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佛,達到無量聖界,終成無量之身。
叁、清宮西方極樂世界道場
清帝崇信無量壽佛,于宮中開辟了衆多的極樂世界道場,以供膜拜,向往其美妙的環境和與佛等量的無量壽命及無量光,以成就無量無邊的功德。
清宮極樂世界道場,並沒有獨立的佛堂,它只存在于佛堂之中,如佛堂中的一間。極樂世界道場以乾隆時期所開辟的爲最多。據檔案和現存原狀,貼有乾隆禦筆“西方極樂世界安養道場”橫條的只有雨花閣一層和養和精舍東間兩處,重華宮雖設有西方極樂世界,但原狀今無存,其供奉形情如何己不可知。其他佛堂若開辟供奉有無量壽佛的法器、唐卡和造像等,則我們可以確定爲與西方極樂世界道場有關的佛堂。
1、雨花閣一層“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
雨花閣建于乾隆十四年(1749年),一層設有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檔案記載:
雨花閣下層仙樓內五彩堆金龛一座,內供……花蓮罩上禦筆橫條一張,“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 。
據現存原狀,雨花閣供奉密宗四部神祗,共叁層,第一層即下層分爲仙樓、後殿和前殿,仙樓供奉密宗功德品,後殿供密宗智行品,前殿爲抱廈,空間開闊。前殿與後殿之間建有花蓮罩以隔開,罩上貼磁青泥金字乾隆帝禦筆“西方極樂世界阿彌陀佛安養道場”橫條一張,表明前殿爲西方極樂世界道場。
由于前殿開辟爲極樂世界道場,故後殿密宗四部中的第一部智行品所供諸尊調整爲以蓮花部諸尊爲主,無量壽佛是其中心,後殿佛龛上的說語帖落曰:此層供奉智行品佛,應念智行品內無量壽佛、四臂觀世音菩薩、尊勝佛母、白救度佛母、積光佛母、大悲觀世音菩薩、綠度母佛母、隨求佛母、白傘蓋佛母等經。
後殿佛龛正中供奉無量壽佛,是此層的主尊,唪無量壽佛經,無量壽佛是蓮花族的部尊,部主是觀音菩薩,由于此層已標明是阿彌陀佛的道場,祈壽延年是其宗旨,因此蓮花族諸神占據了主要地位:以《大乘無量壽經》爲根本經典的無量壽佛位居中心,四臂觀音菩薩和大悲觀音菩薩即十一面觀音菩薩跟隨其後,白度母和綠度母爲其眷屬。其他四尊爲佛族尊勝佛母、白傘蓋佛母、積光佛母和隨求佛母。
前殿正中供奉紫檀龛一座內供金釋迦一尊、金四臂觀音菩薩一尊、金文殊菩薩一尊。乾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八日太監胡世傑奉旨在紫檀龛前案上安供大西天利瑪藥師佛八尊、大西方利瑪八大菩薩八尊。乾隆十七年(1752年)奉旨前殿東次間供奉白檀香觀世音菩薩一尊,像背後的題記曰:“乾隆十七年十二月二十六日奉旨供奉番造白檀香自在觀世音”。于阿彌陀佛道場中供奉觀世音菩薩(Padmapani),一方面是由于觀世音菩薩是蓮花族部主,他生于阿彌陀佛觀想中的一道白光;另一方面則是曆代阿彌陀佛信仰與觀世音菩薩信仰相互融合的反映,觀世音菩薩在《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中是一個大慈大悲、救苦救難的形象,《妙法蓮華經
觀世音菩薩普門品》雲:
以何因緣名觀世音,觀世音菩薩即時觀其音聲皆得解脫,若有持觀世音菩薩名者,設入大火火不能燒,由是菩薩威神力故。若爲大水所漂,稱其名號即得淺處。若有百千萬億衆生,爲求金銀琉璃車磲馬瑙虎珀真珠等寶,入于大海,假使黑風吹其船舫,飄墜羅刹鬼國,其中若有乃至一人,稱觀世音菩薩名者,皆得解脫羅刹之難。……威神之力巍巍如是,若有衆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欲。若多慎恚,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慎。若多愚癡,常念恭敬觀世音菩薩,便得離癡。無盡意,觀世音菩薩,有如是等大威神力多所饒益,是故衆生常應心念。
同時,此菩薩在彌陀淨土經典中又是彌陀佛的協侍者和往生人的接引者形象。南北朝以來,人們就由于這個原因而信仰崇拜觀音,冀之能聞名即來解人之厄難。劉宋傅亮《光世音應驗記》、劉宋張演《續光世音應驗記》等記載了大量的南北朝人信仰觀音、乞之解難的事例,反映了當時觀音信仰的興盛。但是,到了後來,由于觀音也是彌陀的協侍菩薩和往生人的接引者,而彌陀淨土信仰爲了自身的發展又需要彌陀佛也能有一點《妙法蓮華經》中觀音菩薩的救苦救難的職能,所以,彌陀信仰和觀音信仰很容易地就走向了融合。這種融合的結果就是,信仰觀音菩薩不僅能解苦解難,同時也具有和信仰彌陀佛一樣的往生西方的效能。反之,信仰彌陀佛不僅死後往生西方,同時也具有和信仰觀音一樣的解苦解難的效能。
此後前殿還陸續供奉了衆多的唐卡、法器、以及《佛說無量壽佛經》裏所描繪的寶樹、琉璃塔等。其中琉璃寶塔裏供奉無量壽佛,五層六角樓閣式紫檀木寶塔各東西兩座,分別供奉270尊綠度母和白度母,而綠度母和白度母均屬于蓮花族神,白度母被稱爲長壽叁尊之一(即無量壽佛、尊勝佛母、白度母)。
乾隆二十一年又增供叁座壇城,從建造叁座壇城的檔案中,我們得知雨花閣一層被稱爲無量殿,檔案記載:
[乾隆十九年四月十九日]奉上谕:“壇城幾時得?”隨回奏:“秋天得,暫時不能鍍金,若鍍金之後陳擱日期恐擦金色粗糙,俟無量殿告竣以前,奴才等鍍金安供。”
2、養和精舍東間“西方極樂世界安養道場”
養和精舍位于甯壽宮花園粹賞樓西,是一座二層的轉角樓,據現存原狀,養和精舍一層東間楠木蓮花門框上貼有乾隆帝禦筆“西方極樂世界安養道場”橫條一張,表明此間開辟爲西方極樂世界道場。其南壁上貼有乾隆帝《題養和精舍》禦製詩貼落一幅,詩曰:“和于氣爲春,和于理爲仁。夫人所宜養,最要者爲君。九寓及萬物,方寸懷應肫。有時或用義,由仁施乃純。潔治甯壽宮,聊以備倦勤。精舍號養和,擬議非不倫。乾惕勵此日,優遊待他辰。苟誠得斯憇,余年頤此身。仁尚可勿居,義更何足論。養和乃真養,圖稱無事人。”
養和精舍東間西方極樂世界道場,空間狹小,不足6平米,是乾隆帝開辟的最小的極樂世界道場。
3、重華宮西方極樂世界道場
重華宮位于西六宮北,是乾隆帝的潛邸。乾隆二十年(1755年)的一則檔案記載,說明重華宮佛堂裏開辟有西方極樂世界道場:
[乾隆二十年十月二十五日]交黑漆龛一座,釋迦佛、文殊菩薩、觀音菩薩、佛一尊、白衣救度佛母、釋迦佛、文殊菩薩、銅佛一尊,傳旨將龛上銅鍍金頂子起下,刮金熔化配出檐頂子,龛門亦去了,並龛裏刮金熔化另配玻璃歡門,龛裏從漆其龛內之佛照重華宮極樂世界一樣配做安供。
從這則檔案可知,黑漆龛裏的佛是照重華宮西方極樂世界裏所供的佛一樣成做的,但有關重華宮西方極樂世界的陳設布置,因原狀無存,又不見檔案記載,而無從得知。
4、慈甯宮大佛堂中的無量壽佛供奉
清宮早期對無量壽佛的崇拜主要集中在慈甯宮區域,因這一區域自明嘉靖以來就定爲爲皇太後居住有關,始于康熙時期。
慈甯宮建于明嘉靖十五年(1536年),《明會典》記:“以仁壽宮故址並撤大善殿建慈甯宮。”《世宗實錄》記:“仁壽宮故址,並撤釋殿之地,作皇太後宮一區,以備皇祖一代之製。”從此,慈甯宮就成爲太後居住之所。清沿明製,慈甯宮繼續是太後居所。康熙時,慈甯宮後殿即大佛堂供奉佛像,《國朝宮史》記:“後殿供奉佛像,聖祖仁皇帝匾曰:“萬壽無疆”。” 此匾現存,據匾上題款,爲康熙十八年二月初八日進。從康熙所題“萬壽無疆”匾來看,慈甯宮佛堂是爲太皇太後祈壽而建的。又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爲太皇太後祝壽,特鑄四臂觀音像,供奉于慈甯宮佛堂中,其銘文曰:“大清昭聖慈壽恭簡安懿章慶敦惠溫莊康和仁宣弘靖太皇太後,虔奉叁寶,福庇萬靈,自于康熙二十五年歲次丙寅奉聖谕,不日告成,永念聖母仁慈,垂 衆生,更賴菩薩感應聖壽無疆雲爾。”觀世音菩薩屬蓮花族神,而蓮花族主尊就是阿彌陀佛,信奉二尊,既可救苦救難,又可往生西方極樂世界 。慈甯宮佛堂實質上是康熙用來爲太皇太後祈壽的佛堂。
乾隆二十叁年(1758年),慈甯宮佛堂中間供奉銅無量壽佛一尊 ,以祈求太後長壽,並供太後祈拜。《佛說無量壽經》雲:“無量壽佛,壽命長久不可稱計。汝甯知乎。假使十方世界無量衆生皆得人身,悉令成就聲聞緣覺,都共集會禅思一心竭其智力,于百千萬劫悉共推算,計其壽命長遠劫教,不能窮盡其限極。 ”祈求長壽,往生西方極樂世界,達到無量壽命,是慈甯宮佛堂的主題。
屬于慈甯宮區域的慈甯宮花園裏的鹹若館,亦供奉有千尊瓷無量壽佛造像,乾隆叁十七年(1772年)“正月初七日交銅佛五十六尊,傳旨著在改做歡門紅木塔內安供,其配對楠木得時不必在大報恩寺安供,著在慈甯宮鹹若館安供。” 又在慈甯宮安供了一座七層八角紅木塔,內供56尊無量壽佛。
5、養心殿、養性殿仙樓佛堂中無量壽佛供奉
養心殿仙樓佛堂建于乾隆十一年(1746年),養性殿仙樓佛堂仿養心殿仙樓佛堂,建于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二者所供奉的諸神唐卡,以五方佛爲中心,供奉于仙樓的正面。仙樓唐卡的分布呈對稱組合規律即組合成如意觀音、成鎖觀音、白傘蓋、尊勝佛母即菩薩佛母類;八大菩薩類;四大天王類和本尊類。
由于受仙樓實際空間的限製和宮廷佛教特殊性的影響,仙樓唐卡是圍繞著仙樓的中心無量壽寶塔來布置的,無量壽寶塔,爲乾隆十二年(1747年)安供,樣式爲紫檀木七層八角閣樓式,象征無量聖界裏諸佛、天人所居之宮室樓閣,塔每層有八個玻璃歡門,檔案所記塔內供佛,即供于這八個玻璃歡門裏,據現存原狀,所供佛即爲銅無量壽佛,每層8尊,七層共計56尊。整個佛堂的空間突出了無量壽寶塔這一中心主題。
仙樓唐卡組合以五方佛爲中心,八大菩薩和金剛護法爲外圍的格局,符合密宗經典《妙吉祥…
《清宮佛堂中的西方極樂世界道場(王子林)》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