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慧淨法師書信集 壹、書信篇( 1-10章)▪P2

  ..續本文上一頁死?

  偏營眼前之事,不慮後世者,愚也!

  

人到底爲什麼而生?又爲了什麼而活下去?非活下去的理由是什麼?生存的目的又是什麼?

  

你這樣每天過著同樣吃、睡、工作的生活可以嗎?你的人生就這樣結束滿意嗎?這些事你曾否考慮過?生而爲人,若對這些不加以深切思惟,就太枉費生而爲人的價值了!

  

你們聽聞佛法有段日子了,應該知道得人身是極爲困難的,這種困難度實在太難以形容。當聽到得人身如掌中土、如盲龜浮木、如高山垂線時,心中有何感想?若沒被驚嚇到當晚睡不著,顯然善根太淺、根器太鈍了。如果認爲那是天方夜譚,是鄉村老太婆的迷信,那真是「一闡提」了!

  

聽聞佛法,要以法印心,深入思惟到自己就是那樣。人身既然難得,可見一旦失去人身,後生便要墮入叁惡道。即使幸而爲動物,應知被割被烹之後、擺在桌上的那塊肉就是自己;一般人每天殺生吃肉,只怕連當動物的緣都說不上,除了地獄,別無去處。既是這樣,則若今天一死,今天就要承受地獄中無法形容、難以忍受之苦。而人生無常,此身脆弱,人隨時都會死,地獄之火就在每一個人腳下。善導大師說:「叁惡火坑,臨臨在足下。」這比什麼都現實、都嚴厲,是真可驚可怖,不是兒戲。這是人生之大事。學佛就是要知道人生有這一大事,而在今天這口氣還在時,立刻把握,非解決不可。盡管每個人之性情、趣味、事業各有不同,但只要生而爲人,就有這件大事,而且非早日解決不可,否則若還能不恐怖、不驚慌,豈非愚頑不靈?

  

我們知道有這人生之大事要解決,有這人生之目的要完成,但世上還有更多的人未聞未知,而這些人都曾是自己生生世世以來的父母兄弟,怎忍心看他們墮入火坑,承受遙遠漫長的火烤油煎之苦而不動心?因此,應該發起大志,要救度自己,也要想度他人,而能救度自己及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的,唯有彌陀偉大的悲願。

  

不用說這要下很大決心,似乎很難。但請想想,人生到最後得了什麼?又帶走什麼?豈不是「世上萬般帶不去,一雙空手見閻羅」嗎?人們常藉口說民生問題很重要,是的,但只要不饑不寒,便可度年度日。「世間虛假,唯佛是真」,人爲虛假的事付出一生,卻將真實佛法的事看作業余,而在工作、娛樂之暇才想到學習,這談得上聰明有智慧嗎?人生在世,誰能免死?偏營眼前之事,不慮後世者,愚也!

  

另外,從事布教也很重要,使這法門深入民間,散播到各階層,引接每個人,所謂「自信教人信,真成報佛恩」(善導大師)。若能如此,則是將道業、學業、事業叁者貫串,叁者合一。不像一般學佛者,道業是學佛,研究的學問卻與這沒相關,而事業、興趣就離得更遠了,這樣一生的光陰、精神、力量分散開來,難以集中、專一,多麼可惜!

  

青年人啊!你要早日奮起,地獄必須離,極樂須求生。

  

青年人啊!你要豎耳傾聽:彌陀在呼喚,群生在哀嚎。

  

青年人啊!你要深刻覺悟,世事夢幻不真,人生老少不定。

  

青年人啊!你要即時放下,勿迷于私欲,勿爲五鬥米折腰。

  

青年人啊!你要恢弘其志,要堅定不移。法門需要你弘揚,群生需要你救濟。

  

青年人啊!你要給大衆帶來往生的信心、不死的希望,帶來踴躍的歡喜,天上天下無可倫比的價值與意義。

  

青年人啊!不要爲了嘗一滴蜜,而使自己及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永在惡道,萬劫不複。

  

青年人啊!你要有大志,不要迷心喪志,偉大的弘法事業在等著你。

  

青年人啊!你要充滿使命感,任重而道遠。弘法是家業,至死而不渝。

  

青年人啊!請你細思,爲彌陀的家業,爲廣大的衆生,豈非真價值、真意義。

  

青年人啊!你要早日解決人生的大事,完成人生的目的,才有人生的價值與人生的意義。

  

青年人啊!你要知道,向淨土前進的人,步步都踏著彌陀慈悲的愛,時時浴在永遠不滅的光中。

  

《樂邦文類》雲:

  

「噫!夢幻非真,壽夭難保,呼吸之頃,即是來生,

   一失人身,萬劫不複,此時不悟,佛如衆生何。

   願深念于無常,勿徒贻于後悔。」

  

一九九二年四月一日

  

  四、人生是夢

  

  

在既夢又苦的人生中,

  遇到彌陀慈悲的救度,

  被彌陀所擁抱的人,

  是世間第一幸福的人。

  

再怎麼強調說明都不會過分的,是學佛的事。

  

學佛要知道有「叁世因果、六道輪回、善惡報應」等事實(因果報應的道理是佛法的骨幹)。同時以出離爲動機(亦即是「出離心」),以解脫六道的生死輪回爲目的(這是最低限度—— 再高一層即是發菩提心),才可稱爲真正佛教徒。因爲佛的本懷是要衆生在今生就直接脫離六道之生死輪回。因此,真正佛教徒必須是不貪戀財色、名利等世間欲樂(有出離心),了解世間虛假、人生無常。所有萬物,一切是非好壞、成敗得失、苦樂禍福等只是宿世之因與今世之緣暫時的和合,其本身沒有一個自體,既非固定不變,也非永遠不滅。有了這個觀念,才具有學佛的正見,這也就是所謂的「叁法印」—— 諸行無常,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但這對世間人來講,實在很難,幾乎無法做到。(若以一般法門來講,無法也得設法做到,否則豈非永永遠遠都要輪回受苦)。所以真能做到的人可以稱爲「大丈夫」。古人說:「出家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爲。」因出家的動機與目的都是爲了出離也,就是要擺脫世間的一切煩惱束縛,而向著出世間涅槃寂靜的目標前進。但若身雖出家而心未出家,則只是挂個名,不是事實,只是形似,而不具內涵。所以徹底言之可以說:「出離乃大丈夫之事,非將相所能爲。」(出家者多如牛毛,能如此者少如鳳角)。雖然如此,佛又不忍衆生永受輪回之苦。即使煩惱重,不能在今生脫出叁界,但至少來生不要墮入叁惡道受苦,起碼也能再生爲人或生天;既不受苦,同時還必須能夠遇到佛法,有學佛的緣;因此詳說五戒十善的功德,目的就在這裏。所以來生爲人或生天只是個跳板,博個再有學佛的因緣,這是極不得已的,而不是以生人或生天爲目的,更非要人注重人天的福報,因爲人天的五戒十善是世間法,尚有汙染、非解脫道。

  

但話要談回來,世上有誰真正具足五戒十善的功德?虛假不實、嫉妒谄媚、貪財好色、自私自利慣了的衆生,業深障重,煩惱強盛。單單五戒(不殺生、不偷盜、不邪淫、不妄語、不飲酒)之中的一戒都守不清淨,何況十善!

  

經中說:

  

心常念惡,口常言惡,身常行惡,曾無一善。

  

又說:

  

心口各異,言念無實。

  

又說:

  

大命將終,悔懼交至。

  

試問我們大家,有誰不是這樣,這其實是所有人的形貌。然而其後果是如何呢?佛說:「財色名食睡,地獄五條根。」又說:「一切衆生,必墮地獄。」所以唐朝之善導大師悲歎的說:

  

自身現是罪惡生死凡夫,常沒常流轉,無有出離之緣。

  

意思是說:大部分的人,其行爲是「罪惡凡夫」,其命運「永在惡道,無出離之緣」。如此的衆生(我們大家),實在是無法形容的可悲可憐,無可奈何的可哀可歎,故佛說:

  

一切衆生,都是可憐憫者。

  

能發出離心是「大丈夫」,是真「出家人」,是真「學佛者」。但其他絕大多數的「常沈惡道,永在輪回」的衆生怎麼辦?阿彌陀佛的大悲願力也就在這裏顯現出來。

  

阿彌陀佛老早就已深深知道我們就是這樣的衆生,承受常沒常流轉之苦,而感同身受地說:「衆生苦惱我苦惱,衆生安樂我安樂。」因而爲我們經過五劫的時間發了四十八願,又爲我們經過兆載永劫的時間去累積菩薩行,然後完成令任何人都能往生的淨土與力量。彌陀的願爲我們而發,彌陀的行爲我們而修,彌陀的功德都是爲我們,都是我們的。因有彌陀的成佛,只知作惡、不會修行、無願無行的衆生,但能回心念佛,便白白擁有了解脫六道輪回、往生淨土成佛、還來娑婆度衆生的功德。

  

但我們若對此事未聞未知未信受,則依然是個造業凡夫,輪回受苦;若有聞知信受彌陀救度,專稱彌陀佛名,則必生彌陀淨土。雖未出娑婆,已非娑婆的衆生;未生極樂,即是極樂的菩薩。彌陀的光明永遠攝取不舍,彌陀的功德納入我心,彌陀的光明攝護我身;我在彌陀光明中,彌陀在我信念中,我入佛心,佛入我…

《慧淨法師書信集 壹、書信篇( 1-10章)》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