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着阿赖耶识恒随转,跟着它在变化的。“待众缘”,光有种子行不行啊?这是主要条件,还不可以,需要其它的条件作支撑才可以办得到,所以还有一个叫待众缘。“性决定”,什么叫性决定,比如说善的种子一定生什么果?严格意义上讲我们说善因生善果是不对的。为什么呢?业力是善恶无记的,果是没有善恶的。严格意义上讲、按唯识讲应该善因生可爱果、恶因生不可爱果。你说我们这个身体是不是业力感的,对不对?你说它有什么善恶呢
这个就是一堆肉,没有善恶物质。善恶在哪里?是你兴起来的。但是呢?它一定是决定的,善因一定是感可爱果,善的因造的、感的果环境会好一点。知道吗?比如说像人一样,相貌会好一点、福报会好一点,叫可爱果。恶因一定会感非可爱果,这就叫性决定。一定不会是善因感非可爱果、恶因感可爱果,一定不会的,这个是决定的,不然就乱套了。还有个“引自果”,什么叫引自果?比如眼识的种子只能生眼识,眼识的种子不能生其它的,不然也要乱套。那就等于耍魔术一样,种进去一块收十块,没有的,那只能耍魔术,实际上它不可能,所以说这是种子六义。这是已经熏进去的种子、要成熟的种子,严格意义上讲,要发生作用的那一刹那,要具备这六个条件,才能叫种子。当然,怎么熏成种子,就是能熏、所熏的问题。查过了吗?能熏四义是什么
有生灭、有胜用、有增减、与所熏共和合性。光是说能熏,但是你没找到地方装、等于有钱没有银行存,那也不行啊。所以就把它分析得很细,你们下来要去消化消化。这是我上次给你们提的一些问题,你们有些也去查了,一会儿我们讲到一定的时候,你们先提点问题来讨论讨论,不要总是我在贯通它。有什么问题吗?针对我们刚才说的这些,有问题就说,没问题我们就过了。
问:“刚才您说眼识的种子生眼识,意思是不是说我们现在看到的东西都是眼识的种子生出来的?”
答:“我们现在看到的是阿赖耶识的种子。”
问:“也就是说,是之前所种下的种子生出来的?是已经种在阿赖耶识里面还没看到……?”
答:“可以暂时这么说,这一切境界都是阿赖耶识变现的。”
问:“那就是说以前曾经看到过这些东西?”
答:“不。不是这样子。阿赖耶识里的种子不是说这朵花是因为阿赖耶识里有这朵花,阿赖耶识造这些东西、变这些东西,四大,懂了没有?我们那天不是说四大和四大种的关系么?这些东西哪些是地大?哪些是水大?哪些是火大?哪些是风大?这些种子是从阿赖耶识里面变现出来的。颜色是什么?光和作用。明白了吗?不是说是阿赖耶识变的。啊,那朵花就是因为阿赖耶识里面有朵花,那阿赖耶识的容量有多大啊
要多少个G啊?不是那个概念。还有什么?”
问:“听说过一句话,就是六根互用。”
答:“那要有神通、要开悟,要登地以上的菩萨才可以。楞严经里面讲二十五位圆通,观音菩萨就是耳根圆通。观世音菩萨,声音按我们讲是听的,他是观的、是看的,所以为什么讲六根互用。这个起码要见道位以上的大菩萨才能办得到。往往凡夫是办不到的。”
问:“您刚才讲在因生成果的时候,生恶果的时候要把它切断,但是有的时候,要把它切断,凡俗的人来说,还不太具有这种力量……”
答:“如果你有这种想法,你就是凡夫。如果在当下这一念你能够觉照,你就是圣人。所以禅宗也好、其它的宗派也好,就是看你信不信得过你自己。哎呀,我恐怕不行啊。那你就绝对不行。一定要想办法,在这一下,有这个力量,觉照起来,那就能够行。所以要看你自己对自己有没有信心呢。你要自己觉得你就成了这个样子,那真这个样子了。所以为什么禅宗讲觉照力,就是在这一刹那,我觉得智慧力能够起来。所以在那一刹那,“哎呀,我不知道我行不行哦,我切得断不?恐怕他还没事哦,我还慢慢来吧。”那你就还早的很。所以什么是根基?当下这一念就是看见根基的时候。如果你在当下这一念你觉照的智慧力不够,我告诉你:你跟我差不多,还得一步一步的来。所以你绝对不能狂妄,不要觉得理论上你通了;但是实际上因地里面,阿赖耶识那些种子你碰都没有碰动的。这就是看见自己的时候。我是大根大基的,不学你们那些。这一下你们自己都会看见的,不用等到别人来看见你。”
问:“有没有一些修行的方法可以增强这种意识的力量?”
答:“不断的提醒自己么。”
问:有见有对?
答:这个不都是上次讲过了吗。凡是色法,都是有质碍的。不管是有见还是无见。哪怕是第六意识缘的色法,都是有质碍的。比如你现在脑子里是天安门,就不可能同时出现长城的影子。它都是有质碍的。”
问:“什么叫三界余体种子?”
答:“哎呀,这个就是下午谈到的关于名言种的问题。这个下面会谈到。”
问:“刚才师父提了种子六义的时候,还有一个问题,听了有点没明白。是不是说这个种子必须待众缘,否则就是理论上的种子。我们感觉到很抽象,师傅能不能举个例,什么样的时候,这个种子是理论上的种子,实际不是能变现的种子?”
答:“我刚才讲装在仓库里的种子都是理论上的,播到地里面,土壤、阳光、雨露,这些东西组合到一起,它实际上已经开始萌芽啦,这时候就是真正理论上的种子了。”
问:“我的意思是说,比如我们现在做什么事情,在熏自己的阿赖耶识,但实际上又没有变成种子?”
答:“我们现在在熏的都是。你现在这一刹那熏的都是,它不可能马上发生作用的,这些都是理论上的种子,全部都是。”
问:“可不可以这样理解:这些种子只有在现行的时候才是真正的?”
答:“就是在现行的那一刹那。就是我们过去讲的“种现熏生”。种子生现行,现行又马上熏种子。就是在种子生现行的那一刹那,才能叫严格意义上的种子。”
问:“那可不可以从比量和现量的角度来理解?”
答:“不是。比量和现量的问题,是识去缘境的问题,不是种子和生现行的问题。”
问:“不是真正意义上的、理论上的种子,按我个人的理解,它这个时候是不是属于比量的?”
答:“不是。一定要记住,量是识缘境的过程当中叫做量,才能产生比量、非量、现量的问题,其余的都不会产生比量、非量、现量的问题。”
好了,这些问题你慢慢学懂了就会知道的,往下看了。否则今天一点都没读走。
我们现在讲五识,五识分了几个部分?自性、所依、所缘、助伴、作业。前面已经把五识的自性、所依说过了,现在该说所缘了。看着第4页。
彼所缘者,谓色,有见有对。
谓色有见有对者:此中有见,由五种相建立差别。谓显色故,形色故,表色故,眼境界故,眼识所缘故。有对亦由五相建立差别。一、各据别处而安住故;二、于余色聚容受、往来等业为障碍故;三、为手足、块刀杖等所触,便变坏故;四、一切皆为诸清净色之所取故;五、一切皆为依清净色识所缘故。如下决择分释。(陵本六十五卷九页5181)
这个地方讲眼识的所缘,实际上以前讲百法的时候,应该对所缘有个初步的印象。眼识的所缘是什么?就是色法。“彼所缘者,谓色,有见有对。” “谓色”,就是讲的色法。“有见有对”,什么叫“有见有对”?下面的文字已经解释了。“谓色有见有对者:此中有见,由五种相建立差别。”为什么说它有见呢?是有五种情况来说的。哪五种情况呢?“谓显色故,形色故,表色故,眼境界故,眼识所缘故。” “眼境界故”,那个眼指的眼根;后面那个眼识所缘,就是指的眼识了。前面三个“显色、形色、表色”是指的色法的本身有这三种类型。那这三种类型是什么,下面会谈到的,我们这儿不具体的说。你看下面第4页的半边“显色,谓……;形色,谓……;表色,谓……”都是讲的色法的本身。“眼境界故”,就是眼根所对的境界,它还是指的色法。“眼识所缘故”,是指认识功能所缘的对象还是色法。所以后面这两个是站在眼根和眼识角度来进一步说明色法就是眼根和眼识所面对的具体的对象。是吧?这是对有见,是从这几个方面来解释的。“有对亦由五相建立差别”,也有五种情况:第一“各据别处而安住故”,这个我们讲了,色法是有质碍的,显色、形色、表色,只要你具备这样一个情况,它就不会是其它情况。比如说我们眼前的这个地方,我放了报纸在这儿,你就不可能同时再在这个空间放另外的东西。如果要放,必须先把这个东西拿开,所以叫“各据别处而安住故”,每个都有它的处所。包括颜色都是这样的,是青的就不可能是黄的。第二,“于余色聚容受、往来等业为障碍故”:“余色”就是其它的色法,你还可以同时放其它的东西;“为障碍故”,它就是障碍了,意思就是说你不可以再放其它的东西在这个空间里面,就是这个意思。所以这个障碍,你把它调到前头来,这句好话就通了,就好懂了,这是用语习惯的问题。第三,“为手足、块刀杖等所触,便变坏故”,这些东西、色法打得坏吗?肯定会打坏的。第四,“一切皆为诸清净色之所取故”,这是什么意思呢?什么叫清净色?这个地方主要指的还是根,就叫净色根。“所取”,所面对的,一切皆为以清净色识所缘故,这个地方的清净严格意义上讲不是我们讲的转染成净的清净,而是看不见的色根、还有就是清净色识,为什么叫色识呢?就是依眼根而住的识,就是眼识。因为这些东西都是有见有对的。下面继续讲所缘的境界,前面讲了一个:彼所缘,彼是指的什么
眼识。它所缘的就是色法,此复多种。前面说:略说有三,就是简单的讲有三种,为显色、形色、表色。小的文字可以不管它。
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
显色有哪些呢?“显色者,谓青、黄、赤、白、光、影、明、暗、云、烟…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