途法门戒定慧修行的,我现在是真信切愿持佛名号,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两不相干!」

  

乘缆车上山喻:念佛没感觉

  

就好像我们上丹霞山一样,通途法门就好比一步一步地上台阶,感觉很实在,上一步台阶,就感觉「我进步一点了」,再上一步,又进步一点了,每一步都有感觉。如果坐电缆车,没感觉,「呜—」就到山顶上去了,没感觉就上来了。

  

很多人念佛,他不老实念,为什么?「我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哎呀,师父啊,我念了好长时间,没感觉啊?」又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感觉!」

  

没感觉就对了!念佛不是找感觉,找感觉就错了。为什么错了?你又把这个感觉放在前面了,来代替六字名号了──不是这样的!

  

初机学佛都这样,教他老实念佛,念不下来,今天学了一个咒,好像「我上了一个台阶」;明天又念一个咒,「哎呀,又进了一步」;后天又学了一个什么……,他都是累积,一步一步地慢慢来。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的,没感觉。上了电缆车,「呲」一下到山顶了──「莫讶一称超十地」,有什么感觉?没有次第。不是一步一步地来的。像坐飞机一样,坐在飞机上不动,然后空中小姐通知了:「各位乘客请注意,现在飞机要着陆了。」「啊?我还没感觉就到了」。

  

你走路就不一样了,感觉多得不得了。一路风景转换不断,五里、十里……。清清楚楚。自力修行法门,好比走路,一步一步来,「我修禅,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我学法,一个、两个;我断烦恼,断见惑、断思惑……」,都是很明了的,有次第的,一级一级的。但净土法门不这样。

  

我们学净土法门,要按照祖师的教导,懂得我们这个特别法门跟通途法门不一样。

  

净土法门 其大无外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是指我们这个法门很广大,没有任何人遗漏在外。

  

有两种大:一智慧大,一慈悲大。

  

向上智慧大,文殊、普贤这样的大菩萨,都要求生极乐,都不能出于其外。

  

向下慈悲大,《观经》五逆十恶众生,临终一念、十念都能往生,还有谁不能修呢?《庄严经》更说:「常运慈心拨有情,度尽阿鼻苦众生。」所以说,其大无外。

  

其它法门,要么下机不能修,要么上机不需修,都有在外,都不能叫做大。

  

全事即理 全修即性

  

「全事即理,全修即性」:「事」就是指事相,有为、造作、生灭的,就是事;「理」就是理体,理体不生不灭。

  

「全事即理」是什么意思呢?说净土法门的修持,好像看上去是有为的、生灭的事相,但是,当下契入不生不灭的理体,这叫「全事即理」。

  

如果按照通途法门来讲,你要达到「事即是理」,那要破无明,证得真如佛性,念念契合真如理体。没有破无明,你事就是事,理就是理,分成两片,不可能「事即是理」。

  

比如说修布施,我们修布施,都是生灭的事。布施这件事要能够即理的话,就要达到什么程度呢?「三轮体空」。没有我在布施,也没有对方受我布施,也没有中间所施的财物,这三方面都空掉了,但你还在做布施的事业。这样「三轮体空」所做的布施,就是「事即理」。事即理,解脱才有希望。凡夫修行,哪能这样子?我们做的事就是事,与不生不灭的理,根本就分为两片。

  

「全修即性」:「修」就是指外在有为的修相;「性」就是指自性、本性、佛性。修即性,必须彻悟自心才有份。事与修,理与性,可以合在一起,不过分能分所而已。「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谈何容易?

  

可是我们净土法门,印光大师说就是这样。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事、是修,好像事相上也有生灭,但是,当下它和不生不灭的理体、佛性完全相契。

  

这个需要费一点心思来理解。这是因为这句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它是阿弥陀佛的无上正等正觉,它本身是不生不灭的。我们凡夫的心,虽然在有为事相的造作修行,但是当下就契合这句名号本身的不生不灭的正觉理体,所以叫「全事即理」。只要我们称念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我们不要懂得什么生灭不生灭,也不用懂得什么佛性不佛性,当下就跟佛性契合,当下就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寿成为一体,这个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实相身 为物身

  

所以,昙鸾大师用两个名词来说明阿弥陀佛,叫做「实相身」、「为物身」。「为物身」就是指为了众生而成就的这尊佛身;「实相身」是指祂本身所证悟的无量光明、无量寿命,祂是真如实相的本身。

  

这句话是说明,这句南无阿弥陀佛本身,它是真如实相,同时,它是让我们众生可以称念得来的这句佛号。因为它是「为物身」,我们就可以念它,「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我们才可以有事修。阿弥陀佛如果不是为我们成就这句名号,凡夫怎么跟阿弥陀佛接触?我们跟祂没有关系啊!因为祂是在不生不灭的境界当中,我们完全在生灭的境界里边,我们没法跟阿弥陀佛产生心灵的沟通。除非你达到不生不灭了,你才可以跟阿弥陀佛的心光相交集;你证悟了无量光、无量寿,你才可以跟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碰合。

  

现在阿弥陀佛为了慈悲我们,祂虽然本身住在无量光、无量寿的真如理体、不生、不灭的境界当中,我们在这个境界之外,祂为了慈悲我们、救度我们,就把祂的无量光、无量寿、不生不灭的果觉——无上正等正觉,形成「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说:「这六个字给你念,你只要会动嘴巴念就可以。」这样,阿弥陀佛就跟我们结合起来了。

  

所以,「南无阿弥陀佛」六个字是两面的:向着佛这一面是无量光、无量寿,是阿弥陀佛本身的觉悟,叫做「实相身」;向着众生这一边叫「为物身」,就是六字名号给你可以念。你念了这句六字名号,你抓住这一面──就像一张纸,你得到正面,就有反面;得到反面,就有正面。像一枚钱币,你抓住这一边,整个钱就是你的。

  

我们念「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从凡夫这边来看,是生灭的,「哎呀,我睡着了,没有念;想起来,我再念了。」但是,这句名号本身另一面,是阿弥陀佛的无量光、无量寿,是不生不灭,是真如理体,是佛性的完全显发,是理体的完全证悟。所以,我们念佛,叫「全事即理,全修即性」。

  

别的法门不可能啊!你诵经,经本身不具备这样的功能,除非你诵经开悟,证得诸法实相,你才能够「事即理」,你才能够「修即性」,不然你都不能做到。

  

所以,圣道法门的修行要悟后起修,没有开悟之前,它跟理、跟性都是分成两片。

  

你看我们这个法门多殊胜,即使我们这样凡夫的身份,你张张嘴念「南无阿弥陀佛」——全事即理。

  

全事即理,大家不要觉得容易啊!

  

以一般来讲,你最少要达到大彻大悟的地步;达到大彻大悟的地步,还没有做到全事即理,只是说路子明白了。登地的菩萨,才能事理融合在一起。

  

而我们念佛的人「全事即理」,这个「全」也特别有意义,「全」是全部,没有一点遗漏在外,并不是说你达到清净心了,你念佛好像「事即理」;你没有达到禅定,你念佛事不即理──不是这样!有禅定、无禅定、出家人、在家人、有智慧、无智慧,你只要口称「南无阿弥陀佛」、愿生西方极乐世界,哪怕是一个三岁小孩子,他也是「全事即理」,没有遗漏在外的。跟你有没有智慧、烦恼多少都没有关系的。这个不容易啊!

  

「全修即性」道理也是一样的。「修」又叫事修;「性」又叫理性。

  

行极平常

  

「行极平常,益极殊胜」:「行」就是指行持。净土法门修行起来很平常,平平常常,就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玄妙奇巧!学别的法门都可以有所矜持,「持戒啦,得定、得通、开智慧……」。净土法门,你就是有戒、有定、有慧,都摆不上用场。

  

就像坐船过海一样,你是一个世界级的游水冠军,坐在船上面,也不以游水技术好为夸耀,因为都用不上了。

  

好像蜡烛光在太阳光下面,就没有光了,看不到了。不要说凡夫,就是阿罗汉的戒定慧,乃至就是菩萨的戒定慧,来到六字名号里边,通通看不见了。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