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0讲▪P5

  ..续本文上一页欢喜”,还要赞叹他:“哎呀,这个哥们,行呢!” “不见少分所有过患,是故无畏”,现在干坏事的人丝毫不觉得他是错的,觉得只有这样干才是对的,那就麻烦啦。所以就像刚才说的,如果大家都像他这个样子,这个世道乱了,不做假挣不到钱,好像不这样干都不行了,那就是断善根的迹象啦。

  此中种子亦名善根,无贪瞋等亦名善根。

  但由安立现行善根相违相续,名断善根;非由永拔彼种子故。

  此中种子亦名善根等者:谓于先世所习善因,此名种子。由此种子,于现法善能为增上,故名善根。然非此说。唯取无贪、无瞋、无痴诸现行法,名为善根。若遇违缘,令不相续,名断善根。非由永断彼善种子名断义故。

  “此中种子亦名善根,无贪瞋等亦名善根。”这个地方善根指的什么?就是指的这些东西。善根就是指的种子。“无贪瞋等亦名善根”,刚才那些都是指的现行?善根有种子有两种:一种是种子善根、一种是现行善根。种子善根就是阿赖耶识里的那个能量,现行是表现在外头的,那这些东西都是“但由安立现行善根相违相续,名断善根”,什么叫“断善根”呢?就是只是指现行法。善法相违相续,“非由永拔彼种子故”,不是把那个种子都断掉了,善根的种子断得了不?断不了的。所以断善根就是指现行的善根相违相续,就是指恶法的力量,恶法的力量和善法的力量是相违相反的。恶法的力量处于绝对优势,善法就生不起来。还有叫相续?相续什么呢?就是恶法的力量让善法不能相续,不能生起来。这就是断善根。“非由永拔彼种子故”,彼是指什么?是指善根。不是把善根的种子断了。但是我问你,恶法的种子断得了不?那肯定能断吗,恶法的种子不能断那就不能成佛啦。你说只是暂时没有啦,将来还起来,那就简直没希望啦,是不是?这个要搞清楚啊,善的种子断不了,那恶的种子也断不了,不是的,修行是什么?就是去积累善根,所以那个自戒诗里就有一条:令已信者信,令未信者增长。就是善根要不断的增长,所以过去那些老和尚写信的时候在最后要祝你——我们今天这个世界祝什么?祝你赚钱、祝你发财,祝你身体健康。过去人写信,祝你法喜充满、祝你福慧增长、祝你福慧增上,都是这样子,会增长的。这是佛教里面。善根增长、福慧增长,这些都是可以的,那么你刚才讲啦,既然这个善根不可能断掉,只是现行暂时不能生起。下面一个,云何续善根?什么叫“续”,就是重新让你生起现行来。

  云何续善根?谓由性利根故;见亲朋友修福业故;诣善丈夫闻正法故;因生犹豫,证决定故;还续善根。

  因生犹豫证决定者:谓于邪法心生犹豫为先因故,后于正法生起正见而证决定,由是因缘,还续善根。复次,此中善根若断、若续补特伽罗及其因缘,有多种别。如来成就无上根胜劣智力,于其先世善不善因所习成根,随其所应如实了知;又于现法染净门转,生起当来染净诸法,亦随所应如实了知。如下摄事分说。

  云何续善根?“谓由性利根故;见亲朋友修福业故;诣善丈夫闻正法故;因生犹豫,证决定故;还续善根。”分几种情况呢?四种情况。还可以让你的善根重新生起来。第一个,“性利根故”,就是自己的根性成熟了,是指的自身的条件。“见亲朋友修福业故”,看到你周围的人,亲朋好友啊、同事啊他们都修福业、修行,能够影响你、感染到你,你觉得他们那样干很有好处,你也跟着干。所以过去,修行也是这样子的,要远离恶知识、亲近善知识,等于儒家里面经常提倡的孟母三迁一样。孟子的母亲,为了把孟子培养成人才,她干什么?她为什么搬家呢?她选邻居,邻居不好的也要把他影响坏。人是有相互影响的。很简单的吗,你看见人哭,别人很伤心,越哭越哭,你也觉得快要哭啦,一样的道理。我常讲情绪是能感染人的,要是情绪不能感染人呢,这世间就没有艺术家、没有文学家。文学家为什么那么多写的东西能够卖给你呢?你看了他的东西,觉得说的真的好哦,用我们今天的话讲,能够有共鸣。什么叫共鸣?哪有共鸣?那就是感染啊。情绪感染。来学佛法就是用好的情绪来感染,什么叫好的情绪?就是善法,就是《百法名门论》里讲的善心所。不好的情绪也能感染,就是烦恼心所,我们不说了,看语言文学家描述的东西,看了这东西时不带任何感情的任何东西,但是他这么一写啊,你觉得就和真的一样。你看“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花都在掉泪,它掉泪了么,你自己在掉泪,寄托到那花上去了,所以世间上的东西都是这样的,会互相影响。那么这个地方就是讲的善根能够启发。就是朋友、亲友他们修善法能够启发你的善根重新生起来。这就是指的在同辈当中,还有高的,“诣善丈夫闻正法故”,就是亲近大善知识,也能让你的善根重新启发起来。“因生犹豫,证决定故。”这个不太好懂,生犹豫还能让这个善根生起来呀?不对,这个话是这样子,你看下面的小字,“因生犹豫证决定者:谓于邪法心生犹豫为先因故,后于正法生起正见而证决定,由是因缘,还续善根。” 所以续善根主要是在证决定上,那怎样去证决定呢?因为原来不决定、心生犹豫嘛,现在证了这个决定啦,原来在生犹豫的时候,你那个善根被遮住了,可是这个时候在听了正法、生起正见、证决定以后,那个覆盖的东西等于说就揭开了,善根就重新又生起来了,所以这个话要这样理解。不要见了八个字“因生犹豫证决定故”,想因生犹豫还能相续善根啊?主要是这个意思。

  云何死?

  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

  谓由寿量极故而便致死者:此中且说一种致死因缘,随应当知有多差别。赡部洲人,或时寿命广无有量,或时短促,寿量不定。所余生处寿量决定。又赡部洲人十岁时寿,名为少寿。傍生一分,亦名少寿,极至十日十夜寿量可得故。非想非非想处受生有情,名为多寿,经于八万大劫数故。如下决择分说。(陵本五十二卷十页4176)若诸如来、菩萨、阿罗汉等,于寿行中延促自在,无寿量极,名出离死。故此不说。

  下面讲死,死也是不容易的,死不容易,后面那个生也更不容易。这个死还是很有点意思哦。你可看看人是怎么死的,包括那个生也是这个样子的。你看那个生,你们注意看,学医的应看看那个生的地方。28页那个地方,“云何产处过患?”今天社会上不是到处看到治不孕不育症吗,这个地方早就谈了,你看佛法多先进啊,有哪些地方不会,就是你这个父母缘不具备,有哪些病,你看这一段就是讲的哪些情况下,你不会受孕的。你看,这些佛法几千年前就给你讲了,今天恐怕医术上还不一定有这么先进的。当然今天这个我是给你提醒一下,还不能够说到那个地方去。但是我们由此可以知道,这个佛法的智慧不是我们今天能够想象的,刚才翻到的那一页给那些学妇产科、治妇产科病的人,拿给他看,他一定不会觉得这个东西过时的,可能有一些他都还想不到的。除了这个里面谈到的以外,佛教里面还有一部经,叫《佛说入胎经》,也叫《佛说胎胞经》,里面也都谈到这些东西,你比如今天世间讲的羊水,就是婴儿在母胎里如果没有羊水提供的话,也要胎死腹中的,其实上佛早就谈到这些问题了,这段我为什么熟呢?因为我曾经研究过一段,我还写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实际上是很匆忙的赶出来的,严格意义上讲,如果详细弄那里面还有好多问题。我比较过,那个入胎经里面讲,就是投胎以后婴儿七天一个变化,今天生理学上也是讲七天一个变化,七天怎么变?我列了两个表同时比较过,当然这里面有相同的,也有些不同的,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你说这个佛法几千年前没什么显微镜,没什么仪器,他怎么知道的,天眼啊,不要仪器,仪器靠不住,万一停电了,仪器不管用了,可是你有神通,你不怕停电,你的智慧是源源不断的。

  云何死?你想知道你是怎么死的吗?我为什么问这个呢?我没说你想不想死呢?不问这个,你想不想死,他都得死;你想死,不一定死得了,你不想死,干嘛呀?办不到。你不想死,中国人几千年来都想长生不老,哪个嘛,天天喊万岁的,还没活过一百岁呢?好不容易,那既然人都要死,对吧?这是规律哟。所以,佛教徒是坦然面对生死,既然都要死,把这个地方学学,看我们怎么死得好一点,怎样体面风光的死,佛法讲了生死,就是要死得风光,死得明白。世间上没有不死的,在我们这个世界上佛的色身都要坏的,生住坏灭。所以,不是死就等于没有啊,注意啊,诸位,死不等于没有。所以,有此文学家讲:死是重新的开始,这个话是对的,死是代表这个阶段结束,严格意义上讲,生住异灭,他只是短暂的,他用另外的形式存在;没有绝对的生死,大家一定要明白这个道理,世界上没有不死的,只有佛才发现的智慧。谈生死问题,只有佛法才谈得最彻底。道家不谈这个,道家谈就是要你练丹,长生不老;当然,我给你讲,今天道家误解,他练丹长生不老和这个色死场,也不对,道家练丹,长生不老,并不是指的这个,就是傻瓜也知道是要老的嘛;对不对?道家讲长生不老,用另外一种什么无畏真人也好,那个另外一套,不是指的这个身体,这个不死不老,哪里是哟,都要老的,都知道的。儒家也不讲这个,孔夫子徒弟问他,未知生焉知死,生都没搞好,那搞什么死哟。

  佛法说:不行,这两个东西是统一的,都要搞好,都要了解清楚,人都要死的,没有不死的,诸位!所以,人家骂你老不死,没关系嘛,老了不死是贼,为什么?都要死的嘛。过去佛在印度的时候,有一个妇女,她中年得子,有一个儿子,很聪明,很是喜欢他;突然有一天,儿子死了,她很悲伤,到处去找医生,说:唉呀!谁有本事把我儿子救活啊,我简直是感谢他八辈祖宗,我感恩他。问了很多医生,人都死了还能医活,真是,医得活不?见过没有?谁说没见过,小说里多了,其实含…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0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