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3講▪P3

  ..續本文上一頁、塵、霧,及空一顯色。”這幾個懂不懂?青黃赤白這幾個顔色誰都懂。這幾個裏面,“光”和“明”是相對的;“影”和“暗”是相類似的,但是我們一般人都是“光明光明”連著用的。實際上這兩個是不一樣的,我的理解:光的亮度要強烈一些,明的強度要暗一些。所以它們有人打了個比方:什麼光呢?太陽照出來的叫“光”;比如星球月亮那些發出來的叫“明”。這個“影”和“暗”也是有不同的:“影”是什麼呢?就是一個物體在太陽光或燈光下照射,這一面照進來的,另一面看不見,就投射出一個影子在下面,這個叫“影”;什麼叫“暗”呢?比如我們這麼一個平面,我的手放在這個地方,燈光全部可以把我的手照著,你都可以看見;但是如果那個上面有一個東西稍微有點擋,那我這個手背被擋的這一塊是不是就看不見、沒擋住的這一塊是看得見的,是吧?所以“暗”是指的部分、局部被其它的光線所遮住了、看不見物體內部,這就叫暗,明白不?下面這個好懂了,“雲”,雲是色法哦,搞清楚哦。“煙”,雲和煙有什麼不同?(學生答:雲要高一點。)煙要低一點啊,哈哈哈。(學生答:煙是固體顆粒。)你說煙是顆粒,那下面那個“塵”呢?大的顆粒。哈哈。那麼霧呢?(學生答) 啊,不再講這些東西是吧。

  最難的是後面那個“空一顯色”。這是個什麼色?琢磨一下,“空一顯色”很簡單的,你比如這個屋子裏,如果什麼都沒有放,就是空的,對吧。但是這裏面有東西,那這個地方放一塊,這個物體就把這個空間占據了,但是這個東西占據了,它還有沒有占據的;這邊有一塊物體把這邊占據了,這兩個物體之間的這個空間是什麼

  就是這個“空一顯色”,這個也是色,你別以爲什麼也沒有,不對,“空一顯色”。

  這是顯色的部分,還有形色。過去講百法的時候,把這個形色叫什麼?我們過去對這個有定義的呀。喲,你們學的都忘了?形色就是形狀啊,你看那個下面,“長、短、方、圓”那個表色就是肢體、姿態嗎,你看坐的、站的、走的。用今天的話你要轉的過彎來呢,是吧?形色者,謂長的、短的、方的、圓的、粗的、細的、正的,不正的是什麼?就是歪的、斜的。“哦,那個東西是正方形的,那個東西是多邊形的。”就是指的這個。“高”,高度。“長”是這樣橫著的,高是豎著的麼。這兒還有個“下色”是什麼?就是低的嘛。這是第二種“形色”。

  第叁種“表色”。“表色者,謂取……”什麼叫取啊?就是拿。拿是不是有動作?舍就是忍,“不是有動作?屈”,像這樣胳膊是彎的。“伸”,就這樣伸出去。“行”是什麼?就是走嘛。“住”,就是站在那個地方。“坐”,坐的方式更多了。“臥”,就是睡覺,睡覺的姿勢很多了。當然佛教提倡右脅而臥。你們怎麼睡啊?各種姿勢都多,那照下來看一下。爲什麼佛教講右脅而臥呢?因爲佛陀圓寂之前,就是右脅而臥,佛教把這個叫吉祥睡。過去和尚編了幾句話,怕你不這樣睡,就說“仰睡死屍仆睡畜,左睡金剛右睡禅”。仰著睡的是死人,沒看到死人是趴著睡的,所以仰著睡是死人,兩個腳兩只手朝天。“仆睡畜”,畜生都是趴著睡的,走路都是趴著的,你看嘛。“左睡金剛右睡禅”,右睡就是佛教講的吉祥臥,所以佛教裏有句話,講臥的姿勢“臥如弓”,你看見過臥佛沒有?但是今天造像有人把臥佛弄成直的,實際上嚴格意義上講臥佛是有曲線的、甚至是複線的,它一定不是直的。但是你看那些畫畫的、造像的人,都給它弄成直的啦。他不懂佛教。“如是等色”,這都是表色。所以我給你們講,心經裏“色不異空、空不異色”,那個“色”是什麼呢?是物質。你看我們這講了這麼久,長短方圓是不是物質?它是形狀。行住坐臥是不是物質?它只是姿勢。但是你要記住,形狀也好、姿勢也好它從哪兒來體現啊?都是由物質這些東西來體現。你看下面解釋的,什麼叫空一顯色?

  空一顯色者:謂世間成時,諸有清淨第一最勝精妙性者,成蘇迷盧山。此山成已,四寶爲體,所謂金、銀、頗胝、琉璃。繞蘇迷盧成七金山及四大洲。謂南贍部洲、東毗提诃洲、西瞿陀尼洲、北拘盧洲。如是四洲面蘇迷盧,隨一空中寶色顯現。如贍部洲上所見色,即琉璃寶之所顯現。余隨所應,當知亦爾。由是故名空一顯色。

  剛才我都說過一下,只不過我把這個空間給你縮小了,它這個地方講的“蘇迷盧山”,就是須彌山。這是佛教的時空觀。佛教說,這個世界中央就是這個須彌山,圍繞這個須彌山,四大洲、七金山都圍著它;從下面到上面幾十重天,這就是佛教的宇宙觀。我們不具體的報告,圍著須彌山,東西南北,這個須彌山是很高的,須彌山中間是香水海、七層海圍著,就是水。圍著須彌山,一層、二層開始慢慢的是色界、到最後無色界,色界、欲界、無色界,都是立體的,但和今天我們這個銀河體系怎麼對應呢?恐怕要和科學家聯合起來討論一下,或許有一些對應的辦法,主要是指這個。它說的“空一顯色”,此山已成,“謂世間成時”,按照佛教講這個宇宙有什麼:成、住、壞、空。當然,關于這個世間是怎麼成的,佛教講:成是多少劫、住是多少劫、壞是多少劫。今天有個物理學家叫霍金,有個說法,怎麼成的?大爆炸。佛教有佛教的說法,但它一定要經過成劫,最初形成的時候,“諸有清淨第一最勝精妙性者,成蘇迷盧山”,有個過程,最早形成須彌山。“此山成矣”,須彌山形成以後,“四寶爲體”,哪四寶呢?“金、銀……”,這些都是寶貝呢。“繞蘇迷盧山成七金山及四大洲”,圍著它,四大洲是南贍部洲——其實平常我們叫東勝神洲、西牛貨洲、北俱盧洲、南贍部洲;這個北俱盧洲是沒有佛法的,所以不要去啊,那個地方即使不要護照、免費都不要去,那個地方沒有佛法。所以佛法每天唱的 “要遠離叁災八難”,叁災是指哪叁災?水、火、風,不是說肚子疼、腦袋疼。不是老太婆說:“哎呀,菩薩,你保佑我,沒有叁災、沒有八難。”問她什麼叫叁災八難,她又搞不懂的。她的叁災八難就是少生病、不感冒、不咳嗽、從來不進醫院。那哪有哪回事?不是的。叁災是指的遠離水災、風災、火災,那還不是我們現在這個風,也不是我們現在這個火。真正佛教講這個世界要壞的時候,初禅、二禅、叁禅,風吹、火燒、水淹,要離了這個叁禅以上,不爲這叁個所動,才能遠離這個叁災,這要出輪回才能行。還有八難:喑、啞、盲、聾、世智辯聰、長壽天、佛前、佛後、北俱盧州,這就是這八難,什麼叫八難,簡單的講,就是因爲在這些環境和條件下,你聽聞不到佛法就叫“難“;不是天天生病叫難,不對!所以那個韋陀菩薩就叫叁洲感應、護法韋陀尊天菩薩。爲什麼叫叁洲感應,北俱盧洲不要他去護法,他沒辦法護,那裏面沒有佛法。我們這個世界叫南贍部洲,知道嗎?所以你看念普佛,廟子裏念的“一四天下,南贍部洲,中華人民共和國四川省成都市梁家巷”,就是這樣念的。我們這個南贍部洲,過去講發願 “生逢中國,常遇名師”。你說:“哎呀,我們不就在中國麼?”不是我們這個中華人民共和國,也不是那個中華民國。是指哪兒?按佛教講,這個“中國”就是全世界最富饒、最有佛法、最有善根的地方,當然一般指中印度。所以佛出世就是在這個地方。要生在“中國”,就是要生逢佛出世,你遇到了麼?發願吧!所以和尚天天念“龍華叁會願相逢”,我過去沒碰到釋迦佛,怎麼也得把那個彌勒菩薩逮住了,所以天天念“龍華叁會願相逢”。什麼叫龍華叁會?就是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叫“龍華會”;“願相逢”:我願意參與其中;意思就是——把這個話再翻譯一下:過去我沒碰到釋迦佛,但願我來世能碰到彌勒菩薩,成佛的時候我們一起去。天天唱這個,是吧?據說現在那個雞足山有個華守門,據說迦葉尊者拿了個釋迦牟尼佛的金縷袈裟,就在那兒等著,等彌勒佛出世了就把袈裟拿出來,就在那個山裏頭,我去拜過。那個山很高,有個門、石頭的門,還是天然形成的,比這個房子還高,叫“華守門”,你看它真是像個門啊。傳說大迦葉就是跑到那個裏面去了。當然去沒去,我也搞不清楚啰。……據說他就是去等彌勒菩薩。所以我們要好好發願啊,你學唯識就更有這個緣了。這是彌勒菩薩傳的教法,所以你要發這個願,一定要把彌勒菩薩等住。所以過去太虛大師發願都是說往生兜率天,去兜率天也要注意,兜率天有兜率內院和兜率外院。要到兜率內院,彌勒菩薩才在那兒講經說法。你跑到兜率外院,外院裏面熱鬧的很啊,比文殊坊、錦裏還熱鬧,肯定也有賣小吃的,你一去就被迷惑住了,不願往裏面走了,你就在外面享樂了,你也聽聞不到佛法。哪個要發願往生兜率天,要到內院,要跨進那個門檻,不要在外面逛了一圈,等于也沒去。

  那麼這個地方講:這四大部洲就面對這個須彌山。你想啊,中間就是須彌山,對吧?四周有東西南北四大部洲,中間和須彌山是不是有距離?這就叫“空一顯色”。我剛才把它縮小了一點,就在我們現實這個社會,就可以認識和解決掉,就是指的這個東西。

  又顯色者,謂若色顯了,眼識所行。

  若色顯了眼識所行者:此釋顯色得名所以。謂青、黃、赤、白乃至空一顯色,彼彼體性隨一現前,有大威勢,映蔽余色令不顯現;唯自所現,能生眼識,成所行性,是故名爲眼識所行。

  先講一下,“行”就是“緣”的意思。這一段主要是講眼識所緣的境界,大致講眼識所緣就是色法,色法又分成叁大類。叁大類介紹完了,再進一步給你分析。“又顯色者,謂若色顯了,眼識所行”,“眼識所行”,什麼意思呢?就是這樣子的青黃赤白在面前了,就是眼識所行,就是眼識所認識、分別的對象;“若色顯了眼識所行者,此釋顯色得名所以”,爲什麼叫顯色,因爲它是擺在面前的。“謂青、黃、赤、白乃至空一顯色,彼彼體性”,“彼彼…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3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