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16)
现 场 实 录
上宗下性大和尚主讲
第 十六 讲时 间:公历2010年1月9日,星期六下午
地 点:成都市文殊院后客堂
学习内容:
刚才还在讲,这个课原来计划是大家来读的,现在变成我来说了,上次讲
到哪?三十七页。出胎位我已经说过了吧?实际上,我们常常学佛法,都会碰到一个问题,就是你刚进来学佛法的时候,都问你,你为什么要学佛法,但一般比较满意的答复就是了生死,但这个生死怎么了?了得了了不了?实际上要看个人的努力,古人也讲,有些时候是了而未了的。但是,这个了生死,我常给他们讲,这个是最复杂的工程。但佛法里头,大家都知道,学佛法的要了生死,但这个生死怎么了?佛法里面有个基本的东西,就是你要了生死首先要知道这个生死是怎么回事情。这段时候《瑜伽师地论》谈到这段人怎么生的,最后怎么死的,佛法它谈得很精妙,不但谈到人怎么生的,人死了,最后这个世界怎么成的,这个世界怎么坏的,这些都是科学解决的问题。佛法实际上两千多年前早就谈过了。所以我们讲了生死的前提就是你要了解这个生死怎么回事情。你要找到这个生死的正结在什么地方。就是什么因为造成它有生死的。那你才能想办法解决它。这个就像看病一样的道理。你要给人家看病,你要当医生,你要首先了解他的病是什么样子的,完了你开的药才能对症,才能治好病。所以人常常讲,生病多的人你也成了医生了。所以中国有句话,久病成医。什么意思呢?你生病时间长了,你看开方子你也看会了。你也知道这个病哪个地方热了哪个地方凉了,你自己都会开药方了。为什么你久病成医了呢?因为你也了解这个病的原因了。如果你不了解这个病你也处不了方。所以久病成医也是这个道理。治病也是这个道理,要了解这个病怎么形成的。生死就是大病嘛。那你要了解这个生死它怎么形成的,正结在哪个地方。这个就是今天在社会上开会,我去政协开会,他们都讲这个党外的要肝胆相照,有人就讲了,你我要肝胆相照。老实讲今天这个世间上不容易。你比如今天讲我们做朋友嘛,要肝胆相照。首先问你,他肝长在哪?他胆长在哪?他肝和胆长在哪你都不知道你怎么肝胆相照?所以我讲,学佛法也是这样子,你要了生死,老实讲按佛法的精神,生死随时都可以了。关键问题是你要找到它是怎么形成的。你才能够有办法。所以诸位一定要有个概念了生死不是两眼一闭,两脚一蹬这才了生死。不对的。处处都可以了生死的。了生死是什么?就是一种自在。你生命活得自在,人生活得自由本身就是了生死了。所以诸位不要有个错误的观念。说我死了才往生,死了才了生死,不是那样子的。生死是什么?我们看到人生死这都是假相,按佛法讲。就像下雪一样。你看到下雪了,一会儿又化了,下雪是假相,化了也是假相。人生也是这样子的。所以我们今天学佛法,你就要树立正确的观念。刚才说,了生死随时都可以了。我看有个画家黄永玉,他写一个东西,大概他早年见过弘一大师,他说他向弘一大师求一副字,大概就是弘一大师临走前三天,他说你字写得这么好我向你求一副字,老人家说好的,后天来拿,还要早点来。他就回去了,到了第三天他就多早就跑去了,去拿字去了,走到庙子门口他说怎么庙子今天跟以往不一样了呢?大家神情不对呢?一问说弘一大师早上已经走了,他说:哎,他还差我一副字,我三天前去求他的,他喊我今天来拿得嘛。他怎么走了呢?这个和尚说话也不算数?后来他碰到弘一大师的侍者了,说你叫黄永玉啊?说:是啊。来,老和尚给你写好的字。他就拿走。你办得到吗?你欠我的钱还没有还呢。你都没有交代好呢。这就是一种自在。这个我是最近才看到的。黄永玉后来就讲:这个人了不得,他肯定知道他三天后要走了,他告诉你三天后来拿。并且名字都写好了。所以我讲,了生死是一种自在。了生死不是闭眼睛蹬脚,那个只是一个假相。所以我讲,你什么时候内心活得自在了,你什么时候内心没有挂碍了,你什么时候内心没有恐怖了,那个时候你当下已经是了生死了。所以到了那个境界,你想耍几天耍几天,你想陪大家玩就多玩几天,不陪大家玩:对不起,拜拜,明天就走了。甚至你高兴了,今天我领了工资再走,不拿白不拿还多拿一个月。不高兴了,不要了,送给你们吃酒。生命要到这种状态才了生死。那我刚才说了,我怎么了得了?前提就是你要了解生死是怎么形成的。我们前几段都谈了很多了,人的生命怎么形成的,投胎之前的那段,包括你投胎根本的一条就是业感。我们现在的身体都是业感的,那么怎么摆脱得了?那么下面到了出胎位,你生都生出来了怎么办?总不可能煮了吃了,喂狗。佛法是反对的,你说你这样了得了吗?也了不了的。这个是业报的,你要虐待它也不行的,所以佛法为什么反对你自杀,就是这个道理。你以为你自杀了就了了?了不了。业没有还你下辈子还要来。你还要继续还,所以不能有这种想法。那么这个地方讲,你形成人了,投胎了,已经在母胎里住了两百多天了,就出来了。
酉二、正生
其正出时,胎衣遂裂,分之两腋。出产门时,名正生位。
“其正出时,胎衣遂裂,分之两腋。出产门时,名正生位。”就是胎儿阶段结束,你出来了就叫什么?叫婴儿了。出生以后就开始新的东西了。
未四、增长位7 申一、触生分触
生后渐次触生分触,所谓眼触乃至意触。
生后渐次触生分触等者:住胎藏中唯有身触,义如前释。既出胎已,所余一切触渐次生,名生分触。当知身触先虽已有,然于此位相续俱生,故不除之,具说一切,所谓眼触乃至意触。
“生后渐次触生分触,所谓眼触乃至意触。”上次这个地方没有说透,我再补充说一说。你在母胎里有没有触?我告诉大家,母胎里唯一的就是触。眼睛耳朵鼻子是不管用的。眼睛是看不见东西的,耳朵是听不见东西的,鼻子这些没有太多的感觉。惟有身根,这个触觉。所以母亲怀胎的时候你动,他有感觉。你会闹,你吃冷了,热了他都会有感觉。他都是只有触觉。没有听觉的。要是你讲话他能听见就麻烦了。母亲怀胎的时候都要骂嘛,哎,这个小东西在里头弄死我了。他也听见他不跟你急啊?你既然骂我,那我不出来了。就说明他是听不见的。这个时候他还没有听觉,这个耳根是不行的。眼根也是不行的,也还没有真正的知觉。就是这个时候,在母胎就只有触觉,就是身根。眼耳鼻舌身意,色声香味触法,这是对应的关系。所以在母胎里只有身根和触觉是对应起来的。感应最强烈。其他的你要说一点没有也不大可能,只是很弱。“生后渐次触生分触”什么意思?就是你出生以后就不是只有在母胎的身根触觉了,眼触乃至意触。眼睛要对色它是不是有触,这个触跟刚才讲的触觉的触不一样。触觉的触是到了后面有感觉了。这个触,学过《百法》的都知道,《百法》讲遍行心所,遍行心所有几个?五个。作意、触、受、想、思,这个地方眼触乃至意触就是遍行心所的触,这个地方的触是根境识三个结合的那一刹那叫触。所以这个触不是我们平常讲的我摸了一下,不对的。你摸了一下只是根和境相对,这个触还包括识。所以我一再强调遍行心所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作意心所一定是在前,为什么?因为只有作意心所生起来你的识才能生起现行,所以作意心所的功能就是让你的认识活动生起来。下一个就是触,叫是认识活动,认识功能,外境,根这三个碰在一起,这叫触。所以这个地方从母胎里出生以后,眼耳鼻舌意这五个触主要是遍行心所的触。就是眼根对着摄象机,这个摄象机是一个境哦,眼根对着它同时眼识跟着一起,哦这是个摄象机。要这三个东西组合在一起你才有认识活动,少一个都不行,这个触是这个。也就是说,从你出胎以后,从原来你胎儿阶段,只是单纯的身根有触觉以外,到了婴儿阶段六根都有活动了。有了六根活动它自然要对六尘,六根对六尘自然有什么东西?六识,所以这个是六根十二处十八界,这样子就建立起来了。有了触,六根六识六尘三个东西一触下面就来了。
申二、堕施设事
次复随堕施设事中,所谓随学世事言说。
“次复随堕施设事中,所谓随学世事言说。”什么意思呢?那么你出生了以后,你生在这个世界上干嘛的?化缘的?出生了以后你就要慢慢地学事情了。因为有了六根六尘六识三个一活动次复随堕施设事中。这个“堕”用的太精妙了。我跟你讲,今天那些人写武打小说的,练轻功,人以前都会飞的,都有轻功的,你自己把自己搞重了,怎么搞重的呢?你堕下来了。你怎么堕的呢?你就是分别,执着后天这些东西,把你自己堕下来了。随堕施设事中,什么施设事中?就下面这个,“所谓随学世事言说”。你出生以后第一个跟谁学?父母,再有呢?老师,再有呢?整个社会的朋友啊都可以学的。学就是两大类:世事,世间上的事情。言说,语言,说话。那么这些东西按佛法讲,你世间上的事情也好,语言也好,文字也好,都是施设的。施设这两个字也用得很精妙,它表达的佛法的根本精神,就像《三十论》一开头就讲:“由假说我法,有种种相转。”这个“施设”和《三十论》一开头的“假说”异曲同工。就是这个世界上的语言,文字都是我们人给它安的。每个人就是个躯壳嘛,一米六也好,一米七也好,这是个具体的东西。为了大家交流的方便就给它贴个标签,安个名字。可是我们凡夫一但安了名字,完了。他就不自由了,他就被名字把他干什么?绑住了。所以它这个地方用的几个字都用得很精妙。也就是说你被世界安的这些名相,你被它把你拉住了。如果你是智者,你就会觉察到言说也好,概念也好,名称也好,语言也好啊,这些全…
《《瑜伽师地论科句披寻记》读书会现场实录 第16讲》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