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和諧世界從心開始▪P2

  ..續本文上一頁由,人間所需,但天上神仙來去自如的神通力,因爲非人間可行,所以不具人間特質;而乘坐飛機即爲人間特質之自由交通方式。

  

淨土法門,行法無量,大分爲二,共、不共法。一、共法。通于世出世間的一切善行,只要回向求生淨土,即成爲淨土的行法。最明顯的就是《觀無量壽經》,「至誠心、深心、回向發願心」中,行定散二善(注1),即攝一切世出世善而成淨土之行。二、不共法。淨土法門特有不共的行法,一向專念南無阿彌陀佛名號。即如《無量壽經》說:「一向專念,無量壽佛。」《觀經》說:「持無量壽佛名。」《阿彌陀經》說:「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

  

也就是說,只要人世間還有佛教出世善法的存在,如「發菩提心、讀誦大乘」等,淨土法門就是可行的, 因爲回向此出世善即成爲淨土之行故。乃至人世間雖已沒有佛教出世善法的存在,只要還有世間善法的存在,如「孝養父母、奉事師長」等,淨土法門仍然是可行的,因爲回向此世間善即成淨土之行故。乃至人世間佛法世法兩種善法都不可行時,淨土法門仍然是可行的,因爲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任何人、任何時間、任何地點、任何環境因緣,無不可行故。《觀經》中,造作五逆十惡重罪,臨終地獄相現,一切世出世善皆不可行之人,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一聲十聲,莊嚴往生極樂。《無量壽經》中,萬年之後,法滅之時,人民純惡無善,一切世出世善皆不存,唯稱南無阿彌陀佛,隨意所願,皆得往生。

  

探其因由,源于極樂教主阿彌陀佛,于因地爲法藏菩薩之時,深達法性衆生性,舍難取易,舍劣取勝,建立弘誓:以六字洪名總攝萬德,令五濁凡愚有稱皆往。

  

佛教法門無量,還有哪一個法門,能如淨土法門這樣普遍、永久地存在于人間、教化于人間、利益于人間嗎?!

  

若如其它法門,聖智可行,凡愚不可行;上古可行,近世不可行;則其人間性,有限。淨土法門人間性,無限。

  

彌陀誓願,本爲凡愚。這是淨土法門第二重人間特質。

  

3.淨土法門能究竟圓滿利益人間

  

人類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保證它的需要及行爲都是合理的、有益的,反而充斥著非理、有害的因素。就以厭苦求樂這種人人本具的意願來說,人類的文明進步本乎此,而人間的黑暗罪惡也本乎此。這是因爲對于什麼是苦、什麼是樂,怎樣離苦、怎樣得樂,沒有正確的認識,缺乏有效的方法。或者爲了一己、一家、一國之樂,而損害他人、他家、他國之樂;或者滿足現前短暫之樂,而損害將來長遠之樂。觀察現實人間存在的種種不平等現象、犯罪事實、危機沖突,亟需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多種努力,以導正人們的認識,規範人們的行爲。佛教淨土法門就此早就作了徹底明了的揭示,並提供了根本可行的方法。

  

《阿彌陀經》說:

  

彼佛光明無量,照十方國,無所障礙,是故號爲阿彌陀。

  彼佛壽命,及其人民,無量無邊阿僧祗劫,故名阿彌陀。

  衆生聞者,應當發願,願生彼國。

  聞說阿彌陀佛,執持名號……即得往生,阿彌陀佛,極樂國土。

  

究竟徹底的安樂境界,以及達到如此安樂境界的方法,就在淨土法門旦暮口稱的這一句阿彌陀佛名號之中。

  

人類的一切痛苦不幸,皆根源于生死無明,而表現爲無常流轉;人類的究竟幸福快樂,即是豁破無明——無量光,永超生死——無量壽。而達致此種境界的途徑,就是歸命阿彌陀(無量光、無量壽)佛,口稱彼佛名號。

  

淨土法門不僅爲人間所需,人間可行,它還保證了這種需要及行爲合于真理,于自于他,于國于民,于現在于未來,于今生于永劫都有著切實、圓滿、究竟的利益;而絲毫沒有自與他、現在與未來之間的利益沖突。

  

茲從自身、他人、家國世界,叁方面來說明淨土法門的人間利益。

  

1. 淨土法門于自身的利益

  

廣說無量,束爲二端,現世利益與當來利益。

  

現世利益十一:一、彌陀住頂。二、佛光護身。叁、諸佛護念。四、菩薩相隨。五、冥衆護持。六、消除罪障。七、增長福慧。八、離諸厄難。九、能得壽康。十、將獲善終。十一、入正定聚。

  

當來利益有四:一、斷除輪回。二、往生淨土。叁、成就佛果。四、廣度衆生。

  

以上共十五種益。佛祖誠言,的的不虛;古今實事,明明見證。順便一說,有人以爲淨土念佛,無益現世,那是大大的誤解。

  

2. 淨土法門于他人的利益

  

凡自身可得之利益,至誠念佛回向他人,他人亦皆可得之。廣說無量,略舉一二。如父母念佛,子女免難;子孫念佛,先亡超升等。

  

又,只要往生,就能成佛,成佛即能廣度衆生;自利利他,究竟圓滿。

  

3. 淨土法門于家、國、世界的利益

  

廣說無量,今反顯其要。小而家庭、團體,大而社會、國家,世間一切紛爭沖突,莫不因爲利益相爭而起,也莫不因爲我人的眼睛唯局在小小地球之上,思想唯限在短短的一生之間,所謂:「石火光中,一爭長短;蝸牛角上,一決雌雄。」如能行淨土念佛,慕十萬億程之黃金國土,願無量億劫之自在身心,則世間之財色五欲,避之唯恐不及,而當今世界纏繞人類最嚴重的核武、地區戰爭、能源危機、環境汙染、恐怖、暴力、色情、毒品等問題,也都將消之于無形。

  

如《無量壽經》說:

  

佛所遊履,國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順,日月清明。風雨以時,災厲不起。

  國豐民安,兵戈無用。崇德興仁,務修禮讓。

  

這是多麼令人向往啊!

  

淨土法門,人人可行,行之于自、他、家、國、世界,皆有圓滿實益。

  

機教相應,利益無窮。此是淨土法門第叁重人間特質。

  

四、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使命

  

佛教在現時代如何發展?前人從諸經中汲取營養,從傳統中得到啓發,提出人間佛教的思想,並在現實中作出了積極的嘗試和有益的探索。

  

廣大淨土行人,倚法門之優勢,懷彌陀之慈悲,更應當有舍我其誰的擔當,視人間佛教爲我本有之使命。

  

(一)曆史的定位

  

佛教向來注重契理契機的發展,佛教傳入中國,與中國的文化、傳統、國民性交融彙合,至隋唐時期終于綻開中國大乘八宗的燦爛之花,此後傳承相續,利益無邊衆生,無不曲順當時的時代、衆生。

  

迄宋以降,諸宗法門漸漸衰落,最後皆潛融于淨土法門之中,獨有淨土一門,巍然壯大,曆久彌新。如果從法門的佛教特質與人間特質兩方面來分析,諸宗法門與淨土法門,都是釋迦牟尼佛的一味真教,都是教導衆生出世解脫、究竟成佛,也就是說其佛教特質完全相同;但由于諸宗法門不如淨土法門普遍、持久地適應于任何時代、任何衆生,即因法門人間特質的差異性,導致最終出現「諸宗悉衰,淨土獨興」的局面。可見,法門的人間特質對于法門的興衰存亡是如何地重要!

  

曆史已經證明,唯淨土法門堪能普遍、持久地適應于任何人世間,那麼今天,隨順時代的步伐,而高揚人間佛教的精神,也就必然要由淨土法門來承擔了!

  

(二)現實的定位

  

雖然缺乏詳實的統計資料,但依筆者多年的觀察,具有了生死觀念的正信佛教徒當中,百分之九十幾以上都是求生極樂世界。

  

不論僧俗,日常修持,多回向極樂;

   不論何宗,臨終助念,必唱誦彌陀。

  

乃至爲自爲他,以求消災免難,愈病健康,子孫賢孝,先亡超升者,要皆不離阿彌陀佛。

  

寺院叢林的圍牆,千篇一律地赫然寫著「南無阿彌陀佛」名號。

  

日常早晚課,一律少不了誦《阿彌陀經》,念阿彌陀佛。

  

師傳弟子,一定告以老實念佛。

  

各大寺院,必設念佛堂,必打念佛七。

  

各居士團體,清一色的念佛堂、念佛…

《淨土法門的人間佛教觀──和諧世界從心開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