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我的阅读记录 ▼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1讲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11)

  第 11 讲时 间:公历2009年10月30日,农历六月初四,星期六下午

  地 点:成都市文殊院后客堂

  学习内容:

  这两次都讲了关于死和生的问题,这是佛教对人生的一个基本的判断。唯识系统对生和死的解释要详细一点,上一次我们已经讲了死的问题,死的一些形式有很多种。其中从大致来讲,应该不出三种。一个是寿尽,一个是福尽,再一个是通常讲的非正常死亡。当然后来有很多展开的,善心啊,恶心啊,我们都谈到过了。善心死和恶心死,表示你这生的生命临终之前,根据你这一生自己的修持和你的发心,这个导向来决定。在你临终前啊,他有一些反应。过去佛教里面,从整体来讲,很重视内心世界的修养。关于修持的问题,凡夫众生啊!很容易拿一个标准来衡量。衡量的标准就是活着的时候和你去世的时候。比如活着的时候如果病多可能没修持,死的时候如果病死也不一定有修持。实际上,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慢慢觉得过去有一些看法。现在我这样看,佛法讲,生和死啊,生生死死,死死生生。这只是一个相,这个相里面不一定能说明问题。为什么呢?因为佛法讲的这个人的时空观,生命观啊!他不是用我们现在这个眼光,就是我们只注重现在这个阶段几十年的。佛法讲的生死观啊!一定是贯穿过去,现在,未来的。就是说我们现生的所有生命的相,用我们今天的话,就是你很多现生的生命体征啊,不见得就是你现生的,有些可能是你往昔、过去、无量劫以来,所造的业力啊,不管是善还是恶,它会形成我们今天自己的生命体征。与此同时,我们今生的言行举止,会对将来你所有的生命体征产生影响,所以我们今天的生命体征的表象实际上是很复杂的。有些是前世,有些是再前世,无量劫以前,你都可以追溯到很远。所以后面我们会谈到,包括你的生命、你的色身。总的来说他是一个异熟果报,按唯识宗讲。什么叫异熟果?就是你业力造的,感受到这个果报。那么这个果报是复杂的,有可能是近期的业力影响,也有可能是是远期的,就是无量劫前的业力综合到今天来了。同时除了这个业力的影响,他当然有好的,有不好的。所以他在这生临命终的时候啊!都会受过去很多因素的影响,过去的影响是很复杂的,除非你有神通能够辨别的清楚。就是你没有证得神通,没有证得天眼之前,你是辨别不清楚的。所以我是不赞同动不动就说,你看那个人病这么多,那个人死的不好,肯定没修行。我觉得这样的结论还是太武断,不一定符合客观实际。但是呢,他也能说明一些问题。我们历史上很多高僧也好,祖师大德也好,他到命终时并不见得有很多瑞像。有些人临命终时也是生病啊什么的,但是你一定要看,祖师大德们,哪怕生病也好,但是他的内心世界一定是解脱的。他一定是这个状态,我们今天的凡夫众生啊!他很是着相。这些年来啊!我看过去也写很多传,不管写和尚的传也好,写居士的传也好,一写传,出世前不是放光就是有香,要死之前也不是放光就是有香。我们有些人认为,要死之前没有光没有香,这个人肯定没有修行,生之前没有光,没有香,这个人也是打问号的啊,有问题的人。所以我们讲啊,学佛法要有正信的修行观啊!你不要被这些相状所迷惑,如果被这些迷惑,容易造成你堕落。有啊。有些人觉得你看我生的时候不简单,可能我就不简单了。于是就放纵自己,也不可以。所以我讲,人的生死是一个大问题啊!这里面复杂的因素很多,牵制它,制约它的因素也很多。不是我们肉眼和我们普通的思维可以把它囊括进来的。实际上,佛法里,《瑜伽师地论》里头讲,你自身,就是他临命终时,他有点反应,善心的死,恶心的死。总的说来要告诉我们两条,就是我们刚才说的。善心死,不仅包括这一生的,还包括我们无量劫的善根积累;恶心死,也不仅包括这一生不好的业力,还包括无量劫的业力集中在一起。爆发出来了,总的来讲不管是善心还是恶心,善根积累到临命终时,你的内心是解脱的,不见得有光。内心是解脱的。我常讲,你看《普门品》也好,《药师经》也好,动不动就是你持诵观音圣号也好,药师圣号。犯了罪,给你戴的枷都要断掉,用今天的话来讲就是把你关进监狱都会跑出来。那要是这个样子,观音菩萨、药师佛都这样干的话,还有公理啊?对不对!所以一定要记住,你看他每个下面都是心得解脱。“若人水火焚烧,心得解脱”。就是他哪怕是受再大的痛苦,在我们看来不可承受的痛苦时,内心世界一定是保持平静的,是非常超然解脱的心理状态。这是真正有修行的表现,不是随外在的变化,环境的变化,心里面就起伏,不是这个样子,他内心得解脱,所以你看历史上祖师大德也好,高僧也好,哎呀,这些高僧怎么病死的,有的还死的很惨呢!你看有的病死的,有的可能长疮,你看那个戒贤论师长疥疮的,很难受死不掉,都想自杀的。实际上和我们想的不一样,不能用这些东西去评判。所以我刚才讲的,总的来讲那个善根积累深厚的,临命终的时候自然轻松,就是看起来是比较好的状况。当然你平时善根少一些,积累的恶要多一些,临命终时有一些不好的相状产生,等等。前面讲了这么多,善心死,恶心死,主要就是指这些东西。恶业多,杀业多,就是我们今天讲的临命终时,他这一生经历过很多事情,就像我们放电影一样一幕一幕的出现了,他自然就乱套了。他自然就恐惧,有恐怖的心理。所以我们讲啊!一个人能不能把握就只有两条,一个是看你临命终的时候是不是心无挂碍,还是你临命终时那一刹那是心生恐怖。所以《心经》里面讲要“远离颠倒梦想。心无挂碍,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注意啊,究竟涅槃不是死。今天人说那个人已经死了,就是涅槃了。不对。涅槃是现生就证得,不是死了叫涅槃。涅槃不等于死,所以我们翻译成寂灭,就是你把烦恼灭了,当下智慧生起来,得清净的心,就是你的涅槃的境界。不是死了才证得涅槃,就是我刚才说,哪怕你现生的生活遭遇很苦,生病也很苦啊,但是你心里面并没有被这些病、被这些烦恼压住。你心在这些烦恼中间,很超脱,这就是涅槃。但这谈何容易啊!那前提是什么?“心无挂碍,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前提就是要你无挂碍故,远离颠倒梦想,要心不生恐怖,所以我刚才说了两个。看你临命终时是自然解脱,还是心生恐怖。这个很简单。所以有时候考功夫啊,就是在这个地方考的。不是在其它地方的,所以它举了很多例子。

  下面第三个,云何无记心死?无记心就是死的时候无所谓善心,也无所谓恶心。

  申二、释

  谓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将命终时,自不能忆,无他令忆。尔时非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乐死,亦非苦恼死。

  “谓行善不善者,或不行者,将命终时,自不能忆,无他令忆。尔时非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乐死,亦非苦恼死”。就是我们刚才讲了嘛!善心和不善心。就是你临终时,以前善业的力量让你整个思维都是善的力量起作用,它一幕一幕的出现在眼前。你就有欢喜愉悦的境界嘛!还有一种呢?不善心的。不善心的就是在临命终的时候,整个一幕一幕的都是恶的、不善的力量在起作用。那么善的力量和恶的力量起作用有两种情况,一种是自忆,一种是他忆。什么是自忆呢!就是我们讲的你自身的力量很大,善也好、恶也好一幕一幕的出现了。他忆啊,有的像我们今天修净土的助念。就是他临命终时想不起来了,他旁边有个人提醒一下,他又想起来了。那个助念啊!我常讲你一定不要把你的买卖都压在那个助念上面。所以很多人都是这样,说你要好好念佛,他说我念一下就够了,将来你们帮我念一下就行了。这个很危险。尽管助念有作用,但是作用的前提是人家帮你助念的时候,你的念头还能够起来。问题就在于,别人在旁边帮你助念的时候,你的念头已经失掉了,那就根本就不起作用,所以为什么设一个助念呢?实际上是佛的智慧和方便。就怕你到时候,自己的力量不够,再帮你加一把火。但是你不能光指望有一个人给你搭一个梯子来啊!所以这个地方讲啊!

  “将命终时,自不能忆,无他令忆。尔时非善心非不善心死。既非安乐死,亦非苦恼死。”他这个地方啊!指的是既不是善心作用,也不是非不善心起作用。所以我们很多人说,哎呀!我睡一觉醒了,就不知道了,就死了。可能在普通人看,这种死比较理想,也不受苦嘛!但是按佛法看,这个叫无记心死。并不见得是好的,无记心嘛!也没有什么痛苦,善的力量也没有,恶的力量也没有,睡一觉就没了。所以我们很多学佛法的人,讲睡一觉就没了,脑溢血,睡一觉就没了,那不见得是好的呢。所以你要发愿,我临命终时那真是心无挂碍,心得解脱。是吧?那才有本事,过去用功夫的大修行人真是很多的,说几点钟死,就几点钟死,不多一分不少一秒。说走就走,说来就来,那就是善心死,善心的力量。那过去讲了嘛!宋朝的时候有一个驸马,叫李遵勖,参禅的。他和杨亿有一点关系,可能你们搞古典文学的知道,有一个人叫杨亿,知道吧?宋代以后,李商隐他们以后,有一个写诗的叫西昆派,杨亿就是西昆派的,原来有一个《西昆酬唱集》就是他们这一派的。他们几个人关系都很好,都是搞禅宗的,都是参禅的。北宋的时候,有一个禅师叫汾阳善昭。汾阳嘛,我估计大概就在山西一带,他住在那个地方。这个人很了不起的,他老骂那些人不用功。据说有一次他出去,坐在船上,嘴巴歪了。他的侍者就说他:“哎呀,你看我让你少骂人,你偏要骂人。你看孽障现前了吧,嘴巴都歪了。”他说:“喔,嘴巴歪了。”他就把这边打一耳光,他就正了。不用扎针灸喔!今天扎针灸都要几年。这些相都是假的,我给你说。因为他很有道德,很有影响嘛!…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1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

直接转到: 第2页 第3页

菩提下 - 非赢利性佛教文化公益网站

Copyright © 2020 PuTiXia.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