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德堂
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4講▪P4

  ..續本文上一頁,我說不用歡迎,因爲什麼?不管怎樣,我講的都是好話。老外他也很高興的,他怎麼知道我說的是好話?人見了都講好話嘛,怎麼見了就罵人呢?這個人不地道。搞了這麼多聲音出來,下面還有對聲音的分別:

  此略叁種。謂因執受大種聲、因不執受大種聲、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

  醜二、料簡

  初唯內緣聲,次唯外緣聲,後內外緣聲。

  因執受大種聲等者:地水火風名四大種。此爲依因,遍生造色,得大種名。今依大種有叁差別,是故建立成叁種聲。謂若大種內身所攝,爲阿賴耶識之所執受,是名執受大種;以此爲因,聲現前起,名因執受大種聲。若諸大種外器所攝,不爲阿賴耶識之所執受,是名不執受大種;以此爲因,聲現前起,名因不執受大種聲。若以執受不執受二種大種爲因之所生聲,名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如下自釋。初唯內緣聲者,謂如鬥诤諠雜聲等;次唯外緣聲者,謂如風林聲等;後內外緣聲等者,謂如螺貝聲等。

  子二、後叁種

  此複叁種。謂可意聲、不可意聲、俱相違聲。

  壬叁、釋異名2 癸一、約彼相辨

  又複聲者,謂鳴、音、詞、吼表彰語等差別之名。

  癸二、約根識辨

  是耳所行、耳境界,耳識所行、耳識境界、耳識所緣,意識所行、意識境界、意識所緣。

  辛四、助伴及業

  助伴及業,如眼識應知。

  謂可意聲等者:此亦唯說意識所緣,如前眼識所分別義。鼻、舌、身識叁所緣相皆應准知。 這個啊,前面這幾個就是對這個聲音啊,就從另外不同的角度,把它做了分析。此略叁種。上面說了那麼多種聲音,概況起來可以叁大類。哪叁大類呢?謂因執受大種聲、因不執受大種聲、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你一聽這個東西繞口,簡單地跟你講,因執受大種聲就是人發的聲音,因不執受大種聲就是外面這些山河大地草木叢林發的聲音。因執受不執受大種聲就是人和外面這些器界同時發出的聲音。就指的這個,比如人發的聲音,你講話是不是就是人發出的聲音。因不執受大種聲就是樹發的聲音。人和那些東西合作的,你比如,敲鼓、吹笛子、彈琴、吹牛,呵呵,不是,吹牛還是人做的,吹牛吹不出聲音來的哈,那麼爲什麼,它下面說了一大段,實際上,我給你把那些一理,你就懂了。那個大種啊,就是指的四大種,執受啊,誰在執受四大種啊,阿賴耶識,所以由阿賴耶識執受四大種,它變現出來的是什麼?就是四大,指的什麼?有情,就是指的人,懂了不?所以人發出的聲音就叫因執受大種聲。因不執受大種聲也就懂了,就像阿賴耶識不執受色身一樣的,就是外面的器界,山啊、河啊、草木啊、叢林啊,它們發出的聲音。因執受不執受就是兩個合在一起,這個好懂了,不要說那麼大一轉。還有叁種,初唯內緣聲,內緣聲指的什麼?還是人發出的,次唯外緣聲指的什麼,外面的器世界、環境,它這裏打的比方,謂如風林聲等這就不是人發的聲音,對吧。後內外緣聲等者,就是兩個結合在一起,就是謂如螺貝聲等。螺貝聲是怎麼出來的,是人去吹的嘛,就是兩個結合在一起的嘛。這個佛法啊,真的,反著說、正著說、上面說、下面說,反正倒過來倒過去給你說。還有,還可以給你分。此複叁種。謂可意聲、不可意聲、俱相違聲,這是什麼意思呢?可意聲就是好聽的,不可意聲就是不好聽的,俱相違聲就是也說不上好聽,也說不上不好聽。哪些聲音好聽啊,哪些聲音不好聽啊?這天下沒有絕對的可意不可意。你認爲好聽的,他說不好聽。你認爲不好聽的,他說:哎呀,這個東西誰唱的啊,簡直像帕瓦羅蒂一樣。個人的感受不一樣嘛。這種東西,要靠意識參與進來才有的,光靠耳識是完不成的。這已經進入了意識的活動了,已經到了這個階段了,所以叫可意、不可意、俱相違聲。所以我跟你講啊,我告訴你,我還有一個經驗,再不好聽的,像鬧得很、吵雜的、煩得不得了,打坐,你把聲音想一想,想一想,。。。。哎,這聲音怎麼沒有了,這聲音怎麼還像唱歌一樣好聽呢,有這個感受沒?我曾經有過,我趕火車,那個時候上學,沒有錢呢,買火車票又沒買到,但是要回去了,春節,最不好買票,後來好不容易,托個關系,把我送上火車了,上去沒票,連個站的都沒有,嘿嘿,沒站的站哪呢?擠在一起,夠慘了,那個時候站了二叁十個小時,站到北京了。哎喲,那些打工的,這樣、那樣的,開始心裏很煩,由煩躁啊,就要發火啊,什麼的上來。哎呀,我想這麼長時間怎麼辦呢?還沒過西安。人站在那,就象窖蘿蔔一樣,一個一個立著。哎,我就慢慢的,反正就不要管它了,不管外面怎麼吵怎麼鬧,讓心慢慢沈靜下來,念佛也好,數呼吸也好,慢慢的心往內收,你就慢慢地感到,這些聲音不是那麼煩躁了,反倒還覺得這些人、這些聲音挺可愛的,所以,我爲什麼和你說,天下沒有絕對的可意、不可意,就看人的本身啊,怎麼對待它。所以你們以後啊,可以做這個實驗,哪怕人惹你的聲音不好聽,你用你內心去觀,觀到那個聲音好聽了,你說太感謝你,多偉大了。哎喲,那個人嚇死掉了。

  又複聲者,好,你看。又複聲者,我還沒講完,這個聲音還可以怎麼說,謂鳴,什麼叫鳴呢:鳥叫。叫鳴。音,這個聲和音是不一樣的哦,聲音,聽我講話這個叫聲,音啊是屋子裏面回蕩的這個叫音,所以我們叫空谷回音,聽過這個成語沒有哦。你看那些大峽谷裏面,你說話,一個人講,你剛講完,哎喲,整個那個峽谷裏面那個聲音在回蕩,那個就是音。詞,那就是詞章的,吼,那個聲音啊,吼什麼吼。就是大聲地,但是再吼沒有那個獅子吼。表彰語等這些都是屬于聲音。所以到這個地方爲止,前面都是講的聲音的,分類,從不同角度來給你談這個聲音,有的是從聲音的種類,有的是從聲音發出的地方,有的是從聲音的感受程度,對吧,從各個角度來。

  下面,是耳所行,這是耳是指的什麼?(耳根),耳境界呢?耳根面對的境界。耳識所行這個就是指的耳識啦,耳識境界,這個指的也是耳識了,耳識所緣,這個指的也是耳識了,同時還有意識參與。我告訴你哈,我不知道當時和你們講過沒有。這個跟眼耳鼻舌身這個五識生起的時候,意識參與的,這個意識叫什麼意識,五俱意識。一定要記住,意識啊,由于他的活動很多,要分幾類,簡單地分,分兩大類,一個就是五俱意識,一個是獨頭意識,所謂五俱意識是什麼呢?就是跟著眼耳鼻舌身一起參與活動的。叫五俱。五嘛,就是指的眼耳鼻舌身,俱就是同時,跟五識同時産生活動的那部分功能,叫五俱意識。還有一類叫獨頭意識,就是單獨活動的,這單獨活動的獨頭意識分幾類,分叁類,一個是夢位獨頭意識,你做夢的時候有沒有意識活動啊,有,眼耳鼻舌身都停止了,可是你做夢的時候,還在裏面做什麼呀?還在騰雲駕霧,還在吃張涼粉,都有,這個很好玩,但是全部是意識的活動,那個叫夢位獨頭意識,還有叫定中獨頭意識,定位,正在入定的時候,前五識停止了,意識還有的,這叫定中獨頭意識,還有就是散位意識。散位就是散亂的散,散,分散的散,就是你坐在那個地方打妄想,沒事在一個人在那發愣、發呆。哎喲,這個人發起呆來很可怕的,我到印度尼西亞的時候,我看路邊有很多小亭子,我搞不懂,像我們路邊的小亭子是幹嘛的啊?汽車招呼站。哎,我說你們的汽車招呼站怎麼建得那麼漂亮,他說我這個不是,我說是什麼,他說叫發呆亭。哈哈,我說還有這玩意兒啊!他說印度尼西亞的人啊,那些男孩子不上班的,都是女人上班供養這些男的,幹嘛,要發願去印度尼西亞了嗎?那個地方多好,哈哈。結果那些男孩天天沒事幹,幹嘛,就在那修個亭子,讓他們去發呆。我從那裏路過,真看見有兩個在那裏發呆的,我看那個眼光啊,麻煩死了。你說它有活動嗎?有意識活動沒有?有,他在那抽煙也好,喝茶也好,想入非非的,一會天上,一會地下,這個時候,他前五識都沒有活動,就是那個第六意識在活動,這叫散位獨頭意識,所以一般來講啊,但有些地方啊,是把這個散位和亂位分開的,實際上這兩個東西都是一樣的,所以有些地方是把這個獨頭意識分了四類,就是夢位、定中、散位、亂位。所以嚴格意義上來講,分叁類就可以了。就夢位獨頭、定中獨頭,還有呢散亂獨頭,它實際上是一類意識。所以,你看這個意,我跟你講啊,只有這個意識可以這麼分的,其它的都不可以。其它的認識都簡單的說,唯獨這個意識,麻煩。所以我老跟他們講,這個意識在《西遊記》裏面就是孫悟空,你知道吧,可以上天,可以入地,一會兒十萬八千裏,比喻這個意識你管不住,它還善變呢。豬八戒是哪個識呢?沙和尚肯定是前五識,幹活的嗎,唐僧肯定是第八識了,豬八戒就肯定是末那識了,好吃懶做,有什麼東西都要我先吃了,我嘛,他都離不開。所以,你看他爲什麼不要搞五個呢?不搞師徒五個,要師徒四人呢,你看《西遊記》裏全是有佛法的呢。爲什麼要叁打白骨精,人就是白骨一堆嗎,你修白骨觀嘛。是不是,打了叁道也沒打垮。都是白骨精哦,我們都是白骨精。人人都是白骨精呢!是不是,還有那個盤絲洞,你看那個蜘蛛牽線線纏住的是誰啊,就是你自己嘛,作繭自縛啊,所以那個四大名著裏頭,我跟你講,佛教色彩最濃的就是這個《西遊記》和《紅樓夢》,在紅樓夢裏全是禅宗的東西,看你怎麼讀。你看,開始打開就是“茫茫大地,一片空白”,在先就給你講一切都是空的,早就給你把結局寫好了,人人都是這樣的,那這又扯遠了哈,這裏面說意識的活動很是活躍,。。。所以剛才我給你們介紹,意識,我們過去講分這麼幾種,好,下面這個地方,就把它的所緣說完了,就是它的聲音這部分說完了。

  下面,“助伴及業,如眼識應知。”什麼意思呢,它的助伴,相應心所跟誰一樣?眼識。多少個?唵?叁十四,哪叁十四?什麼什麼?我說了很多遍了,“遍行別境善十…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4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