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是東方持國天王,他代表負責盡職。我們在社會上,無論你在哪個工作崗位,你要盡你的本分,盡你的職責,這就對了。人人能夠盡分盡職,社會怎麼會不繁榮?怎麼會不興旺?所以我們要曉得這個道理,代表負責任。第二位是南方天王增長代表進步,日新又新,不斷在求進步。不是說我事情做好了就沒事了,不可以,還要求發展,還要求進步。第叁位是廣目天王,教我們多看。第四位是多聞天王,教我們多聽。讀萬卷書,行萬裏路,你要能把你自己的工作做好,要想你自己天天在進步,多看多聽,他表這個意思。所以你要懂得了,你就曉得多有味道!
他們手上拿的都有法器,法器是有意義的。你看持國天王叫你負責盡職,他手上拿著琵琶,琵琶代表什麼?調節樂器,代表一切都要適中,弦不能太緊,緊了就斷了,松了就不響了,要調得適中,就是你處事待人接物要講求中道,不能過之,也不能不及,他表這個意思。南方增長代表進步,手上拿的是劍,寶劍、智慧之劍,你沒有智慧,你就不能進步,你要求進步,先要有智慧,所以劍是代表智慧。西方天王廣目叫你多看,他手上拿的一條龍,或者一條蛇,這代表什麼?龍蛇都是變化的,代表變化多端,這個社會上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變化多端,你要仔細觀察,他代表變化。手裏拿著一個珠子,掌握變化裏的不變,你把原理原則抓住,你才能控製這個龍蛇,它有這個味道在。北方天王多聞,拿的是傘蓋。大家都曉得,傘蓋是防止汙染,在複雜的社會裏,保護你身心清淨,不要被汙染。現在都把他當作神明看待,你說冤枉不冤枉!幾個人懂得這個道理?
當中供的是彌勒菩薩,
(四十六)前殿一般還供著一個笑面和尚像,他是誰
答:是彌勒菩薩。佛教預言,將來釋迦牟尼佛的教法滅盡了之後,經過很久遠時期,彌勒菩薩將在這個世界上成佛說法。由于這個原因,彌勒菩薩也受到普遍的崇敬。中國曆史上常有假托彌勒降生以號召農民起義的事,如元代彌勒教之類。至于笑面和尚像,並不是彌勒像,而是五代一個和尚名叫“契此”的像,這個和尚經常背著一個布袋,人稱爲“布袋和尚”,相傳是彌勒化身,所以後人塑他的像作爲彌勒來供奉。有人認爲,漢族寺廟供奉布袋和尚像,可能受了彌勒教的影響,因爲彌勒教的産生地就是布袋和尚的家鄉,浙江奉化,所以有理由推斷布袋和尚的形象是因彌勒教而普遍流行開來的。彌勒菩薩滿面笑容,肚皮很大,代表什麼?代表歡喜心,見到任何一個人,要笑臉常開,對人要笑臉常開,肚皮大能包容,表這個意思。生歡喜心,生平等心,呈喜悅相,一個佛弟子處事待人接物要有容量,要對一切衆生生歡喜心。你看這第一個建築物,上這麼一堂課。所以佛門的藝術真是太美太美了,你要是了解的時候,你不能不佩服得五體投地。
(四十七)從天王殿進去後,有一正殿,裏面供奉的是什麼佛?
我國佛教寺院中供奉佛像的正殿。或稱大殿,日本則稱之爲金堂。“大雄”爲佛的德號,因此,凡是寺院中之大雄寶殿,所供奉之主尊必定是佛像,而非菩薩或護法像。
殿內所供奉的佛像,主要爲釋迦牟尼佛,但也有例外的情形,簡單介紹如下:
1、 釋迦牟尼佛:有各種不同的姿勢,主要有兩種,其一爲成道相,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結定印,右手直伸下垂,作觸地印。其二爲說法相,結跏趺坐,左手橫置左足上,右手向上屈指作環形,結說法印。另有一種立像,稱作旃檀佛像,乃左手下垂,右手屈臂上伸。一般多于釋迦牟尼佛像旁塑有二比丘像,即迦葉尊者與阿難尊者。
2、叁身佛:系根據大乘教理而塑。當中一尊爲法身佛,即毗盧遮那佛;左尊爲報身佛,即盧舍那佛;右尊爲應身佛,即釋迦牟尼佛。這爲表示佛有法報化叁身,舉例來說就如:法身如太陽光明本質,報身如太陽的本體,化身如普照的陽光。叁身合稱色法二身。
3、 叁世佛:代表中、東、西叁方不同世界的佛。俗稱叁寶佛。中間一尊爲釋迦牟尼佛;左尊爲東方淨琉璃世界的藥師琉璃光佛,結跏趺坐,左手持缽,右手持藥丸;右尊爲西方極樂世界的阿彌陀佛,結跏趺坐,雙手疊置足上,掌中有一蓮臺,表示接引衆生。叁世佛之旁各有二菩薩立像或坐像;釋迦牟尼佛旁爲文殊菩薩、普賢菩薩;藥師佛旁爲日光菩薩、月光菩薩;阿彌陀佛旁爲觀世音菩薩、大勢至菩薩。此外,又有以叁世佛代表過去、未來、現在叁世,正中爲現在佛,即釋迦牟尼佛;東邊爲過去的迦葉佛;西邊爲未來的彌勒佛。
4、 五方佛:五方佛又稱“五方五智”,以五尊佛分別闡釋佛的意義。正中爲法身毗盧遮那佛(大日如來),意思是遍一切處。用現在的話說,此佛即代表真理。中國古人所說大道無所不在。真佛無形!真法無相!真道無體!所謂衆星捧月,萬川歸海。左手第一尊爲南方寶生佛,表佛德;第二尊爲東方阿閦佛,表覺性。右手第一尊爲西方阿彌陀佛,表智慧;第二尊爲北方不空成就佛,表事業。
那邊坐騎爲獅子的是文殊菩薩。獅子是獸中之王,所以在佛的第子當中,他代表著智慧第一。右邊坐騎爲大象的那位大菩薩叫普賢菩薩。大象力大第一,所以在佛教當中,這位菩薩代表著行願第一。他有名的十大願王是:一者禮敬諸佛;二者稱贊如來;叁者廣修供養;四者顫悔葉障;五者隨喜功德;六者請轉**;七者講佛住世;八者常隨佛學;九者恒順衆生;十者普皆回向。再兩邊站的是十八羅漢,都是神通廣大,各有特長。
(四十八)一些寺院中有叁聖殿,叁聖代表的是什麼?
叁聖殿分西方叁聖與華嚴叁聖:
西方叁聖的西方是指我們通所說的西方極樂世界。
中間站的是阿彌陀佛,手持金色蓮花臺,接引衆生。佛在阿彌陀經中描寫了這樣一個美麗的世界:其國人民,無有衆苦,但受諸樂,故名極樂。大家都是蓮花化 生,無極之體,清虛之身。相貌莊嚴美麗,紫磨真金。壽命無量,人民也是無量無邊。都是諸上善人。有白鶴、孔雀、鹦鹉、舍利、迦靈頻伽等珍奇之鳥。還有七寶 池,八功德水,池中之蓮花大如車輪,青色青光,黃色黃光,赤色赤光,白色白光,微妙香 。——光中出叁十六百千億佛,——諸佛又放叁十六百千億光。所以光 明遍照無量無邊之世界,勝于日月之明千萬億倍。經中贊漢阿彌陀佛是光中極尊,佛中之王!因地修行,名叫法藏,發四十八大願,所以也叫做大頭王。其中一願 說:若有衆生,臨命終時,能稱念南無阿彌陀佛之名號十聲乃至一聲者,他將親自接引此人到極樂世界。保證此人修行成佛!
左邊手拿淨瓶楊枝的是觀世音菩薩。觀音菩薩大慈大悲,尋聲救苦,有求必應。大勢至菩薩,也和觀音菩薩一樣,發願將念佛的衆生接引到極樂世界,話說此菩薩威力廣大,每走一步大地都要六種震動,象波浪一樣,但不會傷害衆生。
我們這個世界的衆生和極樂世界特別有緣,尤其是中國唐代,家家彌陀佛,戶戶觀世音!
華嚴叁聖:即華嚴經所指華藏世界之叁位聖者。1、毗盧遮那佛,毗盧遮那意爲遍一切處。謂佛之煩惱體淨,衆德悉備,身土相稱,遍一切處,能爲色相所作依止,具無邊際真實功德,是一切法平等實性;即此自性,又稱法身。2、普賢菩薩,以其居伏道之頂,體性周遍,故稱普;斷道之後,鄰于極聖,故稱賢。3、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意爲妙德。以其明見佛性,具足法身、般若、解脫叁德,不可思議,故稱妙德。毗盧遮那佛理智完備,居中位;文殊菩薩主智門,立于毗盧遮那佛之左;普賢菩薩主理門,位于毗盧遮那佛之右。轉之則右爲智,左爲理時,顯示理智之涉入胎藏界曼陀羅。
(四十九)寺院中其它的建築與塑像都是什麼?
今天全國各地佛教寺院隨處可見。每一座佛教寺院,都由衆多高大莊嚴的殿堂組成。這裏以漢傳佛教寺院爲主,來談一談其典型結構。
殿堂是寺院中重要屋宇的總稱。殿是供奉佛像供瞻仰禮拜祈禱的地方,堂是僧衆說法行道和日常生活的地方。一般的營造原則,是把主要建築建在南北中軸線上, 附屬設施安在東西兩側。寺院的主要建築是: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法堂還有藏經閣(樓)。這些都是坐北朝南的正殿。東西配殿有伽藍殿、祖師殿、觀音殿、 藥師殿等。寺院的主要生活區常集中在南北中軸線左側(東側),包括僧寮(僧人宿舍)、香積廚(廚房)、齋堂(食堂)、庫房(辦公室)、客堂(接待室)等。 旅宿區則常設在中心軸線右側(西側),主要是雲水堂(上客堂),以容納四海來者。
1、地藏殿:
地藏殿供奉的是地藏王菩薩,地藏王菩薩也是四大菩薩之一,他當時在九華山修行時發大誓願說:地獄不空,誓不成佛,衆生度盡,方證菩提!我不入地獄誰入地 獄!是故在所有的菩薩當中,地藏王菩薩是願力第一。右手九環錫仗振開地獄之門,左手明珠照亮地獄之黑暗。放大光明,讓受苦的衆生能夠離苦得樂。他的坐騎名 叫善聽。
2、觀音殿:
觀音殿供奉的是觀世音菩薩或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相傳觀世音菩薩往昔在人間修行時,有一位佛名叫千光王靜住如來,他教給觀音菩薩一個咒子,即千手千眼無凝大 悲心大陀羅尼(簡稱大悲咒)觀世音菩薩一聞此咒,歡喜無量,便發大願心說:如果我能利益一切衆生,即生千手千眼。千眼表遍照,千手表遍能。所以千處祈求千 處應,苦海常做度人舟!
3、護法韋馱尊天菩薩
又叫叁洲感應菩薩。叁洲是東聖神洲,西牛賀洲,南瞻部洲。因爲北俱盧洲的人們生活富裕,健康長壽,但是沒有佛法。是故爲叁洲。手中持金剛寶杵能降妖除怪,製服魔軍,護持佛法。賢劫千佛中他是最後一尊佛,名叫樓至佛。發大願心護持…
《佛教常識百問》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