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從這些問題全部都可以探究真心。當我們探究到真心以後,從真心來看這些事情,你自動就會有不同于以前還未體悟真心時的看法。像很多人體悟到真心時,甚至還沒體悟到,只是接近而已,就會有不一樣的看法和做法了。像美國有一家專門製造地毯的公司,他們發現地毯使用了五年以後就變成垃圾,覺得公司是在製造垃圾,所以就覺得很難過。從此以後就改進,希望製造出來的地毯全部可以回收,循環使用。經過這麼幾年的努力,他們現在已經能夠做到百分之叁十的循環使用了,而他們還希望能達到百分之百的回收。我相信一個體悟到真心的企業家就會做這種事。
問:請問如果有人入了無余涅槃,會不會再回人間?
答:可以回,也可以不回,主權在自己,因爲他已經掌握了主權。
問:爲何清淨無染的真心會生出無明?
答:會生出無明就是爲了要入世,因爲沒有無明是入不了世的,有了無明也才有這個可變的世界,當我們要破無明的時候,好像把無明看做是一個壞東西;而當你體悟了真心,想要入世的時候,你就曉得無明是個寶,沒有它你還進不來,所以無明不完全是不好,它有它的價值。
問:體悟真心、開悟,是否等于出國?
答:不曉得怎麼回答,因爲開悟本身就有很多層次,所以沒有辦法這樣子做一個明確的回答。
問:有一種只是存在,假名爲無而不動,不動非修得,說不動亦是因存在而說,請問這是什麼?
答:這就是本來如是。這就是說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能知,都有真心,而這個部份都是本來如是,無始以來就是這樣,所以沒辦法說,其實說出來都不是真正的它,都是比喻而已,真正的它是不可說的。所以「佛說法49 年,沒有說一個字」,所要表達的就是這個意思。
問:明心見性,懂得要回頭,就算是明心嗎?
答:懂得回頭還不是明心,明心就是你對心很明白,心是什麼狀況你都很明白。
問:「凡所有相皆是虛妄」這句話是消極的還是積極的?
答:這句話有消極的部份,也有積極的部份。消極的部份就是要離相;積極的部份就是玩這個相,認爲這個相是假的,隨便你玩,沒什麼好擔心的。就像我們說鈔票是一個相,是假的,我們不要,這就是消極的做法;另外一個積極的做法是認爲鈔票既然是假的,那就花嘛!所以「凡所有相皆是虛妄」可以是消極的,也可以是積極的,端看你如何反應而已。
問:被知的都不是本來面目,都不是真心,此種態度是否與《六祖壇經》所說 : 「菩提自性本自清淨,但用此心直了成佛」的「但用此心」是一樣的嗎?
答:是。
問:對于一個今生就想悟本來面目的人,追求往生淨土對他而言變成一種執著與障礙,因爲往生淨土是有相的、被知的目的,如果去抓這個目的就會陷在這個目的而跳不出去,請問這樣的看法對不對?
答:是這樣沒錯。不過往生淨土,到了西方極樂世界,最終還是要花開現佛悟本心的,所以往生那個時候還沒悟本來面目,到那邊修一段時間以後才悟本來面目。
問:請問西方心理學所謂的潛意識應如何歸類?
答:潛意識是歸爲唯識學的第七識的一半到第八識。
問:既然能知不被知,怎麼知道已經開悟了?
答:這是個大問題,能知是不可以被知的,被你知道就不是,那你怎麼知道你開悟了?能知是不被知的,所以我們不是從能知這邊知道的,而是從被知這邊知道的,當你找不到任何一個被知,全部都找完了,就知道了。
問:請問化身佛與報身佛之間有何異同?是否因爲我們修行境界的不同而看到不同形式的佛?
答:沒有錯。是因不同的境界就會有不同的反應。
問:西方極樂世界有哪個層次是屬于能知?
答:無論在哪裏,只要你修成,那就在能知;還沒有修成,就在被知。只要有相就在被知,只要被你知道就是被知。
問:心靈的提升包含真善美的追求,探究真心找回真我是追求真,禅宗修行的方向是追求真,有的宗派修行的方向是追求善,是否追求善比較容易做,也比較吸引一般人,請問老師怎麼看待追求真與追求善這兩個修行方向?這兩種修行方向最後的修行境界有何異同?
答:我們追求善是一個方向,追求真也是一個方向,還有追求美也是一個方向,我們把這樣子的追求分成叁種,但是大家要注意這叁個是一體的。真的一定要善,也要美;善的也一定要真,也要美;美的也一定要是善,也要真,叁者不可能分開。也就是說不可能有單獨的真,但不善不美;也不會有單獨的善、單獨的美,只是在做的時候我們的著重點在哪裏而已,它們本身是分不開的。
問:教授今天講的真心,是教授從個人所接受的教育訓練背景如物理學數學等學科素養下對佛理之分析與探討,說來讓人聽了易懂,但是真心這個形而上的虛空對很多人而言還是不容易體會的,是否請教授再喚醒大家的一些空性好嗎?
答:我今天講的重點是能知能覺,如果自己能確定自己有能知能覺,一切就解決了,重點就是這一個!至于空啦!無啦!不過是描繪能知能覺的性質而已,這個性質也只是我的描繪,而這個能知能覺你自己就有,譬如說我在這裏講話,你聽見了,如果你沒有能知能覺你就聽不見我講話,所以只要你聽得見我講話就證明你有能知能覺,今天各位只要把握這一點你有能知能覺,其他的一切都是簡單的。
問:老師今天講的探究真心與七個脈輪的修行法門有何不同?是否可以探究到真心?
答:叁脈七輪的修行法門還在心靈層次的被知部份,你如果懂得能知與被知,還是可以從這裏體悟到本心。
問:身體是被知的,但當一個癌症末期的病患,即使他知道這個理論,但是身體的疼痛還是很難讓他生死自在。
答:沒有關系,當他真的能夠體驗到的時候,這個疼痛以及生死自在都是被知的,對他來講都可以放掉,所以不是問題。
問:有時候我們的身體會受心靈所影響,譬如緊張時身體會顫抖,請問此時要如何找到真心?
答:只要能夠很清楚的知道這些都是被知的,不是真正的我,真正的我不是這些緊張……等,你就能夠脫離,很容易脫離,不能脫離是因爲不能體會的關系。
問:修行成道者,找到真心的人,如果來領導國家,那麼國家是否較有前途?
答:那當然。那是菩薩來救世!所以希望領導者都來學佛,然後他就會變成菩薩。
問:夢中修行,還有被治好而看不到治療過程,是誰爲我治病?誰爲我上課考驗我呢?這些是否都跟李嗣涔教授科學實驗的高訊息界師父有關?此時也是被知的部份吧?如何處理這些相而不著相?如何玩這些相?
答:對,這個還是被知的,重要的是要體會到純粹的真心,你體悟到了以後,這些事情對你來講就簡單了,本身不是問題。所以大家問這些問題想要怎麼解?第一步你就是要體悟真心,你的真心體悟到了,不用我講你自己就知道怎麼去處理,這是人的本能。
問:如果覺得被欺負,修行人是要忍受或以牙還牙?
答:我告訴各位,一個修行人如果被欺負了,他可以選擇忍受,他也可以選擇以牙還牙,完全主動,沒有限製,沒有說修行者就應該被人欺負不可以反抗,沒有這種說法。
《探究真心(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