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清宮佛堂中的西方極樂世界道場(王子林)▪P10

  ..續本文上一頁抑戒,老來勗欲武公循。”一方面既向往文人雅士的隱逸清高,同時作爲帝王又有所克製,其一言一行不能任由性情左右。曲水流杯,雖然是歸田隱士飲酒吟詩的活動,但很容易沈湎于此,使人想起竹林七賢來,過份地飲酒享樂,這是乾隆反對的。因此甯壽宮花園的主題發生了變化,它不是乾隆帝歸政後享樂的地方,而是有所寓意的。首先,乾隆帝借甯壽宮花園的大門以告白之,門曰“衍祺門”,“衍”通延,即延長意,“祺”,即祥,出自《詩經·大雅·行葦》:“壽考維祺”。明嘉靖時改西六宮之長壽宮名爲延祺宮,二者意相同,長壽即延祺。故衍祺門意爲延長福壽即甯壽延年,以作爲對整個花園的命意概括。其次,乾隆帝通過用典,暗示花園之意在于祈求長壽。乾隆帝仿蘭亭的建築,一般命名爲流杯亭,惟甯壽宮花園中的“蘭亭”名禊賞亭,是因爲禊賞亭著眼于全園的整體立意,用典于“禊賞”的精妙而造成的。禊賞,緣于“祓”或“祓禊”,也稱“禊事”,原是古代禳災祈福的一種巫祭活動。《廣韻·霁韻》:“禊,祓除不祥也。”《玉篇·示部》:“祓,除災求福也。”“禊”爲潔身除邪去疾,祈求安康甯壽。“祓”的衍義涵有洗滌清白之意,《廣韻·物韻》:“祓,亦潔也。”晉人阮瞻《上巳會賦》雲:“祈吉祥于斯塗,酌羽觞而交酬,獻暇壽于無疆。”劉宋顔延之《叁日曲水詩序》說:“上膺萬壽,下禔百福。”乾隆通過用典,使“禊”的古義所隱喻的祈壽之意表達了出來,把“壽”與“禊”聯系在一起,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甯壽宮花園完工時,禦製《題養和精舍》詩一首,有“潔治甯壽宮”句,特地運用了一個“潔”字,也正是“禊”的本義。因此,更一層,則由“禊賞”致于“甯壽”。 第叁,于玉粹軒、倦勤齋、養和精舍裏裝飾大型的通景畫,反複強調同一個主題即祈求長壽。玉粹軒通景畫主題由乾隆的禦製詩句“億萬人僧億萬壽,泰平歲值泰平春”點明,乾隆所擁有的長壽,也就是天下萬民所擁有的即《甯壽宮銘》中所言之“壽同黔黎”,禦製詩句中的“壽”、“泰”二字,正是花園所要表達的“衍祺”之意。養和精舍裝飾有兩幅通景畫,其正間通景畫主題由風筝點明,風筝被做成一只紅色蝙蝠,被孩兒手中的線送到高高的天上,寓意洪福(紅蝠)齊天,福壽延長;其東間通景畫主題由母與子點明,王妃手拿開著的花,作接抱皇子狀,皇子則踮著腳尖,伸著雙手,作撲抱狀,母子的行爲動作演繹了一段動人的場景瞬間故事:花開結(接)子,喻意多子之意。倦勤齋西第四間頂棚通景畫主題由藤蘿點明,藤蘿在古代吉祥圖案中與葡萄、葫蘆寓意相同,象征事物的綿延不斷,用來隱喻子孫萬代。四幅通景畫的主題表達了多子多福、福壽延長的思想。多子多孫被古人看成是自身長壽和國運長久的象征。第四,爲了表達甯壽之意,乾隆帝在室內的陳設中注入了他的宗教信仰。我們發現甯壽宮花園的建築內供奉了衆多的羅漢,這是其它宮殿花園中所沒有者。如養和精舍樓下供奉有陳居中畫羅漢二軸、禦製貫休畫十六應真贊一冊、紫檀邊缂絲十六尊者挂屏一對,樓上供奉紫檀邊嵌白玉十六尊者圍屏一座、十六尊者十六軸、催生石伏獅羅漢仙山一件、禦製十六應真贊一冊、禦筆仿鄭重畫達摩一軸、禦書趙孟頫羅漢像並贊一卷。抑齋東壁挂供有兩張紫檀框畫十六應真玻璃挂屏一對、十八羅漢擦擦壁龛對聯一幅。玉粹軒淨塵心室供奉有漢玉達摩仙山一件、盧楞迦畫十六尊者一冊、釋法龍畫羅漢一卷、催生石羅漢仙山一座。

  羅漢是梵文阿羅漢的略稱,意譯應真、真人等,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要達到的四種果位中的最高境界即阿羅漢果,故稱爲羅漢。注重自身的修養,依靠頓悟求得解脫,取得阿羅漢果的覺悟者滅盡了一切煩惱,不再有生死業之生起。由于羅漢追求自身的解脫,成爲中國古人文人表達出世的情懷和禅悟的思想鏡像。從五代張僧繇首張羅漢畫問世後,羅漢那古野的體態,野逸的作風,寄托了古代亂世文人逃避現實的情懷。從這層意思看,乾隆帝供奉羅漢表達了他出世歸隱的思想,符合甯壽宮花園的遂初之意。但隨著大乘佛教的興起,羅漢又具有另外一種特性,即“上求佛道,下化衆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脫證果外,還要引導其他衆生解脫生死輪回,走上涅槃之道。所以《大阿羅漢難提密多羅所說法住記》說羅漢具有“以神通力延自壽量”的能力。因此羅漢又具有延長福壽的一面。羅漢延長壽命的目的,是護持佛法,使衆生得大果報。這種信仰恰與禊賞亭的古義“甯壽”相符。當乾隆的祈壽心願與羅漢信仰相結合時,就變得更富有無量之功德,不僅期求自身長壽,更重要的是通過自身的努力,乾隆帝能讓萬民也進入無量聖界,延長壽命,使甯壽宮花園之“甯壽延年”的主題得到了升華。故養和精舍東間西方極樂世界安養道場內還貼有乾隆帝的《題養和精舍》禦製詩一首,可見乾隆帝把這首詩放在西方極樂世界道場裏的特殊含義,詩中的“潔治甯壽宮,聊以備倦勤”,以表達“潔”即“祓”義,即歸政是爲了祈壽,與西方極樂世界之意同。

  乾隆帝利用羅漢信仰的形式,通過甯壽宮花園的各殿隱意與室內陳設,把他的歸政從歸隱的道路上引向無量聖界,把自己當作是“下化衆生”的超度羅漢。因此,乾隆帝的西方極樂世界信仰具有一種大慈大悲的思想境界。

  

《清宮佛堂中的西方極樂世界道場(王子林)》全文閱讀結束。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