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16)
現 場 實 錄
上宗下性大和尚主講
第 十六 講時 間:公曆2010年1月9日,星期六下午
地 點:成都市文殊院後客堂
學習內容:
剛才還在講,這個課原來計劃是大家來讀的,現在變成我來說了,上次講
到哪?叁十七頁。出胎位我已經說過了吧?實際上,我們常常學佛法,都會碰到一個問題,就是你剛進來學佛法的時候,都問你,你爲什麼要學佛法,但一般比較滿意的答複就是了生死,但這個生死怎麼了?了得了了不了?實際上要看個人的努力,古人也講,有些時候是了而未了的。但是,這個了生死,我常給他們講,這個是最複雜的工程。但佛法裏頭,大家都知道,學佛法的要了生死,但這個生死怎麼了?佛法裏面有個基本的東西,就是你要了生死首先要知道這個生死是怎麼回事情。這段時候《瑜伽師地論》談到這段人怎麼生的,最後怎麼死的,佛法它談得很精妙,不但談到人怎麼生的,人死了,最後這個世界怎麼成的,這個世界怎麼壞的,這些都是科學解決的問題。佛法實際上兩千多年前早就談過了。所以我們講了生死的前提就是你要了解這個生死怎麼回事情。你要找到這個生死的正結在什麼地方。就是什麼因爲造成它有生死的。那你才能想辦法解決它。這個就像看病一樣的道理。你要給人家看病,你要當醫生,你要首先了解他的病是什麼樣子的,完了你開的藥才能對症,才能治好病。所以人常常講,生病多的人你也成了醫生了。所以中國有句話,久病成醫。什麼意思呢?你生病時間長了,你看開方子你也看會了。你也知道這個病哪個地方熱了哪個地方涼了,你自己都會開藥方了。爲什麼你久病成醫了呢?因爲你也了解這個病的原因了。如果你不了解這個病你也處不了方。所以久病成醫也是這個道理。治病也是這個道理,要了解這個病怎麼形成的。生死就是大病嘛。那你要了解這個生死它怎麼形成的,正結在哪個地方。這個就是今天在社會上開會,我去政協開會,他們都講這個黨外的要肝膽相照,有人就講了,你我要肝膽相照。老實講今天這個世間上不容易。你比如今天講我們做朋友嘛,要肝膽相照。首先問你,他肝長在哪?他膽長在哪?他肝和膽長在哪你都不知道你怎麼肝膽相照?所以我講,學佛法也是這樣子,你要了生死,老實講按佛法的精神,生死隨時都可以了。關鍵問題是你要找到它是怎麼形成的。你才能夠有辦法。所以諸位一定要有個概念了生死不是兩眼一閉,兩腳一蹬這才了生死。不對的。處處都可以了生死的。了生死是什麼?就是一種自在。你生命活得自在,人生活得自由本身就是了生死了。所以諸位不要有個錯誤的觀念。說我死了才往生,死了才了生死,不是那樣子的。生死是什麼?我們看到人生死這都是假相,按佛法講。就像下雪一樣。你看到下雪了,一會兒又化了,下雪是假相,化了也是假相。人生也是這樣子的。所以我們今天學佛法,你就要樹立正確的觀念。剛才說,了生死隨時都可以了。我看有個畫家黃永玉,他寫一個東西,大概他早年見過弘一大師,他說他向弘一大師求一副字,大概就是弘一大師臨走前叁天,他說你字寫得這麼好我向你求一副字,老人家說好的,後天來拿,還要早點來。他就回去了,到了第叁天他就多早就跑去了,去拿字去了,走到廟子門口他說怎麼廟子今天跟以往不一樣了呢?大家神情不對呢?一問說弘一大師早上已經走了,他說:哎,他還差我一副字,我叁天前去求他的,他喊我今天來拿得嘛。他怎麼走了呢?這個和尚說話也不算數?後來他碰到弘一大師的侍者了,說你叫黃永玉啊?說:是啊。來,老和尚給你寫好的字。他就拿走。你辦得到嗎?你欠我的錢還沒有還呢。你都沒有交代好呢。這就是一種自在。這個我是最近才看到的。黃永玉後來就講:這個人了不得,他肯定知道他叁天後要走了,他告訴你叁天後來拿。並且名字都寫好了。所以我講,了生死是一種自在。了生死不是閉眼睛蹬腳,那個只是一個假相。所以我講,你什麼時候內心活得自在了,你什麼時候內心沒有挂礙了,你什麼時候內心沒有恐怖了,那個時候你當下已經是了生死了。所以到了那個境界,你想耍幾天耍幾天,你想陪大家玩就多玩幾天,不陪大家玩:對不起,拜拜,明天就走了。甚至你高興了,今天我領了工資再走,不拿白不拿還多拿一個月。不高興了,不要了,送給你們吃酒。生命要到這種狀態才了生死。那我剛才說了,我怎麼了得了?前提就是你要了解生死是怎麼形成的。我們前幾段都談了很多了,人的生命怎麼形成的,投胎之前的那段,包括你投胎根本的一條就是業感。我們現在的身體都是業感的,那麼怎麼擺脫得了?那麼下面到了出胎位,你生都生出來了怎麼辦?總不可能煮了吃了,喂狗。佛法是反對的,你說你這樣了得了嗎?也了不了的。這個是業報的,你要虐待它也不行的,所以佛法爲什麼反對你自殺,就是這個道理。你以爲你自殺了就了了?了不了。業沒有還你下輩子還要來。你還要繼續還,所以不能有這種想法。那麼這個地方講,你形成人了,投胎了,已經在母胎裏住了兩百多天了,就出來了。
酉二、正生
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腋。出産門時,名正生位。
“其正出時,胎衣遂裂,分之兩腋。出産門時,名正生位。”就是胎兒階段結束,你出來了就叫什麼?叫嬰兒了。出生以後就開始新的東西了。
未四、增長位7 申一、觸生分觸
生後漸次觸生分觸,所謂眼觸乃至意觸。
生後漸次觸生分觸等者:住胎藏中唯有身觸,義如前釋。既出胎已,所余一切觸漸次生,名生分觸。當知身觸先雖已有,然于此位相續俱生,故不除之,具說一切,所謂眼觸乃至意觸。
“生後漸次觸生分觸,所謂眼觸乃至意觸。”上次這個地方沒有說透,我再補充說一說。你在母胎裏有沒有觸?我告訴大家,母胎裏唯一的就是觸。眼睛耳朵鼻子是不管用的。眼睛是看不見東西的,耳朵是聽不見東西的,鼻子這些沒有太多的感覺。惟有身根,這個觸覺。所以母親懷胎的時候你動,他有感覺。你會鬧,你吃冷了,熱了他都會有感覺。他都是只有觸覺。沒有聽覺的。要是你講話他能聽見就麻煩了。母親懷胎的時候都要罵嘛,哎,這個小東西在裏頭弄死我了。他也聽見他不跟你急啊?你既然罵我,那我不出來了。就說明他是聽不見的。這個時候他還沒有聽覺,這個耳根是不行的。眼根也是不行的,也還沒有真正的知覺。就是這個時候,在母胎就只有觸覺,就是身根。眼耳鼻舌身意,色聲香味觸法,這是對應的關系。所以在母胎裏只有身根和觸覺是對應起來的。感應最強烈。其他的你要說一點沒有也不大可能,只是很弱。“生後漸次觸生分觸”什麼意思?就是你出生以後就不是只有在母胎的身根觸覺了,眼觸乃至意觸。眼睛要對色它是不是有觸,這個觸跟剛才講的觸覺的觸不一樣。觸覺的觸是到了後面有感覺了。這個觸,學過《百法》的都知道,《百法》講遍行心所,遍行心所有幾個?五個。作意、觸、受、想、思,這個地方眼觸乃至意觸就是遍行心所的觸,這個地方的觸是根境識叁個結合的那一刹那叫觸。所以這個觸不是我們平常講的我摸了一下,不對的。你摸了一下只是根和境相對,這個觸還包括識。所以我一再強調遍行心所的順序是不能顛倒的。作意心所一定是在前,爲什麼?因爲只有作意心所生起來你的識才能生起現行,所以作意心所的功能就是讓你的認識活動生起來。下一個就是觸,叫是認識活動,認識功能,外境,根這叁個碰在一起,這叫觸。所以這個地方從母胎裏出生以後,眼耳鼻舌意這五個觸主要是遍行心所的觸。就是眼根對著攝象機,這個攝象機是一個境哦,眼根對著它同時眼識跟著一起,哦這是個攝象機。要這叁個東西組合在一起你才有認識活動,少一個都不行,這個觸是這個。也就是說,從你出胎以後,從原來你胎兒階段,只是單純的身根有觸覺以外,到了嬰兒階段六根都有活動了。有了六根活動它自然要對六塵,六根對六塵自然有什麼東西?六識,所以這個是六根十二處十八界,這樣子就建立起來了。有了觸,六根六識六塵叁個東西一觸下面就來了。
申二、墮施設事
次複隨墮施設事中,所謂隨學世事言說。
“次複隨墮施設事中,所謂隨學世事言說。”什麼意思呢?那麼你出生了以後,你生在這個世界上幹嘛的?化緣的?出生了以後你就要慢慢地學事情了。因爲有了六根六塵六識叁個一活動次複隨墮施設事中。這個“墮”用的太精妙了。我跟你講,今天那些人寫武打小說的,練輕功,人以前都會飛的,都有輕功的,你自己把自己搞重了,怎麼搞重的呢?你墮下來了。你怎麼墮的呢?你就是分別,執著後天這些東西,把你自己墮下來了。隨墮施設事中,什麼施設事中?就下面這個,“所謂隨學世事言說”。你出生以後第一個跟誰學?父母,再有呢?老師,再有呢?整個社會的朋友啊都可以學的。學就是兩大類:世事,世間上的事情。言說,語言,說話。那麼這些東西按佛法講,你世間上的事情也好,語言也好,文字也好,都是施設的。施設這兩個字也用得很精妙,它表達的佛法的根本精神,就像《叁十論》一開頭就講:“由假說我法,有種種相轉。”這個“施設”和《叁十論》一開頭的“假說”異曲同工。就是這個世界上的語言,文字都是我們人給它安的。每個人就是個軀殼嘛,一米六也好,一米七也好,這是個具體的東西。爲了大家交流的方便就給它貼個標簽,安個名字。可是我們凡夫一但安了名字,完了。他就不自由了,他就被名字把他幹什麼?綁住了。所以它這個地方用的幾個字都用得很精妙。也就是說你被世界安的這些名相,你被它把你拉住了。如果你是智者,你就會覺察到言說也好,概念也好,名稱也好,語言也好啊,這些全…
《《瑜伽師地論科句披尋記》讀書會現場實錄 第16講》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