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华严三祖法藏法师(觉深法师)

  

华严三祖法藏法师

  

觉 深

  

内容提要:华严三祖法藏法师,其一生矢志研习、弘扬华严,前后讲习《华严经》三十余遍,先后著有华严方面的著作三十余部。法藏法师建立了系统的华严思想理论体系,被后人称为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其继承智俨的《搜玄记》思想理念,著作《探玄记》对《华严经》进行注解;其发挥《华严经》中一乘法界无碍的思想,于三乘教外立别教一乘,将如来一代圣教依说法之浅深用小乘教、始教、终教、顿教、圆教等五教来判别之。为后来学者更好地从浅至深,理解、研习如来一代圣教,提供了指南。本文主要是对华严三祖法藏法师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理论体系作一些探讨。

  

关键词:法藏 判教 六相 十玄 唯识

  

  作者觉深法师,中国佛学院讲师。

   一、序 论

   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在唐朝可以说是达到了鼎盛。此时大乘各大宗派相继建立,高僧辈出,尤其是禅宗的六祖慧能法师与华严三祖法藏法师成为当时的翘楚,他们生活在同一时代 ,一个在南方广弘禅法,一个在北方讲习华严;一个是宗下,一个是教下;一个是禅宗的大兴者,一个是华严宗的实际创立者。他们两人有着同样的求法经历,他们都是以居土身份随师学法,且都被其师认定为自已的传法之人。今不欲对他们多作比较,只想对华严三祖法藏法师的生平、著作及其思想理论体系作一些探讨。

   法藏法师,一生精研、弘扬华严经学。其师从智俨法师学习华严,在前人的基础上,撰《华严探玄记》,注解《华严经》,并先后讲习《华严经》三十余遍。在其研习过程中,发现当时所存《华严经》并不完整,于是依据梵本,对《六十华严》中“入法界品”中两处脱文进行增补。后参加《八十华严》的译场,亦将经中脱文进行增补。其对佛典有着极其精深的研究,写下了几十部阐释佛典的著作,其中,有关华严方面的著作,约有三十余部。在这些著作中,主要是对《华严经》的进行注释,并发挥华严义理。

   法藏法师在对《华严经》的义理进行阐述时,突出了十玄、六相以及法界无碍等华严思想。这些思想,在智俨时就虽然就已经提出,但智俨法师的阐述都非常简略,而到了法藏法师时,将前人的这些学说更好地进行了发挥,并加上自已的见解,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华严思想体系,后来的澄观法师亦是由于受到法藏法师的影响,而将华严一系更加发扬广大。

   另外,现今在讨论华严宗的教判时,将法藏法师的《五教章》作为华严判教的依据。法藏法师对于如来一代教法,从教义上以及后人所宗奉这两个方面,在前人判教的基础上,形成了华严独特的判教理念,也即是五教十宗的判教体系。并将这一理念于《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经探玄记》、《金师子章》、《华严经文义纲目》等著作中阐述出来。

   二、法藏法师的生平

   有关法藏法师的生平,从古到今,有不少人都曾经作过研究,其中最详尽者,莫不过是崔致远(857—904) 所撰的《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和尚传》,其时距法藏去世不过一百多年,应该说较为可信。另外,阎朝隐所制《大唐大荐福寺故大德康藏法师之碑》可以说是对法藏的生平最为准确的评定。从此之后,又陆续有了《宋高僧传》卷五、《佛祖统记》卷二十九、卷三十九、《佛祖历代通载》卷十二、《释氏稽古略》卷三等的记载,到后来,清时的续法的《法界宗五祖略记、法藏传》则可以说是对前人的一个小小的总结。今文则以崔致远所撰为主,并参照《宋高僧传》《佛祖统记》等对法藏的生平作一个粗略的介绍。

   法藏,字贤首,曾受皇帝赐别号为国一法师。俗姓康氏,其祖先是康居国人。如法护,因是月支人故,被称之为支氏;吉藏是安息人故,被称之为安氏。后人亦有将法藏的出生地,用为其姓,是故也有人称法藏叫做康藏,法藏的先辈曾为康居国国相。到他的祖父时从康居国移居来到中华 。

   自古圣贤出世总是不同于常人。法藏法师的降世也有着传奇。据传,法藏乃是其母在梦中吞食日光而怀孕,并于贞观十七(643)年出生 。法藏法师幼年就胸怀大志,他在十六岁时(658)就曾到阿育王舍利塔前燃指供佛。并立誓学习华严。就在第二年,法藏法师十七岁时,他就辞别亲人进入太白山求法。学习方等经典 。

   数年后,法藏法师因慈亲有疾,遂离开山谷进京回家。此时恰逢智俨法师在云华寺讲解《华严经》,法藏于中夜时分见有神光照耀庭院,知道有异人在弘扬大教,第二天就前往智俨法师处顶礼膜拜请教。数番问答“皆出乎意表”,法藏从智俨处的得到精辟的见解,认为找到了真师。智俨也庆喜自已得到传承法炷的传人 。

   总章(668)初年,法藏因仍然是居士身份。就去一婆罗门长老处请授菩萨戒。此婆罗门长老对旁人说:“是行者能诵华严兼善讲梵网。”旁边即有人惊叹说:“只要持诵华严,其功用就很难测量,何况解义耶。假若有人能诵百四十愿已,即得大士具足戒。不须别授,此称为天授师” 。其时,智俨法师已经知道自已将会于这一年离开人世,而法藏此时也已经二十六岁,仍然是在家身份。智俨法师于是屡次嘱咐道成与薄尘二位大德说:“此贤者注意于华严,盖无师自悟。绍隆遗法惟是此人,幸假余光俾沾暇度” 。

   咸亨元年(670年),法藏法师二十八岁,荣国夫人去世。则天皇后为了广树福田。于是舍宅、建寺、度僧,由是太原寺建成。又有道成与薄尘等大德,因受智俨所托,故向上推荐,法藏法师由此而得为僧。此即是法藏法师的削染的因缘 。

   法藏法师在研习华严的时候,常常慨叹华严“百城之说”中亏欠一道文字。往往手捧香轴徒自悲叹。直至圣唐调露(679---680)时际,有中天竺三藏地婆诃罗(此云日照)持梵本来华。法藏法师乃亲自校对,查出《入法界品》内有两处地方脱文,其中一处是从摩耶夫人后至弥勒菩萨前中间,天主光等十善知识,另外一处是从弥勒后至普贤前中间,脱文殊伸手摩善财顶等半纸余文。乃奉旨与成、尘师等译出补之 ,从此历经近三百多年的晋译华严终于得以完善。

   天授(690-692)年中,法藏与周洛京寂友等译《无垢净光陀罗尼经》一卷,其经乃是佛为劫比罗战荼婆罗门说 。

   天册万岁(695)元年,法藏奉诏于太原寺,开讲华严宗旨。刚刚讲完经题就得到感应,有白光从口中而出,须臾间即成为盖状,停在空中良久,万众都欢呼惊叹这一奇异的现象。都讲僧恒向上奏呈此事,则天后为之大悦。立即降旨命京城十位大德为法藏授满分戒,并赐号为贤首。诏法藏入大遍空寺参与译经。同年,实叉难陀于东都大内大遍空寺翻译华严经,则天后亲临法座,为之撰写序文。后付于法藏法师与沙门复礼等,在佛授记寺译成,计有八十卷。此《八十华严》是在圣历二年(699)全部译完,共计增加了九千偈,总计四万五千偈。法藏法师又以宋、唐两种翻译对勘梵本,用日照带来的梵本中的补文补充《八十华严》的遗漏处 。

   在圣历二年(699)已亥十月八日,法藏法师又奉诏于佛授记寺讲大经,讲至《华藏世界品》,讲堂及寺中地皆震动,当日即被召到长生殿为则天后讲经。法藏法师乃指殿隅金师子开示大经玄理,以金师子作喻为武则天开示华严经中的六相、十玄等华严一乘教义,此也即是后来所流传最广的《金师子章》的由来 。

   久视(700)年中法藏又奉诏翻译《大乘入楞伽经》七卷,又与日照法师译密严等经论十有余部,合二十四卷,则天作序并深加赞叹 。

   神龙年中(705-707),法藏法师又与于阗三藏于林光殿译《大宝积经》、《文殊师利授记会》三卷 。

   景龙(708)二年,中夏天旱,帝命法藏集结百位法师于荐福寺以法祷告,七天后大雨降下,十天后旱灾就得以解决,由此一因缘,后中宗、睿宗皆请法藏为菩萨戒师 。

   先天元年(712),岁次壬子十一月十四日,法藏法师于西京大荐福寺圆寂,其年法藏法师春秋七十。在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四日法藏法师被安葬于神和原的华严寺南 。

   法藏法师一生粪扫其衣,禅悦为食,以弘扬华严为业,前后讲习华严三十余遍。而对于《楞伽经》、《梵网经》、《起信论》等经论,法藏法师亦曾予以注疏 。师亡逝后,其弟子慧苑,悉叛其说 。灭后百年澄观兴世继承法藏教说又大弘华严 。

   三、法藏法师的著作

   在法藏法师的著作中,主要依华严类著作为主。除华严类著作之作,亦曾对《起信论》、《法华经》等经论作疏。现依据诸传记将法藏法师所作著作名目略为标示,并依据魏道儒先生所研究,将华严类著作略为分类。然后,对这些华严类著作作一简要介绍,以为大家参考。

   (一)、法藏法师的著作名目

   法藏法师一生致力于对佛教经典的研究,写下了几十部阐释佛典的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大部分是对华严经学方面的研究与体悟。他的这些著作,除部分佚失外,大多数被保存了下来,成为了现今研究华严学的重要依据。

   有关法藏法师的著作目录,在诸多传记中都有记录,可参见崔致远的《法藏和尚传》,法藏法师的《华严经传记》。另外,其写给义湘法师的《贤首国师寄海东书》中也提及他的部分著作目录。

   崔致远所撰写的《法藏和尚传》中记载的法藏著作有:1、《华严经探玄记》,2、《教分记》,3、《华严经旨归》,4、《华严经纲目》,5、《玄义》,6、《华严策林》,7、《华严三昧观》,8、《华藏世界观》,9、《妄尽还源观》,10、《六十华严梵语别钞解》…

《华严三祖法藏法师(觉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