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9讲▪P5

  ..续本文上一页,睡增者不胜疲极故,就是到那个时候自然就醒了。今天的人都有依赖性,你们今天睡到自然醒的有几个?有几个是睡到自然醒的啊?今天世界上大部分人都有钟,我看看就行了,几点钟起床,要么就是闹钟。古人没这些东西他怎么弄?我记得我上初中那会儿就有这个本事,我说睡五分钟,从一睡到五分钟马上自己就醒了,不要人叫,现在这个依赖性就强了,反正有人喊、有人叫,反正要打板,听到打板就起来了,不是自然醒啊,但是在庙子里习惯了五点钟起床,到外面到那个时候自然也就醒了,成习惯了。所以这个地方就是指的这个,谓睡增者不胜疲极故,就是指的睡多了,不想再睡了,再睡下去。“有所作者要期睡故”,什么意思呢?我有事,我说五点钟起床,自然就醒了,就是刚才我说的那种。“或他所引,从梦而觉”,他所引,就是别人叫你呀、打板啊、上闹钟啊,这些都是从他所引。但是按照佛教讲,这个睡眠啊,你看,“有所作者要期睡故者:谓如说言:思惟起想巧便而卧,先以精进策励其心,然后寝卧”。什么叫“精进策励其心”,我睡五分钟就醒,你说有这么神的,说五分钟,真的五分钟就醒。你看电视里那个投炸弹的,弄个定时器,定在那个地方,到时就炸了,等于睡觉前定个时间,睡五分、睡三个小时,你养成习惯他也自然就醒。“于寝卧时,时时觉寤,如林野鹿,不应一切纵放其心”这个地方讲,我们这个睡觉,不要放纵,今天很多人睡觉时是很放纵的。佛教讲:最好的睡眠是右胁而卧,吉祥卧,这个样子睡不累,不容易做梦,睡得香。佛教反对仰着睡,仰着睡的是死人。佛教里讲“仰睡死尸扑睡畜”,扑着睡是畜生,你看哪个畜生是仰着睡的,畜生都脚朝下、脸朝下。“仰睡死尸扑睡畜”,你有没有看见那个死人是趴着睡的,死人全是仰着的。“左睡金刚右睡禅”,这样少噩梦,睡得香,这个样子不容易放逸,不容易乱想。所以佛教讲睡眠之前,如法的观察最好,睡梦就一定少噩梦,很吉祥的。你就睡的很安稳。可是我们今天人啊,一躺在床上,时间早了睡不着,打妄想,想这儿呀想那儿呀,明天去哪儿玩啊,后天买哪支股啊?再过两天,又怎么地了,想的多了,就睡不着。佛教讲:想发光的,观,所以我不大有失眠的时候,即使有时睡晚了。我睡觉一般比较有规律,如果我中午要休息的话,我吃完饭绝对不能有人打搅,不能用脑子,吃完饭马上睡才能睡得着,要是吃完饭哪个又找你说个事,再用下脑子,那就玩了,绝对睡不着了。晚上有些时候,觉得白天没睡好,晚上要早点休息,或者有事晚睡,就观想一下:整个周身通体有一个小明点,明点慢慢、慢慢放大,明点就跟着……,哎,很快睡着了,这是作光明想。差不多嘛。再念,接着念。

  癸七、闷

  云何闷?谓由风热乱故;

  谓由风热乱故者:此说风界、火界错乱,故致闷绝。

  或由捶打故;或由泻故,如过量转痢及出血;

  如过量转痢及出血者:此释由泻差别应知

  或由极勤劳;而致闷绝。

  癸八、醒

  云何醒?谓于闷已而复出离。

  这讲闷。有五种情况,可以让你感觉到闷绝,比如休克之类。休克它为什么还能转呢?就是因为它意识没有停止活动,包括阿赖耶识还没离体,所以那个休克不叫死。这个死的名堂多了,你翻到后面,看谈死的。你看二十页,你看多少种死法。好多页,你看,从二十页一直谈到二十五页,全是谈死的。怎么死的,有些是寿尽的,有些是福报尽的,有些是横死的,有些是胀死的。有嘛,你看二十一页上面,你看“食所不宜,不消复食”,那不都是胀死的嘛。所以,这个佛法啊,佛的智慧啊,他把很多微细的东西都告诉你了。包括生,后面谈,实际上我们重点谈生和死的问题。你看佛教里面怎么跟你谈,包括生的问题,生命怎么形成的。说这个风啊,呼吸是最值得重视的。下面谈的关于风的问题,我们这个生命的形成啊,也要有风动。业风,它要转动的。你那个精细胞卵细胞在一起的时候,你那个业风一动,这两个才能够结合。再加上业风一旋,新的生命才能够出现,这个经上都讲的。所以这个佛法多科学的,它把人的生命怎么形成的描写得,你说今天人都是显微镜观察的,过去佛没有显微镜,他怎么知道。就是智慧,后面谈的这么多,为什么谈到死的问题,因为这个闷啊,包括胸闷,气闷,包括闷绝、休克,都包括在里头了。他有几种情况引起的,谓由风热乱故者:风热乱就是四大里面的风大或者火大都容易造成闷绝。你看,有些人哎呀这一口气卡住了,是不是,一口气冲不上来了,闷了。有些人说我胸好闷,胸是什么,这地方,肺部那个地方嘛,闷的,这也是风大不调,火大,就是温度高了,发烧,有些人烧得说胡话。烧得有些人昏迷,有的啊。你看发高烧的,有的小便都要失禁。有吧?有这个经验没有,有也不好意思讲,那个都是病吗,有什么?哎呀,这些人啊都还放不下,不好意思说。这个正常,这个生病就是火大都会导致,谓由风热乱故者,这两个或者是多了,多了容易出问题。或由捶打故,被打的,一耳光都打懵了。对吧,或由泻故,就是拉肚子,泻得没力气了,慢慢就虚脱了,对吧,如过量转痢,就是痢疾。及出血,就是人出血了呢。导致整个气血虚弱吗,气血虚弱也就导致昏厥了、休克等等。你看佛法谈的哪一样不是我们今天现实生活中的问题。或由极勤劳;而致闷绝。,就是累的,超过极限,体能极限。这个不用念。“云何醒?谓于闷已而复出离。”闷绝里面,脱离休克,脱离闷绝了,那就保持清醒了。就是指的这个,下一个,这个要好好读。接着读。

  癸九、发起身业语业

  云何发起身业、语业?

  发起身业语业者:此中略显四种次第,如下文说,一一可知。

  谓由发身语业智前行故;

  发身语业智前行者:此中智言,谓审虑思。审虑未来非现见境相应之慧,名为智故。如下摄事分说。(陵本八十六卷九页6512)此最初起,故名前行。

  次欲生故;

  次欲生者:审虑无间,起决定思。乐所作欲俱有转故,是名欲生。

  次功用起故;

  次功用起者:此中功用,谓动发思。此有染污及善差别。势力增上,得功用名。

  次随顺功用为先,身语业风转故;从此发起身业、语业。

  身语业风转者:入息、出息是名为风。要依身心,此方得转,由业所引,故名业风。业风转故,发起身语,能成所作,由是说言身语业风。

  你看,这谈到业风了吧,其实这个,谈到这个,我们先回顾。这个东西我们在哪儿讲过呢?想想,是哪儿讲过?《百法》里头嘛。那《百法》里头头一个心所是什么?遍行。遍行心所:作意、触、受、想、思。这里谈的就是这个思心所嘛。你看,审虑思、决定思、动身思、发语思,不就是那个思心所里头嘛。再说明白点,我们的行动、语言,这个就是揭示你的行动语言是怎么产生的。你看,世间上它不注意这个吧,佛法就是这么微妙,它就要去分析。你比如:哎呀,我又干了坏事了,为什么干?哎呀,我又说错话了,为什么说错了,就是要去找,行动和语言之前是怎么出来的。这就是那个遍行心所里面谈到的,你比如,我们对一件事情的完成,先是作意心所起来,让心心所生起现行,完了第二一个就是触,就是根,就是那个眼睛;境,就外面的,比如你碰到哪个人,对不对。完了,识,眼识就生起来,这三个功能就触。作意、触、受,接着就感受,这个人,哎呀,长得好漂亮啊,好久没见啦,你心里面就感受啊,是欢喜也好,不欢喜也好,比如这个人过去和你关系很好,很久没见,你心里面的感受好不好啊,那就很好了。你感受好了,就开始想,这个人怎么今天穿的这么漂亮啊?到哪儿去办事啊,这是谁啊,你都想起来了,对吧。想完以后,这个人过去和我关系不错的,我原来他都招待过我的。就开始审虑,就想他原来对我不错啊,我们感情很好啊,心里想过去,就开始思考,就审虑思,你看是不是那个谈到的,他请过我吃饭,我是不是该请他呢?请他,我包包带钱没有哦,我的工资卡带着没有哦,就开始琢磨了,摸一摸,哎呀,有,我请他。往哪儿请呢?皇城老妈、陈麻婆,一想我包包里只有那么多钱,最后一想,算一算两个人多少,好,陈麻婆请他。决定思对不对,决定完又开始有行动了,或者有语言了,对不对。说:哎,张老三,请你吃饭。是不是有语言了?哎,走嘛。拉他一下,是吧,完了,一起走到那里吃饭,是不是语言行动都有了,所以我们往往语言行动,只看到最后,我请他吃饭,就是语言行动了,但是前面的过程,我们并没有怎么去思考。对不对,所以,这里“云何发起身业、语业?”这主要是和第六意识相应的思心所。所以《八识规矩颂》里面将来会谈到“动身发语独为最,引满能招业力牵”。就是支配你这个身业和语业的实际上是谁啊?意识。所以,有些时候,你行为做错了,说错话了,比如你说我这个手做错了把手斩了?你斩了它还是那么回事,还是错了。对不对,你说说错话了,把舌头割了?可以吗,不可以,你要想到为什么做错了,为什么说错了?就是那个意识,必须要去抓它。所以我最近在那个《八识规矩颂》里面讲的,身语这两个,语言和行动都是前台收集情报的,第六意识才是最后的幕后操手。身体和行动那些都是前台,前台的服务员,你看,你到饭店里去是不是都有前台嘛。还有后台老板、董事长。第六意识才是董事长,才是老板。它才起决定作用。所以这个地方讲的“动身发语”主要指的第六意识的思心所。那么有四种,发起身语意者,就是身语意,你别看我们这个行动语言的产生,“此中略显四种次第”,要经历四个层次。才能具有语言和行动。哪四个呢?第一个,“谓由发身语业智前行故。发身语业智前行者:此中智言,谓审虑思。”就是刚才讲的。与第六意识相应的思心所开始审虑。就是刚才我说的,刚才我举的例子,…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9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