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睡增者不勝疲極故,就是到那個時候自然就醒了。今天的人都有依賴性,你們今天睡到自然醒的有幾個?有幾個是睡到自然醒的啊?今天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有鍾,我看看就行了,幾點鍾起床,要麼就是鬧鍾。古人沒這些東西他怎麼弄?我記得我上初中那會兒就有這個本事,我說睡五分鍾,從一睡到五分鍾馬上自己就醒了,不要人叫,現在這個依賴性就強了,反正有人喊、有人叫,反正要打板,聽到打板就起來了,不是自然醒啊,但是在廟子裏習慣了五點鍾起床,到外面到那個時候自然也就醒了,成習慣了。所以這個地方就是指的這個,謂睡增者不勝疲極故,就是指的睡多了,不想再睡了,再睡下去。“有所作者要期睡故”,什麼意思呢?我有事,我說五點鍾起床,自然就醒了,就是剛才我說的那種。“或他所引,從夢而覺”,他所引,就是別人叫你呀、打板啊、上鬧鍾啊,這些都是從他所引。但是按照佛教講,這個睡眠啊,你看,“有所作者要期睡故者:謂如說言:思惟起想巧便而臥,先以精進策勵其心,然後寢臥”。什麼叫“精進策勵其心”,我睡五分鍾就醒,你說有這麼神的,說五分鍾,真的五分鍾就醒。你看電視裏那個投炸彈的,弄個定時器,定在那個地方,到時就炸了,等于睡覺前定個時間,睡五分、睡叁個小時,你養成習慣他也自然就醒。“于寢臥時,時時覺寤,如林野鹿,不應一切縱放其心”這個地方講,我們這個睡覺,不要放縱,今天很多人睡覺時是很放縱的。佛教講:最好的睡眠是右脅而臥,吉祥臥,這個樣子睡不累,不容易做夢,睡得香。佛教反對仰著睡,仰著睡的是死人。佛教裏講“仰睡死屍撲睡畜”,撲著睡是畜生,你看哪個畜生是仰著睡的,畜生都腳朝下、臉朝下。“仰睡死屍撲睡畜”,你有沒有看見那個死人是趴著睡的,死人全是仰著的。“左睡金剛右睡禅”,這樣少噩夢,睡得香,這個樣子不容易放逸,不容易亂想。所以佛教講睡眠之前,如法的觀察最好,睡夢就一定少噩夢,很吉祥的。你就睡的很安穩。可是我們今天人啊,一躺在床上,時間早了睡不著,打妄想,想這兒呀想那兒呀,明天去哪兒玩啊,後天買哪支股啊?再過兩天,又怎麼地了,想的多了,就睡不著。佛教講:想發光的,觀,所以我不大有失眠的時候,即使有時睡晚了。我睡覺一般比較有規律,如果我中午要休息的話,我吃完飯絕對不能有人打攪,不能用腦子,吃完飯馬上睡才能睡得著,要是吃完飯哪個又找你說個事,再用下腦子,那就玩了,絕對睡不著了。晚上有些時候,覺得白天沒睡好,晚上要早點休息,或者有事晚睡,就觀想一下:整個周身通體有一個小明點,明點慢慢、慢慢放大,明點就跟著……,哎,很快睡著了,這是作光明想。差不多嘛。再念,接著念。
癸七、悶
雲何悶?謂由風熱亂故;
謂由風熱亂故者:此說風界、火界錯亂,故致悶絕。
或由捶打故;或由瀉故,如過量轉痢及出血;
如過量轉痢及出血者:此釋由瀉差別應知
或由極勤勞;而致悶絕。
癸八、醒
雲何醒?謂于悶已而複出離。
這講悶。有五種情況,可以讓你感覺到悶絕,比如休克之類。休克它爲什麼還能轉呢?就是因爲它意識沒有停止活動,包括阿賴耶識還沒離體,所以那個休克不叫死。這個死的名堂多了,你翻到後面,看談死的。你看二十頁,你看多少種死法。好多頁,你看,從二十頁一直談到二十五頁,全是談死的。怎麼死的,有些是壽盡的,有些是福報盡的,有些是橫死的,有些是脹死的。有嘛,你看二十一頁上面,你看“食所不宜,不消複食”,那不都是脹死的嘛。所以,這個佛法啊,佛的智慧啊,他把很多微細的東西都告訴你了。包括生,後面談,實際上我們重點談生和死的問題。你看佛教裏面怎麼跟你談,包括生的問題,生命怎麼形成的。說這個風啊,呼吸是最值得重視的。下面談的關于風的問題,我們這個生命的形成啊,也要有風動。業風,它要轉動的。你那個精細胞卵細胞在一起的時候,你那個業風一動,這兩個才能夠結合。再加上業風一旋,新的生命才能夠出現,這個經上都講的。所以這個佛法多科學的,它把人的生命怎麼形成的描寫得,你說今天人都是顯微鏡觀察的,過去佛沒有顯微鏡,他怎麼知道。就是智慧,後面談的這麼多,爲什麼談到死的問題,因爲這個悶啊,包括胸悶,氣悶,包括悶絕、休克,都包括在裏頭了。他有幾種情況引起的,謂由風熱亂故者:風熱亂就是四大裏面的風大或者火大都容易造成悶絕。你看,有些人哎呀這一口氣卡住了,是不是,一口氣沖不上來了,悶了。有些人說我胸好悶,胸是什麼,這地方,肺部那個地方嘛,悶的,這也是風大不調,火大,就是溫度高了,發燒,有些人燒得說胡話。燒得有些人昏迷,有的啊。你看發高燒的,有的小便都要失禁。有吧?有這個經驗沒有,有也不好意思講,那個都是病嗎,有什麼?哎呀,這些人啊都還放不下,不好意思說。這個正常,這個生病就是火大都會導致,謂由風熱亂故者,這兩個或者是多了,多了容易出問題。或由捶打故,被打的,一耳光都打懵了。對吧,或由瀉故,就是拉肚子,瀉得沒力氣了,慢慢就虛脫了,對吧,如過量轉痢,就是痢疾。及出血,就是人出血了呢。導致整個氣血虛弱嗎,氣血虛弱也就導致昏厥了、休克等等。你看佛法談的哪一樣不是我們今天現實生活中的問題。或由極勤勞;而致悶絕。,就是累的,超過極限,體能極限。這個不用念。“雲何醒?謂于悶已而複出離。”悶絕裏面,脫離休克,脫離悶絕了,那就保持清醒了。就是指的這個,下一個,這個要好好讀。接著讀。
癸九、發起身業語業
雲何發起身業、語業?
發起身業語業者:此中略顯四種次第,如下文說,一一可知。
謂由發身語業智前行故;
發身語業智前行者:此中智言,謂審慮思。審慮未來非現見境相應之慧,名爲智故。如下攝事分說。(陵本八十六卷九頁6512)此最初起,故名前行。
次欲生故;
次欲生者:審慮無間,起決定思。樂所作欲俱有轉故,是名欲生。
次功用起故;
次功用起者:此中功用,謂動發思。此有染汙及善差別。勢力增上,得功用名。
次隨順功用爲先,身語業風轉故;從此發起身業、語業。
身語業風轉者:入息、出息是名爲風。要依身心,此方得轉,由業所引,故名業風。業風轉故,發起身語,能成所作,由是說言身語業風。
你看,這談到業風了吧,其實這個,談到這個,我們先回顧。這個東西我們在哪兒講過呢?想想,是哪兒講過?《百法》裏頭嘛。那《百法》裏頭頭一個心所是什麼?遍行。遍行心所:作意、觸、受、想、思。這裏談的就是這個思心所嘛。你看,審慮思、決定思、動身思、發語思,不就是那個思心所裏頭嘛。再說明白點,我們的行動、語言,這個就是揭示你的行動語言是怎麼産生的。你看,世間上它不注意這個吧,佛法就是這麼微妙,它就要去分析。你比如:哎呀,我又幹了壞事了,爲什麼幹?哎呀,我又說錯話了,爲什麼說錯了,就是要去找,行動和語言之前是怎麼出來的。這就是那個遍行心所裏面談到的,你比如,我們對一件事情的完成,先是作意心所起來,讓心心所生起現行,完了第二一個就是觸,就是根,就是那個眼睛;境,就外面的,比如你碰到哪個人,對不對。完了,識,眼識就生起來,這叁個功能就觸。作意、觸、受,接著就感受,這個人,哎呀,長得好漂亮啊,好久沒見啦,你心裏面就感受啊,是歡喜也好,不歡喜也好,比如這個人過去和你關系很好,很久沒見,你心裏面的感受好不好啊,那就很好了。你感受好了,就開始想,這個人怎麼今天穿的這麼漂亮啊?到哪兒去辦事啊,這是誰啊,你都想起來了,對吧。想完以後,這個人過去和我關系不錯的,我原來他都招待過我的。就開始審慮,就想他原來對我不錯啊,我們感情很好啊,心裏想過去,就開始思考,就審慮思,你看是不是那個談到的,他請過我吃飯,我是不是該請他呢?請他,我包包帶錢沒有哦,我的工資卡帶著沒有哦,就開始琢磨了,摸一摸,哎呀,有,我請他。往哪兒請呢?皇城老媽、陳麻婆,一想我包包裏只有那麼多錢,最後一想,算一算兩個人多少,好,陳麻婆請他。決定思對不對,決定完又開始有行動了,或者有語言了,對不對。說:哎,張老叁,請你吃飯。是不是有語言了?哎,走嘛。拉他一下,是吧,完了,一起走到那裏吃飯,是不是語言行動都有了,所以我們往往語言行動,只看到最後,我請他吃飯,就是語言行動了,但是前面的過程,我們並沒有怎麼去思考。對不對,所以,這裏“雲何發起身業、語業?”這主要是和第六意識相應的思心所。所以《八識規矩頌》裏面將來會談到“動身發語獨爲最,引滿能招業力牽”。就是支配你這個身業和語業的實際上是誰啊?意識。所以,有些時候,你行爲做錯了,說錯話了,比如你說我這個手做錯了把手斬了?你斬了它還是那麼回事,還是錯了。對不對,你說說錯話了,把舌頭割了?可以嗎,不可以,你要想到爲什麼做錯了,爲什麼說錯了?就是那個意識,必須要去抓它。所以我最近在那個《八識規矩頌》裏面講的,身語這兩個,語言和行動都是前臺收集情報的,第六意識才是最後的幕後操手。身體和行動那些都是前臺,前臺的服務員,你看,你到飯店裏去是不是都有前臺嘛。還有後臺老板、董事長。第六意識才是董事長,才是老板。它才起決定作用。所以這個地方講的“動身發語”主要指的第六意識的思心所。那麼有四種,發起身語意者,就是身語意,你別看我們這個行動語言的産生,“此中略顯四種次第”,要經曆四個層次。才能具有語言和行動。哪四個呢?第一個,“謂由發身語業智前行故。發身語業智前行者:此中智言,謂審慮思。”就是剛才講的。與第六意識相應的思心所開始審慮。就是剛才我說的,剛才我舉的例子,…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9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