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續本文上一頁」的重視。現在大多數人是不能平衡的,因爲我們重視物,而沒有那麼重視心,所以「心」和「物」之間是不平衡的。
※宇宙的四個層次
爲了把這個事情說得更清楚,讓大家更清楚的了解,我就把這整個世界再劃分成四個層次。二分法太簡單了一點,我現在把它劃分成四個層次,就會更加清楚。這四個層次,我們還是看能知跟被知的關系。我這樣的理論是從一個人的角度來看。第一個,就是世界,這個環境、山川大地、日月星辰。第二個就是身體。我們的身體,不是別人的,就是屬于你一個人的身體。第叁個,就是「識心」,識心是什麼呢?就是想東想西的心,我們一會兒想這個,一會兒想那個,也可以決定要想東或是想西。第四個就叫做「真心」,它就不是想東想西的那個心了,它是另外的一個層次。想東想西,是被你知道的,那是識心;誰在那裏想東想西,「誰」是能想,那就屬于真心。
我們把整個宇宙,就一個人的角度劃分成四個層次:世界、身體、識心、真心。現在我們來設計一個狀況,我來問大家:世界指的就是這個環境,當然也包含這個教室,還有這些桌椅,這些筆,都是這個世界裏面的,都是屬于這個世界的一部份。我現在做一件事情,我們把手舉起來抓這個筆,這個筆被我的手抓住了。這個筆,是不是被抓的?我這個手是能抓,是不是?那這個筆就是被拿。這個筆,是世界當中的一部份;我的手,是我身體的一部份,所以,當這樣子一抓的時候,在這裏可以表達的,就是這個世界是被抓的,它是被知的;而我這個身體,是能抓,它是能知。所以,能知和被知的界線,是在我的這個手和筆之間。于是,我可以這樣子劃分,世界是被知的,身體是能知。不但身體是能知,身體、識心,一直到真心,都是能知。
這個狀況,我們從能知和被知的關系來看,我這麼一個動作,這個筆被我這樣子一拿,能知與被知的界線就在這裏;整個世界是被知,而身體、識心、真心全都是能知。類似這種狀況很多,像拍一拍椅子,腳踩一下地板,界線就都在這裏。我站在這裏,被你們看到了,對你們來講,界線也是在這裏;我對你們而言,是世界的一部份。我講話的聲音也是一樣,我講話的聲音被你們聽見了,這聲音也是世界的一部份。能知與被知的關系,就在這裏。例子多的不勝枚舉,每一個狀況都是這樣子,幾乎所有的狀況,都在這裏。
早上只要你一醒來,一睜開眼睛,全部都是。能知與被知的界線,都在這裏。喝一口水、吃一口飯,全部都是這狀況。我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的清楚了,只要是被我所抓、被我眼睛看到、被我耳朵聽到的,都是在被知這一邊。而這個身體,它是在能知這一邊,識心和真心都是屬于能知這一邊。
好!到這裏,我們就來做另外的一件事。大家跟我一樣,先把眼睛閉起來。當你把眼睛閉起來的時候,是不是能夠感覺到自己的身體?你是不是能夠感覺從頭到腳,整個身體都可以感覺到?好!當你的整個身體,都被你感覺到,你是不是赫然發現,你那個「能感覺」不在身體這裏。整個身體是被感覺的,被你清楚的感覺到,而你的「能感覺」,不在你的身體這裏,是在你的身體之外。這個時候,我們是不是可以說,身體是被知的,不是能知,能知不在身體上。
※生命在大腦、身體之外
如此,我們就知道一件事情。這個時候,身體和世界全部都是被知,而識心和真心,才是能知。這一個動作,就告訴你,你的感覺、你的能知,不在大腦。現在很多醫學都認爲,我們的生命都是在大腦,剛才那個動作,你已經離開了大腦,你的生命在你的大腦之外,你的能知不在身體上,不在大腦上,是在身體之外。你的大腦、你的身體,是被知的,它沒有生命,真正的生命是在大腦、身體之外。剛剛的動作,已經證明了這件事。
就能知與被知的角度來看,這一次它的界線現在是在身體與識心之間,身體和世界全都成爲被知了,能知是什麼?是識心和真心。只有識心和真心是能知。剛才做這麼一件簡單的動作,大家閉上眼睛,這樣的感覺跟有些人瀕臨死亡的感覺是一樣的。病人躺在病床上,醫生、護士都在給他急救,但是他自己飄在天花板上看,所謂天花板上,就是在上面空間飄浮,感覺到「咦!自己是在那個身體之外的」,跟剛才眼睛閉起來的感覺,是一模一樣的。
你們就瀕臨過死亡了,就是這樣子。大家以爲瀕臨死亡的經驗很難,不難啊,你們剛才就做過了,就是這個樣子。這個是有意義的,告訴你身體是被知的、大腦是被知的,生命不在大腦和身體上,是在大腦和身體之外,非常確定。這是一個很簡單的動作,就讓你經驗到了,這就證實了現在的醫學說的「生命在大腦上,用大腦腦波的有或沒有來決定生死」是錯的。你的身體是被知的,生命不在這裏。
這個東西一弄錯,對生命的看法,整個就顛倒了。那就會做出很多不利于生命的行爲,妨礙生命的行爲。注意!不要弄錯了。所以,這個地方是重點,是關鍵性的重要之處。
我們再來看識心的部分,我們說識心是什麼呢?就是想東想西的那一個「想」。可是那個想,一樣是被你知道,它就是被知。不但被你知道,還可以被你控製。你要想、還是不想,隨便你,不但被你知道,還可以被你控製,它就是被知。這樣子看,這個識心就是被知的。這樣子的話,這個識心、身體和世界全部都是被知的,只有真心是能知了。
這個時候,我們來探討一個問題。「哦!原來這個識心被知道了,身體也是被知道的,世界也是被知道的。」當我們把能知與被知的界線,移到識心與真心之間的時候,那就是這個狀況。只要你清楚的知道,想東想西的心,是被你知道的,界線就劃在這裏;你只要警覺這件事情,界線就劃在這裏。當你沒有警覺的時候,那個界線不是劃在這裏的;你不知道這個想東想西的心,是能被你知道的,你沒有這個警覺,你不知道,界線就沒有劃在這裏。
現在我們來看,這個世界一直都是被知的,可是身體和識心,有的時候是被知、有的時候是能知,變來變去,看你怎麼采取。比如說,眼睛閉起來看身體,這時身體是被知,識心以上是能知;去注意想東想西的心,這時識心是被知,真心才是能知。當我們這麼一做的時候,界線就變成這樣。所以,身體和識心這一塊,我就叫它「能知和被知的混合區」。世界,一直都是被知,所以是純粹的被知。身體和識心不是,有的時候是能知、有的時候是被知。但是有一個特征,它要是屬于能知的話,一定是跟真心在同一邊,才可能成爲能知。所以它成爲能知的關鍵因素,是要受到真心的支持才變成能知,不然的話它不是。
這個區域,我們就叫它混合區。這個混合區我們要把它弄清楚,如果混合區沒有弄清楚的話,我們常常會被搞混。在能知與被知的了解上面,就常常很困惑,怎麼搞的,一下子是能知,一下子又是被知,當我們一弄清楚,這個地方就是混合區,那就很清楚了。
照這麼講,真心這裏是不是也能夠剖一半?有一半被知了,另一半是能知,可不可能?可能。這個部分的東西,只要被你感覺到了,被你知道了,它就是被知;如果發生了這個事情,那麼,能知被知的界線就要移到這裏了。但是能知的這一半,是不是又可以剖一半,又可以分下去?不管界線移到哪裏,這樣一半、一半的剖下去,萬世不竭啊;但是,最後總會剩下一點點的能知。
※真心沒有辦法被知
那我們來做一個規定,什麼規定呢,只要這樣子剖一半,說這裏是被知了,只要這個事情發生,我就把這個部分歸屬于識心。這樣規定的意思是,真心這裏沒有辦法被知。這樣就不需要一直剖下去,只要剖下去,被知了,那就叫識心,剩下的就是真心,這樣就簡單了。
真心是什麼呢,真心就變成是「不可被知的能知」。它是能知,是不可被知,也可以說,它是純粹的能知。這裏面沒有混合區,混合區全部都移到識心這邊了。這個不可被知的能知,就是純粹的覺知能力;我們的生命就是那最純粹的覺知能力,也可以說,就是最真正的自己。最真正的自己,是不可被知的。
我們再來看。這個真心現在已經出來了,其實它就是我們前面講的覺知,也就是生命的源頭、基礎,它是不可以被知的。它不可被知,但是它能知。所有一切的能知,覺知能力的源頭,都是從這裏來的。也可以說,生命就是從這裏來的,我們的命就是從這裏來的,這才是我們的命。
但是我們要知道,這裏寫出來的真心,寫出來的不可被知的能知,都不是真的。爲什麼?它被寫了,它被知道了,這都是被知的,所以都不是真的。真的是什麼呢?不可以被寫出來啊!不可以被知道的、不可以被說的、不可以被想的!被你想到、被你說出來、被你聽到、被你知道、被你感覺到,全都不是真的,真的是說不出來的。
這也就是爲什麼禅宗有句話:「言語道斷」,一說,就不對了,就不是了。這也就是爲什麼佛陀講經的時候說:「不可說」,說法四十九年,沒有說一句法。「不可說」,說出來都不是真的。《金剛經》說「不可思議」,意思就是說,「你去想,一定想不到的,因爲你想得到的,都不是真的」;這就是真正的真心。我們每一個人都有這個真心,也可以說,就是我們真正的生命,就是覺知,就在這裏。
從剛剛這麼一路講下來,講到後來講到真心,哦!原來還是回到了原點。原來它是這麼深,又是這麼的原始,是我們每一個人都具備,而且每天在用的。
有了這樣子的了解,我們再回頭來看,所謂的「心和物」的問…
《生命的價值與生死觀》全文未完,請進入下頁繼續閱讀…