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 1-10章)

  

【壹、书信篇】

  

一、人在世间

  

  

人在世间 爱欲之中 独生独死 独去独来

  当行至趣 苦乐之地 身自当之 无有代者

   --大经

  

一周前拜读三月三十日之来信,要我表达意见,实感惶恐。我也是苦界的一个又愚又痴、烦恼具足的众生,所见所闻,所悟所解,自无超胜之可言,难免诒人笑柄,何况又没有社会常识与经验。既无点墨可谈,强而谈之,自然会错,甚而文不对题。不过好在都是知己,讲对讲错不过嘴就是了。

  

「佛弟子在社会工作中的态度」等:既是佛弟子,应有佛弟子的气质,无论站在任何岗位上,都能以佛弟子的香光薰陶他人,引人入佛。不过话又说回来,所谓「佛弟子」者,佛的弟子也,是佛的学生,学佛的人,还在学的学佛人,在学的过程中,有学得成,有学不成的。又,末法众生,学而难成者,比比皆是,因而「佛弟子」三个字,实在很难承当。

  

《论语》曰「随遇而安」,《中庸》曰「无入而不自得」,这是君子之事。《孟子》曰「豪杰之士虽无尧舜亦兴」,这是豪杰之事。俗云:「时代创造英雄,英雄创造时代」,这是英雄之事。吾人都是愚下凡夫,此亦难以承当。

  

学佛之人,应该质直,不充体面;当一天和尚敲一天钟,在什么岗位说什么话。没有能力或没有兴趣,能培养就好,不能培养就应退步回头,以免自恼自苦。何况佛弟子以学佛为第一:有妨害自己学佛的,再好皆应舍;有助益自己学佛的,再坏也应就。不过,古人云:「万般皆是命,半点不由人」,「命」就是宿业,我们大多都是随着宿业在走。《论语》曰「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古德云「知命者于人无怨」。《菜根谭》云:「诿罪掠功,小人之事;掩罪夸功,众人之事;让美归功,君子之事;分怨共过,盛德之事。」又云:「天道亏盈益谦,地道变盈流谦,鬼神害盈福谦,人道恶盈好谦。」《大经》言:「荷负群生,为之重担……如纯孝之子,爱敬父母,于诸众生,视若自己。」以上都是学佛的人应知应学之事。

  

《法华经》言:「三界无安,犹如火宅,众苦充满,甚可怖畏。」世间之惬意事、乐事,都是相对,非究竟。乐是苦因,一息不存,便是来生,六道四生,随业受报,轮回未出,必堕地狱。若能体会地狱之痛苦,则一刻也不能自安。深悟无常,切求出要。「白骨章」要每天念一遍,可提醒自己。晓得有无常,不被世间荣华所迷、俗乐所染。法然上人之遗言,也要每天念一遍。告诉自己,不但自己要早日信心念佛,也希望他人早日信心念佛,这是悲心的培养与表现。

  

自觉罪恶深,常存罪恶感,此种人较难开悟,不过较容易信受弥陀救度。这就是二种深信之信机即信法。

  

有受戒才有破戒、犯戒可言,没受戒只是道德上的一般罪。甲女不但身犯,心也在犯,只是不觉没反省而已。若论甲乙二女所受的染污,都是一样大,只是有觉有不觉而已。「万恶淫为首,论事不论心,论心天下无完人。」此语非出自《论语》,这句话是站在世间观念为世人凡夫设想而言。一切唯心所造,若此心炽盛,即虽无身犯,亦必堕落。《楞严经》言:「纯想即飞,纯情即堕。」《圆觉经》言:「一切众生,皆以淫欲,而正性命。」如果没有淫欲,即已超凡入圣,哪还会有众生的性命!一切众生,无不随业牵引。有时出生为贞女,有时出生为淫妇;或许此生为僧,持戒清净,或许来生为富,恣纵淫逸;六道未出,梵行未立,任谁也不可轻言「我已如何如何!」知此,应不虑自己之善恶,而唯有一任弥陀之悲救,弥陀无碍之光明,不受凡夫善恶之障碍。

  

都是凡夫,都有烦恼,不管已信未信,都有不能高兴之时。天性豁达乐观者,即不知生死轮回、未有信心,其人亦终生欢喜过日。业障深重、烦恼炽盛之人,即使信心决定,亦难免笑颜难开。不过,心意柔软,反求诸己,是信者之特色。

  

学佛之人,受授要有分寸,不可苟且,应知凡事无论巨细都有因果。权益之事,更不可侵犯,以免偷盗。

  

从来信中,知大家于弥陀救度之信心尚未确立,应更加努力,切莫看轻。人生的大事,是生死轮回,古德云:「世间大事唯生死,不念弥陀更念谁。」人生的目的,是信心念佛,经云:「唯此一事实,无二亦无三。」

  

一九八九年四月十四日

  

  二、人生之目的(一)

  

  

向着净土前进的人

  步步都踏着永恒的爱

  时时浴在不灭的光中

  

人,都有欲望。欲望有净不净,有深不深,有显不显。所言「欲望是成长的原动力」,则依净欲将使人成佛,依不净欲将使人下堕。

  

其实,人之欲望都是不净、有污染、而且深。虽不显露,却如暗流,可谓根柢深植。平时按兵不动,一到想起心修行时,欲望便起,处处成障。因此修行乏力,直觉地狱之火一直燃烧着身、燃烧着心,那个时候,只有绝望。所以,人一到最后,无不绝望。因此,《无量寿经》言:「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人生下来是为了什么?

  

活着是为了什么?

  

死后又成了什么?

  

人生的大事、人生的目的、人生的意义是什么?

  

不知人生的目的而活着,不是没有意义吗?不是迷迷糊糊地在过日子、蒙着眼睛往无间地狱迈进吗?

  

释尊说:「人命在呼吸间」、「人生无常」、「人生是苦」、「必堕无间」、「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但自己的心行,岂非彻底地在跟释尊唱反调,以行为来表示否定吗!

  

这世间的一切,都是为了学佛而存在的,是为了学佛而生活,为了念佛而生存,否则一切的一切便全部失去了意义。

  

人生的大事是「后生一大事」,「后生」即是死后的世界。五戒成人,十善生天。人生在世,戒、善俱缺;因此,后生必堕地狱,人生的目的在于解决这「必堕地狱」的后生一大事。此生很短,而未来无尽,无尽的未来是往生极乐或堕落地狱?唯有这才是人生的大事,这大事不解决,生而为人的意义便失去了。

  

要解决这后生一大事,自己没有力量,诸佛菩萨也没有力量,这十方世界中,唯有「南无阿弥陀佛」才有力量,而且弥陀的存在,就是为了拯救我们这必堕无间的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如果不能使我们往生,弥陀便放弃佛的资格,无资格称「阿弥陀佛」。而今,阿弥陀佛的光明遍照十方,在说法度众生,我们唯有任凭、随顺弥陀的救度,不论自己的善恶、贤愚,投入弥陀的怀抱,过安稳的日子。

  

我能存在是弥陀之荫

  

我有今天也是弥陀之荫

  

虽然依旧忧悲苦恼

  

但弥陀使我领受那永不绝望的安慰

  

弥陀生命充满在我心中

  

弥陀光明环照在我身上

  

向着净土前进的人

  

步步都踏着永恒的爱

  

时时浴在不灭的光中

  

今天 明天 永远

  

  

译古德嘉言共勉:

  

◆ 世间之难住多忧 即是出世间之缘

   身虽卑贱不高贵 亦是入菩提之导

  

◆ 苦生于欲而劳身 名出于我而费心

   知命者于人无怨 知足时于世无求

  

◆ 见朝结草尖之露 思此身脆弱不坚

   就夕立空中之烟 悟世事梦幻无常

  

◆ 求而应求法之缘 慕而应慕道之友

   报而应报佛之恩 谢而应谢师之德

  

  

一九九○年四月二十二日

  

  三、人生之目的(二)

  

  

人生在世,谁能免…

《慧净法师书信集 壹、书信篇( 1-10章)》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