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人,所有這些東西鹹在其中,說不可盡,全都具備的。當然他是修得很熟練了。
這樣修定,功夫下到這個樣子,身體都會發光。其實只要修禅定,修叁摩缽提,這個功夫只要一下去,身體都會發光,所以叫發光地。當然這種光是要有 feeling才會感覺到;其實肉眼也可以感覺到,有些人就是讓你覺得他是光明的、亮亮的,不是黑暗的。你想要有的話呢,其實只要修禅定都會出來。甚至有些人練功,其實練功跟禅定、叁摩缽提都是相通的,所以有些練功的人氣色很好,也是會亮的、發光的。當他們這樣子一做以後,他們的feeling就變得很強,不會固著在外相上。
※舍離世間假名字故
因爲進入禅定、進入神通、解脫叁眛、叁摩缽提的話,你的feeling,你的直覺都會出來,也就不會受有形有相的執著所束縛,也不會被文字名相所捆綁,會體會到那個文字名相背後的真義。那樣子的體會是要靠禅定、叁摩缽提的功夫才能達到。做到了這樣子的話,他就可以超脫世間的名相語言,不受它們的限製。這就是禅宗常常講的「不立文字,言語道斷」。
他不會被有些名相困惑,對他來講根本都是同一個東西,只是世間安了不同的名字;如果沒有超脫,就會被那個名字搞混了,還以爲都是不同的東西。那麼他爲什麼會知道它是同一個東西呢?因爲他有禅定和叁摩缽提的功夫,他超越了名相,體悟到名相背後的真義。用我們常用的話來講,就是他有feeling了;有feeling了以後,在世間其他人看起來是不同的東西,對他來講全部都是一樣的。
他的狀況,用大海來比喻是什麼呢?大海是各個不同河川的水所彙聚,當它們流入大海時,通通變成一個海水,再也無法分別。原先這個是長江的水,這個是黃河的水,那些名字都不見了,全部都是海水。「余入水中,皆失本名」,本來的名字、名相都沒有了。發光地的菩薩能夠進入名相背後的本質,不會受名相限製,他知道真義是什麼。
※諸禅叁昧圓滿無缺
這樣的菩薩還有一個特質,他的feeling、直覺非常強。他已經不受這些形象的束縛,當然也不會受文字名相的束縛,更不會受語言的限製;他的智慧早就超越有形有相的文字語言。禅宗修到後來,就是「不立文字,言語道斷」,很清楚的表示了他們就做到這裏。所以,發光地的功課,禅宗他們做得很好。
四、第四焰慧地
只要一講到慧,通常都指的是世間的智慧。發光地是出世間的、超越世間的智慧;到第四地又高一級,要回到世間的智慧來。所以,並不是每一地都在出世間的,而是入世間、出世間交互的在做。
※修十法明門……得十種智成熟法,而生如來家
這一地是修十法明門而進入的。法明門是一個修行的類別,是觀察十界而明了十界。十界就是世間。他在觀察這個世界,進而明了這個世間,所以這個是世間的智慧。他把這個世間分成十類,並且都詳加觀察、進而明了它,因此對世間有十種成熟的智慧看法,也因爲這樣而生如來家。
我們通常都說,要生如來家的話,要出世間的智慧;這裏則是要有入世的智慧才能生到如來家。所謂生如來家,就是指才能成爲菩薩、才能入菩薩位。
※一切道中殊勝智慧,鹹在其中,說不可盡
一切道,比如說六道,都是世間的;殊勝的智慧鹹在其中,說不可盡。
他是了解世間的。他怎麼了解世間的呢?靠觀察。不是好像坐在那裏禅定,碰!一下就懂,一入天下什麼都懂,不是的。所謂觀察的,也就是學來的。
※與佛功德同一味故
他對這個世間的事情那麼了解,因爲很了解、有智慧,會把世間改得更好、做得更好,所以對世間就會有功德。而他的功德與佛的功德是一樣的。普同一味就是同一個味道,用大海來比的話,整個是同一個味道。就是指他的功德與佛的功德同一個味道。
※道行清白,離諸垢穢
道行是清清白白的,離開了各種垢穢。這裏大家會想,這個不是離垢地都做了嗎?其實二者的層次是不一樣的。怎麼說呢?離垢地的清白是守戒、除惡、行善得到的,是離垢清白。而焰慧地這裏不是,是對這個世間觀察了以後,徹底的明了,因而得到智慧。在世間他做過了很多的功德,這個功德都是善,比行善還更高;這樣子達到的「道行清白,離諸垢穢」,層次不太一樣。
所以焰慧地這裏是入世的智慧。這入世的智慧,也一樣是修行,得到的功德與佛的功德是相同的。當然這個佛的功德,是指佛入世的功德,不是出世的,出世的話大家看不到,就沒有什麼功德好講了。
五、第五難勝地
所謂難勝地,就是他很高竿,你要勝過他不容易,從名詞上我們大概就知道它的意義了。
爲利益衆生故,世間技藝靡不該習。所謂文字、算數、圖書、印玺,地水火風,種種諸論,鹹所通達。又善方藥療治諸病,顛狂、幹消、鬼魅、蠱毒,悉能除斷。文筆贊詠、歌舞妓樂、戲笑談說,悉善其事。
難勝地的菩薩有什麼特質?他爲了幫助衆生,爲了對衆生有好處,所以世間的技藝他全都學。
他舉了例,什麼東西呢?文字、算數、圖書、印玺──雕刻圖章;「地水火風,種種諸論」──風水,這裏通通有了,祂全部都會。「又善方藥療治諸病,顛狂、幹消、鬼魅、蠱毒,悉能除斷」,本事大了!「文筆贊詠、歌舞妓樂」就是演戲,「戲笑談說,悉善其事」全都會。
我們世間有沒有這種人?恐怕在場就有了。這些東西他全都會,全都學。這些東西全都學來的哦,不是好像有人天生會;就算天生會,也是前世學的,總而言之是學來的。
國城村邑、宮宅園苑、泉流陂池、草樹花藥,凡所布列,鹹得其宜。金銀摩尼、真珠琉璃、螺貝璧玉、珊瑚等藏,悉知其處,出以示人。
還很會看陽擇陰什麼的,怎麼布置,也都會了。金銀摩尼、真珠璧玉等這些寶貝,他都知道是從哪裏來的,他的典故是什麼也都知道;不但知道,他還收藏了這些東西,可以拿出來給人家看。
日月星宿、鳥鳴地震、夜夢吉凶、身相休咎,鹹善觀察,一無錯謬。持戒入禅、神通無量,四無色等,及余一切世間之事,但于衆生不爲損惱,爲利益故,鹹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佛法。
上自天文下至地理、看相等,什麼都會了。其實我們曆史上有很多人是這個樣子的,像諸葛亮、劉伯溫,好像都是屬于這種人。「四無色」就是四無色天,「及余一切世間之事」都會,「但于衆生不爲損惱,爲利益故,鹹悉開示,漸令安住無上佛法」。我們現在這個世界,也有這種人啊!他的特質就是什麼都會。奇怪,你怎麼會這麼多啊?會這些幹什麼?爲了幫助衆生安住無上佛法啊!
※一切自在如意神通,鹹在其中,說不可盡
第五難勝地的菩薩,除了有以上這個特質外,還有「一切自在如意神通,鹹在其中,說不可盡」,他神通廣大,說不可盡。
※出生無量方便神通,世間所作衆珍寶故。
他生出無量神通,就等于在這世間做出了很多珍貴的寶物一樣,所以這一地的人,你會覺得他好像有無量的珍寶。
※方便神通,內外明徹
「方便神通,內外明徹」就是如意神通,內外都清明、澄淨。
其實在我們現在這個時代,就有人是這個狀況,他展現出來的特質就像難勝地的菩薩一樣。
六、第六現前地
※入緣起理,聲聞果證,鹹在其中,說不可盡
第六現前地的特質又是什麼?他對于緣起的理論非常精通,也就是對所謂的十二因緣是很精通的。這個因果關系,他是很清楚的,四果羅漢的程度就在這裏。
對緣起的理論非常清楚,不只是清楚,而且實際的觀察也很清楚。
※觀察緣生甚深理故
他觀察的那個緣起、生滅的理論,是非常深的;深到「無能至底」,深到沒有底了,也就是對于十二因緣觀察得非常透徹。
※緣起智慧善能鑽穿
因爲各個因緣關系他都非常的透徹,所以他可以把那個因緣關系都串起來。「鑽穿」的意思是,人家串不起來的,他可以鑽一個洞,把它貫串起來;不是你准備好一個洞給他,然後他把它穿過去,不是這樣!
他「善能鑽穿」,因爲他有緣起智慧,所以他可以很容易的,就把這些東西都串起來。別人看不出、連不起來的連結、串連,他就是有辦法可以把它串連起來。他連到一個程度,別人就驚歎道:會有這麼好的串連!這就是第六地現前地的狀況。
這樣子的人,跟哲學家有一點關連,會具有很多哲學家的特質;有他的深度,他會看到人家看不到的,把它關連起來。這些緣起、因緣法,全部都是世間的,並不是出世間的;六地菩薩就是有本事把世間的事情理得那麼有條理、那麼深入。
七、第七遠行地
※方便智慧,獨覺果證,鹹在其中,說不可盡
遠行地,看這個名稱就知道,他可以走得很遠,可以達到很遠的邊界去;人家達不到的,他都可以達到。他的特質是有方便智慧,前面第六地那個緣起和實際的觀察,都具備了,然後再進到遠行地的話,他就更有方便智慧,…
《菩薩十地品簡介》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