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left">《无量寿经》说:声闻、菩萨的光明,遇到阿弥陀佛的光明,就没有了,消失了。
经文说:
譬如劫水,弥满世界,
其中万物,沉没不现,
滉瀁浩汗,唯见大水。
劫末起大洪水,高山、低山全部都淹没了,除了大水,什么都看不见了。
彼佛光明,亦复如是。
阿弥陀佛的光明也是这样的。
声闻、菩萨,一切光明,悉皆隐蔽,
唯见佛光,明耀显赫。
声闻就是指阿罗汉。阿罗汉的光也好,菩萨的光也好,遇见阿弥陀佛的光怎么样呢?
「悉皆隐蔽」:都被阿弥陀佛的光盖住了,没有了,看不到了。
圣人要入净土法门,也不靠他的戒定慧。不靠他的戒定慧,不是说让他去破戒、让他去散乱、让他没有智慧,不是这个意思。他有戒定慧,就以他戒定慧的身份来念南无阿弥陀佛,而真信切愿;不是靠他戒定慧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而是靠阿弥陀佛的愿力、名号去往生。所以叫做「拣去自力」,不用你戒定慧的力量。
就好像我们坐船过海一样,你是一个游水冠军,你要坐船——拣去自力,不用你下水游,你会游这个力量不用了,排不上用场!因为船的力量更大。并不是说世界冠军就成了一个不会游水的旱鸭子了,不是的。你还是会游水,不过你坐在船上,用不上了。
像善导大师,他有禅定三昧,有戒定慧,可是他往生极乐世界,也不是靠这些,也摆不上用场,他还是靠南无阿弥陀佛。龙树菩萨、普贤王菩萨,都是靠阿弥陀佛愿力去往生的。
我们凡夫更不用说,我们戒定慧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同样可以靠阿弥陀佛愿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所以,这个法门特别、殊胜。这里两句话说:
「行极平常」:如果看他的行持,非常简单,平平常常,从早到晚,从晚到早,就是念一句「南无阿弥陀佛」,没有什么玄妙的,也没有什么好像了不起的地方,「你就是念一句佛嘛!」对了。
益极殊胜
「益极殊胜」:但是,他所得到的利益却是非常的超越,叫「益极殊胜」。
这六句话,第一句冠总,后面五句是对第一句「净土法门」的说明赞叹。
除了净土念佛法门以外的法门,就不能叫做「其大无外」,为什么呢?像我们这样的凡夫,修不来戒定慧,你就遗漏在戒定慧的法门之外了。但是,净土法门没有哪个遗漏的。
如果按照自力通途法门修行,就不能做到「全事即理」,只有豁破无明的菩萨才能做到「全事即理,全修即性」。可是净土法门不一样,通通可以做到。
各位了解这些,心里面就感到欢喜,我们所修行的虽然看上去很平常,但是我们得到的利益很殊胜。
不要去选哪一个法门呢?看上去修行很勇猛、很精进、很了不起、很卓越,但如果不是那个根机,得到的利益很浅薄。
就像投资做生意一样,简简单单花一点点小钱,赚大大的钱,这个生意愿意做;绞尽脑汁盘算,投资很多,结果还赚不到钱,谁愿意做这个投资买卖呢?
实在的人能够老实念佛
如果你一开始不了解净土法门,现在从别的法门转向净土法门,这是进步了;你学了净土法门,念佛,退下去学别的法门,找感觉去了,这就退了。
哪一种人能够念佛?实在的人。追求花哨的人,追求玄妙的人,可能不容易老实念佛,他心里不安份,老是念这句佛,他觉得没味道。他不懂得「全事即理,全修即性;行极平常,益极殊胜」,他是在追求表面的。他想在这个世间成为一个大修行人给别人看,那么,这个净土法门不合他的口味。不过就是念佛,没什么看的。
「你看我会咒、我会坐、还会诵、会唱,会这个、会那个,都会很多……」,就是不会念佛──完了!
什么都不会,就会念佛,你就什么都会;什么都会,就是不会念佛,等于什么都不会。大家要明白,大家这个地方要警惕!
以果地觉 为因地心
好,我们再往下面学习:
「良由」:「良由」就是正是因为。为什么行持这么平常、利益这么殊胜呢?
「以果地觉,为因地心」:这两句话真的是其味无穷。
这个要解释。佛教讲「觉」,「佛」就是「觉」的意思。凡夫迷而不觉,阿罗汉是「自觉」;菩萨「自觉、觉他」;佛呢?「自觉、觉他、觉行圆满」。阿罗汉、菩萨是「因地觉」,而阿弥陀佛的觉悟是果地的觉悟。果地的觉悟,就不是一般因地觉悟能够比的了。阿弥陀佛的觉悟就好像太阳光一样,阿罗汉的觉悟像星光,菩萨的觉悟像月光,那跟太阳光是没法比的。
「因地心」:没有成佛之前都是在因地。我们现在想往生、想发心修行、想解脱生死轮回、想成佛,这个心叫做因地心。有因才有果。
因地的心有两种:一种就是通途法门的,就是自己发菩提心,修戒定慧,以自己的菩提心作为我们的因地发心。这个难了!菩提心不好发!
第二个是特别法门,以「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作为我们的因地心,作为我们的信愿心。净土法门,因地心就是「信愿」。
我们相信极乐世界、相信阿弥陀佛、相信念佛往生西方、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我们有这样的心,这样的心是我们自己能够产生的吗?不是。这个心是阿弥陀佛的果地觉。
信愿心就是清净心,能让我们决定往生
这个信愿心就是清净心,最宝贵的心,就是佛心。为什么呢?它是阿弥陀佛果地的觉悟所做成的,所以叫「果地觉为因地心」。阿弥陀佛如果没有成佛,请问我们各位,你有信心吗?
(「没有。」)
祂都没有成佛,你哪里有信心啊?如果没有极乐世界,你愿意往生极乐世界吗?都没有极乐世界,你往生哪里呢?是祂成了佛了,有了极乐世界了,而且把祂成佛的功德送到我们心里边,说:「这个给你,请你往生。」我们接受了,才成为我们的信愿心。所以,这个心很可贵,这个是佛心啊!不要在我们信愿心之外再去找清净心,那是丢掉西瓜去找芝麻。这么宝贵的佛的果地觉所构成的因地心,你都觉得不宝贵,还要再去找清净心,你大错特错!即使深入禅定,心得清净,还在三界之内;而这个信愿心能让我们往生成佛。
「师父,这个信愿心不是我自己的吗?怎么是佛给我的?怎么是阿弥陀佛的果地觉?」
你看印光大师讲「以果地觉,为因地心」,是说我们这一个心,当下就是阿弥陀佛的无上正等正觉,所以各位,你怎么不往生?你怎么不成佛?肯定往生,肯定成佛!
饿人得食喻:六字名号做成信心
比喻有一个人,饿了三天三夜,一口水也没有喝,一粒饭也没有吃,饿得简直都要死了。这个时候,来了一个朋友,说:「老王啊!你要鼓足信心,活下去啊。」这个老王饿得要死了,你跟他喊这么多,他有信心吗?鼓鼓信心,然后吞一口口水下去,还是饿得要死。
不用讲那么多的话,你只要拿一个热地瓜出来,给他吃到肚子里去,吃得饱饱的、暖暖的,他是不是就有信心了?
(「是。」)
对呀!他有活下去的信心,这个信心是什么做成的?是地瓜做的。他不是自己能够有信心的,热地瓜做成了他的信心。
我们愿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叫你自己说「某某人哪!你要相信,你要相信,你一定能往生!」「我相信,我相信,我一定能往生!」然后早上起来一抓头:「哎呀,完了!我昨天讲大妄语了,我怎么敢讲我能往生?」因为你没有吃到热地瓜嘛!你当然讲的话就没有底气。
我们今天在座这么多莲友,有的人讲话就有底气:「师父,南无阿弥陀佛,我今生决定往生!」为什么?「南无阿弥陀佛」嘛,「果地觉为因地心」嘛!
有的莲友还没有底气:「师父,你看我能往生吗?」后面那个字拖得很长,一听就知道没有底气。为什么?他不明了。
就像刚才讲的,这个饿汉,饿得要死了,他的信心从哪里来?从热地瓜。热地瓜吃到肚子里边,就是他的信心了,就可以不死了。
我们的信心从哪里来?从这一句名号。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了;祂不成佛,我们没得念;祂成佛了,我们才有得念;阿弥陀佛成佛了,说明祂当初的誓愿都…
《印光大师精要法语讲记 壹、安心篇 一、特别法门》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