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align="left">◎佛教的大生與大死
剛才講的生死是一般衆生所謂的生與死,接下來,我們來講佛教的大死,大死是什麼?大死就是涅槃,一般衆生的死是六入以下這個部份死掉、壞掉了,而六入以上還是完好的,這樣對佛教來講還沒有死透,佛教主張要死透,是從名色識行無明全部都要死透透,只剩下本明,這就是大死,也叫涅槃。而涅槃大死之後,才可以大生,大生的意思是什麼?就是又從本明這裏出來到無明以下這裏來遨遊,自由的遨遊,這就叫「出菩提路」,取了涅槃以後再出來就叫出菩提路,能夠自由的來往,這才叫「如來」,佛有一個尊號就叫「如來」,意思就是來去自由。佛還有一個尊號叫「善逝」,善逝就是大死,很會死,死透透,才能取涅槃。因爲能夠這樣大死之後再大生,才叫成佛了,所以對他來講沒有生死問題,生死對他來講已經無阻礙了,這樣子才叫「了生脫死」,這個就做到了「入涅槃門」和「出菩提路」,這就是佛的境界。
◎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悟本來面目,修行成道
我們人生的目的是什麼?我們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佛教的大死與大生,你要完成這個目的,先要悟本來面目才有機會,也就是破無明而證入本明,然後你才能夠修行成道——也就是自度度他,自覺覺他,覺行圓滿。到了這個時候,所有一切生死的問題都不是問題,而大家覺得很稀奇的高智能的靈界神通人士,他們可能就是成道者之一,所以他們不在一切處又在一切處——這是我們每個人都要努力的目標。人生的目的不是要大家混吃混喝,大家已經混吃混喝太久了,那麼爲什麼會混那麼久?主要就是因爲沒有看清楚自己已經陷在被知的範圍中,所以沒有能力從被知的範圍中跳出來。因此我們一定要去體會什麼是能知能覺,而我剛才也證明每一個人都有能知能覺,在座的各位都有能知能覺,所以每一個人都能修行成道。佛說:衆生都是未來佛。就是說將來每一個人都要成佛,只不過現在還沒有成,差別只是這樣而已。
◎結論
第一、心爲主,物爲附。物是附屬品,不要弄錯,一弄錯就顛倒,就會輪回生死。第二、靈魂是存在的。不能因爲你看不見它就認爲它不存在,它是能看不是被看,當然看不見,只要你看得見東西,就證明你有靈魂。靈魂它不能被看見,它不能被知道,但是它是能看能知的根本。第叁、每個人的自性是主人中的主人,也就是主體中的主體。你有自性,你體悟了自性,你就擁有了一切。所有被知的東西都不重要了,因爲它是能知的附屬品,它沒有主動權,主動權在能知的自性這裏。第四、修行成道是每一個人的責任。修行成道並不是老年人的責任,是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責任,我們之所以有這個世界有這個人身,爲的是什麼?爲的是修行成道,宇宙提供一個修行場所讓我們來鍛煉,鍛煉得不好,就長長久久、生生世世不斷地在這裏鍛煉,到那一天你開悟了,你就找到解脫之道。
問一:菩薩是死到十二因緣的那一個層次?
答:菩薩有很多程度,程度不同,熄滅的層次也不一樣。如果能夠把無明都熄滅掉了,那就是破了無明,這樣子就算是開悟了,如果把所有的無明都清除掉了,那麼他就已經證得果位了,通常到這樣的程度差不多是八地菩薩以上。
問二:「法爾如是」是什麼意思?此處之法與色聲香味觸法的法意思是否相同?
答:法爾如是通常指的都是本明、佛性、自性、菩提心,這個部份本來就是這樣,你改變不了它,它也不會改變,所以這個層次我們才說是法爾如是。
第二個問題,這個地方是诠釋上的問題,我們對佛法還要有一個了解,佛法講的東西都是像全相攝影的底片(holograph),所以它講的任何一個部份都包含全部,就像全相攝影的底片,如果攝影的底片切一半,投射出來的還是全體的影像,甚至于只取底片一個小角,投射出來的還是全體,不會像普通的影片切了一半就是一半影像而已。佛法都是全相攝影,所以很多經典像金剛經只要講金剛經當中的一個偈子或一句話,功德就大得不得了,爲什麼?因爲那一句話就是全部的金剛經,這就是全相攝影。
問叁:依教授對佛法的了解爲基礎,請比較*輪功與慈濟會有何同或不同的地方?兩者同會困擾很多人,不是嗎?
答:它們兩個名字不同,你有智慧的話,就不會被困擾,當你沒有智慧時,沒有*輪功或慈濟會同樣會困擾你,重要的是要你有智慧。
問四:本明等于上帝或神明萬能是不是?
答:沒有辦法等,因本明它一被寫出來就都不對,本明只要一寫它一講它,那個就不是真的。真的在那裏?真的在能寫、能想那裏。
問五:請問每個人若能預知何時往生及在什麼狀況走,就可以安排妥當家人,也較不意外不悲傷,有可能嗎?否則像白發人送黑發人怎能不悲傷?
答:要悲傷就去悲傷,並不是說悲傷時要勉強不去悲傷;但是如果你不悲傷時,也不須勉強去悲傷。這是你做得到做不到的問題,我剛才那樣講說不必悲傷並不是說你不可悲傷,而是說你的能力若做到了,你自動就不會悲傷的。
問六:何謂空無?何謂真空妙有?請诠釋「無所住而生其心」?
答:這個問題太大了我沒有辦法全部回答。空無指的是佛性的性質,是來描繪佛性的,而真空生妙有就是從佛性那種空性當中,生出有相的「有」,怎麼生出來?你只要從本明那裏透過無明一路下來,這個世界就生出來了,所以如果你真的會修行的話,這個心攝回來的時候,這個世界就不見了。這是你做得到做不到的問題,做得到,它就是不見了;你心一放,它又出來了,這些只是一剎那間的事情。何謂「無所住而生其心」?這個問題請看「金剛經現代直解」這本書。
問七:佛說:人身難得。但最近西方輪回轉世及催眠追溯前生的研究,似乎都是人一再生而爲人的來此世間學習,到底這兩者中何者較爲正確?
答:這沒有正不正確的問題,事實上很多人一再重複的再來,因爲他留級了,重修人身這門功課,如果你找到了修行解脫的方法,那就不會再重來,即使你再來也是來玩的,是乘願再來普度衆生的(這個是說給衆生聽的,他們自己聽的話是來玩的)。
問八:本明與無明,是一還是二?
答:這是兩個不同的階段,但是無明是從本明生出來的。
問九:請問何謂能所雙泯、叁輪體空?
答:我們沒有把能知這個部份講得透徹,能所雙泯指的是「所」要滅掉,大家沒問題,但能知爲什麼也要泯滅掉?因爲你已經給了它一個名稱,它已經是被知,所以就必須把它泯掉,如果它不是被知的,就不須要把它泯掉,你能夠把它泯掉的只有落在被知的部分。
問十:梁教授所說的能知與被知是兩件事或一體的兩面?
答:可以說是一體的兩面,兩者沒有辦法單獨存在,一定是並存的。
問十一:植物人的靈魂在那裏?是被遺失或是被禁锢?
答:應該說是心靈的部份跟他的六入身體部份沒有銜接得好,銜接得非常脆弱,但是還是連了一點點,沒有斷掉,所以才會變成植物人。
問十二:請問老師與學生的關系,老師有能知被知的能力,學生也有能知被知的能力,學生如何被教成能知?
答:這個問題本身有點問題,應該這麼說:老師有能知,他的能知可以知道被知,不是被知的能力,學生也有能知,他的能知也有知道被知的能力,這樣講就通了。學生不是被教成能知,而是老師怎麼樣教導他的學生恢複能知,這個能知不是被教出來的,能知只能被啓發,因爲能知這個東西學生本來就有,自己不要把自己的能知埋沒,如…
《自性與生死》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