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和谐世界从心开始▪P2

  ..续本文上一页由,人间所需,但天上神仙来去自如的神通力,因为非人间可行,所以不具人间特质;而乘坐飞机即为人间特质之自由交通方式。

  

净土法门,行法无量,大分为二,共、不共法。一、共法。通于世出世间的一切善行,只要回向求生净土,即成为净土的行法。最明显的就是《观无量寿经》,「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中,行定散二善(注1),即摄一切世出世善而成净土之行。二、不共法。净土法门特有不共的行法,一向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即如《无量寿经》说:「一向专念,无量寿佛。」《观经》说:「持无量寿佛名。」《阿弥陀经》说:「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

  

也就是说,只要人世间还有佛教出世善法的存在,如「发菩提心、读诵大乘」等,净土法门就是可行的, 因为回向此出世善即成为净土之行故。乃至人世间虽已没有佛教出世善法的存在,只要还有世间善法的存在,如「孝养父母、奉事师长」等,净土法门仍然是可行的,因为回向此世间善即成净土之行故。乃至人世间佛法世法两种善法都不可行时,净土法门仍然是可行的,因为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任何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任何环境因缘,无不可行故。《观经》中,造作五逆十恶重罪,临终地狱相现,一切世出世善皆不可行之人,称念南无阿弥陀佛一声十声,庄严往生极乐。《无量寿经》中,万年之后,法灭之时,人民纯恶无善,一切世出世善皆不存,唯称南无阿弥陀佛,随意所愿,皆得往生。

  

探其因由,源于极乐教主阿弥陀佛,于因地为法藏菩萨之时,深达法性众生性,舍难取易,舍劣取胜,建立弘誓:以六字洪名总摄万德,令五浊凡愚有称皆往。

  

佛教法门无量,还有哪一个法门,能如净土法门这样普遍、永久地存在于人间、教化于人间、利益于人间吗?!

  

若如其它法门,圣智可行,凡愚不可行;上古可行,近世不可行;则其人间性,有限。净土法门人间性,无限。

  

弥陀誓愿,本为凡愚。这是净土法门第二重人间特质。

  

3.净土法门能究竟圆满利益人间

  

人类由于自身的缺陷,不能保证它的需要及行为都是合理的、有益的,反而充斥着非理、有害的因素。就以厌苦求乐这种人人本具的意愿来说,人类的文明进步本乎此,而人间的黑暗罪恶也本乎此。这是因为对于什么是苦、什么是乐,怎样离苦、怎样得乐,没有正确的认识,缺乏有效的方法。或者为了一己、一家、一国之乐,而损害他人、他家、他国之乐;或者满足现前短暂之乐,而损害将来长远之乐。观察现实人间存在的种种不平等现象、犯罪事实、危机冲突,亟需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多种努力,以导正人们的认识,规范人们的行为。佛教净土法门就此早就作了彻底明了的揭示,并提供了根本可行的方法。

  

《阿弥陀经》说:

  

彼佛光明无量,照十方国,无所障碍,是故号为阿弥陀。

  彼佛寿命,及其人民,无量无边阿僧祗劫,故名阿弥陀。

  众生闻者,应当发愿,愿生彼国。

  闻说阿弥陀佛,执持名号……即得往生,阿弥陀佛,极乐国土。

  

究竟彻底的安乐境界,以及达到如此安乐境界的方法,就在净土法门旦暮口称的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之中。

  

人类的一切痛苦不幸,皆根源于生死无明,而表现为无常流转;人类的究竟幸福快乐,即是豁破无明——无量光,永超生死——无量寿。而达致此种境界的途径,就是归命阿弥陀(无量光、无量寿)佛,口称彼佛名号。

  

净土法门不仅为人间所需,人间可行,它还保证了这种需要及行为合于真理,于自于他,于国于民,于现在于未来,于今生于永劫都有着切实、圆满、究竟的利益;而丝毫没有自与他、现在与未来之间的利益冲突。

  

兹从自身、他人、家国世界,三方面来说明净土法门的人间利益。

  

1. 净土法门于自身的利益

  

广说无量,束为二端,现世利益与当来利益。

  

现世利益十一:一、弥陀住顶。二、佛光护身。三、诸佛护念。四、菩萨相随。五、冥众护持。六、消除罪障。七、增长福慧。八、离诸厄难。九、能得寿康。十、将获善终。十一、入正定聚。

  

当来利益有四:一、断除轮回。二、往生净土。三、成就佛果。四、广度众生。

  

以上共十五种益。佛祖诚言,的的不虚;古今实事,明明见证。顺便一说,有人以为净土念佛,无益现世,那是大大的误解。

  

2. 净土法门于他人的利益

  

凡自身可得之利益,至诚念佛回向他人,他人亦皆可得之。广说无量,略举一二。如父母念佛,子女免难;子孙念佛,先亡超升等。

  

又,只要往生,就能成佛,成佛即能广度众生;自利利他,究竟圆满。

  

3. 净土法门于家、国、世界的利益

  

广说无量,今反显其要。小而家庭、团体,大而社会、国家,世间一切纷争冲突,莫不因为利益相争而起,也莫不因为我人的眼睛唯局在小小地球之上,思想唯限在短短的一生之间,所谓:「石火光中,一争长短;蜗牛角上,一决雌雄。」如能行净土念佛,慕十万亿程之黄金国土,愿无量亿劫之自在身心,则世间之财色五欲,避之唯恐不及,而当今世界缠绕人类最严重的核武、地区战争、能源危机、环境污染、恐怖、暴力、色情、毒品等问题,也都将消之于无形。

  

如《无量寿经》说:

  

佛所游履,国邑丘聚,靡不蒙化。

  天下和顺,日月清明。风雨以时,灾厉不起。

  国丰民安,兵戈无用。崇德兴仁,务修礼让。

  

这是多么令人向往啊!

  

净土法门,人人可行,行之于自、他、家、国、世界,皆有圆满实益。

  

机教相应,利益无穷。此是净土法门第三重人间特质。

  

四、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使命

  

佛教在现时代如何发展?前人从诸经中汲取营养,从传统中得到启发,提出人间佛教的思想,并在现实中作出了积极的尝试和有益的探索。

  

广大净土行人,倚法门之优势,怀弥陀之慈悲,更应当有舍我其谁的担当,视人间佛教为我本有之使命。

  

(一)历史的定位

  

佛教向来注重契理契机的发展,佛教传入中国,与中国的文化、传统、国民性交融汇合,至隋唐时期终于绽开中国大乘八宗的灿烂之花,此后传承相续,利益无边众生,无不曲顺当时的时代、众生。

  

迄宋以降,诸宗法门渐渐衰落,最后皆潜融于净土法门之中,独有净土一门,巍然壮大,历久弥新。如果从法门的佛教特质与人间特质两方面来分析,诸宗法门与净土法门,都是释迦牟尼佛的一味真教,都是教导众生出世解脱、究竟成佛,也就是说其佛教特质完全相同;但由于诸宗法门不如净土法门普遍、持久地适应于任何时代、任何众生,即因法门人间特质的差异性,导致最终出现「诸宗悉衰,净土独兴」的局面。可见,法门的人间特质对于法门的兴衰存亡是如何地重要!

  

历史已经证明,唯净土法门堪能普遍、持久地适应于任何人世间,那么今天,随顺时代的步伐,而高扬人间佛教的精神,也就必然要由净土法门来承担了!

  

(二)现实的定位

  

虽然缺乏详实的统计资料,但依笔者多年的观察,具有了生死观念的正信佛教徒当中,百分之九十几以上都是求生极乐世界。

  

不论僧俗,日常修持,多回向极乐;

   不论何宗,临终助念,必唱诵弥陀。

  

乃至为自为他,以求消灾免难,愈病健康,子孙贤孝,先亡超升者,要皆不离阿弥陀佛。

  

寺院丛林的围墙,千篇一律地赫然写着「南无阿弥陀佛」名号。

  

日常早晚课,一律少不了诵《阿弥陀经》,念阿弥陀佛。

  

师传弟子,一定告以老实念佛。

  

各大寺院,必设念佛堂,必打念佛七。

  

各居士团体,清一色的念佛堂、念佛…

《净土法门的人间佛教观──和谐世界从心开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