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2007年3月28~30日講于韶關丹霞山錦石岩寺
【壹、安心篇】
二、仗佛慈力
5. 「全是佛力」之文(坐船過海之喻)
佛法法門無量,
無論大小權實,一切法門,
均須以戒定慧,斷貪瞋癡,
令其淨盡無余,方可了生脫死。
此則難如登天,
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
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
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此如坐火輪船過海,
但肯上船,即可到于彼岸;
乃屬船力,非自己本事。
信願念佛、求生西方亦然,
完全是「佛力」,不是自己「道力」。(續編卷上.與張靜江居士書)
譬如一顆沙子,
入水即沈;
縱有數千萬斤石,
裝于大火輪中,即可不沈,
而運于他處,以隨意使用也。
石喻衆生之業力深重,
大火輪船喻彌陀之慈力廣大。
若不念佛,仗自己修持之力,
欲了生死,須到業盡情空地位方可。
否則縱令煩惱惑業斷得只有一絲毫,亦不能了,
喻如極小之沙子,亦必沈于水中,
決不能自己出于水外。(增廣上.覆裘佩卿居士書二)
這兩段應該說很好懂的,很清楚、很明了的。是兩個比喻:一個就是「坐船過海」的比喻,一個就是「沙石火輪」的比喻。
第一段首先講:
「佛法法門無量,無論大小權實」:這個就是講通途法門。「大」是指大乘佛法;「小」是指小乘佛法;「權」是指方便權巧的法門;「實」是指真實究竟的法門。這是我們佛教的名詞。「權」即權宜,權宜之計,佛本來是想講真實的法,但是衆生的根機不成熟,只好權宜將就你的根機,講一個你能接受的法門;「實」是佛本身所要講的真實的法。比如說講「叁乘」:聲聞、緣覺、菩薩乘,這個是權;講一佛乘,都可以成佛,這叫實。不管大乘、小乘,權法、實法,一切法門,你都要怎麼樣?
「以戒定慧,斷貪瞋癡,令其淨盡無余,方可了生死」:這個不是那麼簡單哦!
叁毒煩惱難伏難斷,難如登天
對付煩惱有叁個層次:
第一,要降伏煩惱。煩惱都降伏不住,它把你降伏住了,那就完了。
第二,要斷除煩惱。只能降伏,不能斷除,那不行。
第叁,要淨盡煩惱。斷除,還要幹淨,不剩一點點。
這叁個步驟,才可以了生死。
聖道一切法門都是靠戒定慧的力量,斷貪瞋癡煩惱,達到淨盡無余,徹底幹淨了,沒有一點點剩余了,這樣才可以了生死。
貪瞋癡最明顯的就是貪和瞋。我們本來就愚癡,糊裏胡塗的,不懂什麼叫癡,整天那麼糊裏胡塗過。但是,貪瞋很明顯,你看,起了貪心和瞋恨心的時候,你能不能把它伏得住?伏不住的,它力量大的很,你就跟在它後面跑,一點辦法都沒有。有些人他明明知道貪汙要犯法,他就是貪了還要再貪,他都伏不住。瞋恨那就更厲害,吵嘴了,也知道,後悔來不及了,說失手了──哪有失手的?瞋恨心!小到家庭吵嘴,大到國家戰事,都是貪瞋所引起的。
伏住,這是正當它現前的時候,你要把它伏下來,這個不容易啊!大家這方面都有經驗、體會,瞋恨心起來了,哎呀!怎麼都伏不下去,找好幾個人給他做思想工作,都伏不下去,「某某人哪,你不要生氣,這樣對你身體不好!你高血壓會上來!」
「高血壓上來也不管!不然這口氣吞不下去,我甯願死了老命,也要如何如何……」
正當現前的時候,根本沒法伏得住,不要講斷了,伏都伏不住。
第一層功夫,把它伏住,不讓它起來,有這個定力,雖然說沒有斷除,貪瞋癡的根還在,但是壓住了,暫時好像沒有了。能達到這個功夫,你在這個世間,人家看你就像聖人一樣。
第二層功夫,就是要斷除,根要給它切斷。因爲不斷根的話,它就「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你不斷根,到時候它又出來了,要斷根。
第叁層功夫,斷根要斷得一點點都沒有,你才可以了生脫死,有一點根都不行。它的生命力旺盛得很,有一點根牽住了,它就會長成一顆貪瞋癡的大樹。
所以叫「淨盡無余,方可了生死」。
「此則難如登天」:這個比登天還要困難。
「非吾輩具縛凡夫所能希冀」:印光大師很慈悲,他是大勢至菩薩示現,他把身份降下來,跟我們平等,說:「這個太難了,不是我們這一幫充滿著煩惱罪業的具縛凡夫敢希望的。」想都不要想。
那怎麼辦呢?那豈不是絕望了嗎?雖然說佛法有無量法門,但是這無量法門都要求以戒定慧斷貪瞋癡,達到淨盡無余;而我們「難如登天」,無論如何都達不到,等于這些法門對我們來講沒有用。雖然是一法,可是這個門等于關掉了,因爲我們做不到。
無論何種功夫、功德,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
那怎麼辦呢?另外必須開一個特別法門,不然我們就沒有辦法了。
所以,再看下面:
「若以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前面是「山窮水盡疑無路」,這裏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你只要「真信切願,念佛求生西方」。
「則無論功夫深淺、功德大小,皆可仗佛慈力往生西方」:不管你念佛功夫深,還是功夫淺,你修持功德大、功德小,這個都不論,你只要真信切願、持佛名號,都可以仗佛慈力往生西方,沒有一個遺漏在外。所以這個就叫易行道、安樂門,我們都可以做得來。
懷疑木筏喻:信未入心
「真信」、「切願」,需要對這兩個詞作一點解釋。
什麼是真信呢?這個信要入心。
我曾碰到一位蓮友,我對他說:「某某人哪,你要信佛!」
「哎,師父,我信佛啊!你看我吃素多少年了,我又受八關齋戒,我又去給人家助念,都不吃不喝人家的,又教人家誦什麼經,我做了多少事!我信佛啊!」
我說:「我知道你信佛,不過你要相信阿彌陀佛。」
「哎呀!師父,我念阿彌陀佛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我怎麼不相信啊!我相信啊!」
我說:「你真的相信嗎?」
「我真的相信!」
我說:「那好啊!恭喜你!你果然真信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大力能救你,當然好了。那你往生西方應該有把握了?」
「不行不行,我往生西方還差得早。」
我說:「你信佛能救你,怎麼往生西方還差得早呢?」
他說:「阿彌陀佛我百分之百相信,我就是懷疑我自己。」
「哎呀,他說得很有道理啊!」我們在座蓮友可能有的點頭了,「是啊!我們都很信阿彌陀佛,我就懷疑我自己。」
我說:「蓮友啊!你這個沒有信佛!」
「哎呀,我信佛!」
我說:「這樣吧!打一個比喻給你聽。」我就講了這個比喻:
有一個人來到海邊,要過大海。有兩只船:一只是他自己釘的小木筏子;另一只是一艘萬噸巨輪。大海今天剛好起風浪,這艘萬噸巨輪的船長就告訴他說:「某某人,你要過海嗎?」
「是啊!」
「你那個小木筏子不要坐,你就坐我這個大船,我這個大船穩當,有風浪也沒有關系!你相信嗎?」
「哎呀,船長,我相信!你這個大船確實穩當、確實可靠、確實有風浪也沒有關系,能過海。可是,我就是懷疑我那個小船過不了。」
船長說:「你就不要坐你那個小木筏子了,你就坐我的大船了,你相信我就好了,上我的大船就可以了。」
「船長啊!我百分之百相信你,但是我就懷疑我那個小船不行。」
他翻來覆去對船長講這句話。
說明什麼呢?說明他自己從理論上認識到這個大船可以過海,但是從內心裏邊他沒有信靠這個船長,他過海這件事情,還准備靠自己的小木筏。所以,他總是說:「我懷疑我這個小木筏不行。」
是不是這個道理?有沒有聽明白?
(「聽明白了。」)
我們很多人是從觀念上知道阿彌陀佛大慈大悲、大願大力沒有問題,「但是我自己修行不行啊!對不對?我那個小船不行啊!」說明他往生西方這件大事,他沒有靠阿彌陀佛。所謂「信」就是靠,信靠阿彌陀佛。你作爲一個觀念,「我是佛弟子嘛,我當然相信阿彌陀佛了。」但是,你要渡過生死海、往生極樂岸,你這麼一件大事,老是捏在自己手上,靠自己修行,說:「我功夫不行、我功德差、我業障重……,我怎麼能往生?我不是懷疑阿彌陀佛,我懷疑我自己啊!」
諸位!這個人是不是很愚癡?
(「是。」)
有的蓮友不好意思了:「嗯,這就是我嘛!」
沒關系!你懂得這一點,就開智慧了。所以信佛要信佛,要信靠佛。
驕慢的懷疑
我也給蓮友們講到,我們往往覺得說:「我懷疑我自己修行不行,不能往生。」這種懷疑其實是很驕慢的。
「師父啊!我不驕慢哪,我很謙虛!我知道我修行得不好,我這麼差,所以我懷疑我自己不能往生啊!」
大家要知道,懷疑要具備資格,具備資格,才能夠受懷疑;沒有資格,沒有懷疑的可能性。
比如說,中午餓了,你會不會拿一個石頭說:「這個石頭,我懷疑不能填肚子。」你會懷疑嗎?因爲這個石頭根本就不是填肚子的東西,它沒有資格被懷疑。
我們所修行的功德,不過像石頭一樣,你不能夠拿來懷疑或者信任。不能懷疑,就不能信任;不能信任,就不能作爲懷疑對象。是這麼一回事。
再比如說一個人來到海邊,海非常的廣闊,風浪很凶猛,你會不會站在海邊,把自己的臂膀抖一抖,把衣服弄些水拍一拍,「嗨!海太寬了,我懷疑我遊不過去。」你會這樣講嗎?不會!你會不會站在丹霞山最高的山峰,看到那邊一個山峰,「哎呀,這兩個山峰之間太遠了,我懷疑我一步跨不過去。」你會這樣懷疑嗎?不可能啊!因爲這是不可能的事情,那麼你不用懷疑。
比如說你從廣州要到北京去,「我懷疑我自己一個小時走不到」,這個也都沒有懷疑的資格,因爲你不可能做到。如果坐飛機,那就可能懷疑了,「我今天這個航班,一個小時能不能到?…
《印光大師精要法語講記 壹、安心篇 二、仗佛慈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