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清宫佛堂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场(王子林)▪P10

  ..续本文上一页抑戒,老来勗欲武公循。”一方面既向往文人雅士的隐逸清高,同时作为帝王又有所克制,其一言一行不能任由性情左右。曲水流杯,虽然是归田隐士饮酒吟诗的活动,但很容易沉湎于此,使人想起竹林七贤来,过份地饮酒享乐,这是乾隆反对的。因此宁寿宫花园的主题发生了变化,它不是乾隆帝归政后享乐的地方,而是有所寓意的。首先,乾隆帝借宁寿宫花园的大门以告白之,门曰“衍祺门”,“衍”通延,即延长意,“祺”,即祥,出自《诗经·大雅·行苇》:“寿考维祺”。明嘉靖时改西六宫之长寿宫名为延祺宫,二者意相同,长寿即延祺。故衍祺门意为延长福寿即宁寿延年,以作为对整个花园的命意概括。其次,乾隆帝通过用典,暗示花园之意在于祈求长寿。乾隆帝仿兰亭的建筑,一般命名为流杯亭,惟宁寿宫花园中的“兰亭”名禊赏亭,是因为禊赏亭着眼于全园的整体立意,用典于“禊赏”的精妙而造成的。禊赏,缘于“祓”或“祓禊”,也称“禊事”,原是古代禳灾祈福的一种巫祭活动。《广韵·霁韵》:“禊,祓除不祥也。”《玉篇·示部》:“祓,除灾求福也。”“禊”为洁身除邪去疾,祈求安康宁寿。“祓”的衍义涵有洗涤清白之意,《广韵·物韵》:“祓,亦洁也。”晋人阮瞻《上巳会赋》云:“祈吉祥于斯涂,酌羽觞而交酬,献暇寿于无疆。”刘宋颜延之《三日曲水诗序》说:“上膺万寿,下禔百福。”乾隆通过用典,使“禊”的古义所隐喻的祈寿之意表达了出来,把“寿”与“禊”联系在一起,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宁寿宫花园完工时,御制《题养和精舍》诗一首,有“洁治宁寿宫”句,特地运用了一个“洁”字,也正是“禊”的本义。因此,更一层,则由“禊赏”致于“宁寿”。 第三,于玉粹轩、倦勤斋、养和精舍里装饰大型的通景画,反复强调同一个主题即祈求长寿。玉粹轩通景画主题由乾隆的御制诗句“亿万人僧亿万寿,泰平岁值泰平春”点明,乾隆所拥有的长寿,也就是天下万民所拥有的即《宁寿宫铭》中所言之“寿同黔黎”,御制诗句中的“寿”、“泰”二字,正是花园所要表达的“衍祺”之意。养和精舍装饰有两幅通景画,其正间通景画主题由风筝点明,风筝被做成一只红色蝙蝠,被孩儿手中的线送到高高的天上,寓意洪福(红蝠)齐天,福寿延长;其东间通景画主题由母与子点明,王妃手拿开着的花,作接抱皇子状,皇子则踮着脚尖,伸着双手,作扑抱状,母子的行为动作演绎了一段动人的场景瞬间故事:花开结(接)子,喻意多子之意。倦勤斋西第四间顶棚通景画主题由藤萝点明,藤萝在古代吉祥图案中与葡萄、葫芦寓意相同,象征事物的绵延不断,用来隐喻子孙万代。四幅通景画的主题表达了多子多福、福寿延长的思想。多子多孙被古人看成是自身长寿和国运长久的象征。第四,为了表达宁寿之意,乾隆帝在室内的陈设中注入了他的宗教信仰。我们发现宁寿宫花园的建筑内供奉了众多的罗汉,这是其它宫殿花园中所没有者。如养和精舍楼下供奉有陈居中画罗汉二轴、御制贯休画十六应真赞一册、紫檀边缂丝十六尊者挂屏一对,楼上供奉紫檀边嵌白玉十六尊者围屏一座、十六尊者十六轴、催生石伏狮罗汉仙山一件、御制十六应真赞一册、御笔仿郑重画达摩一轴、御书赵孟頫罗汉像并赞一卷。抑斋东壁挂供有两张紫檀框画十六应真玻璃挂屏一对、十八罗汉擦擦壁龛对联一幅。玉粹轩净尘心室供奉有汉玉达摩仙山一件、卢楞迦画十六尊者一册、释法龙画罗汉一卷、催生石罗汉仙山一座。

  罗汉是梵文阿罗汉的略称,意译应真、真人等,指小乘佛教修行者所要达到的四种果位中的最高境界即阿罗汉果,故称为罗汉。注重自身的修养,依靠顿悟求得解脱,取得阿罗汉果的觉悟者灭尽了一切烦恼,不再有生死业之生起。由于罗汉追求自身的解脱,成为中国古人文人表达出世的情怀和禅悟的思想镜像。从五代张僧繇首张罗汉画问世后,罗汉那古野的体态,野逸的作风,寄托了古代乱世文人逃避现实的情怀。从这层意思看,乾隆帝供奉罗汉表达了他出世归隐的思想,符合宁寿宫花园的遂初之意。但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罗汉又具有另外一种特性,即“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既是除了自己修行解脱证果外,还要引导其他众生解脱生死轮回,走上涅槃之道。所以《大阿罗汉难提密多罗所说法住记》说罗汉具有“以神通力延自寿量”的能力。因此罗汉又具有延长福寿的一面。罗汉延长寿命的目的,是护持佛法,使众生得大果报。这种信仰恰与禊赏亭的古义“宁寿”相符。当乾隆的祈寿心愿与罗汉信仰相结合时,就变得更富有无量之功德,不仅期求自身长寿,更重要的是通过自身的努力,乾隆帝能让万民也进入无量圣界,延长寿命,使宁寿宫花园之“宁寿延年”的主题得到了升华。故养和精舍东间西方极乐世界安养道场内还贴有乾隆帝的《题养和精舍》御制诗一首,可见乾隆帝把这首诗放在西方极乐世界道场里的特殊含义,诗中的“洁治宁寿宫,聊以备倦勤”,以表达“洁”即“祓”义,即归政是为了祈寿,与西方极乐世界之意同。

  乾隆帝利用罗汉信仰的形式,通过宁寿宫花园的各殿隐意与室内陈设,把他的归政从归隐的道路上引向无量圣界,把自己当作是“下化众生”的超度罗汉。因此,乾隆帝的西方极乐世界信仰具有一种大慈大悲的思想境界。

  

《清宫佛堂中的西方极乐世界道场(王子林)》全文阅读结束。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