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從禅宗教學來看星雲大師的自覺教育觀(永中)▪P4

  ..續本文上一頁是一致的;繼而把五乘佛法調和起來,這就是人間的佛教。」[17],因此,人間佛教最高的境界就是「自他一如、同體共生、法界圓融、通達無礙」[18]。

   星雲大師主張:「佛教應該要弘揚教義,要以佛法來淨化人心,這才是佛教的根本,因此佛教需要說法,需要傳教,需要教育。」[19],大師深知佛教本來就是一種教育,佛教是佛陀對人間所作的教化,依各種層次需要而分有家庭教育、社會教育、宗教教育、生活教育、思想教育等,旨在教導人們如何求真、求善、求美,以提升自我的般若、慈悲、菩提之精神領域。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正是秉持佛陀「以人爲本」而「示教利喜」的本懷,實踐大乘佛教入世的精神,積極投入社會,關懷人生,他把佛法與世法融合一致,從人生的現實生活及各種問題的解決上,徹底落實人間佛教。

   大師的教育理念重視人格教育更甚于知識的灌輸,因此主張:「生活重于知識,道德重于功利,普濟重于個己,自覺重于接受。」[20],正因爲大師有這樣的真知灼見,于是提出建設人間佛教的新理念,強調「菩提心」是信奉人間佛教的根本,因爲人間佛教是「自度度人、自覺覺他」的菩薩道,人間佛教是「入世重于出世,生活重于生死,利他重于自利,普濟重于獨修」[21]。如果沒有菩提心,就無法修學菩薩道;唯有發菩提心的人,才堪擔任人間佛教的責任,才堪弘揚人間佛教。

   大師本諸《華嚴經》的「心、佛、衆生,叁無差別」,說明每個人內心都有無限的真如寶藏,只待開發;他以《維摩經》的「心淨國土淨」,說明「只要內心淨化,當下就是佛國淨土」,因此提倡「自覺與行佛」,主張只要自覺自悟,何患不能成佛?只要發菩提心、行菩薩道,把人間創造成安和樂利的世界,那麼國土身心自然淨化,淨土也就在此岸、在現代、在人間。

  

  參考書目、資料:

  一、著作叢書

  1、印順,《中國禅宗史》(臺北:正聞出版社,1994年7月8版)

  2、印順,《妙雲集下編之一佛在人間》(臺北:正聞出版社,2000年10月新版一刷)

  3、洪修平,《中國禅學思想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4年4月)

  4、星雲,《星雲大師演講集》四冊(高雄:佛光出版社,1991年12月~1992年4月)

  5、星雲,《六祖壇經講話》四冊(臺北:香海文化出版社,2000年10月)

  6、星雲,《禅門語錄》(臺北:佛光文化出版社,2004年12月)

  7、佛光山禅淨法堂編,《佛光禅入門》(高雄:佛光出版社,2004年9月)

  8、楊惠南,《禅史與禅思》(臺北:東大出版社,1995年4月)

  9、廖閱鵬,《禅趣60:禅與生命對話》(臺北:圓神出版社,2004年7月)

  10、滿義,《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臺北:天下文化出版社,2005年8月)

  二、網路資料:

  

  1、全軍 徐文明,〈試論禅宗的“不說破”與西方語言教學理論中的“默教法”的關系。

  2、孫守京,〈禅宗教學法淺談 〉來自佛學研究網

  3、清涼論壇-禅學研究-〈衣缽傳承與一花五葉〉

  叁、專題論說:

  1、星雲,〈自覺與行佛〉(國際佛光會創會長年度世界大會主題演說,2004年)

  四、報章資料:

  1、星雲,〈人間萬事專欄-自覺〉,《人間福報》,2006年8月28日,版1

  


  [1]《大正藏》第四十八冊,頁308

  

  [2]廖閱鵬著,《禅趣60:禅與生命對話》(圓神出版社)序文

  

  [3]《六祖大師法寶壇經》:《大正藏》第四十八冊,頁353

  

  [4]佛光山禅淨法堂編,《佛光禅入門》,序文

  

  [5]全軍 徐文明,〈試論禅宗的不說破與西方語言教學理論"默教法"的關系〉國學網

  [6]洪修平,《中國禅學思想史》,(臺北:文津出版社),頁294

  

  [7]清涼論壇-禅學研究-〈衣缽傳承與一花五葉〉

  [8]全軍 徐文明,〈試論禅宗的不說破與西方語言教學理論"默教法"的關系〉國學網

  [9]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香海文化出版社)第四冊,頁943

  

  [10]佛光山禅淨法堂編,《佛光禅入門》,(佛光出版社),頁19

  

  [11]星雲大師,《六祖壇經講話》(香海文化出版社)第四冊,頁945

  

  [12]佛光山禅淨法堂編,《佛光禅入門》,(佛光出版社),頁25

  

  [13]星雲大師,〈人間萬事專欄-自覺〉,《人間福報》

  

  [14]印順法師著,《妙雲集下編之一佛在人間》,(正聞出版社),頁325

  

  [15]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天下文化出版社),頁3

  

  [16]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天下文化出版社),頁3

  

  [17]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天下文化出版社),頁4

  

  [18]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天下文化出版社),頁4

  

  [19]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天下文化出版社),頁111

  

  [20]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天下文化出版社),頁112

  

  [21]滿義法師著,《星雲模式的人間佛教》,(天下文化出版社),頁324

  

  

《從禅宗教學來看星雲大師的自覺教育觀(永中)》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