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11、《八十华严梵语华言音义》,12、《华严经内佛菩萨名》,13、《华严传》或名《纂灵记》,14、《楞伽经疏》,15、《密严经疏》,16、《梵网经疏》,17、《起信论疏》,18、《起信论疏别记》,19、《十二门论正义》,20、《法界无差别论正义》,21、《法华经疏》,22、《金师子章》,23、《三宝别行记》,24、《八十华严疏》(未竟) 。
在《华严经传记》中记载的法藏著作有:1、《华严经中佛名菩萨名》,2、《华严三昧观》,3、《华严纲目》,4、《华严玄义章》,5、《华严教分记》,6、《华严翻梵语》一卷(旧经),7、《华严梵语及音义》一卷,8、《华严三宝礼》十首,9、《华严赞礼》十卷 。
在《贤首国师寄海东书》中,记载有法藏寄给新罗义湘法师的著作目录,其中有:1、《华严探玄记》二十卷(两卷未成),2、《一乘教分记》,3、《玄义章》等杂义一卷,4、《别翻华严经中梵语》一卷,5、《起信疏》两卷,6、《十二门论疏》一卷,7、《新翻法界无差别论疏》一卷 。
以上三处,基本上已概括了法藏的著作名目,也是对于法藏的著作最为确实的记录,《华严经传记》是法藏本人亲撰,并由其弟子补充集成。而《贤首国师寄海东书》却正是法藏法师写给新罗义湘法师的书信。《唐大荐福寺故寺主翻经大德法藏相尚传》的著者崔致远(857—904)所处年代只比法藏法师晚一百多年。此三部书可以说是对法藏的著作名目最为确切的记载。
现代著名的佛教学者汤用彤曾对法藏法师的著作目录进行过考证,并将其考证记入他的著作《隋唐佛教史稿》中,依照《隋唐佛教史稿》的记载 ,法藏法师所撰知名已佚的著作有十九部,现摘录如下:
1) 华严经略疏 十二卷 2) 华严经翻梵语
3) 华严梵语及音义 一卷 4) 华严三昧观 一卷
5) 华藏世界观 一卷 6) 华藏玄义章 一卷
7) 华严唯识章 一卷 8) 华严佛名经 二卷
9) 华严菩萨名 一卷 10)华严三宝礼 一卷
11)华严赞礼 12)华严三教对辨悬谈 一卷
13)华严色空图 14)华严七处九会颂 一卷
15)华严一乘法界图 16)菩萨戒经疏
17)因明入正理论疏 18)无常经疏
19)法华经疏
如汤用彤先生所说,法藏法师所撰著作,知名已佚的有十九部之多。而有关法藏法师现存的著作,可参见于《大正藏》。在《大正藏》中,基本上囊括了法藏法师现存的所有著作,现依据《大正藏》将其现存著作名目略列出来:
序号 经序 卷册 页码 经名 卷数
1) 1712 33 552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略疏 (1卷)
2) 1733 35 107 华严经探玄记 (20卷)
3) 1734 35 492 华严经文义纲目 (1卷)
4) 1790 39 425 入楞伽心玄义 (1卷)
5) 1813 40 602 梵网经菩萨戒本疏 (6卷)
6) 1826 42 212 十二门论宗致义记 (2卷)
7) 1838 44 61 大乘法界无差别论疏并序 (1卷)
9) 1846 44 240 大乘起信论义记 (5卷)
10) 1847 44 287 大乘起信论义记别记 (1卷)
11) 1866 45 477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4卷)
12) 1871 45 589 华严经旨归 (1卷)
13) 1872 45 597 华严策林 (1卷)
14) 1873 45 598 华严经问答 (2卷)
15) 1874 45 613 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2卷)
16) 1875 45 627 华严经义海百门 (1卷)
17) 1876 45 637 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1卷)
18) 1877 45 641 华严游心法界记 (1卷)
19) 1878 45 650 华严发菩提心章 (1卷)
20) 1879 45 656 华严经关脉义记 (1卷)
21) 1879 45 659 华严关脉义记 (1卷)
22) 1880 45 663 金师子章云间类解 (1卷)
1881 45 667 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 (1卷)
23) 2073 51 153 华严经传记 (5卷)
24) 卍字续藏卷 103 146 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1卷)
从以上这些现存的著作名目中,我们可以看出,法藏法师的一生,主要是致力于研究华严和弘扬华严。法藏现存和佚失的著作,几近五十种,其中关于《华严》的著作多达三十五种左右,数量之多,确实罕见。如果说法藏法师翻译《八十华严》和对《六十华严》的补缺为华严宗的创立提供了理论依据,那么,法藏法师关于华严的著作则为后人学习华严和研究华严铺垫了一条捷径。
(二)、法藏华严类著作分类
魏道儒先生曾在其《中国华严宗通史》中对法藏法师现存之著作作出分类,谓法藏法师现存与《华严》有关的15部著作 ,从内容上看,大致可分为五类:
第一类 系统注解《华严经》的著作即《华严经探玄记》。
第二类 概括论述《华严经》的主要内容、特点及各方面情况的著作,有四部。
1、《华严经文义纲目》 (1卷) 2、《华严经旨归》 (1卷)
3、《华严关脉义记》 (1卷) 4、《华严经明法品内立三宝章》 (2卷)
第三类 用举例或比喻说明华严宗的教义,属于普及华严宗基本知识的著作,有二部。
1、《华严经义海百门》 (1卷) 2、《大方广佛华严经金师子章》(1卷)
第四类 侧重论述某些方面问题的著作,有七部。
1、《华严策林》 (1卷) 2、《华严经问答 》 (2卷)
3、《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 (4卷) 4、《华严经普贤观行法门》 (1卷)
5、《华严游心法界记 》 (1卷) 6、《华严发菩提心章》 (1卷)
7、《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1卷)
第五类 系统记述《华严经》翻译、传播的史实和传说的著作。
1、《华严经传记》 (5卷)
魏道儒先生说:上述十五部著作中的大部分,是从不同方面论述华严教义,重复内容很多,大体说来,能反映法藏思想概况,形成脉络和主要特色的著作有《华严经探玄记》《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华严经问答》《华严经旨归》《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 。
(三)、法藏法师华严类著作概说
法藏法师对佛教经典的研究,主要体现在对华严经学的研究上,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更强调华严一乘无碍圆融的思想理念,发挥了其独特的感受和见解,为华严宗的创立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法藏的著作,除有部分佚失外,大部分都保存了下来,其现存的著作,大部分都可以在《大正藏》中收录。现下对法藏之现存之著作作一简要介绍。
《华严经探玄记》 二十卷,又称《探玄记》。主要内容乃是叙述六十卷《华严经》的大纲略要,解释华严经文,阐述华严宗义。本书乃法藏模仿其师智俨之《华严经搜玄记》所作。二书同为注释旧译《华严经》之名著,叙述六十《华严经》之大要,并解释经文大义。现收存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
《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四卷,又称《华严五教章》、《五教章》。此书主要是阐述法藏法师对如来一代圣教的判教理念。法藏站在华严宗的立场,分析佛教的各宗各派,论其长短,对佛教内的各种见解进行归纳整理,并对其以作价值之判断,而形成五教十宗之教判理念。并对五教之间的差别分齐作重点阐述,确立于三乘、小乘之外别有一乘,此一乘教为诸教之根本,强调华严一乘法界无碍法门之不可思议。此章现收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
《华严经旨归》一卷。本书分为十门,分从说经处、说经时、说经佛、说经众、说经仪、辩经教、显经义、释经意、明经益、示经圆等,论述华严一乘教与三乘教之间的差别分齐,又此十门中各设十例,如是总成百门,以此简明扼要地介绍《华严经》中之圆融无碍的思想理念,本书现存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
《华严经文义纲目》一卷,又称《华严八会纲目章》、《华严经纲目》、《华严纲目》等。本书分从十个方面来述说华严经的教义纲要,即:(一)明教起所因,说明此《六十华严》传至此土的因缘以及华严大教兴起之因缘;(二)对华严经的经题进行解释;(三)明示华严大经的宗趣;(四)对《六十华严》七处八会的说经时、处进行简择;(五)辨别主说此华严大教的是何等身佛;(六)述说参加华严法会人众的乘数差别分齐;(七)辩明各会请问者、所请问法等的分齐不同;(八)明华严八会各会中会主因如来加持故而入三昧,其所入三昧的总、别、有、无、异、同;(九)佛光加持,明示各会中如来从牙、足、膝、眉等处放光加持众等各不相同。(十)正说品会,简述各会中每品所说之法。本书现存于《大正藏》第三十五册。
《华严金狮子章》一卷,又作《大方广佛华严金师子章》、《金师子章》。此书系以金师子作为譬喻,解说华严法界缘起之妙理,由此譬喻而使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六相和合、普眼境界等义了然而明。华严宗之体系庞杂,艰深晦涩,而金师子章堪称简明扼要,遂成华严学之入门书。有说此书乃是法藏奉诏于洛阳佛授记寺为则天武后宣讲华严经,讲至天帝网义、十重玄门、海印三昧、六相和合等义时,武后茫然不解其旨,法藏乃指殿前之金狮子为喻,解说法界构造,遂成此《金师子章》。现存于《大正藏》第四十五册。
《华严游心法界记》一卷,本书系基于华严宗初祖杜顺之《五教…
《华严三祖法藏法师(觉深法师)》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