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點了一大堆菜,我不行,我不吃,我要簡單,你覺得你這個對嗎?也不對,你還是有執著,你還是有框框,拿來你就吃,猛吃。吃是幹什麼?填肚子的嘛。我的講法,爲什麼要吃飯?讓它別鬧,你好幹事,它一鬧可麻煩了。所以生死的問題,解脫的問題,佛法說到底就是讓你六根六塵接觸的時候,這個六識,不被它所左右,你就成功。而不是說六根不看,把眼睛閉上,把耳朵堵上,這個東西還是不管用的。你把眼睛閉上腦子裏也在想哈,你把耳朵堵上,你看他們在幹什麼,沒有消停的。佛法的精神是什麼?就是你六根眼耳鼻舌身意遇到色聲香味觸法六塵的時候,六識起來的時候不在六根六塵裏打轉轉。這才是高妙的。而我們人啊,修行往往就是六根對六塵的時候,他心裏起了執著了:哎,我今天又起執著了。你往往是幹了壞事才想起,而佛法爲什麼說要活在當下這一念,就是六根六塵六識叁個對著的時候,你當下覺照,這一念才是真功夫。所以唯識佛法裏頭把這一點最講得清楚。你比如,你投胎了,投胎生命肯定有差異了,有差異了《瑜伽師地論》就講,我們凡夫衆生的所有東西都是我執起作用,就是32頁講的計我、我所,完了就有我慢,這一切的問題就起來了,但是現實世間的色聲香味觸法,在我們凡夫你還覺得很好玩的,可是在聖人中,這些色聲香味觸法在他們看來都是苦,苦的因,輪回的因。在因爲你的內心總是跟著它轉,你造無邊的業,你今天才有生死的苦,所以這個《瑜伽師地論》就講,
又種子體,無始時來相續不絕。性雖無始有之,然由淨不淨業差別熏發,望數數取異熟果,說彼爲新。
又種子體至說彼爲新者:此種子體即阿賴耶。攝大乘說:一切有生雜染品法于此攝藏爲果性故,又即此識于彼攝藏爲因性故。是故說彼阿賴耶識名種子體,亦複說名一切種識。由彼種子因果展轉,如暴流水,恒無止息,是故說言無始時來相續不絕。此種子體雖如前說,隨所生處自體之中,余體種子皆悉隨逐。然要待業差別熏發,彼隨逐種方能取果。由熏發業或淨不淨,彼所取果愛非愛別。如是數數能取果故,隨爾所時,說彼種子假名爲新。理實本有,非新起故。如有頌言:無始時來界,一切法等依,由此有諸趣,及涅槃證得。此中界言,即種子義。無始時來,即本有義。複次,當知愛非愛果由業熏發,業異熟故,名異熟果。能取彼業既受果已,勢力便盡。此受盡已,余業當生,于五趣中流轉不絕。由是說言數數取異熟果。
“又種子體,無始時來相續不絕。性雖無始有之,然由淨不淨業差別熏發,望數數取異熟果,說彼爲新。”什麼意思呢?種子體,種子體在哪?阿賴耶識裏,“無始時來相續不絕”我在給大家說一下,什麼叫相續不絕?佛法對生命的看法,既不同于斷滅論者,就是說人死如燈滅,人死了什麼都沒有了,也不同于常見論者,就是以爲生命的永恒的,不變化的。佛法對生命的認識就是相續不絕的。也就是《成唯識論》《攝大乘論》裏說的相似相續的。就像人一樣,比如我十天不見你,一年不見你,看到還認識你,爲什麼?因爲它是相似相續的,在相似中相續,在相續中相似。你比如你原來的老朋友叁五年不見,你看到還認識他,爲什麼呢?哪怕遇到說:哎,你胖了點,你瘦了點,有點變化,但是他的影子還在,爲什麼?它的相似,可是五年爲什麼還胖了點,瘦了點呢?因爲是相續的。所以佛法對生命的判斷是相似相續,所以就構成了無始來過去現在未來的生命鏈。“性雖無始有之”,這個性是善惡。就是我今天的話講,質量。“無始有之”就是你的善惡業好久有點,分不清楚,無始時來。可能是前生,在前前生。就是你的生命轉了很多圈了,你搞不清楚的。“然由淨不淨業差別熏發” 淨不淨業就是善惡業,善就是指淨業,不淨業就是惡業。差別熏發就是各有不同嘛。善是善業,惡是惡業。善業也不同的,有的力量大,有的力量小,都是不一樣的,“望數數取異熟果,說彼爲新”什麼叫數數取異熟果,那個異熟果就是我們今天的生命,就是你今天感的果報。爲什麼呢?我舉個簡單的例子,你比如你今生受的這些報,業力是什麼時候的?前世。從時間上講,佛法講現報的一般很少,除非的極重的,要遭現世報的,有點哦。一般的都要通過一定的時間。哪怕的現時報只能叫現世報,還不能叫現時。馬上造業就感果的基本上不存在。它一定要有個時間,有個周轉期。數數是什麼?我們不是講有情叫數取趣嗎,所以數數就是輪回。就是你不是在這個地方就是在那個地方,就在六道輪回裏,你不是在人道就是在畜生道,不是在畜生道就是在惡鬼道,要不在天,都是這樣轉。數取趣就是整個輪回生死。異熟果就是果報體。總的來講就是我們整個輪回就是由善業惡業所成就的。
若果已生,說此種子爲已受果。
若果已生說此種子爲已受果者:果未生時,種子但有與果功能,不名已受果。若至現果壽量盡邊,無間得生,名已受果。即爾所時,亦名與果。種子勢力隨與果生故。
天二、結成
“若果已生,說此種子爲已受果。”你比如我們現生,這個種子已經感了這個果報了,果報感完了業力就在阿賴耶識裏消除了。
由此道理,生死流轉相續不絕,乃至未般涅槃。
亥二、顯差別2 天一、定受攝2 地一、標決定
“由此道理,生死流轉相續不絕,乃至未般涅槃。”什麼叫未般涅槃就是你沒有成佛成聖賢以前,你都在生死裏頭的,相續不絕。什麼叫生死流轉相續不絕?就是在六道輪回裏。這個六道輪回怎麼造成的?由此道理,什麼道理?就是前面講的一節,什麼我執啊,善惡業力,現前的色聲香味觸造成的,是輪回的因,生死的因。由此道理的此指上面一段講的,都是我執造成的。有了我執就有我,我所,有了我所就有我慢,有了我慢就要造業,造業就是阿賴耶識裏保存,有了善業惡業,自然要受報。你只要有我,你造的業力一定在輪回裏,輪回和解脫的根本分水嶺就是有我和無我,有我就是生死,就是輪回,無我就是解脫,就是聖人,就是大成就者。所以我常講,今天這個世道亂七八糟的,很多人都是說他又是羅漢,又是菩薩,又是哪個轉世的,前回還有個人跑來說她是觀音菩薩的女,我說你簡直鬧笑話,觀音菩薩有你這麼醜個女,把觀音菩薩都醜化了。所以一般人,你衡量他真的有沒有成就,你看他說法裏,講開示裏,或者的言行舉止裏他是不是以自我爲中心,自我爲中心他任然在生死框框裏。這個必然的。可是他處處都體現爲一切衆生,起大悲心,沒有把我放在前頭,這種人是一定有修養的。我們也不敢給他貼個標簽,這個是四果羅漢,這個八地菩薩,起碼他是有成就的。你看嘛,那些有大成就的人,他看到誰一點火氣都沒有。你看到他,你有火都發不起來。不僅僅如此,他在生活上,其它上一定是非常謙卑,非常低調的,哪怕是走路他都讓你走前面,吃菜都讓你吃大塊的,他吃小的。菩薩的精神嘛。要讓別人先。哪怕自己不吃先讓別人吃。所以我老講,原來一個人跑到我這裏來:師父,我買了個車,你幫我開光的挂上。好,給他一個。過了幾天說:師父,我幸好挂了你那個。我說爲什麼?他說我今天在高速路上,如果我早五分鍾去,我的車子就撞了。我說爲什麼?他說前面兩個車子就撞了,好慘。車子也壞了,人也死了,我太幸運了。我給他講,如果真是菩薩精神你還不夠格。爲什麼?要是菩薩看到別人在那吃苦就會說要是撞到我的車多好。菩薩精神是代衆生受苦的。不是看到別人受苦說:安逸,幸好不是我。所以這些東西實際上是可以看出來的。你發心發起來沒有就是在你言行舉止中。你心裏裝的衆生你就沒有我,你裝了我你還能裝其它人嗎?就像這,我放了個杯子,還能放其它東西嗎?要把這個東西拿了,什麼東西都可以放。在我們內心也是,你有個我,你還能放其它東西嗎?我的我的我的,我的鞋子、我的衣服、我的床鋪,我的冰箱,我的工資,怎麼又少拿五元。我的吃的你不能動,都這樣的。所以這個習氣毛病太深了。你需要去體會的。所以發起菩提心來的人,他心裏時時都是裝著衆生的。所以這個是不容易的。所以你看那個修密教的人,前頭要四皈依還要念四無量心,修四無量心,他天天都要念。用今天的話講無非是熏習嘛。所以你每天睜開眼睛都念這個。你每天睜開眼睛都念今天牛奶熱了沒有?你都是念的這個。別念這個了。念漢傳的也可以,每天睜開眼睛就念。要閉上眼睛的時候也念,你要念到沒有我的狀態,入睡了,你就成了。可是你說不行,我念了睡不著,你沒有得法的,當然睡不著。所以他們老是給我講失眠,我好象一輩子沒有感覺到失眠的味道是什麼。但我也睡不死,好象哪個動一下,我就醒了。所以佛法裏它就是有這麼微妙。我剛才講區分成就沒有成就就是看你心裏是不是裝著衆生。只要你心裏時時以他人爲前提那你就入聖位。但有個問題,你有時候也裝著,但一會兒你就忘了。所以你就是假菩薩。那佛菩薩他念念都是這樣子的,所以他是真正的菩薩。你們這些人是受菩薩戒的嘛,說發菩提心沒有?發了。是發了,豆芽。這個發心就是開始的一念起來。爲什麼每天都要念,就是要鞏固嘛。“由此道理”就是我,最大的敵人,有了這個我,我執那就一系列的問題出來。就造成生死輪回相續不絕。如果無我,安住空性,就沒有我執,沒有我所,造的就是無漏的因,將來就能證涅槃。就不是生死輪回相續不絕了。就打破生死了。所以修行的路其實很簡單,你不要把它搞複雜了。我們今天學佛的人只要聽人說這個好,馬上搞一通,聽那個說那個好又馬上搞一通,搞到最後什麼也沒有搞到。佛法路是很簡單的。不要忙了半天和揀垃圾的一樣,一個瓶子揀起來,一個紙揀起來,爲什麼?都可以賣五分錢,堆了一屋子,結果也不值幾個錢,人家揀一顆黃金就是一下就比過你了。學佛修…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15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