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指的什麼呢?就是前面講的這些色法、這些顯色。“隨一現前,有大威勢,映蔽余色令不顯現”,什麼意思啊?就是這些青黃赤白,在這個地方出現是青的顔色,有大威勢,映蔽余色令不顯現,其它的顔色就不能同時出現。“唯自所現,能生眼識,成所行性,是故名爲眼識所行”,這個地方有幾個意思,就是當這些色法“唯自所現”,這些色法在眼前的時候,能生眼識,這個“能生”指能促進眼識生起來。明白這個意思不?你眼前一看,哦,這個地方有報紙,眼睛對著它的時候一刺激,眼識是不是就生起來啦?這個能生,不是說從它所生,而是說它能夠促進眼識生起來。反過來,“成所行性”,它不但能夠促進眼識生起來,同時又爲眼識所認識和分別,等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道吧?有這樣一個含義,是兩方面的。“是故名爲眼識所行”,所以把它叫做眼識所行,是它的一個過程,先是它促進眼識生起來再反過來,眼識再來認識它。
形色者,謂若色積集長短等分別相。
若色積集長短等分別相者:此釋形色得名所以。積集而有,唯假非實,是故說言是分別相。
這裏面很重要的就是“積集”和“分別相”,這兩個詞要注意。爲什麼呢?“若色積集長短等分別相者”,因爲這些物質積聚的程度不同,才有長的、短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粗的、細的,對不對?所以才用了積集兩個詞,這符合今天物理學上講物質是靠什麼聚集起來的呀?由分子構成的嘛。有多少個分子?是不是積集在一起的呀?“積集而有”,爲什麼要用積集兩個詞,就是表明“唯假非實”,這些色法都是假相,不是真實有的。你看,由分子構成物質,是不是假的?它是變化的,對不對?所以這個假不是說它不存在,它是存在、它不是真實性的存在、不是永恒的存在,所以叫唯假非實。爲什麼叫“唯假非實”呢?因爲它是聚集在一起的,我們老百姓有句話:這是逗逗玩的生意,逗在一起的,既然是逗在一起的,哪一天不逗在一起啦,是不是就分散掉啦?像這個物質一樣的。這些分子,在這個溫度下,聚集在一起,是這個狀態。但溫度一變、分子結構一變,它聚集的形狀就要發生變化。如果它是真實的、是一成不變的,它就不會受這個東西的影響,而事實上是不是呢?事實上是要受影響的、它是要變化的。所以“積集”這兩個詞用的非常妙的,它揭露了物質本身真實的狀態,就是假的,不是真實的。“是故說言分別相”,這些都是你自身分別出來的,長的、短的,有絕對的長短嗎?沒有,長和短都是相對的。你比如說,這個跟這個比,誰長?這個紙包要長一點,這個錄音筆要短一點;但是這個紙包和和這個書這麼一比,誰長?書要長,原來長的就成了短的;可是書和桌子一比,幹嗎啊?桌子長,它又短了,所以瑜伽師地論講了一個“ ”的道理, 任何東西都是相對的。你看佛法多高妙啊,是真正智慧的呢。所以有這樣一個認識,若有人給你說我這個是最長的,你要說你那個暫時是長的。值得去爭辯的嗎?沒有。一切都是相對的,沒有絕對的。
表色者,謂即此積集色,生滅相續,由變異因,于先生處不複重生,轉于異處,或無間、或有間、或近、或遠差別生,或即于此處變異生,是名表色。
即此積集色生滅相續等者:此釋表色得名所以。然此表色唯約身業爲論,有見攝故。色身形相有長短等種種差別,名積集色。由業異熟剎那流轉,生滅滅生,無間無斷,是名生滅相續。由造作思變異爲先,于彼後時身變異轉,是故此說由變異因。身變異時,有其方所示現差別,或轉趣余方,或住此方處,隨心示現取、舍、屈、伸、行、住、坐、臥等相。此示現相,于其方所或無間、或有間、或近、或遠非一類起,名變異生。如是變異,以思爲因;能表示思,故名表色。
所以這一句我告訴你,最重要的你把那句理解了你就全都理解了,最後那句話:“能表示思,故名表色”。表色的“表”,是表什麼?表示思。“思”是什麼?想,心理活動,對不對?“屈、伸、走、站、臥”這些姿態從哪兒體現啊?心裏面想的嘛。心裏面想“哎呀,我要到那個地方去”,表示出來的行動是什麼?就是“走”麼。“哎,那個東西拿過來”幹嘛?有了這個念頭,這個手就幹嗎呀,伸麼。“哎喲,拿過來”幹嘛呀,這個手就要縮回來,這是“屈”。所以,叫做表色,就這個意思。通過這樣一些動作,可以反映你心裏的所思所想。那個人已經往前走了,就表示他幹嘛?想離開了。所以“表色者,謂即此積集色,生滅相續”,首先第一個,“謂此積集色”,所以你看還是用的積集這個詞,一切色法都是聚集起來的、堆積起來的。下面解釋說了一句話“然此表色唯約身業爲論”,行住坐臥屈伸這些是不是都是身體上的行爲、身體上的動作,對吧?身業就是指身體上的差異。對吧?“色身形相有長短等種種差別,名積集色”,有些高、有些矮,但是高也好、矮也好都是由四大聚集起來的,所以叫積集色。“由業異熟剎那流轉,生滅滅生,無間無斷,是名生滅相續”,我們這個身體是不是生滅相續的,爲什麼呢?阿賴耶識裏面的業力在不斷提供支撐。比如人,從生下來到現在,是不是生滅相續?肯定,首先一條肯定是相續的,要是不相續你還有嗎?沒有了,但是相續的同時,它一定是有生滅的。其實今天這個生滅用今天我們的人體講,就是指你體內的新陳代謝,就是講的身體上的生滅。“由造作思變異爲先,于彼後時身變異轉,是故此說由變異因” 什麼叫造作思?你學過遍行吧,百法裏面的遍行心所。哪五個?遍行心所有幾種?觸、作業、受、想、思。這個造作思指的就是這個,就是指的你的想法。造作思又分多少種啊?“動身發語獨爲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動身思、發語思、審慮思。多啦,造作是要付出行動的。由造作思變異爲先,想法發生了變化。比如“我坐夠了,想站。”因爲你心裏面思考有變化,那麼表現在身體上,就有姿勢上的變化。那麼這個姿勢上的變化是由誰開始變的呢?就是由內心的思考先變化了,它就促進你身體上的姿勢要發生變化,所以“身變異時,有其方所示現差別”,身體姿勢的變異,就有方向、處所的差別,就有相形狀的差別,這個差別就是取啊、舍啊、屈啊、伸啊、行啊、住啊、坐啊、臥啊,這些差別相的示現,“于其方所或有間、或無間”,就是有的距離長、有的距離短;“或近或遠,非一類起,名變異生”,這個叫變異生,這個“變異生”和阿賴耶識的變異生是不同的。阿賴耶識的變異生是指的種子,這個“變異生”是指的方向啊、處所啊,這些就不同。“如是變異,以思爲因”,這些姿態的變化,誰在主導?就是你的思力、思心所在主導。所以爲什麼叫表色?能表示思,思心所表現在具體的形態上,有這些形狀,所以叫“表色”。過去很多人不知道什麼叫表色,就是表示你的思心所、你心裏面的想法。在用今天心理學上的話講,思想的外化,因爲你思想上是這樣想的,那麼形式上自然就表現出來出這樣的形狀來。
又顯色者,謂光、明等差別。
謂光明等差別者:此中差別,唯說光、明,及與影、闇、雲、煙、塵、霧,及空一顯色,故置等言。不說青、黃、赤、白,以此四種是色自相。余光、明等是自相中所有差別故。唯顯差別,是此所說。是故略無青、黃、赤、白。
形色者,謂長、短等積集差別。
表色者,謂業用爲依轉動差別。
業用爲依轉動差別者:前說由變異因,即此業用爲依。前說取、舍、屈、伸、行、住、坐、臥等,即此轉動差別。
所以這個地方又在進一步講這幾種色的差別。“又顯色者,謂光、明等差別。”光和明我們剛才已經講過了;“等”實際上就包括什麼?“影、暗、雲、煙、塵、霧,及空一顯色”;它不包括哪四種?“青黃赤白”,爲什麼呢?青黃赤白是本身事物的相、是它本身具備的,其它都是從這個上面表現出的差別相。最後意義上講青黃赤白是不是真實的?也不是真實的。今天物理上早就給你破解了,青黃赤白是光和作用。“形色者,謂長、短等積集差別。”這個就好理解了。下面“表色者,謂業用爲依轉動差別”實際上就是對前面那段的解釋。“業用爲依,轉動差別者,前說由變異因”,這個變異因是什麼?就是思心所。對吧?“即此業用爲依”,就是因爲有思心所的變化,從它爲依靠,才有外面的那些東西,什麼坐啊、走的變化。對不對?“前說取、舍、屈、伸、行、住、坐、臥等,即此轉動差別。”因爲你的思心所在變化,站久了想幹嘛
想做一下;坐久了想幹嘛?想躺一下。都是這樣一個一個遞進來的。再下面,對這些東西再進一步解釋了。
如是一切顯、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識所行、眼識境界、眼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名之差別。
是眼所行眼境界等者:謂一切色若正現前,名眼所行。如是眼識所行、意識所行,當知亦爾。此所行性略有六種。一、由所依處故;二、由自性故;叁、由方故;四、由時故;五、由顯了不顯了故;六、由全分或一分故。如下決擇分釋。(陵本五十四卷二十二頁4383)若一切色,或正現前、或已現前、或當現前,名眼境界。如是眼識境界、意識境界,當知亦爾。爲所領取,名彼境界。若一切色正現在前,能生眼識,成所了別,是名眼識所緣。如是意識所緣當知亦爾。然已現前、當現前色,亦爲意識所緣,與眼識別,其義應知。
這段話,進一步對這叁種色——總的來講,不管是顯色也好、形色也好、表色也好,都是色——那麼這個色的存在,是爲什麼存在的?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識所行、眼識境界、眼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它都是在爲這些東西提供服務的。“眼所行”,那個眼指的是什麼?眼根;“眼境界”,那個眼指的是什麼?還是眼根。“眼所行”,什麼意思呢?眼睛要到達的地方,對吧?眼根。“眼境界…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3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