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集》第497頁):
佛世甚難值,人有信慧難;
遇聞稀有法,此複最爲難。
46.《往生禮贊》「自信教人信」之偈(《善導大師全集》第497頁):
自信教人信,難中轉更難;
大悲傳普化,真成報佛恩。
47.《觀經疏》「淨宗回向偈」(《善導大師全集》第20頁):
願以此功德,平等施一切,
同發菩提心,往生安樂國。
(叁)慈悲勸誡
1.《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388頁):
久住娑婆常沒沒,叁惡四趣盡皆停;
披毛戴角受衆苦,未曾聞見聖人名。
憶此疲勞長劫事,誓願舍命見彌陀;
衆等身心皆踴躍,手執香華常供養。
2.《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398頁):
慚愧釋迦大悲主,十方恒沙諸世尊;
不舍慈悲巧方便,共贊彌陀弘誓門。
弘誓多門四十八,偏標念佛最爲親;
人能念佛佛還念,專心想佛佛知人。
一切回心向安樂,即見真金功德身;
淨土莊嚴諸聖衆,籠籠常在行人前。
行者見已心歡喜,終時從佛坐金蓮;
一念乘華到佛會,即證不退入叁賢。
3.《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01頁):
曠劫以來居生死,叁塗常沒苦皆徑;
始服人身聞正法,由如渴者得清泉。
念念思聞淨土教,文文句句誓當勤;
憶想當時流浪苦,專心聽法入真門。
淨土無生亦無別,究竟解脫金剛身。
4.《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20頁):
人天大衆皆圍繞,傾心合掌願聞經;
佛知凡聖機時悟,即告舍利用心聽。
一切佛土皆嚴淨,凡夫亂想恐難生;
如來別指西方國,從是超過十萬億。
七寶莊嚴最爲勝,聖衆人天壽命長;
佛號彌陀常說法,極樂衆生障自亡。
5.《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22頁):
叁界衆生無智慧,惛惛六道內安身;
諸佛慈心爲說法,聾盲抵突伴不聞。
忽爾無常苦來逼,精神錯亂始驚忙;
萬事家生皆舍離,專心發願向西方。
彌陀名號相續念,化佛菩薩眼前行;
或與華臺或授手,須臾命盡佛迎將。
6.《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28頁):
極樂莊嚴出叁界,人天雜類等無爲;
法藏行因廣弘願,設我得佛現稀奇。
或使鳥身能說法,或現無請能應機;
或使微波出妙響,或使林樹贊慈悲;
或使風光相應動,或令羅網說音辭。
一切莊嚴聲遍滿,恒沙天樂自依時;
爲引他方凡聖類,故佛現此不思議。
我等聞之身毛豎,碎骨慚謝阿彌師;
一受專精不惜命,須臾即到豈爲遲。
7.《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34頁):
釋迦如來告身子,即是普告苦衆生,
娑婆六道非安處,冥冥長夜闇中行。
聖化同居不相識,動生瞋毒鬥無明;
爲此無明系六道,愛憎高下何時平。
既無善業排生死,由貪造罪未心驚;
犯此人皮裹驢骨,叁塗自入不須爭。
我等聞之心髓痛,誓願頓舍世間榮。
8.《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37頁):
極樂無爲涅槃界,隨緣雜善恐難生;
故使如來選要法,教念彌陀專複專。
七日七夜心無間,長時起行倍皆然;
臨終聖衆持華現,身心踴躍坐金蓮。
坐時即得無生忍,一念迎將至佛前;
法侶將衣競來著,證得不退入叁賢。
9.《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46頁):
十惡五逆多疑謗,信邪事鬼餒神魔;
妄想求恩謂有福,災障禍橫轉彌多。
連年臥病于床枕,聾盲腳折手攣橛;
承事神明得此報,如何不舍念彌陀。
彌陀願力皆平等,但使回心華自捧,
一念逍遙快樂國,畢竟常安無退動。
10.《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51頁):
世尊說法時將了,殷懃付囑彌陀名;
五濁增時多疑謗,道俗相嫌不用聞。
見有修行起瞋毒,方便破壞競生怨;
如此生盲闡提輩,毀滅頓教永沈淪。
超過大地微塵劫,未可得離叁塗身;
大衆同心皆忏悔,所有破法罪因緣。
11.《法事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60頁):
劫欲盡時五濁盛,衆生邪見甚難信;
專專指授歸西路,爲他破壞還如故。
曠劫已來常如此,非是今生始自悟;
正由不遇好強緣,致使輪回難得度。
今日今時聞要法,畢命爲期誓堅固;
堅固持心不惜身,慚愧釋迦諸佛恩。
12.《往生禮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87頁):
恒願一切臨終時,勝緣勝境悉現前,
願睹彌陀大悲主,觀音勢至十方尊,
仰願神光蒙授手,乘佛本願生彼國。
13.《往生禮贊》(《善導大師全集》第488頁):
人間匆匆營衆務,不覺年命日夜去;
如燈風中滅難期,忙忙六道無定趣。
未得解脫出苦海,雲何安然不驚懼;
各聞強健有力時,自策自勵求常住。
14.《往生禮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04頁):
自從無始受身來,恒以十惡加衆生;
不孝父母謗叁寶,造作五逆不善業。
以是衆罪因緣故,妄想顛倒生纏縛;
應受無量生死苦,頂禮忏悔願滅除。
15.《往生禮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05頁):
曆劫以來懷嫉妒,我慢放逸由癡生,
恒以瞋恚毒害火,焚燒智慧慈善根。
今日思惟始惺悟,發大精進隨喜心。
16.《般舟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45、546頁):
般舟叁昧樂,叁界六道苦難停,
曠劫以來常沒沒,到處唯聞生死聲。
釋迦如來真報土,清淨莊嚴無勝是;
爲度娑婆分化入,八相成佛度衆生。
或說人天二乘法,或說菩薩涅槃因,
或漸或頓明空有,人法二障遣雙除;
根性利者皆蒙益,鈍根無智難開悟。
璎珞經中說漸教,萬劫修功證不退;
觀經彌陀經等說,即是頓教菩薩藏。
一日七日專稱佛,命斷須臾生安樂,
一入彌陀涅槃國,即得不退證無生。
萬劫修功實難續,一時煩惱百千間,
若待娑婆證法忍,六道恒沙劫未期。
貪瞋即是輪回業,煩惱豈是無生因,
驗此貪瞋火燒苦,不如走入彌陀國。
彌陀因地發心時,頓舍王位求菩提,
饒王佛所落發須,出家修道名法藏,
四十八願因茲發,一一誓願爲衆生。
17.《般舟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47頁):
一切如來設方便,亦同今日釋迦尊,
隨機說法皆蒙益,各得悟解入真門;
門門不同八萬四,爲滅無明果業因,
利劍即是彌陀號,一聲稱念罪皆除。
18.《般舟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48頁):
佛教多門八萬四,正爲衆生機不同;
欲覓安身常住處,先求要行入真門。
門門不同名漸教,萬劫苦行證無生;
畢命爲期專念佛,須臾命斷佛迎將。
一食之時尚有間,如何萬劫不貪瞋,
貪瞋障受人天路,叁惡四趣內安身。
19.《般舟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50頁):
微塵故業隨智滅,不覺轉入真如門;
大小僧祇恒沙劫,亦如彈指須臾間,
如此逍遙快樂處,更貪何事不求生。
縱使千年受五欲,增長地獄苦因緣;
貪瞋十惡相續起,豈是解脫涅槃因。
不畏叁塗造衆罪,破滅叁寶永沈淪;
不孝父母罵眷屬,地獄安身無出期。
20.《般舟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50頁):
曠劫已來沈苦海,西方要法未曾聞;
雖得人身多有障,不受佛化反生疑。
六方如來慈悲極,同心同勸往西方;
長病遠行不計日,念佛即道無功夫,
如此之人難化度,無明被底且長眠。
21.《般舟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51頁):
得此無生寶國地,皆是彌陀願力恩;
大衆同心厭此界,乘佛願力見彌陀。
忽爾思量心髓痛,無窮之劫枉疲勞;
自慶今身聞淨土,不惜身命往西方。
22.《般舟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55頁):
道裏雖遙不足到,彈指之間入寶池;
唯恨衆生疑不疑,淨土對面不相忤。
莫論彌陀攝不攝,意在專心回不回;
但使回心決定向,臨終華蓋自來迎。
23.《般舟贊》(《善導大師全集》第557頁):
菩…
《善導大師語錄》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