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align="left">◎佛教的大生与大死
刚才讲的生死是一般众生所谓的生与死,接下来,我们来讲佛教的大死,大死是什么?大死就是涅槃,一般众生的死是六入以下这个部份死掉、坏掉了,而六入以上还是完好的,这样对佛教来讲还没有死透,佛教主张要死透,是从名色识行无明全部都要死透透,只剩下本明,这就是大死,也叫涅槃。而涅槃大死之后,才可以大生,大生的意思是什么?就是又从本明这里出来到无明以下这里来遨游,自由的遨游,这就叫「出菩提路」,取了涅槃以后再出来就叫出菩提路,能够自由的来往,这才叫「如来」,佛有一个尊号就叫「如来」,意思就是来去自由。佛还有一个尊号叫「善逝」,善逝就是大死,很会死,死透透,才能取涅槃。因为能够这样大死之后再大生,才叫成佛了,所以对他来讲没有生死问题,生死对他来讲已经无阻碍了,这样子才叫「了生脱死」,这个就做到了「入涅槃门」和「出菩提路」,这就是佛的境界。
◎人生的目的就是要悟本来面目,修行成道
我们人生的目的是什么?我们人生的目的就是要完成佛教的大死与大生,你要完成这个目的,先要悟本来面目才有机会,也就是破无明而证入本明,然后你才能够修行成道——也就是自度度他,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到了这个时候,所有一切生死的问题都不是问题,而大家觉得很稀奇的高智能的灵界神通人士,他们可能就是成道者之一,所以他们不在一切处又在一切处——这是我们每个人都要努力的目标。人生的目的不是要大家混吃混喝,大家已经混吃混喝太久了,那么为什么会混那么久?主要就是因为没有看清楚自己已经陷在被知的范围中,所以没有能力从被知的范围中跳出来。因此我们一定要去体会什么是能知能觉,而我刚才也证明每一个人都有能知能觉,在座的各位都有能知能觉,所以每一个人都能修行成道。佛说:众生都是未来佛。就是说将来每一个人都要成佛,只不过现在还没有成,差别只是这样而已。
◎结论
第一、心为主,物为附。物是附属品,不要弄错,一弄错就颠倒,就会轮回生死。第二、灵魂是存在的。不能因为你看不见它就认为它不存在,它是能看不是被看,当然看不见,只要你看得见东西,就证明你有灵魂。灵魂它不能被看见,它不能被知道,但是它是能看能知的根本。第三、每个人的自性是主人中的主人,也就是主体中的主体。你有自性,你体悟了自性,你就拥有了一切。所有被知的东西都不重要了,因为它是能知的附属品,它没有主动权,主动权在能知的自性这里。第四、修行成道是每一个人的责任。修行成道并不是老年人的责任,是每一个人与生俱来的责任,我们之所以有这个世界有这个人身,为的是什么?为的是修行成道,宇宙提供一个修行场所让我们来锻炼,锻炼得不好,就长长久久、生生世世不断地在这里锻炼,到那一天你开悟了,你就找到解脱之道。
问一:菩萨是死到十二因缘的那一个层次?
答:菩萨有很多程度,程度不同,熄灭的层次也不一样。如果能够把无明都熄灭掉了,那就是破了无明,这样子就算是开悟了,如果把所有的无明都清除掉了,那么他就已经证得果位了,通常到这样的程度差不多是八地菩萨以上。
问二:「法尔如是」是什么意思?此处之法与色声香味触法的法意思是否相同?
答:法尔如是通常指的都是本明、佛性、自性、菩提心,这个部份本来就是这样,你改变不了它,它也不会改变,所以这个层次我们才说是法尔如是。
第二个问题,这个地方是诠释上的问题,我们对佛法还要有一个了解,佛法讲的东西都是像全相摄影的底片(holograph),所以它讲的任何一个部份都包含全部,就像全相摄影的底片,如果摄影的底片切一半,投射出来的还是全体的影像,甚至于只取底片一个小角,投射出来的还是全体,不会像普通的影片切了一半就是一半影像而已。佛法都是全相摄影,所以很多经典像金刚经只要讲金刚经当中的一个偈子或一句话,功德就大得不得了,为什么?因为那一句话就是全部的金刚经,这就是全相摄影。
问三:依教授对佛法的了解为基础,请比较*轮功与慈济会有何同或不同的地方?两者同会困扰很多人,不是吗?
答:它们两个名字不同,你有智慧的话,就不会被困扰,当你没有智慧时,没有*轮功或慈济会同样会困扰你,重要的是要你有智慧。
问四:本明等于上帝或神明万能是不是?
答:没有办法等,因本明它一被写出来就都不对,本明只要一写它一讲它,那个就不是真的。真的在那里?真的在能写、能想那里。
问五:请问每个人若能预知何时往生及在什么状况走,就可以安排妥当家人,也较不意外不悲伤,有可能吗?否则像白发人送黑发人怎能不悲伤?
答:要悲伤就去悲伤,并不是说悲伤时要勉强不去悲伤;但是如果你不悲伤时,也不须勉强去悲伤。这是你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我刚才那样讲说不必悲伤并不是说你不可悲伤,而是说你的能力若做到了,你自动就不会悲伤的。
问六:何谓空无?何谓真空妙有?请诠释「无所住而生其心」?
答:这个问题太大了我没有办法全部回答。空无指的是佛性的性质,是来描绘佛性的,而真空生妙有就是从佛性那种空性当中,生出有相的「有」,怎么生出来?你只要从本明那里透过无明一路下来,这个世界就生出来了,所以如果你真的会修行的话,这个心摄回来的时候,这个世界就不见了。这是你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做得到,它就是不见了;你心一放,它又出来了,这些只是一剎那间的事情。何谓「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个问题请看「金刚经现代直解」这本书。
问七:佛说:人身难得。但最近西方轮回转世及催眠追溯前生的研究,似乎都是人一再生而为人的来此世间学习,到底这两者中何者较为正确?
答:这没有正不正确的问题,事实上很多人一再重复的再来,因为他留级了,重修人身这门功课,如果你找到了修行解脱的方法,那就不会再重来,即使你再来也是来玩的,是乘愿再来普度众生的(这个是说给众生听的,他们自己听的话是来玩的)。
问八:本明与无明,是一还是二?
答:这是两个不同的阶段,但是无明是从本明生出来的。
问九:请问何谓能所双泯、三轮体空?
答:我们没有把能知这个部份讲得透彻,能所双泯指的是「所」要灭掉,大家没问题,但能知为什么也要泯灭掉?因为你已经给了它一个名称,它已经是被知,所以就必须把它泯掉,如果它不是被知的,就不须要把它泯掉,你能够把它泯掉的只有落在被知的部分。
问十:梁教授所说的能知与被知是两件事或一体的两面?
答:可以说是一体的两面,两者没有办法单独存在,一定是并存的。
问十一:植物人的灵魂在那里?是被遗失或是被禁锢?
答:应该说是心灵的部份跟他的六入身体部份没有衔接得好,衔接得非常脆弱,但是还是连了一点点,没有断掉,所以才会变成植物人。
问十二:请问老师与学生的关系,老师有能知被知的能力,学生也有能知被知的能力,学生如何被教成能知?
答:这个问题本身有点问题,应该这么说:老师有能知,他的能知可以知道被知,不是被知的能力,学生也有能知,他的能知也有知道被知的能力,这样讲就通了。学生不是被教成能知,而是老师怎么样教导他的学生恢复能知,这个能知不是被教出来的,能知只能被启发,因为能知这个东西学生本来就有,自己不要把自己的能知埋没,如…
《自性与生死》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