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我的閱讀記錄 ▼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10講▪P5

  ..續本文上一頁歡喜”,還要贊歎他:“哎呀,這個哥們,行呢!” “不見少分所有過患,是故無畏”,現在幹壞事的人絲毫不覺得他是錯的,覺得只有這樣幹才是對的,那就麻煩啦。所以就像剛才說的,如果大家都像他這個樣子,這個世道亂了,不做假掙不到錢,好像不這樣幹都不行了,那就是斷善根的迹象啦。

  此中種子亦名善根,無貪瞋等亦名善根。

  但由安立現行善根相違相續,名斷善根;非由永拔彼種子故。

  此中種子亦名善根等者:謂于先世所習善因,此名種子。由此種子,于現法善能爲增上,故名善根。然非此說。唯取無貪、無瞋、無癡諸現行法,名爲善根。若遇違緣,令不相續,名斷善根。非由永斷彼善種子名斷義故。

  “此中種子亦名善根,無貪瞋等亦名善根。”這個地方善根指的什麼?就是指的這些東西。善根就是指的種子。“無貪瞋等亦名善根”,剛才那些都是指的現行?善根有種子有兩種:一種是種子善根、一種是現行善根。種子善根就是阿賴耶識裏的那個能量,現行是表現在外頭的,那這些東西都是“但由安立現行善根相違相續,名斷善根”,什麼叫“斷善根”呢?就是只是指現行法。善法相違相續,“非由永拔彼種子故”,不是把那個種子都斷掉了,善根的種子斷得了不?斷不了的。所以斷善根就是指現行的善根相違相續,就是指惡法的力量,惡法的力量和善法的力量是相違相反的。惡法的力量處于絕對優勢,善法就生不起來。還有叫相續?相續什麼呢?就是惡法的力量讓善法不能相續,不能生起來。這就是斷善根。“非由永拔彼種子故”,彼是指什麼?是指善根。不是把善根的種子斷了。但是我問你,惡法的種子斷得了不?那肯定能斷嗎,惡法的種子不能斷那就不能成佛啦。你說只是暫時沒有啦,將來還起來,那就簡直沒希望啦,是不是?這個要搞清楚啊,善的種子斷不了,那惡的種子也斷不了,不是的,修行是什麼?就是去積累善根,所以那個自戒詩裏就有一條:令已信者信,令未信者增長。就是善根要不斷的增長,所以過去那些老和尚寫信的時候在最後要祝你——我們今天這個世界祝什麼?祝你賺錢、祝你發財,祝你身體健康。過去人寫信,祝你法喜充滿、祝你福慧增長、祝你福慧增上,都是這樣子,會增長的。這是佛教裏面。善根增長、福慧增長,這些都是可以的,那麼你剛才講啦,既然這個善根不可能斷掉,只是現行暫時不能生起。下面一個,雲何續善根?什麼叫“續”,就是重新讓你生起現行來。

  雲何續善根?謂由性利根故;見親朋友修福業故;詣善丈夫聞正法故;因生猶豫,證決定故;還續善根。

  因生猶豫證決定者:謂于邪法心生猶豫爲先因故,後于正法生起正見而證決定,由是因緣,還續善根。複次,此中善根若斷、若續補特伽羅及其因緣,有多種別。如來成就無上根勝劣智力,于其先世善不善因所習成根,隨其所應如實了知;又于現法染淨門轉,生起當來染淨諸法,亦隨所應如實了知。如下攝事分說。

  雲何續善根?“謂由性利根故;見親朋友修福業故;詣善丈夫聞正法故;因生猶豫,證決定故;還續善根。”分幾種情況呢?四種情況。還可以讓你的善根重新生起來。第一個,“性利根故”,就是自己的根性成熟了,是指的自身的條件。“見親朋友修福業故”,看到你周圍的人,親朋好友啊、同事啊他們都修福業、修行,能夠影響你、感染到你,你覺得他們那樣幹很有好處,你也跟著幹。所以過去,修行也是這樣子的,要遠離惡知識、親近善知識,等于儒家裏面經常提倡的孟母叁遷一樣。孟子的母親,爲了把孟子培養成人才,她幹什麼?她爲什麼搬家呢?她選鄰居,鄰居不好的也要把他影響壞。人是有相互影響的。很簡單的嗎,你看見人哭,別人很傷心,越哭越哭,你也覺得快要哭啦,一樣的道理。我常講情緒是能感染人的,要是情緒不能感染人呢,這世間就沒有藝術家、沒有文學家。文學家爲什麼那麼多寫的東西能夠賣給你呢?你看了他的東西,覺得說的真的好哦,用我們今天的話講,能夠有共鳴。什麼叫共鳴?哪有共鳴?那就是感染啊。情緒感染。來學佛法就是用好的情緒來感染,什麼叫好的情緒?就是善法,就是《百法名門論》裏講的善心所。不好的情緒也能感染,就是煩惱心所,我們不說了,看語言文學家描述的東西,看了這東西時不帶任何感情的任何東西,但是他這麼一寫啊,你覺得就和真的一樣。你看“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花都在掉淚,它掉淚了麼,你自己在掉淚,寄托到那花上去了,所以世間上的東西都是這樣的,會互相影響。那麼這個地方就是講的善根能夠啓發。就是朋友、親友他們修善法能夠啓發你的善根重新生起來。這就是指的在同輩當中,還有高的,“詣善丈夫聞正法故”,就是親近大善知識,也能讓你的善根重新啓發起來。“因生猶豫,證決定故。”這個不太好懂,生猶豫還能讓這個善根生起來呀?不對,這個話是這樣子,你看下面的小字,“因生猶豫證決定者:謂于邪法心生猶豫爲先因故,後于正法生起正見而證決定,由是因緣,還續善根。” 所以續善根主要是在證決定上,那怎樣去證決定呢?因爲原來不決定、心生猶豫嘛,現在證了這個決定啦,原來在生猶豫的時候,你那個善根被遮住了,可是這個時候在聽了正法、生起正見、證決定以後,那個覆蓋的東西等于說就揭開了,善根就重新又生起來了,所以這個話要這樣理解。不要見了八個字“因生猶豫證決定故”,想因生猶豫還能相續善根啊?主要是這個意思。

  雲何死?

  謂由壽量極故,而便致死。

  謂由壽量極故而便致死者:此中且說一種致死因緣,隨應當知有多差別。贍部洲人,或時壽命廣無有量,或時短促,壽量不定。所余生處壽量決定。又贍部洲人十歲時壽,名爲少壽。傍生一分,亦名少壽,極至十日十夜壽量可得故。非想非非想處受生有情,名爲多壽,經于八萬大劫數故。如下決擇分說。(陵本五十二卷十頁4176)若諸如來、菩薩、阿羅漢等,于壽行中延促自在,無壽量極,名出離死。故此不說。

  下面講死,死也是不容易的,死不容易,後面那個生也更不容易。這個死還是很有點意思哦。你可看看人是怎麼死的,包括那個生也是這個樣子的。你看那個生,你們注意看,學醫的應看看那個生的地方。28頁那個地方,“雲何産處過患?”今天社會上不是到處看到治不孕不育症嗎,這個地方早就談了,你看佛法多先進啊,有哪些地方不會,就是你這個父母緣不具備,有哪些病,你看這一段就是講的哪些情況下,你不會受孕的。你看,這些佛法幾千年前就給你講了,今天恐怕醫術上還不一定有這麼先進的。當然今天這個我是給你提醒一下,還不能夠說到那個地方去。但是我們由此可以知道,這個佛法的智慧不是我們今天能夠想象的,剛才翻到的那一頁給那些學婦産科、治婦産科病的人,拿給他看,他一定不會覺得這個東西過時的,可能有一些他都還想不到的。除了這個裏面談到的以外,佛教裏面還有一部經,叫《佛說入胎經》,也叫《佛說胎胞經》,裏面也都談到這些東西,你比如今天世間講的羊水,就是嬰兒在母胎裏如果沒有羊水提供的話,也要胎死腹中的,其實上佛早就談到這些問題了,這段我爲什麼熟呢?因爲我曾經研究過一段,我還寫過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實際上是很匆忙的趕出來的,嚴格意義上講,如果詳細弄那裏面還有好多問題。我比較過,那個入胎經裏面講,就是投胎以後嬰兒七天一個變化,今天生理學上也是講七天一個變化,七天怎麼變?我列了兩個表同時比較過,當然這裏面有相同的,也有些不同的,都是大同小異的。所以你說這個佛法幾千年前沒什麼顯微鏡,沒什麼儀器,他怎麼知道的,天眼啊,不要儀器,儀器靠不住,萬一停電了,儀器不管用了,可是你有神通,你不怕停電,你的智慧是源源不斷的。

  雲何死?你想知道你是怎麼死的嗎?我爲什麼問這個呢?我沒說你想不想死呢?不問這個,你想不想死,他都得死;你想死,不一定死得了,你不想死,幹嘛呀?辦不到。你不想死,中國人幾千年來都想長生不老,哪個嘛,天天喊萬歲的,還沒活過一百歲呢?好不容易,那既然人都要死,對吧?這是規律喲。所以,佛教徒是坦然面對生死,既然都要死,把這個地方學學,看我們怎麼死得好一點,怎樣體面風光的死,佛法講了生死,就是要死得風光,死得明白。世間上沒有不死的,在我們這個世界上佛的色身都要壞的,生住壞滅。所以,不是死就等于沒有啊,注意啊,諸位,死不等于沒有。所以,有此文學家講:死是重新的開始,這個話是對的,死是代表這個階段結束,嚴格意義上講,生住異滅,他只是短暫的,他用另外的形式存在;沒有絕對的生死,大家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世界上沒有不死的,只有佛才發現的智慧。談生死問題,只有佛法才談得最徹底。道家不談這個,道家談就是要你練丹,長生不老;當然,我給你講,今天道家誤解,他練丹長生不老和這個色死場,也不對,道家練丹,長生不老,並不是指的這個,就是傻瓜也知道是要老的嘛;對不對?道家講長生不老,用另外一種什麼無畏真人也好,那個另外一套,不是指的這個身體,這個不死不老,哪裏是喲,都要老的,都知道的。儒家也不講這個,孔夫子徒弟問他,未知生焉知死,生都沒搞好,那搞什麼死喲。

  佛法說:不行,這兩個東西是統一的,都要搞好,都要了解清楚,人都要死的,沒有不死的,諸位!所以,人家罵你老不死,沒關系嘛,老了不死是賊,爲什麼?都要死的嘛。過去佛在印度的時候,有一個婦女,她中年得子,有一個兒子,很聰明,很是喜歡他;突然有一天,兒子死了,她很悲傷,到處去找醫生,說:唉呀!誰有本事把我兒子救活啊,我簡直是感謝他八輩祖宗,我感恩他。問了很多醫生,人都死了還能醫活,真是,醫得活不?見過沒有?誰說沒見過,小說裏多了,其實含…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10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

菩提下 - 非贏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網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