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11、《八十華嚴梵語華言音義》,12、《華嚴經內佛菩薩名》,13、《華嚴傳》或名《纂靈記》,14、《楞伽經疏》,15、《密嚴經疏》,16、《梵網經疏》,17、《起信論疏》,18、《起信論疏別記》,19、《十二門論正義》,20、《法界無差別論正義》,21、《法華經疏》,22、《金師子章》,23、《叁寶別行記》,24、《八十華嚴疏》(未竟) 。
在《華嚴經傳記》中記載的法藏著作有:1、《華嚴經中佛名菩薩名》,2、《華嚴叁昧觀》,3、《華嚴綱目》,4、《華嚴玄義章》,5、《華嚴教分記》,6、《華嚴翻梵語》一卷(舊經),7、《華嚴梵語及音義》一卷,8、《華嚴叁寶禮》十首,9、《華嚴贊禮》十卷 。
在《賢首國師寄海東書》中,記載有法藏寄給新羅義湘法師的著作目錄,其中有:1、《華嚴探玄記》二十卷(兩卷未成),2、《一乘教分記》,3、《玄義章》等雜義一卷,4、《別翻華嚴經中梵語》一卷,5、《起信疏》兩卷,6、《十二門論疏》一卷,7、《新翻法界無差別論疏》一卷 。
以上叁處,基本上已概括了法藏的著作名目,也是對于法藏的著作最爲確實的記錄,《華嚴經傳記》是法藏本人親撰,並由其弟子補充集成。而《賢首國師寄海東書》卻正是法藏法師寫給新羅義湘法師的書信。《唐大薦福寺故寺主翻經大德法藏相尚傳》的著者崔致遠(857—904)所處年代只比法藏法師晚一百多年。此叁部書可以說是對法藏的著作名目最爲確切的記載。
現代著名的佛教學者湯用彤曾對法藏法師的著作目錄進行過考證,並將其考證記入他的著作《隋唐佛教史稿》中,依照《隋唐佛教史稿》的記載 ,法藏法師所撰知名已佚的著作有十九部,現摘錄如下:
1) 華嚴經略疏 十二卷 2) 華嚴經翻梵語
3) 華嚴梵語及音義 一卷 4) 華嚴叁昧觀 一卷
5) 華藏世界觀 一卷 6) 華藏玄義章 一卷
7) 華嚴唯識章 一卷 8) 華嚴佛名經 二卷
9) 華嚴菩薩名 一卷 10)華嚴叁寶禮 一卷
11)華嚴贊禮 12)華嚴叁教對辨懸談 一卷
13)華嚴色空圖 14)華嚴七處九會頌 一卷
15)華嚴一乘法界圖 16)菩薩戒經疏
17)因明入正理論疏 18)無常經疏
19)法華經疏
如湯用彤先生所說,法藏法師所撰著作,知名已佚的有十九部之多。而有關法藏法師現存的著作,可參見于《大正藏》。在《大正藏》中,基本上囊括了法藏法師現存的所有著作,現依據《大正藏》將其現存著作名目略列出來:
序號 經序 卷冊 頁碼 經名 卷數
1) 1712 33 55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略疏 (1卷)
2) 1733 35 107 華嚴經探玄記 (20卷)
3) 1734 35 492 華嚴經文義綱目 (1卷)
4) 1790 39 425 入楞伽心玄義 (1卷)
5) 1813 40 602 梵網經菩薩戒本疏 (6卷)
6) 1826 42 212 十二門論宗致義記 (2卷)
7) 1838 44 61 大乘法界無差別論疏並序 (1卷)
9) 1846 44 240 大乘起信論義記 (5卷)
10) 1847 44 287 大乘起信論義記別記 (1卷)
11) 1866 45 477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4卷)
12) 1871 45 589 華嚴經旨歸 (1卷)
13) 1872 45 597 華嚴策林 (1卷)
14) 1873 45 598 華嚴經問答 (2卷)
15) 1874 45 613 華嚴經明法品內立叁寶章 (2卷)
16) 1875 45 627 華嚴經義海百門 (1卷)
17) 1876 45 637 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1卷)
18) 1877 45 641 華嚴遊心法界記 (1卷)
19) 1878 45 650 華嚴發菩提心章 (1卷)
20) 1879 45 656 華嚴經關脈義記 (1卷)
21) 1879 45 659 華嚴關脈義記 (1卷)
22) 1880 45 663 金師子章雲間類解 (1卷)
1881 45 667 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師子章 (1卷)
23) 2073 51 153 華嚴經傳記 (5卷)
24) 卍字續藏卷 103 146 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 (1卷)
從以上這些現存的著作名目中,我們可以看出,法藏法師的一生,主要是致力于研究華嚴和弘揚華嚴。法藏現存和佚失的著作,幾近五十種,其中關于《華嚴》的著作多達叁十五種左右,數量之多,確實罕見。如果說法藏法師翻譯《八十華嚴》和對《六十華嚴》的補缺爲華嚴宗的創立提供了理論依據,那麼,法藏法師關于華嚴的著作則爲後人學習華嚴和研究華嚴鋪墊了一條捷徑。
(二)、法藏華嚴類著作分類
魏道儒先生曾在其《中國華嚴宗通史》中對法藏法師現存之著作作出分類,謂法藏法師現存與《華嚴》有關的15部著作 ,從內容上看,大致可分爲五類:
第一類 系統注解《華嚴經》的著作即《華嚴經探玄記》。
第二類 概括論述《華嚴經》的主要內容、特點及各方面情況的著作,有四部。
1、《華嚴經文義綱目》 (1卷) 2、《華嚴經旨歸》 (1卷)
3、《華嚴關脈義記》 (1卷) 4、《華嚴經明法品內立叁寶章》 (2卷)
第叁類 用舉例或比喻說明華嚴宗的教義,屬于普及華嚴宗基本知識的著作,有二部。
1、《華嚴經義海百門》 (1卷) 2、《大方廣佛華嚴經金師子章》(1卷)
第四類 側重論述某些方面問題的著作,有七部。
1、《華嚴策林》 (1卷) 2、《華嚴經問答 》 (2卷)
3、《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 (4卷) 4、《華嚴經普賢觀行法門》 (1卷)
5、《華嚴遊心法界記 》 (1卷) 6、《華嚴發菩提心章》 (1卷)
7、《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1卷)
第五類 系統記述《華嚴經》翻譯、傳播的史實和傳說的著作。
1、《華嚴經傳記》 (5卷)
魏道儒先生說:上述十五部著作中的大部分,是從不同方面論述華嚴教義,重複內容很多,大體說來,能反映法藏思想概況,形成脈絡和主要特色的著作有《華嚴經探玄記》《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華嚴經問答》《華嚴經旨歸》《修華嚴奧旨妄盡還源觀》 。
(叁)、法藏法師華嚴類著作概說
法藏法師對佛教經典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對華嚴經學的研究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礎上,更強調華嚴一乘無礙圓融的思想理念,發揮了其獨特的感受和見解,爲華嚴宗的創立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法藏的著作,除有部分佚失外,大部分都保存了下來,其現存的著作,大部分都可以在《大正藏》中收錄。現下對法藏之現存之著作作一簡要介紹。
《華嚴經探玄記》 二十卷,又稱《探玄記》。主要內容乃是敘述六十卷《華嚴經》的大綱略要,解釋華嚴經文,闡述華嚴宗義。本書乃法藏模仿其師智俨之《華嚴經搜玄記》所作。二書同爲注釋舊譯《華嚴經》之名著,敘述六十《華嚴經》之大要,並解釋經文大義。現收存于《大正藏》第叁十五冊。
《華嚴一乘教義分齊章》四卷,又稱《華嚴五教章》、《五教章》。此書主要是闡述法藏法師對如來一代聖教的判教理念。法藏站在華嚴宗的立場,分析佛教的各宗各派,論其長短,對佛教內的各種見解進行歸納整理,並對其以作價值之判斷,而形成五教十宗之教判理念。並對五教之間的差別分齊作重點闡述,確立于叁乘、小乘之外別有一乘,此一乘教爲諸教之根本,強調華嚴一乘法界無礙法門之不可思議。此章現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
《華嚴經旨歸》一卷。本書分爲十門,分從說經處、說經時、說經佛、說經衆、說經儀、辯經教、顯經義、釋經意、明經益、示經圓等,論述華嚴一乘教與叁乘教之間的差別分齊,又此十門中各設十例,如是總成百門,以此簡明扼要地介紹《華嚴經》中之圓融無礙的思想理念,本書現存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
《華嚴經文義綱目》一卷,又稱《華嚴八會綱目章》、《華嚴經綱目》、《華嚴綱目》等。本書分從十個方面來述說華嚴經的教義綱要,即:(一)明教起所因,說明此《六十華嚴》傳至此土的因緣以及華嚴大教興起之因緣;(二)對華嚴經的經題進行解釋;(叁)明示華嚴大經的宗趣;(四)對《六十華嚴》七處八會的說經時、處進行簡擇;(五)辨別主說此華嚴大教的是何等身佛;(六)述說參加華嚴法會人衆的乘數差別分齊;(七)辯明各會請問者、所請問法等的分齊不同;(八)明華嚴八會各會中會主因如來加持故而入叁昧,其所入叁昧的總、別、有、無、異、同;(九)佛光加持,明示各會中如來從牙、足、膝、眉等處放光加持衆等各不相同。(十)正說品會,簡述各會中每品所說之法。本書現存于《大正藏》第叁十五冊。
《華嚴金獅子章》一卷,又作《大方廣佛華嚴金師子章》、《金師子章》。此書系以金師子作爲譬喻,解說華嚴法界緣起之妙理,由此譬喻而使天帝網義、十重玄門、海印叁昧、六相和合、普眼境界等義了然而明。華嚴宗之體系龐雜,艱深晦澀,而金師子章堪稱簡明扼要,遂成華嚴學之入門書。有說此書乃是法藏奉诏于洛陽佛授記寺爲則天武後宣講華嚴經,講至天帝網義、十重玄門、海印叁昧、六相和合等義時,武後茫然不解其旨,法藏乃指殿前之金獅子爲喻,解說法界構造,遂成此《金師子章》。現存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冊。
《華嚴遊心法界記》一卷,本書系基于華嚴宗初祖杜順之《五教…
《華嚴叁祖法藏法師(覺深法師)》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