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本身世界上色身香味觸,這些東西都是煩惱,我們學百法裏頭,那個煩惱多了,根本煩惱,貪、嗔、癡、慢、疑、不正知、不正見都是根本的,還有小隨煩惱,忿、恨、惱、覆、诳……這些都是屬于煩惱。由于煩惱長期幹擾,不能自拔,所以出離心也生不起來。你想,你每天一天到晚心裏頭,都是發火啊、生氣啊,先不要說那個根本煩惱啦,就是那個小隨煩惱天天在你心裏頭,你都很難得把它擺脫,還不要說根本煩惱。
第五個“惡友所攝故”,惡友,用佛法再翻譯一下,就是惡知識,就是和善知識相反。有哪幾種情況呢?就是“無羞恥”,無慚愧心。“有邪見”,那多了.佛法講如是因就有如是果,有些人不相信因果,就是有邪見。“有懈怠”,其實我們今天都是在與這些爲伍的。所以第一個講無羞恥,所以佛法裏面爲什麼講“慚愧得安樂”,就是有慚愧心才具備修行的基礎,沒有慚愧心就很難,那就不知道修行,你看今天人就最缺這個,無恥就很麻煩。你看今天人幹了壞事,他還覺得不會幹壞事的人沒本事,今天這個風氣都很盛行,這就麻煩了,所以今天常常有人跑到我那裏講,說:“師父,”我說:“幹嘛?”他說:“我做生意,要是我不偷稅我就賺不到錢。”要是全社會成這個風氣就很危險;還有“我不搞假也賺不到錢,不做假賬也賺不到錢。”這個就有點無羞恥的狀態,所以今天這個人要修行還要成佛還要當菩薩,他哪管那麼多哦,只覺得吃串串香好吃,這就是有情衆生墮落的一個重要的標志和現象。大家要引以爲戒的,實際上我覺得老老實實做生意的還是能賺錢,也不是不能賺錢。我們有時候就是給自己找個借口。因爲他們那樣幹,所以我要幹,這個理論是不成立的。所以沒有羞恥就很麻煩。佛教裏面講生慚愧心,幹了壞事內心裏面要覺得良心過不去,最基本的要有這個觀念。而不是幹了壞事臉都不紅,那就麻煩了,就是沒有羞恥。這樣的人你說他還可以去修出離心嗎,當然不是。邪見更是,那是不懂因果呢,今天世間人的觀念受斷見的影響,人死了就沒有了,哪還有什麼因果,所以殺人都不眨眼睛。因爲他無所謂麼,他不害怕。所以無懼者無畏,無畏者的力量就太大了。所以佛法裏的發心用今天的話講就是爆破力,你能發出離心爆破力來,那你就不是下根、就不是鈍根。佛法裏怕的就是這種人自甘墮落,“我不行,我就這樣。”你拉都拉不動,這就麻煩了,這樣的情況他也不會去修出離心的。這五種情況就會離欲退,就會從出離心的行列裏退下來。總的一句話,就是有了這五種情況,就會讓你長期沈淪于生死苦海,你出離不了。
謂利根者,成就上品諸惡意樂現行法故;
成就上品諸惡意樂現行法者:樂欲所作相應煩惱數現行故,名現行法。令墮惡趣,故名爲惡。行相猛利,故上品攝。由彼種子未被損伏、未被永害,得成就名。
下面一個,“雲何斷善根?”這條也很重要,特別是我們原來學唯識的人,解深密經裏講五種,人天種性、聲聞種性、緣覺種性、菩薩種性、還有個不定種性。過去有講決定性有情,絕對不能成佛。學到這個地方你都知道,那些都是方便說,一定不是究竟說。按佛法講一切衆生都可以成佛的,包括這個地方講斷善根,翻過來一頁,有這一句話,20頁第二行,“非由永拔彼種子故”,如果說斷善根,那就永遠沒有機會了,照這個樣子講。“非由永拔彼種子”不是永遠都沒有機會了,他還有機會,只是說在這一個階段,他沒有機會,所以我們一定要注意,不要以爲那個人斷了善根,就永遠沒有成佛的機會了,不對。
下面翻回到19頁來看,“雲何斷善根?”在什麼情況下叫斷善根呢?“爲利根者,成就上品諸惡意樂現行法故”,注意,你可能想不通的了,後頭是成就上品,“諸惡意樂現行法故”,就是幹大壞事的人,就是上品諸惡,就是最壞最壞的。“意樂現行法故”,幹大壞事,不僅是人壞,還幹出大壞事來。前面那個“爲利根者”,我跟你講,佛法就這個樣子,利根就是根性好的,發心不正能幹大壞事,發心一正能幹大好事,所以佛法裏面講爲什麼有個“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呢,往往幹大壞事的人也是很聰明的人,但是不是鼓勵大家去幹壞事哈,不是說幹不了壞事就不聰明了,那不對。就是這種人,按照佛法的話講,他斷了善根,“成就上品諸惡意樂現行法故”,這裏面實際包括了“成就上品諸惡意樂”,這只是意業;“現行法故”,就包括口業、語業和身業,從身口意叁方面來講,他都是最壞最壞的。“樂欲所作相應煩惱數現行故,名現行法”,現行法,就是表現有行爲了。“令墮惡趣,故名爲惡”,有了惡的行爲,造的有惡業,有了惡業就要墮惡趣,惡業是因,惡趣是果。“行相猛利,故上品攝。由彼種子未被損伏、未被永害,得成就名。”這個成就,就是指的惡種子沒有被降服掉、沒有被對治掉。“永害”的害可以講是對治。佛法一定是對治之法。這種情況下叫斷善根。但是你看後面那句話,“由彼種子未被損伏、未被永害,得成就名。”按照我們的講法,他幹了壞事,斷了善根了。但是這個地方的解釋是,“由彼種子”,這兒種子是指惡業、極大的惡業;“未被損伏、未被永害”,這裏面就還潛藏著一層意思,也有可能被損伏,也有可能被永害。所以這個地方講斷善根也是方便說,就是他造了極大的惡業,惡業的力量大,因此他在這一階段,惡業起作用,他的善根生不起來,所以這個時候他就不可能發的起出離心、發的起菩提心,能夠修行。所以看起來他和學佛成佛無緣一樣,但是只要他這個惡業的力量結束了,他還會遇到善法,他還會成佛,知道嗎
一定是這個樣子的,不是永遠都沒有機會,一定是暫時沒有機會。
得隨順彼惡友故;
得隨順彼惡友者:信順惡友,惡思所思、惡說所說、惡作所作故。
第二種情況,“得隨順彼惡友者:信順惡友,惡思所思、惡說所說、惡作所作故。”什麼意思呢?就是以惡友爲善知識。就是你的言行舉止、起心動念完全都是跟惡友言聽計從,就是老百姓的話講的“跟好人學好人”,我們老家講的跟著齋公跳大神,跟著誰就受誰的影響,所以跟著惡人幹惡事,善法就生不起來,當然斷善根。所以這個“斷”,我的理解是什麼?叫做“覆藏”,就是把它暫時的蓋起來了、暫時的覆蓋住了。就等于天上的太陽月亮一樣,烏雲密布的時候雲層把那個太陽遮住了,本來有太陽時是有光明的,可是烏雲一過去,把太陽遮蔽了以後,是不就是黑暗了?可是黑暗以後並不意味著光明永遠沒機會了,烏雲再一過去,太陽又要來的,它一定是短暫的。這是第二種情況。
彼邪見纏極重圓滿到究竟故;
彼邪見纏極重圓滿到究竟者:于無施與、無愛養、無祠祀等所說義,自心生起決定勝解,名邪見纏。最極厚重上品所攝,故名極重。乃至少分未能損減,故名圓滿。摧伏善法,不爲善法之所摧伏,名到究竟。
第叁種情況。“邪見纏”,“纏”字就很簡單了;“邪見”,有沒有一成不變的邪見?有沒有固定的邪見?沒有嘛!一聽這個纏字就知道了。什麼叫纏?看這個筒筒,你看這個繩子,綁在上面叫纏,它甚至把裏面這根粗線纏在裏面你都看不見,但是它們絕對不是一起的,一旦你把纏在外面的這根線剝掉,裏面的線還是要露出來,所以邪見啊就好比纏到我們人的自性啦,懂嗎?所以叫纏。最後這個邪見一拔出去、一破掉之後,自性還會露出來的,這是“邪見纏”。“極重圓滿”,什麼叫極重圓滿?就是邪見到了極點。就像剛才說的一樣,比如這個繩子,把這個筒筒纏的密不透風了,就叫極重圓滿。如果纏的很稀,這麼纏,還沒有把它覆蓋住。所以有可能邪見起作用,也有可能自性還起點作用。而全部纏的密不透風,一點縫隙都沒有,那就全部是邪見的作用。主要是這個意思。那什麼叫“究竟圓滿”呢?就是最後那句話,“摧伏善法,不爲善法之所摧伏。”它把善法覆蓋住,善法拿它沒有作用,也就是說,這個時候的力量,用今天的話講,善惡交鋒的時候,惡法是占絕對優勢。是你拿它沒辦法,你翻不了盤的,只有等到最後善法的不斷積累,善法的力量占到優勢的時候,惡又處于劣勢。修行就是這樣子的,就是我們沒有修行之前呢,惡法是占絕對優勢的,慢慢的修慢慢的修,善法的力量加強,惡法就不是絕對優勢了,只是相對優勢。從相對優勢到最後沒有優勢了,那善法的力量就起來了。到最後,慢慢的,你看,它一定是這樣子,開始時惡法絕對優勢,相對優勢,到最後慢慢的是沒有優勢,棋逢對手了。慢慢的,善法一增長,善法就有優勢,相對優勢、絕對優勢。它一定是這個樣子的。這是第叁種情況,叫斷善根。所以你看這些斷善根的情況實際上是不是叫斷呢?斷了沒有?沒有
就等于剛才說的覆蓋住了、覆藏住了。就像烏雲把太陽遮住了一樣。烏雲遮住太陽是永遠的嗎?是短暫的、有階段性的。所以這個地方說的斷善根也是有階段性的。
彼于一切惡現行中,得無畏故;無哀愍故;能斷善根。
彼于一切惡現行中等者:謂于一切身語惡不善業諸現行中,無有厭惡,心生歡喜,不見少分所有過患,是故無畏。于他有情樂爲損害,名無哀愍。
第四,“彼于一切惡現行中,得無畏故;無哀愍故;能斷善根。”你看,今天的人就是最 這個了。你看,“得無畏故”,他無所畏懼了。“無哀愍故”,就是對一切有情衆生的苦難無憐憫之心、無悲憫之心,就是連絲毫同情心都沒有。今天我看這種事情還是有的呢,你看窮人靠乞討爲生,他還去偷窮人的錢,你說還有哀愍之心嗎?我們一般一看弱勢群體就已經很可憐,頓生同情心,他不但不同情,反而去摧毀它,他根本就沒有同情之心,這個就叫斷善根。“彼于一切惡現行中,得無畏故。”什麼叫得無畏?“謂于一切身語惡不善業諸現行中,無有厭惡”,他不厭惡,幹壞事幹得好,還要爲幹壞事的人放鞭炮;“心生…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10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