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指的什么呢?就是前面讲的这些色法、这些显色。“随一现前,有大威势,映蔽余色令不显现”,什么意思啊?就是这些青黄赤白,在这个地方出现是青的颜色,有大威势,映蔽余色令不显现,其它的颜色就不能同时出现。“唯自所现,能生眼识,成所行性,是故名为眼识所行”,这个地方有几个意思,就是当这些色法“唯自所现”,这些色法在眼前的时候,能生眼识,这个“能生”指能促进眼识生起来。明白这个意思不?你眼前一看,哦,这个地方有报纸,眼睛对着它的时候一刺激,眼识是不是就生起来啦?这个能生,不是说从它所生,而是说它能够促进眼识生起来。反过来,“成所行性”,它不但能够促进眼识生起来,同时又为眼识所认识和分别,等于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知道吧?有这样一个含义,是两方面的。“是故名为眼识所行”,所以把它叫做眼识所行,是它的一个过程,先是它促进眼识生起来再反过来,眼识再来认识它。
形色者,谓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
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者:此释形色得名所以。积集而有,唯假非实,是故说言是分别相。
这里面很重要的就是“积集”和“分别相”,这两个词要注意。为什么呢?“若色积集长短等分别相者”,因为这些物质积聚的程度不同,才有长的、短的、高的、矮的、大的、小的、粗的、细的,对不对?所以才用了积集两个词,这符合今天物理学上讲物质是靠什么聚集起来的呀?由分子构成的嘛。有多少个分子?是不是积集在一起的呀?“积集而有”,为什么要用积集两个词,就是表明“唯假非实”,这些色法都是假相,不是真实有的。你看,由分子构成物质,是不是假的?它是变化的,对不对?所以这个假不是说它不存在,它是存在、它不是真实性的存在、不是永恒的存在,所以叫唯假非实。为什么叫“唯假非实”呢?因为它是聚集在一起的,我们老百姓有句话:这是逗逗玩的生意,逗在一起的,既然是逗在一起的,哪一天不逗在一起啦,是不是就分散掉啦?像这个物质一样的。这些分子,在这个温度下,聚集在一起,是这个状态。但温度一变、分子结构一变,它聚集的形状就要发生变化。如果它是真实的、是一成不变的,它就不会受这个东西的影响,而事实上是不是呢?事实上是要受影响的、它是要变化的。所以“积集”这两个词用的非常妙的,它揭露了物质本身真实的状态,就是假的,不是真实的。“是故说言分别相”,这些都是你自身分别出来的,长的、短的,有绝对的长短吗?没有,长和短都是相对的。你比如说,这个跟这个比,谁长?这个纸包要长一点,这个录音笔要短一点;但是这个纸包和和这个书这么一比,谁长?书要长,原来长的就成了短的;可是书和桌子一比,干吗啊?桌子长,它又短了,所以瑜伽师地论讲了一个“ ”的道理, 任何东西都是相对的。你看佛法多高妙啊,是真正智慧的呢。所以有这样一个认识,若有人给你说我这个是最长的,你要说你那个暂时是长的。值得去争辩的吗?没有。一切都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
表色者,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由变异因,于先生处不复重生,转于异处,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差别生,或即于此处变异生,是名表色。
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等者:此释表色得名所以。然此表色唯约身业为论,有见摄故。色身形相有长短等种种差别,名积集色。由业异熟剎那流转,生灭灭生,无间无断,是名生灭相续。由造作思变异为先,于彼后时身变异转,是故此说由变异因。身变异时,有其方所示现差别,或转趣余方,或住此方处,随心示现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相。此示现相,于其方所或无间、或有间、或近、或远非一类起,名变异生。如是变异,以思为因;能表示思,故名表色。
所以这一句我告诉你,最重要的你把那句理解了你就全都理解了,最后那句话:“能表示思,故名表色”。表色的“表”,是表什么?表示思。“思”是什么?想,心理活动,对不对?“屈、伸、走、站、卧”这些姿态从哪儿体现啊?心里面想的嘛。心里面想“哎呀,我要到那个地方去”,表示出来的行动是什么?就是“走”么。“哎,那个东西拿过来”干嘛?有了这个念头,这个手就干吗呀,伸么。“哎哟,拿过来”干嘛呀,这个手就要缩回来,这是“屈”。所以,叫做表色,就这个意思。通过这样一些动作,可以反映你心里的所思所想。那个人已经往前走了,就表示他干嘛?想离开了。所以“表色者,谓即此积集色,生灭相续”,首先第一个,“谓此积集色”,所以你看还是用的积集这个词,一切色法都是聚集起来的、堆积起来的。下面解释说了一句话“然此表色唯约身业为论”,行住坐卧屈伸这些是不是都是身体上的行为、身体上的动作,对吧?身业就是指身体上的差异。对吧?“色身形相有长短等种种差别,名积集色”,有些高、有些矮,但是高也好、矮也好都是由四大聚集起来的,所以叫积集色。“由业异熟剎那流转,生灭灭生,无间无断,是名生灭相续”,我们这个身体是不是生灭相续的,为什么呢?阿赖耶识里面的业力在不断提供支撑。比如人,从生下来到现在,是不是生灭相续?肯定,首先一条肯定是相续的,要是不相续你还有吗?没有了,但是相续的同时,它一定是有生灭的。其实今天这个生灭用今天我们的人体讲,就是指你体内的新陈代谢,就是讲的身体上的生灭。“由造作思变异为先,于彼后时身变异转,是故此说由变异因” 什么叫造作思?你学过遍行吧,百法里面的遍行心所。哪五个?遍行心所有几种?触、作业、受、想、思。这个造作思指的就是这个,就是指的你的想法。造作思又分多少种啊?“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动身思、发语思、审虑思。多啦,造作是要付出行动的。由造作思变异为先,想法发生了变化。比如“我坐够了,想站。”因为你心里面思考有变化,那么表现在身体上,就有姿势上的变化。那么这个姿势上的变化是由谁开始变的呢?就是由内心的思考先变化了,它就促进你身体上的姿势要发生变化,所以“身变异时,有其方所示现差别”,身体姿势的变异,就有方向、处所的差别,就有相形状的差别,这个差别就是取啊、舍啊、屈啊、伸啊、行啊、住啊、坐啊、卧啊,这些差别相的示现,“于其方所或有间、或无间”,就是有的距离长、有的距离短;“或近或远,非一类起,名变异生”,这个叫变异生,这个“变异生”和阿赖耶识的变异生是不同的。阿赖耶识的变异生是指的种子,这个“变异生”是指的方向啊、处所啊,这些就不同。“如是变异,以思为因”,这些姿态的变化,谁在主导?就是你的思力、思心所在主导。所以为什么叫表色?能表示思,思心所表现在具体的形态上,有这些形状,所以叫“表色”。过去很多人不知道什么叫表色,就是表示你的思心所、你心里面的想法。在用今天心理学上的话讲,思想的外化,因为你思想上是这样想的,那么形式上自然就表现出来出这样的形状来。
又显色者,谓光、明等差别。
谓光明等差别者:此中差别,唯说光、明,及与影、闇、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故置等言。不说青、黄、赤、白,以此四种是色自相。余光、明等是自相中所有差别故。唯显差别,是此所说。是故略无青、黄、赤、白。
形色者,谓长、短等积集差别。
表色者,谓业用为依转动差别。
业用为依转动差别者:前说由变异因,即此业用为依。前说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即此转动差别。
所以这个地方又在进一步讲这几种色的差别。“又显色者,谓光、明等差别。”光和明我们刚才已经讲过了;“等”实际上就包括什么?“影、暗、云、烟、尘、雾,及空一显色”;它不包括哪四种?“青黄赤白”,为什么呢?青黄赤白是本身事物的相、是它本身具备的,其它都是从这个上面表现出的差别相。最后意义上讲青黄赤白是不是真实的?也不是真实的。今天物理上早就给你破解了,青黄赤白是光和作用。“形色者,谓长、短等积集差别。”这个就好理解了。下面“表色者,谓业用为依转动差别”实际上就是对前面那段的解释。“业用为依,转动差别者,前说由变异因”,这个变异因是什么?就是思心所。对吧?“即此业用为依”,就是因为有思心所的变化,从它为依靠,才有外面的那些东西,什么坐啊、走的变化。对不对?“前说取、舍、屈、伸、行、住、坐、卧等,即此转动差别。”因为你的思心所在变化,站久了想干嘛
想做一下;坐久了想干嘛?想躺一下。都是这样一个一个递进来的。再下面,对这些东西再进一步解释了。
如是一切显、形、表色,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名之差别。
是眼所行眼境界等者:谓一切色若正现前,名眼所行。如是眼识所行、意识所行,当知亦尔。此所行性略有六种。一、由所依处故;二、由自性故;三、由方故;四、由时故;五、由显了不显了故;六、由全分或一分故。如下决择分释。(陵本五十四卷二十二页4383)若一切色,或正现前、或已现前、或当现前,名眼境界。如是眼识境界、意识境界,当知亦尔。为所领取,名彼境界。若一切色正现在前,能生眼识,成所了别,是名眼识所缘。如是意识所缘当知亦尔。然已现前、当现前色,亦为意识所缘,与眼识别,其义应知。
这段话,进一步对这三种色——总的来讲,不管是显色也好、形色也好、表色也好,都是色——那么这个色的存在,是为什么存在的?是“眼所行、眼境界、眼识所行、眼识境界、眼识所缘、意识所行、意识境界、意识所缘”它都是在为这些东西提供服务的。“眼所行”,那个眼指的是什么?眼根;“眼境界”,那个眼指的是什么?还是眼根。“眼所行”,什么意思呢?眼睛要到达的地方,对吧?眼根。“眼境界…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3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