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本文上一页了以后,无论是对事情、对人生、对财富、对幸福、对于失败或成功的看法都完全不一样了。那时才知道以前其实真是莫名其妙,若未开悟你是不会感觉自己莫名其妙的,而且也会觉得那些未醒的人莫名其妙,那该怎么办呢?只有帮忙他们唤醒真心,协助别人也清醒过来。每一个人的清醒是迟早的事,因为每一个人都有真心,所以迟早都会清醒,虽是三大阿僧祇劫也还是一个时间而已,迟早总是要清醒的,只不过是停留在众生这个阶段的时间长一些而已,据我看起来迟早都要开悟,都要成佛的!因为你始终带着佛性跑来跑去,混来混去,只是你自己不知道,不知道自己在轮回而已。
我相信每一个人都在修行,而且每一个人迟早都会成佛的!不管这个人是好人还是坏人,他都在修行。如果他做坏事的话,他就一定会受到报应,所以他会痛苦,而给他痛苦就是让他修行。所以对于人堕落的状况,我一点都不担心,对好人不担心,对坏人我也不担心,因为大家迟早都要成佛的。所以如果你把时间看空了,觉得时间就等于没时间的时候,长短又有什么差别呢?只不过对做众生的人而言,生生世世来吃饭、睡觉你不会厌吗?你还觉得很有乐趣吗?生生世世都做同样的事情有什么好玩?
另外我要补充一点的是:如果人的真心唤醒了以后,他是怎么做事情的呢?他的看法是什么?因为我觉得一般佛教留传下来的看法不是真实的状况,而且只讲了一部份而已,那么真正醒的人是什么样子?真正醒的人会把他的内衣、外衣打理得很好,也会把被知的部份做得很好的,并不会因为醒了就把被知的部份丢掉,就像罗汉一旦成道就「所作已办,不受后有」,好像很豪气不再来了;但菩萨和佛不是这个样子的,他会再来,所以他是会把身心世界所有被知的部份以及能知被知的混合区和真心这个部份,他都会把它做得很好,做得圆满庄严,这样子才是一个圆满的状况。
很多人就会问:已经悟了真心,为什么还来这个被知的世界?大家要知道一件事情:真心这个部份是空无的,是无分别的,是永恒不变的,这样子的状况没有变化不好玩。好玩的地方在哪里?在被知的这个部份,被知的部份是生生灭灭的,是分别的,是有相的,因此它是会变的,会变的才可以创造;若一个东西不会变你又怎么创造?只有可变的被知的部份是可以创造的。所以开悟的人来玩什么?是来玩创造游戏的,这样才好玩,非常好玩!所以两边都打通了,真心的部份和被知的部份都贯通了,我认为那才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只有被知的部份,只有心灵以下被知的部份是不完整的,因为你缺了真心;如果说你修行成道证了真心,就把被知的部份都不要了,只要真心,那也不完整,还是缺了一部份;只有两边都兼顾了,两边都具足了,那才是完整的,才是佛。佛要的就是这个!
当真心唤醒,出来玩创造游戏的时候,跟众生的轮回生死相比是不可同日而语的。众生在这里轮回生死是苦中作乐,与菩萨玩创造游戏完全是两码子事儿!
我今天要讲的内容就到这里,最后我想问大家一句话:因为听了我今天的演讲而想要探究真心的人请举手。(大部份的人都举手)好,太好了!,欢迎大家来参加探究真心的行列,谢谢各位。
【现场问答】
主持人:我们再度以热烈的掌声谢谢梁老师给我们这么精湛的开示,(大家鼓掌)谢谢梁老师。
问:人的出生是真心做主而投胎的吗?
答:对,是真心做主的。
问:婴儿出生,不认识外物时保有较多的真心,长大以后,就失去了真心吗?
答:通常在婴儿的时候,保有真心的成份比较多;只是长大以后,追求外物愈多,把真心的部分忘得愈多,所以是有这个状况的。但也不完全是这样,也有人懂得修行,长得愈大,真心恢复得愈完整、愈充实、愈成熟,所以这是不能一概而论的。
问:人若不理身体,此身死了,是不是就无法修行?
答:对,所以不能不理身体。真正的修行并不是说不理身体,即使找到了真心,也还是要把我们的身体打理得漂漂亮亮、健健康康的,这个是我们应该要做的。小乘佛法的修行往往会有这种倾向——不理身体,要把它调整过来。我们的身体还是要保护的,但是不要因为只照顾身体而把真心忘记,要注意的就是这一点,也就是要提醒你的真心,同时也要照顾好你的身体。
问:本明在睡觉时是否存在?是否还是能知?
答:我们睡觉的时候本明还是存在的,它是不是还是能知?它还是!这里就要多说明一点,这个能知它还有一个性质,就是它不被知,但是它可以要去知,也可以不要去知,所以它也会保持在一个无知的状态。这个部份我们比较少讲,因为现在大家是清醒的,你的本明是在能知的状态,不是在无知状态。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一定要睡眠,因为这个本明有时在能知的状态,同时也要有一个时间是在无知的状态,必须要这样,所以人必须睡眠。如果不让人睡觉,这个人会死的。
问:如何提高辨识究竟能知的灵敏度?
答:这个就要修行,要锻炼,是有方法的。这个方法就是你要能够敏锐的知道:这个还是被知的。具体的东西我们都知道它是被知的,譬如这些物体、这些桌椅,我们会知道它们是被知的;但是抽象的思想,我们就常常不晓得那也是被知的,没有注意到那是被知的,那时我们的辨别能力就没有了。所以我们要增加这方面的辨别能力,就是增加你辨别被知的灵敏度。你辨别被知的灵敏度提高以后,就可以增加你辨别出能知──能知是不能被你辨别的,被你辨别了,那个就不是能知,真正的能知连「能知」两个字都不能讲,讲出来的都是假的。
问:换新车之所以高兴是因为身体存在,心里感受到高兴,是在知的状态;但换身体,没有人知道新的身体会在何处出现?是在何种状况出现?会舒服吗?会感受到愉悦吗?是否已经不在同一状态?
答:当然不在同一状态。一个是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划在身体与物质之间,一个是划在心灵与身体之间,两者是不一样。现在的问题是,如果你能够把能知与被知的界线划在心灵与身体之间,你就会知道你的舒适、你的愉悦是在心灵这一边,身体那一边的舒适与愉悦还不是,所以这里的问题是你做得到或做不到的问题,界线划得到就做得到,界线划不到就做不到。
问:如何看待自己身体的病痛?因为感觉到的是不舒服。
答:我们怎么看待自身的病痛呢?这个不舒服是被你知道的,它就是被知,那么我们知道这个是被知的就好办了:你可以找医生帮你医病,把不舒服消除。而消除本身还是被知,并不会因为把病痛消除了就变成能知。当我们知道这是被知的,那么它就是会变的,如果你会修行的话,你就可以把它化掉,把它变得不痛,甚至可以把它变好,这是修行可以做的事情,是可以运用的。如果这个病痛、这个身体不是被知的,这个痛就永远不会变,本来如是,那就变不了;但就因为它是被知的,所以它是可以变的,所谓创造就是做一些改变。
问:请问又如何看待亲友身体的病痛?因为一般人都认为身体就是真正的自己。
答:当他视自己身体是真正的自己的话,我们要尊重他的看法,要协助他排除病痛;不要因此认为他颠倒,说他不懂真心。当然同时也可以告诉他,这个病痛是被你知道的,然后就再问他,谁在知道?让他自己去想,这个体悟是要自己去做的,我们帮助别人是诱导别人去体悟,当他自己能够体悟了,这个对他来讲才是真实的,才能够受用。
问:为了追求佛性,是否被知的部份皆可抛?
答:我们是要追求佛性,是要探究真心,至于其他不是真心的、被知的部份,并不是不去追求。当我们追求真心的时候,我们当然就专心的去追求,但并不代表被知的部份我们就弃如敝屣,不理它了,不是这样子的,我们还是要追求的,更何况追求到真心的时候,还要特别来照顾、来修炼这个被知的部份,这才完整。
问:如何看待景气衰退,失业率高涨,躁郁自杀的人愈来愈多,从这些也可探究真心吗?
答:…
《探究真心(下)》全文未完,请进入下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